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官方网站讣告:
Kai-Lai Chung, one of the leading probabilists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a Professor Emeritus of Mathematics at Stanford, passed away on June 2, 2009, at the age of 92.
钟开莱(Kai Lai Chung)1917年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1936年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之后留校任数学系助教。钟开莱师从华罗庚,也是中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的许宝騄的学生。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子赔款公费留美奖学金。1945年底赴美国留学,1947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上世纪五十年代任教于美国纽约州塞纳克斯大学(Syracuse),六十年代以后任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荣休教授。钟开莱先生著有十余部专著,为世界公认的二十世纪后半叶“概率学界学术教父”。
这个暑假在普林斯顿为Erhan Cinlar教授做研究。他是世界一流的概率学家,尤其在马尔可夫链和泊松过程这两个专题上建树颇多。他在普林斯顿联合创建了世界上唯一的运筹和金融工程系,得以使普林斯顿大学在这一领域的教育和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他曾是我概率课的教授,因为这个关系得以央求他收我做暑假研究。当初面试我时,他在最后问了一句,“对了,你有没有听说过Kai Lai Chung?”他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这几个英语字母。我说,没听说过。他愣了一愣,“奇怪了,他告诉我他在中国还是挺有名的啊。”
到了6月2日我们正式开始做课题,第一天见面,Cinlar教授问我的第一句话,“你真没听说过Kai Lai Chung?”我又摇了摇头。他说,“唉,Chung昨天过世了。我和他认识四十多年了。”Cinlar教授并没有显得特别悲伤,只是沉默了几秒,就开始布置课题的相关任务。
接连两次提到这个人名,我对这个Kai Lai Chung产生了好奇,去google搜索了一下。只怪两个拼音系统产生的混淆,这Kai Lai Chung就是国际著名的概率学家钟开莱先生。今天又见Cinlar教授的时候,我便说,的确知道钟开莱这个人,我和他都是上海人嘛。他一下子来了兴趣,指了指桌上的两大格文件夹,“喏,这都是我四十几年和钟开莱的通信。” 他随便翻阅了几封,都是手写的白纸黑字,有的是聊家常,有的是讨论共同的朋友,有的是研究学术问题。早年的信件,钟开莱教授的英文手写潦草而优美,用细密的圆珠笔和钢笔书写。后来的信件上的字体,渐渐地粗了,大了,用记号笔书写,一笔一画像小孩子在练字,甚至有两行写到后面交叉在一起,模糊不可认。Cinlar说,那是因为钟开莱晚年受眼疾困扰,最后两年几近失明。 他指了指一封信,他说,“你看这里,开莱不写of me,一定要写of moi,还有,还有这里,不写my,一定要写mon。他平时说话的时候也是这样,一副法国人派头。”他顿了顿,说,“真是个人物啊!”就从这说开去,Cinlar教授讲了许多关于钟开莱的逸闻。
刚入清华大学时,钟开莱是物理系学生。因为吊儿郎当逃课得罪了吴有训教授,只能转到数学系。到数学系又觉得华罗庚太罗嗦,到普林斯顿之后专攻数学中研究最少的概率论。概率和统计不分家,要做概率上的学问一定要有扎实的统计功底,而钟开莱偏偏又公然宣布自己“最讨厌统计学家。”他把自己能生展拳脚的范围缩得很小,就是在这样一个鲜有人探索的领域,他打出了一片天地,成了美国概率论界第一人。近年来,概率论因为在金融经济领域的应用,迅速成为学术热门。而今在美国研究概率的教授和学子,要么是钟开莱的学生,要么是学生的学生。他的概率论著作被专业学术论文引用次数最多,据美国数学学会评价,“Chung's writing is literate, elegant, wise, humane. He takes the reader into his confidence, explaining ideas, motivation, and circumstances.”如果钟开莱一生研究物理,研究基础数学,也许也要成为美国物理和基础数学的第一人,而他只是因为“讨厌那些人”而轻易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