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中国出兵朝鲜的主观动机和客观目的本来是合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但毛泽东为此而设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却是脱离现实条件的;中国决策的根本失误在于错过了在有利条件下及时停战的历史机会;同美国越过三八线时所犯的决策错误一样,中国失误的主要原因也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从实现决策方针的结果来看,中国虽然最后也上达到了就其动机而言的客观目的,但付出了不必要的过量代价,而最后被迫放弃消灭和驱逐美国军队本身,则证明了其战略方针的失误。50年后回顾这场代价巨大的战争及其结局,如果从军事上讲,人们总结出有限战争的概念,那么在更广阔的政治层面,是否可以说,是朝鲜战争第一次告诫了世人:在大国之间,特别是当他们掌握了核武器之后,战争是不会有最后赢家的?作者: m+ 时间: 07-6-26 16:54
[1] 有国外学者表达了一种最为悲观的看法:中国的记载或者已经遗失或者将永远封存,“要想把北京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准确地描述出来,也许永远都没有可能”。转引自M. Hunt, Beijing and the Korean Crisis, June 1950-June 1951,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992, V.107, №3。
[2] 笔者几年来收集的有关档案即有500余件,并已全部译成中文,即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4] 艾伦·怀廷早在60年代就依据当时公开的资料做出了这一判断,见Allen Whiting, China Cresses the Yalu: The Decision to Enter the Korean War, Stanford, 1960。现在很多学者根据新史料支持和补充了这种观点。参见T. Christenson,Threats, Assurances, and the Last Chance for Peace: The Lessons of Mao\'s Korean War Telegrams,International Security, 1992, V.17, №1。
[5] 陈兼在《中国通向朝鲜战争的道路》(China\'s Road to the Korean War: The Making of the Sino-American Confrontation, New York, 1994)一书中对此有精彩的论述。
[17] E. Bajanov,Assessing the Politics of the Korean War, 1949-51,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 1995/96, Issue 6-7,pp.88-89;1950年7月1日、7月4日什特科夫致冯西(斯大林)电; 1950年7月5日、7月8日菲利波夫(斯大林)致罗申电。
[26] V. Petrov sel. & com.,Soviet Role in the Korean War Confirmed: Secret Documents Declassified, Yu Song-chol Reminiscences,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1994,V.13,№3,pp.60-61。1950年10月1日冯西致什特科夫和马特维耶夫电,菲利波夫致罗申电。
[27] 《毛文稿》第一册,第538、539-540页。
[28] 在国际学术界轰动一时的关于中俄分别公布的两封内容相反的10月2日电报的争论,笔者曾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见《毛泽东派兵入朝作战的决心——就10月2日电报答俄国学者的质疑》,《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2期,英文稿见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 1997, Issue 8-9。
[33] A. Y. Mansourov,Stalin, Mao, Kim, and China\'s Decision to Enter the Korean War: New Evidence from the Russian Archives,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 ,1995/96, №6-7, p.104;1950年10月13日罗申致菲利波夫电,10月14日什特科夫致冯西电。
[34] 1986年9-10月沃伦·科亨访问韩念龙、黄华等几位周恩来当年的助手时,他们都坚持认为,中国军队的介入是因为美国的飞机轰炸了满洲,以及美国的地面部队正在逼近鸭绿江。W. I. Cohen, Conversation with Chinese Friends: Zhou Enlai\'s Associates Reflect on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1940s and the Korean War,Diplomatic History, 1987, V.11, №.3, p.288。
[37] 无论高岗是否真的说过要把东北作为苏联的一个共和国,此传言本身以及高岗与苏联的密切关系就是毛泽东的一块心病,参见И.В. Ковалев, Диалог Сталина с Мао Цзэдуном,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1991, №6, 1992, №1;李海文,《柯瓦廖夫回忆的不确之处——师哲访谈录》,《国史研究参考资料》1993年第1期。
[38] 1950年10月8日冯西致金日成电。
[39] 尽管对美国政府这种缺乏远见的举动有不同的解释,但许多西方学者的一致看法是,如果美国在三八线前止住,北京的介入是可能避免的,战争就会在1950年秋天结束。见W. Stueck, The Road to Confrontati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toward China and Korea, 1947-1950,Chappel Hill,1981,pp.254-255;B. I. Kaufman,The Korean War: Challenges in Crisis, Credibility, and Command,Philadelphia, 1986,pp.83-85;R. Foot, The Wrong War: American Policy and the Dimensions of the Korean Conflict, 1950-1953,Ithaca, 1985,pp.67-74。
[71]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996页;Sergei Goncharov, John Lewis, Xue Litai, Uncertain Partner: Stalin, Mao, and the Korean War. Stanford, 1993,pp.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