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思考题来啦!(第十三期,11月5日开奖) [打印本页]

作者: 笔为剑    时间: 10-10-25 21:40
标题: 思考题来啦!(第十三期,11月5日开奖)
附件里是某人的论文开题报告节选。原文较长,我删去了很多对回答本题而言不重要的东西。

请先阅读附件。注意,该研究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项目。
然后回答三个问题:
1,该研究是不是实验研究?
2,该研究最终得到的结论,是相关关系还是因果关系?
3,该研究还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

认真参与讨论者,有考元奖励!最后我们会评选出最佳答题奖和鼓励奖。


11月5日开奖,最佳答题奖授予18楼 黑色四叶草!大家一起鼓掌!
12楼和15楼答对了前两问。
感谢所有参与的同学,你们的实力已经得到了提高!
答案公布在19楼。
  




以往的思考题可以选择参考
第一期 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259549-keyword-%CB%BC%BF%BC%CC%E2.html
第二期 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269855-keyword-%CB%BC%BF%BC%CC%E2.html
第三期 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271024-keyword-%CB%BC%BF%BC%CC%E2.html
第四期 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286606-keyword-%CB%BC%BF%BC%CC%E2.html
第五期 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301370-keyword-%CB%BC%BF%BC%CC%E2.html
第六期 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313484-keyword-%CB%BC%BF%BC%CC%E2.html
第七期 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315604-keyword-%CB%BC%BF%BC%CC%E2.html
第八期 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325229-keyword-%CB%BC%BF%BC%CC%E2.html
第九期 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343172-keyword-%CB%BC%BF%BC%CC%E2.html
第十期 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345560-keyword-%CB%BC%BF%BC%CC%E2.html
第十一期 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395503-keyword-%CB%BC%BF%BC%CC%E2.html
第十二期 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496131-keyword-%CB%BC%BF%BC%CC%E2.html
作者: lgkn    时间: 10-10-25 21:48
你的开题报告?
作者: 宇怡辰    时间: 10-10-25 22:54
过来讨论哦,还要在电脑上看哟
作者: 宇怡辰    时间: 10-10-25 23:31
1 不是实验研究
2 相关关系
3没有提出额外变量的控制,参加人数很多,统计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哦
粗略的想法
作者: mini0112    时间: 10-10-26 11:02
问卷就是扯淡研究。且此人开题报告格式都不规范。嗯。
作者: mini0112    时间: 10-10-26 11:04
啦啦啦,我是来拆台子的。坏人。。。
作者: april123    时间: 10-10-26 15: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布箬箬    时间: 10-10-26 16:35
1 不是实验研究
2 结论是相关关系的
3 没有额外变量的控制
实验复习的很晕 所以第三点不太清楚
过来学习的
作者: weiwei870102    时间: 10-10-26 18: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enyan88    时间: 10-10-26 18: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uxiaojia_8752    时间: 10-10-26 19:39
是准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和相关研究的区别在对于变量的控制,变量的来源,引发变量设计的是实验,存在变量设计的是相关研究。这是老师的定义啦。
个人感觉实验研究的精义在于因果关系的确定,要达到精确的因果关系必定要尽可能的对控制面进行设定,这样就减少了实际的应用价值,而相关研究是在很多控制面没法控制,或者是特意不控制下进行的,对于社会的应用推广更加广。所有就有准实验的说法,其实我们在学校做的实验大多数是准实验设计,难道不是么,都是自己家同学相互被试。。。
该实验设计的想法是在创设的不同环境中,通过看被试的不同决策来进行分析,自变量都是创设的,可以控制。但是综合楼上的说法,的确在被试的选择上控制不严,
建议
1 决策研究。。。个人感觉除开自变量,性别,专业,很大程度上是人格。。。这个论文题目不如改成人格对于决策的影响算了。因为外在环境是变化的,但是每个人的特点决定了做决策时候的倾向。
2 这个题目算是经济心理学方面的了,但是用卡方检验,所有的数据都是类别数据,感觉,可以因变量考虑怎么换成是连续变量,这样统计方法会用到其他的。比如说加入人格因素做中介检验,可能以后做完毕业论文想整理发表会好很多。
3 要构建实验材料很复杂哦,不然人家又要挑毛病了

不当之处,还请指教。不过是上了几堂研究方法课的一些想法。呵呵。
作者: enyan88    时间: 10-10-26 2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elevenny    时间: 10-10-26 21:24
1.实验
2.因果
3.没咋看懂,题有点长了吧...
作者: richiem    时间: 10-10-28 00:08
1、非实验
2、相关
3、额外变量没有控制,还有操作定义也没给,其实报告里给的研究方法是问卷法怎么给出这些东西?

还有“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存在性别,专业差异”

只说有差异但没说怎么区分,被试也没说,取样也...
作者: juan552200    时间: 10-10-28 01:31
1、准实验研究。 理由:是由果溯因而非由因到果,所以不是真实验设计,可以对额外变量进行控制而不是非实验设计,属于描述性研究。。
2、相关 关系
3、1)被试问题,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质量?
2)问卷:问卷并不是标准化测验,而且还是随机抽取问卷,如何保证内容同质性、提高信度和效度?。。
3)总体来说我认为实验一自变量设置不太合理,被试有专业、性别的差异,而三个自变量及可能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和主效应,也没有单独的实验检验,太复杂。。另,角色定位:负责任者与不负责任者不大好定义,谁来划分?建议删除;
4)根据这样的设计,这份问卷题量会比较大,因而疲劳效应、练习效应。。
5)实验二中的我不是很理解啥叫敢为性水平。。,总之就是觉得敢为性水平不能有效的进行操作性定义,而且根据调查结果划分,不能有效推广。。另外,假设中提到的“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存在性别,专业差异”——在前面实验设计中未提到相关内容,而且正在实验
5)额外变量的控制:被试背景差异、被试回答问卷时情绪、环境等变量的控制。。。
6)实验题目和研究内容和目的有点不相称,应该缩小范围
7)统计方法太单一,如第3)点提到的,对于交互作用和主效应应该另采取啥方法检测。。量表?OR? 不知
看到一段话,补充一下:相对于心理测验(或量表),问卷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但对于大多数问题也可以通过信度和效度提高其标准化程度。计算信度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即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计算效度的常用方法则是分析问卷的构想效度,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或验证性因素分析来求得效度系数(即新编测验与效标之间求得的相关系数,以表述测验效度高低者)

额。。。感觉我自己答的也有点乱。。。对于实验设计还是比较晕。。。
作者: ak47caesar    时间: 10-10-28 11:05
标题: 回 楼主(笔为剑) 的帖子
1.实验研究  包含相关变量的控制
2。因果关系 不同框架啊神马的是自变量,检验差异是否显著。。困惑的是他怎么得到敢为性水平和性别以及专业的关系,难道通过量表得到相关关系。。。也许这也是第3题答案所在
3。对量表要求很高啊。。。像一次搞定的问题太多了吧
作者: BIQI碧琪    时间: 10-10-28 12:56
1、不是实验研究,因为该实验不能随机分配被试
2、相关关系
3、①被试:描述不详
   ②问卷:描述不详,为什么要这么多问卷?若是自己制作的问卷还有信度效度问题
   ③实验一的自变量C需要重新设置操作定义;实验二的敢为性水平应该用比如测验问卷分数下操作定义;因变量的设置,感觉是不是要设个中间项?
   ④实验程序:实验一要先把被试划为匹配不匹配下来设置2*2*2处理,完全随机的话,就有一共8个处理组,每组做一份问卷,而不是每个被试怎么样吧?如果是随机区组的话,每组的人数得是8的倍数,比如64。实验二要先测敢为性水平再做分配,完全随机的话就有6组,每组施以同样处理。
   ⑤研究假设:实验一忽略了两两交互作用,实验一二都没有说明性别专业这俩变量的控制问题,假设中又冒出来的感觉……


额....乱了点....知道问题却不能设置得更好....感觉还有问题却发现不了......~~呵呵~~多做练习~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0-10-29 07:44
不是实验研究,具体我也不清楚。
相关是肯定的。无法判断因果。
实验报告写的乱,读不懂、
缺点 这个交互作用应该很成问题,需要分析哪个才是导致相关的原因。
作者: 黑色四叶草    时间: 10-10-29 13:27
1、是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对变量进行控制或操作。很明显这个设计里对被试变量进行了控制。所以是实验研究。而大家常说的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测验法是属于搜集研究数据的方法,而实验研究不仅仅可以作为数据搜集的方法,而且也是研究的思路和形式。在实验研究中这些方法也是可以运用的。
    然后详细来说,实验研究里又分为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我个人觉得这个实验在设计上来说是真实验研究了,设计者本人也说了是被试间设计了,基本上来说,被试间设计的说法是在真实验的范畴下讨论的。应该说设计者本人很希望做到真实验设计的程度,在设计中也一再强调了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但是这个实验真的实施起来就有不能算了,基本偏向准实验设计了,被试是大学生,但是大学生群体很大的,如何选择大学生呢,而且全国那么多大学生,真要做到随机选择就很麻烦了。这里涉及到研究对象取样设计的问题,但是现在的研究一般都很少说这个方面的内容,大家都不谈……基本来说有四步:规定总体、确定样本容量、确定抽样方法并选取样本和统计推论。根据这个开题报告。前两个报告中有大概说到,但是最重要的抽样方法就没有涉及。我个人觉得运用整群随机取样法,比较适合。只有真正做到了随机选择被试,才能算真实验设计。而在实际中常见的是,找一些身边的大学生来做,这样方便有效率。但一旦这样做了,就只能算准实验了。


2、相关关系
    根据的报告中的假设来说,设计者基本做的是差异性。也就是有差异,这个自变量会影响风险决策倾向,没差异就不影响。但即使是有差异性的自变量,也不能简单说就是这种自变量上的差异导致了风险决策倾向的差异吧,只能是影响。所以基本上是算相关关系。但是因果关系的确立是需要可解释的相关关系的。所以我觉得如果设计者对实验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如因素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可能会得出一些因果关系的内容。而这种因果关系的确立是需要更多的后续研究,以及其他研究者的重复实验。


3、改进的方面以及疑问。
第一、对被试总体要确立,是全中国的大学生,还是某地区的大学生,还是其他,然后对这个总体要如何进行取样?

第二、要对使用的问卷进行一定程度的描述。
    使用问卷法,那使用那些具体的问卷呢?那么问卷的信效度呢?实验1中有8种问卷,这些问卷是自编的还是用已经有的问卷。自编的话,就有很多问题,包括题目的选择什 么等等,如果是已经有的问卷,那么这个问卷有没有评定标准是什么,有没有常模。这个报告中对使用问卷的描述基本是很少的。不知道是本来就没有,还是被删去了呢?

第三、实验2中根据敢为性问卷来分为高、中、低三类。这个分类是问卷本身的分法,还是研究者为了研究而分的。如果是后者,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我对报告书中的说法的理解是敢为性问卷和风险决策问卷是一起做的。也就是说被试落到不同敢为程度是随机的,结果很可能是在不同敢为程度上的被试人数不同。虽然研究者计划的被试人数有400,可能会出现被试在敢为性上的分布很不均衡,可能会影响后期统计。

第四、实验1与实验2之间的被试是共用的吗?如果不是那就需要至少880个被试,加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实际需要更多的被试。如果共用就无法避免相互间产生影响。报告中没有详细说明。如果精力和财力够得话,还是分开比较好。

第五、额外变量的控制,这个方面前面很多人说了……

第六、人格有很多方面,研究者是从敢为性入手的。那么从敢为性入手的依据是什么,难道只有敢为性一个方面?


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我翻了手边的大部分的书,主要参考的是董奇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话有点罗嗦,看法也不太全面。大家多见谅
作者: 笔为剑    时间: 10-11-5 10:32
公布答案:
    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乍一看,大家都觉得是问卷研究,不属于实验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但是,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你也许会发现它居然是一个实验研究;而在该研究中,问卷只是进行实验的一个手段!
    这是因为,“框架”这个因素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实验者随机安排部分被试去做“积极框架”问卷,部分被试去做“消极框架”问卷,以此来看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
    至于“敢为性”,是该研究中的自变量,用“敢为性水平问卷”来测。
    因此,从设计来看,该研究属于实验研究,能够得到因果关系。当然,在实际操作中,的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说它是准实验研究也是可以的。
   在前两问上,只有12楼和15楼同学全部答对。
   关于该研究如何改进,18楼说得最好。10楼的“这个题目算是经济心理学方面的了,但是用卡方检验,所有的数据都是类别数据,感觉,可以因变量考虑怎么换成是连续变量,这样统计方法会用到其他的。比如说加入人格因素做中介检验”也有道理。16楼和17楼谈到了交互作用的问题,也是对的。
    其他的同学都说了很多,遗憾的是很少有答到点子上的,或者根本就是理解错误。
   建议大家看到答案以后,把原题和附件再好好看一看,并把所有的回帖都认真看一看。

   最佳答题奖授予18楼黑色四叶草。让我们一起祝贺她!
   所有认真参与的同学,每人都给予一定的考元奖励。
   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这次锻炼机会,把自己的基本功打得更扎实,并做到活学活用!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