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45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7:0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45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编 古代文明与教育[视频讲解]
  第一章 史前教育[视频讲解]
  第二章 学校的肇端[视频讲解]
  第三章 古希腊教育的兴衰[视频讲解]
  第四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视频讲解]
  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视频讲解]
 第二编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视频讲解]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演变[视频讲解]
  第七章 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视频讲解]
  第八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视频讲解]
  第九章 18世纪教育的演进[视频讲解]
  第十章 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视频讲解]
 第三编 现代教育的变迁[视频讲解]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视频讲解]
  第十二章 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视频讲解]
  第十三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视频讲解]
  第十四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视频讲解]
第二部分 考研真题解析[视频讲解]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内容简介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图书,本书是一种包含高清视频课程的多媒体“图书”,是用“高清视频”和“传统电子书”两种方式结合详解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内容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多媒体电子书【电子书+高清视频课程(45小时)】。作为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提供视频课程的讲义内容,同时也提供参考教材的高清视频讲解(最新视频讲解,可免费升级获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教材精讲【含24小时视频讲解】。本书参考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浓缩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同时精选该教材的重点内容,名师高清视频同步讲解,帮助考生牢记重点知识内容,轻松应对考试。
第二部分为考研真题解析【含21小时视频讲解】。为了强化考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教育学统考历年真题,每道试题都有详尽的答案解析,其中,2007~2012、2014年配有名师高清视频讲解,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该教材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编 古代文明与教育[视频讲解]
第一章 史前教育[视频讲解]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的观点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1)主要代表人物
法国的利托尔诺;
英国的沛西·能。
(2)基本观点
人类教育的本质有如动物界。其基础是生存竞争的本能。
人类正是基于保存自己物种的本能才把“知识”、“技巧”传授给幼小的个体。
(3)对其理论观点的批评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1)代表人物
美国著名教育史专家孟禄(Paul Monroe)。
(2)基本观点
从心理学的观点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都是无意识的,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等活动,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与重复模仿学到的,是一种心理现象。
(3)对其理论观点的批评
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忽视了人的活动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1)代表人物
前苏联教育史专家麦丁斯基等。
(2)基本观点
劳动是人们的认识的主要源泉,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一定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因而劳动必然是教育产生的最初的本源。
(3)对其理论观点的批评
劳动不是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唯一的因素,劳动选择了人,保留了人的同时,人也创造了劳动本身。
劳动和教育各有其特定的对象、不同领域和社会功能,它们之间并不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本原的,谁是第二性的派生的从属关系。
四、教育需要起源论
代表人物:杨贤江
基本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需要。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一定的需要,一定的需要引起一定的活动(首先是劳动);但人类社会生活内容是多样性的,除了劳动经验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范畴。教育应该是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
评价:比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 史前教育
一、史前教育的概况
1.前氏族时期(原始公社):共同劳动中接受教育,生产劳动经验、知识,群体生活习惯、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经验;
2.母系氏族时期(1.5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
3.父系氏族时期:男女青年学习不同内容,青年礼;
4.军事民主制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军事体育训练,军事教育。
  时期    生产力发展状态    主要发明    社会关系    教育形式    教育机构  
  前氏族    打制石器    火的发明与使用    群居杂婚    老人教育儿童    “庠”的雏形  
  母系氏族    磨制石器    弓箭的发明与使用    血族群婚与族外群婚    男女分别教育    男子之家  
  父系氏族    青铜器    制陶与农牧业分工    族外对偶婚    “大家庭”参与教育    大家庭  
  军事民主制    铁器    铁犁牛耕    一夫一妻制与家庭    氏族部落组织教育    青年之家  
多比·昆人的生活场景

此图反映了处于采集和狩猎阶段的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的多比?昆人的生活和抚养下一代的教育实践。
杨马人的生活场景

杨马人注重对男童进行教育,把勇敢、好斗品质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如杨马人的男子在教育儿子时,总是希望把他们培养成生性多疑、脾气暴躁、动辄诉诸武力的人。杨马人父亲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挑逗儿子打自己,然后报之以大笑并对儿子的“勇猛”倍加赞赏。
二、史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实际教育部分
(1)劳动生产经验的传递。
(2)军事体育。
2.理论教育部分
(3)学习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禁忌和部落的光荣业绩和传统。
(4)宗教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
3.方法
(1)从观察和实践中学习。
(2)从传习和教导中学习。
(3)奖励和劝诫以及榜样。
(4)成年礼
三、史前教育特点总结
1.生活性
史前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生产劳动知识、技能和宗教、习俗及社会道德意识。教育方式主要通过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来进行。
耕种的农夫和撒种子的小男孩

本图说明了史前原始社会的教育是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和生产知识,方法主要是实践和模仿。
2.宗教性
史前社会生活的宗教特性决定了史前宗教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教育中的宗教成分。
3.保守性
史前教育是一种使儿童继承传统和习俗的过程。并注重服从,因此是一种强调保存、保守和一致的教育。
4.平等性
与史前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组织相对应,史前教育具有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权平等。儿童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但后期分化。
5.仪式性
成年礼仪式承担了重要的教育职能。制度化的“成年礼”仪式逐步奠定了学校产生的基础,为教育机构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1)史前社会的青年礼(成年礼)
概念:所谓的“通过仪式”,是从英文“Rites of Passage”转译过来的,其意义在于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必须经过几个生活阶段,每个人的社会属性也正是通过这些重要的阶段不断确立起来的。
作用:一个人完成新的社会角色的转变,进入成年人的社会,其地位和权利得到社会的承认的重要社会仪式和过程在个会的承认的重要社会仪式和过程。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成年礼与学校的萌芽
出于对儿童将来准备承担成年人职责的期望,通过一定的“成年礼”仪式来考察处于青春期的儿童也成为史的儿童也成为史前社会后期教育的重要内容。“成年礼”制度的逐步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教育机构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成年礼与儿童生理密切联系;
成年礼不是一种短暂的仪式,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成年礼期间,需要恪守斋戒和各种禁忌,并接受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
成年礼一般都伴有各种宗教仪式。
(3)“成年礼”的制度性要素
对教育对象有一定条件的要求;
需要一定特殊的有隔离作用的场所;
需要接受特殊的学习和教育;
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负责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教育者。
(4)公共教育机构——青年之家
在史前社会的后期已经产生和发展了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青年之家”;
它在母系氏族的后期便出现了萌芽形式,在氏族社会的后期得到了发展;在父系氏族时期,“青年之家”主要以男性教育为主,称为“男子之家”。在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公共的,男孩和男青年的教育是在“青年之家”中实施的,而女孩和女青年的教育则是在父权家族公社中实施的。
“青年之家”是最早的教育机构,学校是在“青年之家”分解成为富人的和为穷人的两种机构的过程中出现的。以往的“青年之家”就分解为两种教育机构:一种是为大多数儿童设的学校,另一种是为僧侣及皇室官员的儿童设立的学校。
“青年之家”的出现和演变与学校的产生有着重要的联系,这种最早的教育机构的出现意味着它已经是一种需要青少年与其他人相隔离、与日常生活隔离的特殊机构;是一种要求青少年学习成年人社会的一些基本规则和要求的专门机构。
考点:
教育起源说(简答)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简答)
史前社会成人礼(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青年之家(名词解释;简答)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45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00:15 , Processed in 0.09246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