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实验设计题:态度与行为 [打印本页]

作者: 樱桃双面    时间: 10-11-14 18: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吉林四平    时间: 10-11-26 14:18
课题;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影响
研究假设;个人态度对现象的看法会随着个体行为动机的水平而不同
然后问题来了
自变量A  被试的态度
自变量B 被试的行为
我。。。态度和行为的操作定义 不会界定
态度因素的个水平米有思路
实验类型是2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被试
额外变量多的可怕例如:组织文化 人际关系 任务特征 群体气氛
甚至关于认知失调对于态度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可先对态度量表进行测量 例如 哥特曼 语义区分度量表进行测量
利用情景判断测验重在观测行为
收集数据  进行统计处理
额外变量好多多 自变量不明确
只能想这么多了 主要是前面好受阻
实验好差啊 大家帮帮我啊
也好期待答案啊 55555泪奔

作者: summershang    时间: 10-11-26 16:43
标题: 回 1楼(吉林四平) 的帖子
说说我的思路:先看到这个题目觉得很搞笑,这么大的题目可怎么让人设计实验。然后,当然就是缩小范围。比如态度,可以简化为对某个人,某件事的态度,比如是否觉得某女生漂亮,可以用自编的利克特式的量表(如从一点都不漂亮到很漂亮的9点量表)。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分为两部分考虑,态度影响行为(比如某男生觉得这女生很漂亮,就愿意约她出来)和行为影响态度(就是如果主试让被试先做出一个行为:向女生发出约会邀请,然后再测量男生对该女生是否漂亮的态度,看行为前后是否有变化。当然,这就意味着,在被试作出行为前后都要测他的态度)。具体设计如下
被试: 随机选取40名男性被试(尽量有代表性吧,考虑年龄、职业等因素)
实验材料:女生M的照片(事先找专家评定,属于中等程度漂亮的,主要是避免大家都认为她漂亮或丑,那样态度就没差异了),评定漂亮与否的自编9点量表。
实验过程:
第一步:让所有40名被试在一点都不漂亮到非常漂亮9点量表对照片上女生评定。
第二步:此时把40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告诉A组被试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愿意向M发出约会邀请,愿意的则通过发邮件方式发出邀请。B组被试由主试随机安排一半的被试(10名)向M发邮件请求约会,告诉另一半被试不能与M约会。
第三步:再次测量所有40名被试对M的漂亮程度的态度。
结果分析:
第一步中获取的量表值(态度)与第二步中A组是否发出约会邀请(行为),算点二列相关,检验相关是否显著。
对A组中,发出约会邀请的被试和未发出邀请的被试,计算前后评定漂亮程度的差异,看是否显著。
对B组,经主试要求发出约会邀请的被试和经主试要求未发出约会邀请的被试,计算前后评定漂亮程度的差异,看是否显著。
结果预期:
第一步中认为M更漂亮的被试,倾向于发出约会邀请,即对漂亮程度的肯定程度与约会邀请的积极性呈正相关,态度影响行为。
A组中自愿发出约会邀请的被试,会倾向于认为M更漂亮,即漂亮的后测分数显著高于前测分数,行为影响了态度。
A组中自愿未发出约会邀请的被试,会倾向于认为M更不漂亮,即漂亮的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分数,行为影响了态度(这个不一定,也可能无变化)
B组中,主试要求发出约会邀请的被试,可能会认为M更漂亮(避免自己认知失调),也可能认为M更不漂亮(把主试强人所难的愤怒转嫁到M女生身上),不管哪种情况,态度会发生变化,即行为影响态度。
B组中因主试要求不发邮件约M的男生,这个就复杂了,主试要求与自己意愿一致的被试,见A组分析。
  主试要求与自己意愿不一致的被试,分两类。原来觉得M漂亮的被试因不能约M,觉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认为更漂亮,后测得分高于前测),也可能自我安慰,她其实没那么漂亮(后测漂亮得分低于前测)。不管怎样,都是行为影响了态度。原来觉得M不漂亮的被试,被强迫发约会邀请,可能不乐意,觉得M更丑,也可能合理化下,觉得她看起来比原来好看么。行为影响态度。当然也都有可能态度不因行为改变。
作者: summershang    时间: 10-11-26 16:47
标题: 回 1楼(吉林四平) 的帖子
你可以参考费斯廷格在提出认知失调理论的经典实验。
  不充分合理化实验 让被试做 1小时枯燥无味的绕线工作,在其离开工作室时,实验者请他告诉在外面等候参加实验的“被试”(其实是实验助手)绕线工作很有趣,吸引人;为此,说谎的被试得到一笔酬金。然后实验者再请他填写一张问卷,以了解他对绕线工作的真实态度。结果发现,得报酬多的被试对绕线工作仍持有低的态度评价;得报酬少的被试提高了对绕线工作的评价,变得喜欢这个工作了。
这个就是行为影响了态度。
作者: 吉林四平    时间: 10-11-26 16:57
标题: 回 3楼(summershang) 的帖子
这个实验设计太疯狂了
就是因为太广了
我就不知道该用神马具体的情景去研究了
对于你设计中的专家评定漂亮 也是个很抽象的东西
不如去做被试对某个非常具体事物的喜好程度 可以减少无关变量
因为长相这个东西就算是专家评定也是各有侧重的
操作定义下的还是会很模糊
8过你的思路很强大 佩服
值得学习O(∩_∩)O~
我们一起
期待真理
作者: summershang    时间: 10-11-26 17:02
标题: 回 4楼(吉林四平) 的帖子
确实,自编的量表都不好说,粗略的估计下还行。找那种标准化的态度量表,研究那种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可能好些吧。
作者: juan552200    时间: 10-11-26 23:44
summershang ——很强大。。。

再次学习
作者: 吉林四平    时间: 10-11-26 23:52
除了沙发和地下室 此楼之上的人皆强大
作者: richiem    时间: 10-11-27 00:13
学习,SUMMER真给力~

到时要真出这种题我可就郁闷了,555
作者: 吉林四平    时间: 10-11-28 02:14
顶起来 直到樱桃童鞋公布答案
作者: juan552200    时间: 10-11-28 23:44
标题: 回 9楼(吉林四平) 的帖子
才发现四平同学你居然在凌晨2点多。。。还在!!!
加大学习量也不要这样吧。。。。
我现在都比较乖(其实做的也不好,还是经常熬夜,呵呵)。。。。尽量少熬夜,身体要紧啊。。。
没了身体,啥都没了。。。。。。。
作者: 吉林四平    时间: 10-11-29 18:18
标题: 回 10楼(juan552200) 的帖子
我失眠 恩 改正 改正
其实效率不高
加油加油

作者: 樱桃双面    时间: 10-11-29 20: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吉林四平    时间: 10-11-29 21:10
标题: 回 12楼(樱桃双面) 的帖子
终于等到啦 好好看看
作者: 樱桃双面    时间: 10-11-29 22: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吉林四平    时间: 10-11-29 22:08
标题: 回 14楼(樱桃双面) 的帖子
直到是圆圆 看名字就知道 你的名字都是一半一半的
恩 不用Q了

我当时给态度的水平是 一个积极的态度 一个消极的态度  一个无所谓的态度
自己感觉老白痴 米好意思打
这个答案分的囧
作者: juan552200    时间: 10-11-30 00:43
额。。。。。我还真不知道原来楼主是圆圆啊。。。。。。。
作者: 吉林四平    时间: 10-11-30 00:57
标题: 回 16楼(juan552200) 的帖子
你米有发现头像都一样嘛O(∩_∩)O~
作者: summershang    时间: 10-11-30 09:50
标题: 回 12楼(樱桃双面) 的帖子
呵呵,貌似你们都在一个群里,俺咋不知道有这种群?
  谢谢楼主公布答案,很吃惊的发现,跟我们以前社会心理学课上做的一个小组作业的实验设计,很相似。不过不是老师给的题目,是我们自己选的主题。实验材料也选好了,容易的任务和难的任务,我们用的是河内塔的任务,通过选择难度和限定时间的方法来达到不同的难易水平。但是,比较悲剧的是,由于控制不够严格,也没有创新点,被老师和助教无情的狠批。
  说说对这个答案的评价:
  在态度影响行为中,被试的态度是通过主试告诉被试任务的难度来操作的,很可能的一种情况是,被试接触任务前测的态度,在接触到任务后发生改变,而改变后的态度影响了行为。比如,他面对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主试告诉他这个任务很简单,那么他在尝试完成任务的 过程中可能还是深信这个任务简单,就不停的努力。也可能他接触到了这个任务,发现,其实很难么,主试是骗我的,那他就已经改变态度了(注意,因为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难度肯定特别大,那被试多半都会觉得挺难的,除非那种特别迷信主试的),然后很快放弃了。
  所以,为了测到真正影响被试行为的态度,个人建议,不要通过主试告诉被试的方法来操作(除非被试永远不接触任务,那主试的信息才会显著影响被试态度),而是通过被试自己接触任务,比如,先大致了解任务要做什么,然后评估难度。其实,我感觉这种对难度的态度不好控制,很可能你第一眼看着挺容易,后来又觉得难的。不像其他的态度,比如漂亮不漂亮来的直接,稳定。
  然后就是第二部分,行为影响态度。答案中的是用具体的去体验了任务,然后态度产生了改变。个人感觉,这中行为影响态度是应该避免的,实际上,被试开始任务前测的态度是从主试提供的信息中掌握的态度,而完成任务后测量所得态度,是被试自己对任务的体验(当然也可能受到主试信息的影响),实际上是两种不同途径获得的态度了,换句话说,被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任务的新信息,很可能是这种新信息导致了态度的改变。好吧,答案,硬是把这其中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用一个“行为”给概括了——当然是操作任务这种行为影响了态度,但是,实验设计中极少见这种“不单纯”的自变量。
  我们看那个认知失调的经典实验,影响态度的行为是让被试告诉后来的被试,这个任务很有趣。这个行为就“很单纯”么,它没有给被试机会重新去接触任务,或者获得关于任务的其他信息。
嘿嘿,大家觉得呢?
作者: summershang    时间: 10-11-30 11:18
再补充一点:
答案中态度影响行为,用的是“认为任务难易的态度”影响“完成任务努力程度的行为”。个人认为这个态度,是通过影响被试的动机水平这个中介变量,来影响被试完成任务中的尝试次数和完成效果,这个行为变量的。其中,受人格因素影响就比较大了。“对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说,相对于那些认为任务很难得被试,认为任务容易的被试会尝试更多的次数。”答案中这句话是说,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被试之前受主试影响认为任务容易,结果却迟迟解决不了。就认知失调了,有挫折感了。可能被试会通过改变行为——即多尝试解决,更努力(跟答案预期一致)来试图使认知平衡,这些被试遇到困难时完成任务的动机水平提高了;也可能通过改变态度——不是我不努力,是这个任务太难了(结果就是更快放弃)来获得认知平衡,这些被试完成任务的动机水平就降低了。而到底被试会怎么反应,跟人格因素有很大关系。
作者: 樱桃双面    时间: 10-12-9 09: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