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5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875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篇
 第一章 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篇
 第二章 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 英国新闻传播史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 法国新闻传播史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 德国新闻传播史
  5.1 复习笔记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 意大利新闻传播史
  6.1 复习笔记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
  7.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篇
 第八章 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8.1 复习笔记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九章 美国新闻传播史
  9.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章 加拿大新闻传播史
  10.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一章 墨西哥新闻传播史
  11.1 复习笔记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二章 巴西新闻传播史
  12.1 复习笔记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篇
 第十三章 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13.1 复习笔记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
  14.1 复习笔记
  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五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
  15.1 复习笔记
  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六章 日本新闻传播史
  16.1 复习笔记
  1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七章 韩国新闻传播史
  17.1 复习笔记
  1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篇
 第十八章 西亚北非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18.1 复习笔记
 1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九章 埃及新闻传播史
  19.1 复习笔记
  1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篇
 第二十章 黑非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20.1 复习笔记
  2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十一章 南非新闻传播史
  21.1 复习笔记
  2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篇
 第二十二章 大洋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22.1 复习笔记
  2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十三章 澳大利亚新闻传播史
  23.1 复习笔记
  2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核心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陈力丹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世界新闻传播史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新闻传播史”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陈力丹著的《世界新闻传播史》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本书是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教材的配套3D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世界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3)补充典型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世界新闻传播史相关辅导资料,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补充整理了典型题,免费升级获得。本书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对于最新补充的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4)最新考研真题和答案,可视频讲解和真题答案,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新闻传播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送手机版)、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陈力丹著的《世界新闻传播史》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世界新闻传播史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篇
第一章 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人类无语言时代的信息传播
1.触觉和嗅觉
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凭借触觉和嗅觉来寻求和接受信息的方式,是最为原始的,也是无法超越的。
2.视觉符号
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实际的动作,或利用物体,或描绘简单图形,向别人传递信息。对接受者来说,这些均为原始的视觉符号。
3.听觉符号
通过发出原发性声音、模拟性声音,或通过简单的敲击发出声音,向其他人传递信息。如果这类声音被接受和理解,即为原始性的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1.语言
现在和未来的任何高级传播媒介,都必须以语言为媒介,词语是传播的基本单元。语言不单纯是一种传播媒介,语言同时也是人的思维本身。
语言是文化的边界,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信息传播,但同时也局限了信息的传播。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这需要了解世界语言的谱系。“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即语言→语支→语族→语系。
2.世界六大语系
(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
这一语系的起源地在现在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两北部。印度欧洲的族群有共同的语言特点,故称“印欧语系”。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国家将市场经济向全球拓展,以及后来的美国、俄国,先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保护国、托管地,这些国家的语言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印欧语系在最近几百年内成为分布最广的语系。
(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
这个语系以中国为中心,略向西南辐射,讲话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但是地理分布上较为集中。下分4个语族,即汉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
(3)阿尔泰语系
这一语系以现在中、俄、哈、蒙交界的阿尔泰山为中心,广泛分布于亚洲腹部的荒漠和草原地区。下分3个语族,即突厥语族、蒙古语族、通古斯满语族。
(4)闪含语系
这一语系分布于西亚北非地区,分为2个语族,即西亚的闪语族、北非的含语族。
(5)班图语系
这一语系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整个黑非洲地区,拥有数千种语言,大部分是部族语言。代表性语言是斯瓦希利语。
(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这一语系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大洋洲各国。中国台湾岛的高山族语言,即属于南岛语系。
其他的语系还有达罗毗图语系(印度半岛南部)、南亚语系(中南半岛南部)、芬兰—乌戈尔语系(主要在芬兰和匈牙利,以及俄罗斯北极圈内少数几个地点)、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高加索山脉一带),分布地区较狭小,对世界交往的影响有限。
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1.文字与语言的区别
(1)文字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的标志,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即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
(3)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
2.文字的起源
文字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的古埃及和公元前3500年的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一带。所有古老的文字都起源于象形符号,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体系,那里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书写文字载体——纸莎草和泥板。
历史上的文字种类很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融合、创新和衰退,现在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6种,除汉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3.六种文字体系
(1)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体系
(2)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体系
(3)阿拉伯文字体系
阿拉伯文字原是写作伊斯兰教教义的文字,后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阿拉伯文字成为阿拉伯文化圈的标记。
(4)斯拉夫文字体系
这是从拉丁文字体系中分化出来的,现在独立成为一种较完善的文字体系。
(5)梵文字体系
它与阿拉伯文字、回鹘文字属于同一祖先,均是从公元前11世纪两河流域的阿拉马文字转化来的。中国的藏文即属于梵文字体系。
(6)希腊文字体系
由于许多科学技术最早发明于古希腊,现代物理、医学、数学等等领域,有不少希腊字母成为通行世界的符号。因此,希腊文字亦属于世界性文字。
就当代文字体系的发展而言,拉丁文字还有继续扩张的趋势。而阿拉伯文字、梵文字则已经历了自身发展的高峰期,呈萎缩的状态。总体上大局已定,扩张或萎缩的程度都有限。
四、走近现代新闻传播的先导——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是信息传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中国的印刷术
能够规模化地复制文字的技术,最早出现于中国,即6世纪的雕版印刷术。11世纪,中国人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对于规模化的信息传播,其重要意义大于雕版印刷术。但是,中国在几百年内没有将其用于新闻传播。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才将活字印刷用于邸报。
2.古登堡与印刷术
在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登堡(Johann Gutenberg)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并迅速应用于宗教传播和新闻传播。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15世纪末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古登堡客观上成了自由交流思想的化身,因为印刷术使得信息得以规模化地传播,禁锢信息的政策遭遇到公开化的威胁。
欧式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做了技术上的准备。但是现代新闻传播的出现,还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才可能出现并持续下来。
五、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
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在于以下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1.世界地理大发现
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市场经济向全球的拓展,要求规模化的新闻传播。
2.欧洲地理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
这一时期,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任何规模化的新闻传播都需要畅通的渠道。
3.通行标准语的形成
6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
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这个发明先是成为大量传播《圣经》的技术条件,接着成为全球性新闻传播的必要技术条件。
5.文化转向世俗社会
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这5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第一个大背景条件,单独的其他条件都不可能造成新闻传播的规模化;而其他4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可能使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难以为继。
六、现代报刊遍及全球的三个环节
1.15世纪中叶德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出现印刷新闻纸
印刷新闻纸恰好赶上了世界新航路的发现和开通,原本属于中世纪的新闻传播与未来的现代报刊直接联系了起来,成为现代报刊起源的第一个环节。
2.欧洲商业民族在全球的贸易
整个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商业民族在全球的经商中,无意中传播了欧式印刷术和简单的公报式的报纸。这构成了现代报刊起源的第二个环节。
3.殖民地的建立与西方文化的传播
从17世纪开始,英国作为工业民族逐步替代了西、葡、荷等国,有目的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发展工商业,传播西方文化,将报刊移植到世界各地。18—19世纪,现代报刊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完成了起源的全过程。
七、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现代报刊出现于欧洲中世纪末期,因而在报刊诞生的时候,便受到王权的直接控制,这个时期封建王朝对报刊内容的检查,主要是禁止报道和讨论与本国政治相关的问题,禁止对官员的批评,禁止一些当时宗教道德不允许报道的内容,而对外国的政治新闻,只要不涉及本国政治,一般允许报道。
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革命成功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在结社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条件下,人们的热情集中在政治问题上,政党活动极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政党报刊成为报刊的主体,即使是商业性的报刊,也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投入到各自选择的政治宣传和讨论中。
这种情况的典型国家是美国(独立战争至19世纪中叶,大约60年),其他西方国家的党报时期与商业报刊时期,有时存在一个较为长久的并存期。
3.“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
一个国家大规模地出现廉价的大众化的报刊,是商业报刊时期到来的标志。此前的报刊属于党报时期,此后转向商业报刊时期。此前,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事业;此后,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产业。到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西方国家已经完全进入了商业报刊时期。
八、电子媒介的几何级数发展
1.电报
(1)1844年5月24日,华盛顿—巴尔的摩之间的电报线路开通。19世纪中叶,欧洲与美洲(包括南美)间铺设了海底电缆,通讯社开始利用电报传递重要新闻。
(2)1835年,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社出现于法国巴黎。1862年,电报首次用于战时随身的新闻传递。通讯社的出现意味着报纸已经规模化,各报自行采集新闻高成本的问题通过由通讯社提供新闻稿而大大降低成本。
(3)1870年1月17日,法国哈瓦斯社与英国路透社、德国沃尔夫社签订《通讯社联盟条约》,又称“联环同盟”(RingCombination)协议。对全世界新闻报道的范围做了分工,以避免重复和竞争。后来美联社也加人其中,故称“三边四社”协定。
2.电话
1876年,电话首先在美国出现。由于认识的差距,英国10年后才开始发展电话。
3.真实图像的记录和传播
1822年,法国拍出了第一张静物照片。1839年照相术公之于世,得到不断的改进,推广速度较快,于1853年用于战地新闻采访。1895年法国首次出现真实再现活动影像的电影技术,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4.广播电视
(1)1920年11月,美国匹茨堡的KDKA电台的播音,标志着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向社会的大众媒介——无线广播电台。
(2)英国BBC电视台1936年11月定时播出节目,这被视为世界电视广播的开端。20世纪30年代,在广播电台出现十几年后,电视技术就被推向社会。
5.互联网
1969年9月1日,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网络”(ARPANET,简称“阿帕网”)的四个节点的联系开通。随后这个网络逐渐延伸,现在互联网已经遍布全球。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影响着当代的社会结构和人的思维方式。
21世纪世界新闻传播面临的情形是:无止境的传播技术创新、高度的商业化操作、全面的全球化趋势。
九、世界新闻流通的不平衡和内容趋向大众化
1.世界新闻流通的不平衡
(1)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上升,1870年由欧洲的三大通讯社瓜分世界报道范围的格局,从20世纪初起逐渐被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联社、路透社、合众国际社、法新社四大通讯社垄断世界新闻流通的新格局。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争取“世界新闻新秩序”的口号得以提出;而发达国家以《塔鲁瓦尔宣言》的形式批评这个口号。他们认为,这个口号的实质是鼓励政府实行新闻检查。虽然这场观念上的斗争在80年代中期,由于美英等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被削弱了,但是实际问题并没有解决。
(3)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要求给予它们较多的新闻流通机会,就意味着发达国家必须主动“让利”,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作为常态;而在道义上,这又是公正、合理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只有努力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才能改变世界新闻和其他信息流通不平衡、不合理的状况。
2.世界新闻流通的内容趋向大众化
(1)20世纪伊始,英国的“三每”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快报》)称雄报界,开创了新世纪报业大众化的风貌;
(2)美国的黄色新闻潮汹涌而来;
(3)20年代以图面为特色的“小报”热;
(4)少量报纸脱俗成为相对应的“高级报纸”,适应了社会精英的需求;
(5)自20世纪50年代《花花公子》流行美国和世界后,各种色情期刊风靡世界,长盛不衰,利益的驱动轻易地掀开了这个无底的欲望需求的领域;
(6)休闲娱乐、轻松话题的期刊,在和平环境下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7)20世纪70年代,以英国《太阳报》为代表,以视觉冲击为特征的新一代大众报纸开始风靡世界,以满足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
十、网络传播—信息社会的到来
1.互联网
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了一个有关广域网络的项目,称作ARPANET(阿帕网)。运用这项技术把四台电子计算机顺利连通,它标志着“天下第一网”的诞生,宣告了网络时代的到来。
网络传播的出现是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它动摇了原有大众传播的基本形态,对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模式已经并且还将持续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2.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相对应的主导媒介是“帮助创造、储存并加工信息的计算机”,而全世界计算机之间的联合——“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同义词。
无论是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还是大数据,现在有一个统称,即新媒体。“媒体”的概念不能在原有传统媒体的意义上理解,包括各种新的传播途径、发送和接受方式或形态。
3.Web3.0时代
(1)1994年,我国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64k网络信道开通,于是中国进入Web1.0时代。随后有了第一个互联网上的网站瀛海威。随着博客的出现,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有了博客、播客、掘客、维客等“自媒体”形式,使人有了更大的自我表达权。从微博、微信开始,Web已经开始从2.0向3.0过渡。
(2)web3.0时代的技术特征:
①万物感知——智慧控制;
②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全方位信息交互;
③人与物质世界的联接。
十一、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1.全球性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现代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无论是出现现代新闻传播的萌芽,还是从欧洲封建社会末期的王权报刊转变到政党报刊、从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政党报刊转变到大众化的商业报刊,以及通讯社的建立、广播电视业的普及、互联网传播的推进,其基本的动力始终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它顽强地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开辟着道路。
2.新闻自由政策的实行,需要各种综合条件。
新闻自由政策的实行,需要各种综合条件,例如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政治、文化历史中的民主政治传统,公众和领袖人物基本的民主政治素养等等。否则,新闻自由只能成为频繁的政治事变的直接牺牲品。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875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11:05 , Processed in 0.09576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