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doudou_的古汉难题
[打印本页]
作者:
doudou_
时间:
08-8-30 20:23
标题:
doudou_的古汉难题
俺没学过王力老先生的古汉,所以这次备考的过程中就有很多问题困扰着自己,希望论坛里的兄弟姐妹能多多帮助,谢谢!
时间就是一切,废话少说,我开始咯!
1、(敝犬:上下結搆的)斃(古汉有些字很难打,请见谅)这两个字是不是古今字啊?通常所说的后起字就是指古今字中的今字吗?
2、通假字和假借字是不是一回事啊?如果不同,又应该如何区分呢?
3、冯凭(馮慿)这四个字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啊?
4、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是率领的意思,可是为什么又是介词呢?
5、敢不共给中的“给”为什么翻译为供应的意思?
6、“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中的”所“字为什么是指示代词呢?
问题看上去有点多,所以麻烦各位了,谢谢!!![s:9]
作者:
youshin
时间:
08-8-30 20:37
我也不是很懂 说说其中一个问题吧
通假字 常常出现在先秦时代 主要是本字和通假字读音相同或者相近 因此又叫做古音通假 后来唐宋散文家提倡古文运动 也刻意使用通假字 通假字就是有本字 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有可能是本字很难辨认 处于普及的目的 等等)而不是用本字
假借是指“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 但是根据字义的演变也就产生了另外的读音和另外的意义 主要是 本来没有本字 是通过借字来完成的表意
不知道这么说 是否确切 有无错误 欢迎大家指正
作者:
被用了的wowowo
时间:
08-8-30 23:34
第6题:
是文王在那里躲避风雨的地方。
作者:
四废书房主人
时间:
08-8-31 01:10
1:獘与毙应该可以是古今字(工具不足,八砖兄来指正)。
又通常所说的后起字就是指古今字中的今字吗?
答:不是。古今字乃用字之例,以时下常用字为今字,不常用字为古字。不关造字先后之顺序。
2:不是。通假是临时的,可以变化的,通常有音同音近形同形近通假等几种途径。假借是长时期的,固定的。但须和词义的引申区别开来。
3:馮憑,古今字。馮,只做姓氏時,才念feng2。今馮简化做冯,憑简化做凭。但注意,馮不光做憑的古字,还有其他意思。
4:以翻译成率领,那是意译。此处实际上是表凭借的介词,并不是表示一个实际的动作。它与后文诸侯之师构成介+名词(词组)的典型结构。此句中只有一个动作,即侵。
5:共,给也。给,共也。古人行文不避重言。
例:谨庠序之教,伸之以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
等等吧,懒得找了,以后可以自己注意一下。
6:所,代词,……的地方。
给doudou的建议:
古代汉语无他,一方面要多看,经典的章句、句式、文法、常用词要反复看。
另一方面要常常思考,不是脑子里得出一个译得通的现代汉语意思便可以了,而是要有意识的思考和分析古汉语的句式,文法,词类用例等等。
两方面坚持做,一直做到眼里看到一个句子,马上能够把它所蕴含的知识点全部在脑子里反映出来,便是小有所成了。加油吧。
[
本帖最后由 四废书房主人 于 2008-8-31 12:25 编辑
]
作者:
八磚學士
时间:
08-8-31 12: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薛薛
时间:
08-8-31 12: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八磚學士
时间:
08-8-31 13: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四废书房主人
时间:
08-8-31 15:59
标题:
啰嗦两句:
楼上两位的意见是不错的,因为昨天晚上赶着去睡觉,所以我的回答都很简略。这里再说几句,与大家讨论一下:
1:關于“獘”“毙”,八磚兄與薛薛所說與我昨晚所查資料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只是我沒有引上來。
關于古今字,郭錫良先生所說,其實也是就用字而言的。就doudou所提的兩個字而言,可以是說是先造字乃古字,后造字乃今字。但這個推論不能窮盡所有的例子。例如“灭”與“滅”,“灭”先出,在古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滅”字常用,故前者是古字,后者為今字;但簡化漢字后,常用字為“灭”,那么前者即為今字,而后者相應變為古字。
2:這里我也有些疑問了。八磚兄解答的似乎是用字例,而我在回答中把通假看作用字例,把假借看成造字例。我覺得如果這么看,我們倆的說法都通。不知是否?
3:躺上床就想到应该还是要提一下凭,不能光说繁简对应跟古今字,而还要把现在简化字的来源说一下。幸承八磚兄指出,我就不用多費唇舌了。
薛薛說的本義是對的,另外“馮”也還有其他的引申義,如“大”等等。
又八磚兄說馮姓,上古聲母應作b。這自然是上古無輕唇音的原因,但既然后世分化了,我們自然可以按照現在的音來讀。否則,我們念古文古詩,也要完全按照當時的音來念,弄得很別扭就不好了。像顧亭林先生那種致力全民恢復上古語音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我以為字典上按照現代讀音注,是可以的。
4:無。
5:古人在訓詁這種重言例時,往往將兩者分別解釋成略有區別的近義詞。實際上,這種區別可能是屬于造字時的意思,即字本義;也可能是經師臆斷。但如果我們是要訓釋它們在文中的意思的話,就只需把它們看成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對同義詞。
作者:
八磚學士
时间:
08-8-31 20: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oudou_
时间:
08-8-31 20:32
一上来就看见了这么多的解答,而且都是有理有据,很详尽,在此谢谢帮助我的所有人,尤其是四废、八砖和薛薛。
可惜水平有限,众多解答只能一一记录,网下再慢慢消化,当然自己也要查查资料。无论如何,谢谢大家了[s:9] [s:4]
作者:
明天更美好2016
时间:
12-6-26 20: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