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 | 内容 |
M0 | M0=流通中现金 |
M1 | ①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②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 |
M2 | ①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②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M1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
工具 | 含义 | 作用过程 |
存款 准备金 | 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货币乘数↓→商业银行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货币供应量↓→利率↑。反之,则相反 |
再贷款与再贴现 | ①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也称中央银行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 ②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 | ①再贷款通过适时调整再贷款的总量及利率,吞吐基础货币,促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 ②再贴现的作用过程如下:a.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以再贴现方式融入资金的成本,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供求;b.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促进资金的高效流动 |
公开市场业务 |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 央行判断社会上资金过多→卖出证券→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信用规模收缩→货币供应量↓→利率↑。反之,则相反 |
种类 | 内容 |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 ①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 ②优点:a.有利于央行有效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熨平突发性、临时性因素导致的市场资金供求大幅波动,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b.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
常备借贷 便利 | ①主要功能: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 ②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 ③发放: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④特点:a.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b.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c.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
中期借贷 便利 | ①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 ②发放: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
抵押补充 贷款 | ①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改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 ②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 |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