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下)教案
14周/每周四个课时/总共28讲/周二3-4节4号楼509室/7-8节2号楼107室
开场白
一、打破通史体系。这门课是历史系本科生的基本课程之一。我们在中学已经学习了《中国历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对历史的理解。我们在这门专业课里,又需要讲授什么内容呢?仅仅是重复中学教过的东西?按个人的理解,我觉得作为专业的历史课与中学历史课有根本的区别。中学历史课有两个目的,一是知识性,让同学们掌握基本历史知识;一是教育性,让同学掌握politically correct的史观。由于后者的关系,教学与意识形态、与政治宣传有特殊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我们书中的基本结构,如社会形态,对事件、人物的评价等,都受到这一影响。相比之下,专业历史课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让同学们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你们掌握相对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角度。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必须告别中学的历史教学中的条条框框,打破原有的所谓“体系”。不错,我们的不少讨论必须回到这些历史知识,但是,我们将它们作为批判、反思的对象,总之,通过这门课,希望大家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
二、点面结合、知识与研究并重的教学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我们在教学方面必须有所改进,不能再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满堂灌”。首先,结合点与面,我们以讲座的方式组织这门课程,每一讲集体在介绍某一历史时段的总体情形后,着重相对深入地讨论一个关键问题。其次,结合史观与史料。我们不仅介绍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过程的看法,同时,让同学初步了解不同性质的原始资料,学会如何解读原始资料,从中提炼历史问题,回应学术问题。再次,对历史热点问题的介绍,我们在总结前人已有成说的研究的同时,介绍目前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让同学们了解史学研究的前沿,除了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外,我们将介绍日本、欧美学者的相关研究,由于视角不同,他们的研究往往能让我们了解相当不同的历史。
三、授课内容概况。作为中国古代史的下半部,我们将介绍自隋唐到清代前期的历史。这一时段长达一千二百多年,可分作三个时段:1、隋唐时期;2、辽宋金元时期;3、明清时期。每个时段分成六至十讲。中间我们将组织大家观赏两部电影,进行三次讨论。这两部影片,一是《河东狮吼》,我们将放到第二时段,结合这部片子,讨论当时两宋时代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的问题;一是《新龙门客栈》,我们将在第三时段放映这部片子,并结合这部片子,讨论明清时期政治体制尤其是君主独裁的问题。
四、参考书。1、中国古代史的参考书非常之多,在国内,主要分成通史与断代史,通史最出名的是文革前由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分别担纲主编的三套通史,此即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和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断代史方面,主要有由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分别推出的断代史系列。另外,中华书局也出版了一些重要的断代史著作。
(1)、通史部分
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全十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三册-第十册。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两册,人民出版社,1995年。
(2)、断代部分
岑仲勉:《隋唐史》,两册,中华书局,1982年。
王仲犖:《隋唐五代史》,两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周良霄、顾菊英:《元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孟森:《明清史讲义》,两册,中华书局,1981年。
汤纲、南炳文:《明史》,两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991年。
傅衣凌主编:《明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
萧一山:《清代通史》,五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两册,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
李治亭主编:《清史》,两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系列。
2、在欧美,曾出版不少不错的教科书。最出名的是由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刊行的《剑桥中国史》(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此书共十四卷。其他如Princeton大学牟复礼(F. W. Mote)教授的Imperial China, 900-1800、耶鲁大学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教授的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等都很不错。同时,欧美史学界注重学生对原始资料的理解,曾刊行一些资料的选本,也不错。
(1)、通史部分
Twitchett, Denis and John K. Fairbank, eds.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14 Vol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细目参见断代部分。
Fairbank, John K. (费正清), Edwin O. Reischaur, and Albert M. Craig. East Asi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73. 六七十年代美国史学界的基本参考书。
费正清(John K. Fairbank)、赖肖尔(Edwin O. Reischaur):《中国:传统与变革》(Chin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张仲旦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1978]。美国史学界标准的中国史教材。
Fairbank, John K. and Merle Goldman. China: A New History. Enlarged edition.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上书的更新版。
Elvin, Mark. 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Stanford: Stanford UP, 1973. 一本个人性的很有影响的诠释性历史论著。
谢和耐(Jacques Gernet):《中国社会文化史》(Le Monde Chinois, A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黄建华等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伊佩霞(Patricia B. Ebrey):《剑桥插图中国史》(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China),赵世瑜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1996]。通俗读物。
Mote, F. W. Imperial China, 900-1800.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美国名史学家的毕生之作,重政治。
Spence, Jonathan D. The Search of Modern China. New York: W. W. Norton, 1990. 此书中译本《追寻现代中国》(中国远东出版社,2005年)只是节选本,介绍1600-1912年的部分。
Ebrey, Patricia B., ed. Chinese Civilization: A Sourcebook.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3. 这是本不错的资料书。
(2)断代部分
崔瑞德(Denis Twitchett)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傅海波主编:《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牟复礼、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明代史》(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7),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同上编:《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8),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五、考试方式。作业两~三篇,笔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