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问题解决的 爬山法 和 手段--目的分析法
[打印本页]
作者:
gfdsa0788
时间:
10-12-26 14:13
标题:
问题解决的 爬山法 和 手段--目的分析法
哪个是需要暂时扩大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距?
彭版 “爬山法与
手段--目的
的不同在于后者包括这样一种状况,即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
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
,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梁版 “
爬山法
是指通过个体评价面前的问题状态,从而
增加对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
,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问题解决总目标的策略。”
在网上搜了搜,应该是彭版错了。
作者:
juan552200
时间:
10-12-26 14:26
两个版本都没错。。。 这两个方法都比较相似。
手段目的分析法:
其关键在于
寻找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
,提出一些子目标作为中介状态,通过一个个子目标的实现,运用新方法或认知操作缩小问题空间,使后继的中介状态更为接近目标,直到达到最后的目标。比如我们经常玩的游戏汉诺塔,就是典型的手段目的分析法,是一层层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最好目的
爬山法(百度上的解释,我觉得比较容易理解)
是指经过
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
,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就如同爬山一样,为了到达山顶,有时不得不先上矮山顶,然后再下来-------,这样翻越一个个的小山头,直到最终达到山顶。可以说,爬山法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往往具有"退一步进两步"的作用,后退乃是为了更有效地前进。比如瞎子摸象。。
似乎也没能说的很清楚。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实现子目标;提出新的子目标。。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指的是每一个子目标以及最后的总目标。。
而爬山法指的是当前的问题状态与最后目标状态。。。
作者:
waternina
时间:
10-12-27 20: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idenfung
时间:
10-12-27 21: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