模 块 | 比 例 | 题 型 |
学科知识 | 47% | 单项选择题 简 答 题 |
教学知识 | 16% | |
教学设计 | 37% | 教学设计题 材料分析题 |
合 计 | 100% | 单项选择题:约33% 非选择题: 约67%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引入新课 提前10天左右让学生利用玉米种子培养幼苗(可用小培养皿,底部铺浸湿滤纸的方法)。实验分2组,一组在完全不透光的盒子中,另一组在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盒子中。上课前选取实验结果较明显的幼苗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疑问:一侧开孔的盒子中的幼苗弯曲向光生长,为什么? 2.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下面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 ![]()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其尖端决定的。 3.达尔文的验证感光部位实验 提出问题:提供胚芽鞘若干,单侧光源等,让学生设计一个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的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案,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 4.教师讲解拜耳实验、詹森实验和温特实验的基本过程。 5.介绍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并引导学生探究向光性原理。 6.总结。 |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