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开、武大、北师大等高校中哲试题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读史以明智 发表于 09-3-21 18: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开、武大、北师大等高校哲学考研试题哲学考研试题集——中国哲学专业(中哲)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马非马(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浩然之气(武大2000,中国哲学)
绝地天通(厦大1999,中国哲学)
否极泰来(厦大1999,中国哲学)
温故知新(厦大1999,中国哲学)
道法自然(厦大1999,中国哲学;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浙大1999、2000,中国哲学)
虚壹而静(厦大1999,中国哲学;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2000,中国哲学)
三表(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效验(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无为(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中庸(吉大2000,中国哲学)
有无(复旦1997,中国哲学)
离坚白(吉大2000,中国哲学)
道统论(复旦1997,中国哲学)
抱法处势(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五德终始(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
化性起伪(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
天人相分(复旦1999,中国哲学)
仁(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不忍人之心(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和而不同(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2001,中国哲学)
涤除玄览(厦大2001,中国哲学)
克己复礼为仁(厦大2001,中国哲学)
尽心知性知天(浙大1998,中国哲学)
参验(浙大1998,中国哲学)
制天命而用之(浙大1998,中国哲学)
克己复礼(浙大1999,中国哲学)
兼爱(浙大1999,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浙大2000,中国哲学)
有待无待(人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名实(浙大2001,中国哲学)
三玄(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哲学诸子百家的基本哲学命题。
【难点】先秦哲学思想十分丰富,注意积累,深刻记忆。
【重点】儒、法、道、墨、名诸家之基本命题、思想。



填空题
试题检索
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天问》(复旦1999,中国哲学)
《坚白论》(复旦1999,中国哲学)
 下列命题出于何书?
亢龙有悔(复旦1999,中国哲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哲学家、著作、主要命题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难点】基本知识,无难点。
【重点】各家各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著作。标点、

释词、翻译
试题检索
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武大2000,中国哲学)
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

2 哲学考研试题集——中国哲学专业(中哲)  
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吉大2000,中国哲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
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
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吉大2000,中国哲学)
将下面古文释成现代汉语并注释画线部分:
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
有知,知而有〖ZZ(Z〗志〖ZZ)〗。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将〖ZZ(Z〗须〖ZZ)〗道者之虚,则入;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敝哉!(吉大2000,中国哲学)
 分析以下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名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助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儒、法、墨、道诸家的经典著述。
【难点】能考查考生研究古代哲学的古文阅读功底。注意平时多阅读、练习。
【重点】标点、翻译。



简答题
试题检索
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
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1999,中国哲学)
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2001,中国哲学)
 简论孟子的“四端”说。(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2000,中国哲学)
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诸子中代表人物的思想。
【难点】主要考查对思想家主要思想的基本把握。
【重点】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重点考查的对象。

论述题
试题检索
 试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吉大2000,外国哲学)
 试论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1999,中国哲学)
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1997,中国哲学)

3 哲学考研试题集——中国哲学专业(中哲)  
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2000,中国哲学)
 评述荀况的虚壹而静论。(武大2000,中国哲学)
 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实意义。(浙大2000,中国哲学)
 在阅读以下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对先秦儒、法、道诸家的哲学思想的理解。
【难点】先秦哲学发展述论。
【重点】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道家老庄思想。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 葛洪(复旦1997,中国哲学)
 业报轮回(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相竞以器(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论六家要旨》(复旦1997,中国哲学)
 独化(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二谛(吉大2000,中国哲学)
 贵无(吉大2000,中国哲学)
 止观(复旦1997,中国哲学)
 实相(复旦1997,中国哲学)
 不真空(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性三品(吉大2000,中国哲学)
 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言尽意论(南开2000,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 形质神用(南开2000,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副天数(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唯识无境(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坛经》(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 《封建论》(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 天不变,道亦不变(厦大2001,中国哲学)
 一物两体(厦大2001,中国哲学;浙大2001,中国哲学)
 阿赖耶(人大2001,中国哲学、宗教学、化理学)
 天人感应(浙大1999,中国哲学)
 六相圆融(浙大2001,中国哲学)
 自生而必体有(人大2001,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试题分析
【考点】汉代黄老之学,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唯物主义哲学(王充、范缜);宗教哲学(佛教及其各家,道教);魏晋玄学的重要哲学家、代表作,基本哲学命题。
【难点】对基本哲学观点、命题的理解。
【重点】宗教哲学的有关知识,经学,玄学。

填空题
试题检索
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论衡》(复旦1999,中国哲学)
《天对》(复旦1999,中国哲学;吉大2000,中国哲学)
《天说》(复旦1999,中国哲学)
《原道》(复旦1999,中国哲学)
《法言》(吉大2000,中国哲学)
《潜夫论》(吉大2000,中国哲学)
《复性书》(吉大2000,中国哲学)
《沙门不敬王者论》(吉大2000,中国哲学)
《神灭论》(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哲学家及著作,基本命题。
【难点】基本知识,无难点。
【重点】儒家经典,唯物主义哲学,宗教哲学。
简答题
试题检索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4 哲学考研试题集——中国哲学专业(中哲)  
 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魏晋时期关于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 (复旦1999,中国哲学)  
 什么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柳宗元的历史发展观有哪些基本内容?(浙大2000,中国哲学)
 范缜的《神灭论》对形神关系说作出了哪些新贡献?(浙大2000,中国哲学)  
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 《神灭论》的理论贡献。(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厦大2001,中国哲学)
 慧远的“真如法性”说。(厦大2001,中国哲学)
 竺道生对禅宗的影响。(厦大1999,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重要哲学家的思想及其影响、地位。
【难点】宗教哲学。
【重点】汉代王充的思想,魏晋玄学,宗教哲学。



论述题
试题检索
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无神论思想。(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僧肇在《般若无知论》中认为:“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这里得出了般若之“智”与常识之“知”的关系,试用佛教真俗二谛论的方法,阐述此篇论文的主旨。(复旦1997,中国哲学)
 试述华严宗的法界缘起的思想。(吉大2000,外国哲学)
 论述范缜《神灭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浙大2001,中国哲学)
 比较王弼贵无论与僧肇不真空论。(浙大1998,中国哲学)
 试述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与基本思想。(浙大1999,中国哲学)  
 范缜的神灭论及其证明。(浙大1999,中国哲学)
 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 试分析魏晋玄学的“本体论”特色。(厦大2001,中国哲学)
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哲学家思想,宗教哲学。
【难点】宗教哲学,哲学思想比较,哲学发展概说。
【重点】唯物主义哲学(王充、范缜的思想,代表著作);宗教哲学(佛教、道教);哲学思想比较;哲学思想发展概说。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 叶水心(复旦1997,中国哲学)
 三纲领八条目(复旦1997,中国哲学)
 心外无物(吉大2000,中国哲学)
 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武大2000,中国哲学)
 一物两体(南开2000,中国哲学)
 理一分殊(南开2000,中国哲学;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浙大1999,中国哲学)
 致中和(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心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
 无极而太极(吉大2000,中国哲学)
 易简工夫(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事功学派(复旦1999,中国哲学)
 童心即真心(复旦1999,中国哲学)
 张载(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 王阳明(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 格物致知(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 知行合一(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 《传习录》(浙大1998,中国哲学)
 《西铭》(浙大1999,中国哲学)
 格物穷理(浙大2000,中国哲学)
 泰州学派(浙大1999,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思想家的哲学观点,如二程、周敦颐、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
【难点】注意把握一些基本哲学命题的含义。
【重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之核心命题。


5 哲学考研试题集——中国哲学专业(中哲)  
填空题
试题检索
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西铭》(复旦1999,中国哲学;吉大2000,中国哲学)
《皇极经世》(吉大2000,中国哲学)
《童心说》(吉大2000,中国哲学)
《习学记言》(吉大2000,中国哲学)
 写出下列哲学家的一本哲学代表作(全集和选集除外):
周敦颐(复旦1999,中国哲学)
王阳明(复旦1999,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哲学家及其著作。
【难点】一般知识,较容易。
【重点】重要哲学家及其著作。

标点、翻译题
试题检索
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
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
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
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
忘也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是耶晦庵谓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为其一分一合之间而未免已启学者心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暗而不达之处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所以谓之不知义也(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论有议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
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
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清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
成五者园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心之所同然始谓之理谓之义则未至于同然存乎其人之意见非理也非义也凡一人以为然天下万世皆曰是不可易也此之谓同然举理以见心能区分举义以见心能裁断分之各有其不易之则名曰理如斯而宣名曰义是故明理者明其区分也精义者精其裁断也不明往往界于疑似而生惑不精往往杂于偏私而害道求理义而智不足者也故不可谓之理义自非圣人鲜能无蔽有蔽之深有蔽之浅者人莫患乎蔽而自智任其意见执之为理义吾惧求理义者以意见当之孰知民受其祸之所终极也(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
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
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究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试题分析
【考点】标点、翻译重要哲学家著作。
【难点】熟悉原著,加强阅读。
【重点】重要哲学家的经典论述。



简答题
试题检索
 简述张载的“虚空即气”的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复旦1999,中国哲学)

[ 本帖最后由 duke666 于 2009-3-22 14:45 编辑 ]
沙发
LIXINGZHE1218 发表于 09-3-21 21:45: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辛苦了!!!
板凳
duke666 发表于 09-3-22 14:42:59 | 只看该作者
既然资料这么全 给你加个精华 没意见吧  最近能尽量发近三年的试题 代大家谢啦
地板
 楼主| 读史以明智 发表于 09-3-24 19:46:03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点

武汉大学2007年研究生考试哲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
1 主观唯心主义
2 上层建筑
3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4 “大宇之内,质力相推”
5 火本原说
6 奥卡姆剃刀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1.试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2.试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马克思主义中“人的价值”观对中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有何指导意义。
2.比较孟子“性善”与荀子“性恶”并论述二者的区别与不同意义。
3.康德哲学认识论评述。  


2005中国社科院考研复试哲学基础理论试题  
  
  哲学基础理论

  (适用于外国哲学、马哲、中哲、伦理、美学等方向,满分100分,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白马非马

  2、格物致知

  3、四因说

  4、绝对理念

  5、此在(Dasein)

  6、《正义论》

  二、简答题(10×4=40分)

  1、简述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基本分歧。  
  
  2、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

  3、简述中国美学界对“美是什么”这一基本命题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及代表人物。

  4、简述儒家与墨家的主要差异。

  三、论述题(15×2=30分)

  1、论述康德在哲学史上实现的“哥白尼革命”的内涵及其影响。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辨证法做了这样一个明确论述: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结合这一论述谈谈你对辩证法的理解。  

  
中山大学 中哲:

01年

一、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5#
wan2006913 发表于 09-4-3 22:34: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6#
woyaokaoyan123 发表于 09-4-4 13:23: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啦 很有用
7#
happyshuo2004 发表于 09-4-10 07:31:1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
8#
cpw2beibei 发表于 09-5-5 10:59:28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不错  尤其是4楼补充的  比较新
9#
tangshanfeng 发表于 09-5-6 22:28:18 | 只看该作者
很受用!!!!
10#
krecy 发表于 09-5-17 23:35:38 | 只看该作者
受用并且很感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8 02:09 , Processed in 0.09466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