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Real的分享系列二: 教心大纲笔记完整版! [打印本页]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9-30 16:18
标题: Real的分享系列二: 教心大纲笔记完整版!
本帖最后由 realvcky 于 2011-12-10 16:42 编辑
教育心理学大纲笔记(已经完结)
本资料按大纲整理。参考了以下书籍,在此表示感谢。
教育心理学---陈琦(高教版)
有该书部分的电子版。另还有一些相关的心理学书籍,大家可以去看下。
心理学考研逻辑图 ----凉音
2012心理学背诵宝典 -----光爱哈赫
20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
想说下,关于类似的笔记在论坛上也有很多。个人都有个人的特色。从建构主义上讲,我们是来自不同的情境(自己的认知图式)的知识建构。而对于不同情境下知识的学习是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的,也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
也许你下载之后不用打印,只是在看完相关的科目后浏览下,看下和自己的理解有无出入,看下到底谁的理解更合理。
我想这样会有助于我们的学习的。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最后,预祝大家考研成功!
Real
2011/9/30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9-30 16:19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下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研究任务:1,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2,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
(二)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中国: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等)
国外:柏拉图,知识生来就有,在成长中完善;亚里士多德,相似率,相对率,邻近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型);洛克的白板说;夸美纽斯提出儿童学习能力有年龄差异,强调教育遵循自然;卢梭的《爱弥儿》;菲斯塔洛奇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强调利用儿童的自然兴趣和活动进行教育;赫尔巴特第一个把教育理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将教学过程从学科中区分出来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此书分为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体差异及其原因三部分;在这时期,逐步形成相互对了的两个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具有早期认知倾向的格式塔学派
2)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吸收了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30年代的学科心理学,40年代的弗洛伊德理论,50年代的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此时,行为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折中倾向的学习理论即新行为主义理论。杜威及维果斯基是这时期的人。但是维果斯基的思想在80年代后才被大量介绍到美国。
3)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此时,注重结合教育实际,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引发对教育心理学的关注。此时期,行为主义由于其机械论,还原论的弊端而衰落,认知学派占据优势,发展出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同时人本主义思潮出现。奥苏贝尔也是此时期的人物代表。
4) 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思想被大量介绍,建构主义发展迅速。此时,体系越来越完善,研究越发深入,视角越发综合。布鲁纳在1994年将其概括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1) 研究取向日趋全面,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问题;
2) 关注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重视社会性环境,情境性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3) 关注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识的研究;
4) 关注学习者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策略及个别化教学;
5) 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6) 研究领域日益纵深化发展,开始研究电子学习的规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9-30 16:20
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一) 学习的含义与作用
1.学习的含义:学习是由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刺激(行为主义的腔调),还包括个体的练习,更重要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
2) 经验所引发的改变既可以是行为上(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形成行为)的,也可以是思维上(班杜拉认为学习不等于表现,人所知道的比表现出来的多。班杜拉的理论也因此把学习的实质从行为扩展至行为和思维)的,但都应该是持久的变化,一般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3) 并不是所有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学习的存在。有机体的行为变化不仅可以由学习引起,也可以由本能(如孩子吃奶),疲劳(跑步越跑越慢),适应(明适应,暗适应),成熟(成熟可理解成皮亚杰影响发展的因素中的成熟,往往与学习相互作用而引起行为的变化)等所引起。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
4) 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动物也存在学习;
5) 学习是个体的一种适应活动。适应包括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学习属于心理适应。
2.学习的作用
1) 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必要条件,有机体通过学习适应环境,改造环境;
2) 学习能促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具体的讲,学习可以影响生理成熟;学习能激发脑激发脑的潜能,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学习能促进个体人格,社会化等进程,促进心理发展。
(二) 学习的分类
1.学习水平分类
根据有机体进化水平的不同及学习本身的繁简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成不同的类型
雷兹兰(1971)依据进化水平的不同将学习分为四大类,每一类也包含一些子类别。
1) 反应性学习:最简单的一种学习,包括习惯化与敏感化(此处注意,彭的普心有关学习的一章中讲,习惯化和敏感化引发的行为变化是持久性的才属于学习。因为习惯化和敏感化有时引发的变化只是暂时的,如在车间里对噪音的感受性降低,但这变化只是暂时的)。腔肠动物可以产生此类学习。
2) 联结性学习:主要指条件反射的学习,包括:抑制性条件作用,即不重复被惩罚的动作的学习,腔肠动物可以产生此类学习;经典型条件作用,简单的动物可以产生此类学习;操作性条件作用,低等脊椎动物可以产生此类学习。
3) 综合性学习: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刺激。包括感觉前条件作用(S-S学习),定型作用(对复合刺激反应,不对其中的个别刺激反应),推断学习(客体永久性观念的运用)。
4) 象征性学习:即思维水平的学习,主要为人类所特有,体现于言语学习的三个阶段,即符号性学习,语义学习和逻辑学习。
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其发生主要取决于有机体先天的神经组织。过程是刺激-反应。
(2)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过程是:情境-反应-强化。
(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个体首先要习得每个刺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
(4)言语联想学习:其实质是连锁学习,只不过它是语言单位的连结,如将单词组合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5)辨别学习: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辨别,如对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分别作出不同的反应,也包括复杂的多重辨别,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作出正确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是对事物抽象特征的反应。如圆的概念。
(7)规则的学习:亦称原理学习,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定律、定理的学习是规则学习。
(8)解决问题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指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
上述八类学习是分层排列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同时又具有累积性,每类学习都以前一层次的低级学习为前提,较高级、较复杂的学习是建立在较低级、较简单的学习基础之上的。加涅后来又对这八类学习进行了修正,将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将概念学习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因此,原来的八类学习变成了六类学习: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2.学习性质分类
奥苏伯尔根据两个纬度对任职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依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或经验来源的不同,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依据主体所得经验的性质不同,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是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这种学习又叫掌握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是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经验的直接发现或创造,并非由他人的传授而得。因发现学习中经验来自学习主体自身的创造,故这种学习又叫创造学习。
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经验进行新的学习,通过建立新旧经验间的联系来理解新信息。
机械学习:学习中所得经验与先前经验没有实质性的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之分。接受与发现学习没有高低之分。
3.学习结果分类
根据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的不同也可以对学习进行分类。加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五类学习结果。
1) 言语信息:学习大量的名称、事实、事件的特性以及许多有组织的观念等。学习“是什么”的知识。
2) 智力技能: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又称过程知识。如应用一些原理、法则去解答习题。智力技能又包括一系列子类别。加涅依据学习的不同层次所划分的八类学习都可以视为智力技能。
3) 认知策略: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如何选择性地注意,如何编码以便于提取,如何采取有效的步骤解决问题,如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迁移,诸如此类的调节控制过程都是通过认知策略来完成的。这种能力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 态度: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内部状态,影响个人对某类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个体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学习态度,比如通过某种特殊事件、模仿或其他亲身经历来形成态度。
5) 运动技能: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该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国内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包括智力技能学习或者把智力技能学习单列一类),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冯忠良等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三类。
(三) 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
学习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同时学习有对个体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
学习准备即个体身心发展状态,一般包括个体的生理发展状态,能力发展状态及其学习动机状态。一般会促进学习,有时也会阻碍学习,例如功能固着。学习受制于学习准备状态。所以,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准备状态,即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否则会影响教育效果活着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育虽然不能逾越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但是适宜的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维果斯基提出发展性教学观点,在论述发展和教学的关系时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认为教育不仅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还要预见今后的发展,还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即依据现有水平,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赞可夫据此提出,教育目标应该定在最近发在区内,跳一跳,摘到桃子。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9-30 16:20
三、学习理论
(一) 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基本原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出现,使得实验对象在出现中性刺激时同样会引发无条件反应。此时,中性刺激称为条件刺激,由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称为条件反应。此过程成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重要概念及规律:消退,泛化,分化,第一信号系统(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成为条件刺激后,再作为无条件刺激,与另一个中性刺激反复结合形成新的条件作用的过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中,铃声成为条件刺激后,再以铃声作为无条件刺激,与其他中性刺激结合,形成新的条件作用。据此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的现象,如考试焦虑的产生,系统脱敏疗法等。)
华生在巴甫洛夫的基础上,将经典性条件作用模式加以拓展,用于解释各种类型的学习和个性特征。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结。遵循频因律(练习越多,联结越强),近因率(最近的反应比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华生还利用条件作用的原理做了小阿尔伯特的恐惧形成实验。(多无辜的孩子啊,为科学奉献了,华生等做这些有违伦理的实验的科学家们其实也挺难受的。)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尝试错误说):
依据猫的迷笼实验(有一个经典伟大的实验)
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自动形成的,无需观念作为中介。
超越巴甫洛夫的地方在于指出了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对未来行为的影响。
提出效果率(反应之后获得满意的结果会加强联结),练习率(反应的重复会增加联结)和准备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即准备状态有助于加强联结)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主要依据:斯金纳箱等一系列实验
行为分类:将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据此区分出两种条件作用,即应答性调节作用(于经典性条件作用相对应,又称刺激型条件作用和S型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又称反应型条件作用和R型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基本过程:实验对象的某行为得到强化,其出现频率就会增大,使得学会某行为,即R-S-R。斯金纳提出两个原则与此相对应:第一,任何反应如果紧随以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有重复出现的倾向;第二,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重要概念或规律:强化,消退,自然恢复,维持,泛化,分化
强化与惩罚
行为被增强 行为被减退
呈现刺激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 I型惩罚(呈现不愉快刺激)
消除刺激 负强化(消除厌恶刺激) II型惩罚(消除愉快刺激)
此外,强化分一级强化(强化物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和二级强化(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物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
负强化有两种表现形式:逃避条件作用(当负性刺激出现时,个体做出某项反应从而逃避该厌恶刺激。此反应在类似的刺激出现时,出现概率会增加)和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即将出现时,个体做出某反应,从而回避了厌恶刺激。该反应在类似的情境中出现的概率会增大)。
强化程序有连续强化与断续强化,断续强化又分为间隔强化和比率强化,而间隔程序和比率程序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变化的比率强化维持效果最好,其次是变化的间隔强化,最后是固定的比率强化,固定的间隔强化
选择强化物时遵循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原则),即以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行为的学习,分行为塑造(通过小步强化达到最终目标)与连锁强化(强化对象为行为链,即前一个反应或行为引发后一个反应或行为。有顺向连锁与逆向连锁之分,逆向连锁由于可以得到自然强化所以是更强有力的训练方法)。
3.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针对强化理论的缺陷提出。又称“社会认知理论”,主要实验:充气娃娃实验
主要观点:
交互决定论:在原有行为主义中,是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S-R联结,而忽视个体因素。而班杜拉认为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所决定的。
关于学习与表现:认为人所知道的比所要表现出现的多(这促使了原来的学习定义的修改,原来认为学习的结果只是行为,现在必须要加上思维了)。认为儿童没有必要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这些行为,外在强化也不是绝对必要的(此话太有杀伤力了,对传统行为主义攻击力100)。
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与替代性学习。对于参与性学习,班杜拉不同于原来行为主义采用的行为后果增强或减弱行为频率的解释,而加入个体认知因素,认为行为后果为个体提供信息和激励,助其建立预期,影响动机并塑造信念等。替代性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一般复杂的技能学习往往就是先观察,再参与,并通过指导反馈学习成功。
观察学习:
注意过程: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有第一,榜样的特征,一般被认为优秀的,热门的,有利的和与自己相似的榜样容易被模仿;第二,观察者的特点,一般依赖型强,自我概念水平低的观察者容易引发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观察到的行为,以表象或者言语的形式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存储。
动作再现(又称复制):将记忆内容转化为行为
动机过程:收到一定的激励而表现出观察到的行为。动机过程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作者: 紫此一家 时间: 11-9-30 16:26
呵呵。来支持小REAL。我是不是也应该把我的发上来?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9-30 16:29
紫此一家 发表于 2011-9-30 16:26 
呵呵。来支持小REAL。我是不是也应该把我的发上来?
暴汗,小real。让我情何以堪、
发上来吧,大家互相看下,岂不更好
作者: 紫此一家 时间: 11-9-30 16:32
realvcky 发表于 2011-9-30 16:29 
暴汗,小real。让我情何以堪、
发上来吧,大家互相看下,岂不更好
好吧。大real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9-30 16:36
紫此一家 发表于 2011-9-30 16:32 
好吧。大real
好吧好吧,叫小也不错,显得年轻。哈哈
等着看你的笔记
作者: 紫此一家 时间: 11-9-30 17:22
realvcky 发表于 2011-9-30 16:36 
好吧好吧,叫小也不错,显得年轻。哈哈
等着看你的笔记
应你之邀,发了。来支持一下吧~~[s:03]
http://bbs.freekaoyan.com/forum. ... d=586256&extra=
作者: freedomsky 时间: 11-9-30 22:24
哈哈哈哈,总是不缺笔记帖啊。谢谢real,虽然我不需要,还是顶你一下。
作者: liuqingming2 时间: 11-9-30 23:40
大家都整理的不错嘛,参考下。我的没打出来,不能和大家分享了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0-1 11:43
freedomsky 发表于 2011-9-30 22:24 
哈哈哈哈,总是不缺笔记帖啊。谢谢real,虽然我不需要,还是顶你一下。
呵呵,笔记帖是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补充,进步滴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0-1 11:44
liuqingming2 发表于 2011-9-30 23:40 
大家都整理的不错嘛,参考下。我的没打出来,不能和大家分享了
但愿能对你有点用处
作者: riverleafs 时间: 11-10-1 11:52
嗯嗯,考研就是大家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的过程~楼主辛苦啦~~
作者: liuqingming2 时间: 11-10-1 12:13
realvcky 发表于 2011-10-1 11:44 
但愿能对你有点用处
必须的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0-1 18:57
(二) 学习的认知理论(个人感觉关于这部分的陈述,大纲解析做的很到位)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顿悟说
经典实验:科勒的顿悟实验,即猩猩够香蕉。顿悟的产生依赖于对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结构的知觉与分析,及在此基础上的知觉的重新组织。
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题内部构造完形,需要有意识作为刺激与反应的中介。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经典实验:白鼠走迷宫的认知地图实验(有的书上是位置学习实验)和奖励预期实验
基本观点: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期待的获得,而不是盲目的;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即现代心理学所说的认知结构); 在外部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介变量,主张将S-R改为S-O-R,O即代表有机体内部变化; 在未得到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出现,只是未表现出来,他称之为潜伏学习。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这些理论都肯定了学习活动中主体的作用,强调心理具有组织的功能,重视认知活动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反对联结主义的机械论和片面性有重要意义; 格式塔理论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启发了后来的认知派学者; 托尔曼的观点提示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其对未来产生一种积极的期待。同时要注意良好的认知地图的构建。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形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其基本观点有:
认知学习观: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转变形式,适合新任务,与迁移有一定相似)和评价(知识是否适合新任务,运用是否正确等)三个过程。
结构学习观:教育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学科结构); 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强调内在动机的激发),结构原则(即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师应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且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程序原则(引导学习的步骤有条理),强化原则(学习必须获得反馈)
发现学习:掌握学科结构的最好方法,优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部动机,有利于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思维。缺点在于无视学生学习特点,歪曲接受学习本意,对发现学习界定不够,浪费时间,因此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奥苏贝尔等人曾将学习分为两个纬度,即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他比较注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形成某种合理的或逻辑上的联系,如将等边三角形看作等腰三角形的一种)和实质性的联系(即表达词语不同,但却是等值的,可以理解为对同一概念以不同表达方式进行解释)
条件: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外部影响)和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内部条件)
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者策略
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学到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若没有可以与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观念,则有意义学习不能发生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教学策略,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相对于学习任务是一种上位学习或者与任务类似的比较性学习,其目的在于给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促进认知同化,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
接受学习的界定与评价
界定: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评价: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其获得的知识是系统完整精确的,便于存储和提取。但是奥苏贝尔对其定义模糊,有夸大之处,所以不够完备。
奥苏贝尔和布鲁纳的观点并不矛盾,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但也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奥苏贝尔强调利用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作用,但也需要头脑的积极反映。他们都同样强调了学习认知结构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重视认知结构的构建。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见下图):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每个阶段上都有学习事件发生。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展示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受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以后,再次被编码,在这里,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存储下来。如果学习者做了内部复述,信息则可以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提取。这其实是一个信息加工的流程问题,即信息流。
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中,除了信息流程之外,还包含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即所谓的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即学习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学习的动机。教师的反馈之所以有效,正是由于学生的期望。执行控制也就是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它决定着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器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

学习阶段和教学设计(见下图)
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有效学习得以发生,教学就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激发其学习动机。
领会阶段。此阶段主要的心理活动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已具有学习动机的学习者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进行信息编码,使之进入信息加工系统,存储到短时记忆
习得阶段。对新获得的东西进行知觉编码后存储在短时记忆中,然后进一步编码加工转入长时记忆中。
保持阶段。已编码的信息进入长期记忆的储存器。
回忆阶段。信息检索或信息提取阶段。此时,线索很重要。
概括阶段。在变化的情境或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的东西,即学习的迁移问题。
作业阶段。反应发生阶段,在作业中表现出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反馈阶段。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
教学程序要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进行,根据学生内部学习条件,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0-3 12:02
(三) 学习的建构理论
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思想渊源: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与客观主义相对立。思想源于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皮亚杰的图式说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说特别是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理论取向:
激进建构主义:这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von Glasersfeld)和斯泰费(Steffe)为代表。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2)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社会建构主义:与激进建构主义不同,社会建构主义是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费尔德(H.Bauersfeld)和科布(P.Cobb)为代表。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提出了怀疑,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有问题的,没有绝对优胜的观点,但它又比激进建构主义稍温和。
社会文化取向:社会文化取向与社会建构主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它也受到了维果茨基的影响,也把学习看成是建构过程,关注学习的社会方面。但它又与后者有所不同,它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与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信息加工理论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建构主义。它认为认知是一个积极的心理加工过程,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包含了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存储的复杂过程。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比信息加工理论前进了一步。虽然它仍然坚持信息加工的基本范式,但完全接受了“知识是由个体建构而成的”观点,强调外部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新经验意义的获得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而超越所给的信息,而原有经验又会在此过程中被调整或改造。但这种观点并不接受“知识仅是对经验世界的适应”的原则,所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也往往被称为“温和建构主义”。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观与教学观多有重复的地方,但很多材料上都将两者都些了出来,个人建议把学生观加上是可以的)
知识观:1)知识不算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会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被革新;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具体个体之外,不同的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自己的理解,可能会有不同。
学生观:1)否认白板说,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2)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先前经验,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3)由于学生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沟通有助于学习的进行。
学习观:1)主动建构性,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老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的主动构建者2)社会互动性:不同的学生由于具有不同的经验背景,往往会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社会互动性的学习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有助于学习;3)情境性:为了让知识更好的运用于社会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学习应该在不同的真实的社会情境下进行。
教学观:1)不能无视背景经验,而要以其为基础和起点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2)应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在社会文化参与下内化相关知识;3)知识不能脱离情境抽象存在,人们应把学习与情境化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认知建构主义主要是以皮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与布鲁纳、奥苏伯尔等的认知学习理论有较大的连续性,它主要关注个体是如何建构认知经验(如知识理解、认知策略)和情感经验(学习信念、自我概念)的。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意义建构是同化和顺应统一的结果。一方面,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从而融入到原来的经验结构中;另一方面,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换言之,认知建构主义强调意义的双向建构过程。其中的典型代表是维特罗克(M.C.Wittrock)的生成学习理论和斯皮罗等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
维特罗克(M.C.Wittrock)的生成学习理论:
学习者的学习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见上图)
(1)长时记忆中存在一些知识经验,它们会影响个体的知觉和注意的倾向,会影响到个体以某种方式来加工新信息的倾向。学习者需首先把这些内容提取出来,进入短时记忆。
(2)这些内容和倾向实际上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使他不仅能注意外来的、意想不到的信息,而且也能主动地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注意那些已经有过经验、仍让人感兴趣的信息,并进行选择性知觉。在这种注意和知觉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作出随意控制的努力。
(3)经过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要达到对其意义的理解,或者说要生成学习,还需要和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即主动地理解新信息的意义。
(4)要从感觉信息中建构意义,必须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建立联系,这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在最后完成意义的建构之前,需要试探性地建立这种联系,进行试验性的意义建构。
(5)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验性联系和试验性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学习者既可以通过与感觉经验的对照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经验的比较来完成。
(6)经检验,如果意义建构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检查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的试验性联系的策略,这包括:①构成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知觉的信息基础是否可靠;②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建立联系的信息是否适宜;③从感觉信息中选用的信息是否合用;④如果必要,应该系统地考虑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各个方面所有可能的联系。
(7)如果建构意义成功,即达到了意义的理解。
(8)在新的信息达到意义的理解后,可以从多方面对获得的理解进行分析检验,看新经验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自己长时记忆中的其他相关经验,是否与其他有关的信息一致。经过这种检验,如果新经验与自己原来的经验结构之间基本是一致的,不存在什么冲突,就可以把新经验从短时记忆中归属到长时记忆中,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相反,如果发现了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便可能导致长时记忆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组。
此外,该学习意义建构的有效条件有:学习材料本身的可理解性;2)学习者先前的知识水平;3)学习者的建构性加工活动。
认知灵活性理论的学习观:
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
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理论的应用:针对高级学习的随机通达学习(不同时间不同情境进行多次学习);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采取从上往下的教学进程,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学生自己发现需要解决的子任务);情境性教学(教学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使其掌握,建构内化所学知识,支架即教师的帮助);教学中的社会性互动教学。
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社会建构主义是认知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以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主要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的社会文化机制。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虽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且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但这种建构也不是随意的任意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并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有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某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有关的知识。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专家、教师、辅导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需要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具体的:1)知识来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2)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3)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
理论的运用:抛锚式学习(以现实的情境为锚,为教学提供宏观情景,在此中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进行学习);合作学习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师先示范,之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老师之间轮流扮演老师角色进行活动);学徒制教学。
作者: 紫此一家 时间: 11-10-3 12:15
好帖人工置顶
作者: 静静好孩子 时间: 11-10-3 12:36
很棒哦~~加油哈,嘿嘿
作者: 我是胖胖123 时间: 11-10-3 17:46
REAL的笔记。。直接拿走了。。最讨厌整理教育心理学了。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0-3 21:37
本帖最后由 realvcky 于 2011-10-6 12:35 编辑
我是胖胖123 发表于 2011-10-3 17:46 
REAL的笔记。。直接拿走了。。最讨厌整理教育心理学了。
呃,昨天晚上客观的看了一下,我的这个笔记整理的有点啰嗦。正在改进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0-3 22:39
(四) 学习的人本理论
1.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
知情统一的教育目标:其教育理想是培养知情合一的完人或功能完善者,现实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之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在此基础上成为完人。
意义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都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此处应注意其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注重知识间的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限于认知层面。而罗杰斯的不仅关注认知层面,还注重情意方面,做到了知情意的统一
学生中心的学习观: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作用在于创设有益于学习的环境,并将咨询中的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共情引入教育。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在课程设置上,主张开设三种类型的课程:认知课程,情感课程,体验课程,以使学生在认知,态度,个性上都有重大的变化,注重意义学习。
强调学生的价值教育,培养独立,有尊严,道德的人。
注重创造性的培养,主张要为学生创造有心理安全感和自由感的环境。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0-6 12:34
四、学习动机
(一)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学习动机的含义:激发与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倾向。对学习行为具有引发,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
2.学习动机的类型:
按学习动机的内外纬度分:内部动机(人们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如喜欢心理学,所以学习)与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所引起,如想得到奖学金)
奥苏贝尔的内驱力类型分类:认知内驱力(由对认知的需要引发,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该动机的奖励来自学习自身,属于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胜任能力和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为保持长者们的赞许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划分为: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这个大家都懂得!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应该具有!)
按动机作用的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动机(在许多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因素,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具体动机(只在某一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有这种动机者,常只对一门或几门学科感兴趣,如我。)
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划分: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属于内部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属于外部动机)。
(二) 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认为行为倾向(即动机)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学校中对学生的强化有内外部之分,强化物是由个体因素和情景因素共同决定的,教师应注意,不能乱强化。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马斯洛以需要层次理论解释动机,强调需要的作用。认为学校中最缺失的是爱与尊重的需要。同时,有些人本主义者认为动机源自人们试图实现作为人的全部潜能(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也可以理解成自我实现的需要)。
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麦克莱兰(D.C.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J.W.Atkinson)等接受默里的思想,发展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成就动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勇于作出决策。
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少),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也就越强,所以P与I存在着互补关系,即I=1-P。据此一般认为中等难度的任务对学生动机有最好的激发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是,虽然成就动机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但也不能片面地只讲个人的成就和个人的自我提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价值,把追求个人成就和追求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并使个人成就服从于整个社会进步的需要。
归因理论
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认为行为的原因来源于外部环境和个人内部两方面。
罗特提出控制点理论,据此将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人认为能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自身能力或内部因素所致,乐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韦纳在前两人的基础上提出归因的三个纬度,即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并据此的得出一些结论: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会比较满意,有信心自我效能感,归因于运气,任务容易等外因时,成功的满意感会较少。2)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时,对未来结果的期待和目前结果一样,归因于不稳定因素时,则对未来预期不确定3)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时,会比较乐观,积极面对,归因于不可控时,则往往消极悲观。
此外,教师或权威人物对学生行为的期待、奖惩和归因,学生的性格类型,教育训练等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归因。一些研究表明,个体作出某种归因受到情境线索中的有关信息的影响,因而通过改变、操纵情境信息,如操纵课堂情境中的某些变量,则可以改变学生的不适当的归因。
成就目标理论:德韦克认为人对能力有两种不同的观念,即能力增长观与能力实体观。持有能力增长观的人认为能力可以随学习而提高,能力实体观的人让我认为能力是不会改变的。两者的成就目标存在差异。前者倾向于掌握目标,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后者倾向于确定表现目标,希望在学习中证明或表现自己。两种在任务选择,评价标准,情感反应,对学习的归因等方面都会有不同。
不过,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在同伴、家长和教师之间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心理学家开始了对社会目标的研究,并认为成就目标应该包括掌握目标、表现目标和社会目标三种。其中,社会目标又包括社会赞许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研究发现,社会赞许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能引起个体持续的努力,也与学生优良的学习成绩直接相关(Urdan & Maher,1995)。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在其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出现不是随后的强化(结果因素),而是由于人对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先行因素)。结果因素即强化,现行因素即期待。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对行为结果的预测)和效能期待(对能否完成任务的能力的推测)。
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但它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自我价值理论: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Covington,1992)提出的。该理论以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为基础,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试图探讨“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张春兴,1998)。这一思路对动机理论的研究颇具启发意义,对学校教学实际的应用也有参考价值。根据学生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类(1)高趋低避者。这类学生的学习超越了对能力状况和失败状况的考虑,又被称做成功定向者。他们往往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卷入。(2)低趋高避者,又称避免失败者。这类学生有很多保护自己胜任感的策略,使用各种自我防御术,从外部寻找个人无法控制的原因来解释失败。(3)高趋高避者,又称过度努力者。他们兼具了成功定向者和避免失败者的特点。一方面对自我能力的评价较高,另一方面这一评价又不稳定,极易受到失败经历的动摇。他们往往有完美主义的倾向,给了自己太大压力,处在持续恐惧之中。(4)低趋低避者,又称失败接受者。他们放弃了通过能力的获得来保持其身份和地位的努力。这些学生在面临学业挑战时表现出退缩,至少是被动地反应。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焦虑水平也很低,对极少获得的成功不自豪,对失败也不感到羞耻。这一分类模型较为完整地揭示了学生的动机情况,是对成就动机理论的有益发展和补充。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恩(Ryan)提出。该理论指出,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是个体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胜任需要、归属需要和自主需要。尤其重视自主的需要。学生的自住需要越能得到满足,学习动机就越趋于内化。
(三)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1)树立学习理想
(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成的方法
(3)榜样的力量
(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5)利用原有的动机迁移,产生学习需要
(6)注意归因倾向
2.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以恰当的评定
4) 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 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6) 适当进行归隐训练,促进学生继续学习
7) 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8) 维护学生的自我价值,警惕自我妨碍策略
9) 维护内在需要,促进外部动机内化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0-7 17:18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表征与类型
1.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结构。有以下形式:
概念:代表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征形式。注意科林斯与奎利安的语义层次网络模型。
命题: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描述一个状态或表述一个事实。表征的多是事物的抽样意义
表象:对事物的直觉特征。
图式: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有不同的类型:物体图式,事件图式,动作图式
产生式系统:如果满足了某种条件,就会执行某种动作,此为产生式,多个产生式结合即为产生式系统。是对程序型知识的主要表征。
2.知识的类型
安德森根据知识的形态和表现方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对事物的状态,内容等说明,回答“是什么”的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回答“怎么做”的知识)。
根据对自己知识的意识状态,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根据知识反映的不同深度分为感性知识(反映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与理性知识(反应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不同属性间的本质联系)
根据知识的不同抽象程度,分为具体知识(具体,有形,可通过直接观察获得)与抽象知识(具有概括性的概念或原理等)。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将知识分为:具体知识(术语和具体事实的知识),方式方法知识,普遍原理知识(将各种现象观念组织起来的知识,包括原理和概括的知识)。三类知识的抽象程度依次增加。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概念原理的理解与保持
1) 概念的学习: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性特征的认知,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经验的积累,获得概念的过程,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例子—规则—例子 或规则—例子—规则。(此处可联系导论中人工概念相关实验及概念形成假设)概念的同化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形成新概念的过程(此处可联系奥苏贝尔的上下位学习与皮亚杰的同化理论)。
2) 原理的学习: 原理是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原理学习有以下特征A,概念学习是原理学习的基础;B,原理有不同的类型,即概念间关系有不同的类型;原理不限于语言叙述,而是人的内部状态,能支配人的行为(如用牛顿定律解题等)。此外,原理的学习依赖于以下条件:内部条件A,学习者必须理解组成原理的概念;B,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C,个体的语言能力(因为原理是用言语来描述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若语言能力不行,肯定会影响学习的,亲)。外部条件:学习情景的条件。
2.错误概念的转变
1) 概念改变的条件:波斯纳认为概念发生改变需要满足四个条件A,对原有概念不满;B,新概念的可理解;C,新概念的合理性;D新概念的有效性
2) 概念改变的途经或有利因素:
a) 引发认知冲突
b) 创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c) 营造为概念转变而教的情境,教师应营造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情境
d) 承认学生,促使其形成积极的态度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心智技能的形成:心智技能是将已经习得的直觉模式,概念,规则运用于实际情境,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有以下阶段分类:(注意,以下我举的例子不合适,应该游泳应该属于动作技能,而不属于心智技能。例子不删,仅作为参照理解之用)
1) 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活动的五阶段理论:
A. 活动的定向阶段:即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之前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个准备阶段(如学游泳之前,要明白是让自己能在水中通过一定的动作漂浮在水上并往前走)
B.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物质活动指运用实物的活动(如小孩子拿着铅笔数数),物质化活动指利用实物的模象进行的活动(如小孩数数时,在纸上画一条条的线代表铅笔)物质化活动是物质活动的一种变形。
C. 有声语言阶段:此阶段不再依赖于实物或者模象,而用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完成活动(如小孩子数“1,2,3,4”)。
D.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在该阶段,出声的言语开始向内部言语转化,是一种不出声的外部言语。
E. 内部言语阶段:到此阶段,已经可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完全依赖内部言语形式。
2)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
A. 认知阶段:了解问题的结构,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形成最初的问题表征。
B. 联结阶段:将陈述性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包括合成和程序化两个子过程。合成即将一系列单独的产生式依次合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程序(如蛙泳时将蹬腿,扒水,上浮换气联结成为完整的蛙泳动作)。程序化指逐渐摆脱对陈述性知识的依赖,在此过程时,可以产生一些新的产生式法则,以解决具体的问题(如蛙泳时,知道在扒水后,会有一个自然上浮的力,趁此可以身体上浮换气)
C. 自动化阶段:对意识的要求变少,逐渐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此为大成,哈哈)
3) 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
A. 原型定向:指了解原型的操作活动方式与顺序,如何完成。原型就是将被学习的心智操作过程。
B. 原型操作:即把学到的陈述性知识应用于实践。(此为在泳池里折腾的阶段)
C. 原型内化:将活动转化为内在的过程,自动化的过程。(大成矣)
2.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即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和过程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1)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A. 复述策略:为保持信息而对信息的重复。
B. 精细加工的策略:通过将各项信息通过某种方式联系起来,以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
C. 组织策略:将学习得的信息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策略。如画框架图。
2) 过程性知识的认知策略:过程性知识可分为模式再认知识和动作系列知识。
A. 模式再认知识:涉及对刺激模式进行再认和分类的能力,主要通过概括和分化来完成。概括即是对于某一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区分即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模式再认依赖于对产生式的条件的识别。
B. 动作系列知识:动作系列学习的学习经历两个阶段,即程序化和程序合成。程序化即形成清晰的产生式,程序合成即将产生式合成一个复杂的产生式。动作系列学习需要外界展示动作过程,练习的机会并及时给以反馈。
3.动作技能(注意将动作技能区别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 行为主义的理论:建立在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础之上。认为动作技能形成的本质是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系统
2) 认知理论:在行为主义基础上,强调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成分的参与。
3) 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练。
4) 菲茨与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认知操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与安德森的三阶段如此相近!)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0-8 10:11
(四)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的类型
1) 迁移的性质分类: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负迁移与零迁移
2) 按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程度水平划分:水平迁移(同一抽象与概括水平的迁移)与垂直迁移(不同水平上的迁移)。
3) 按迁移的时间顺序分: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与逆向迁移
4) 按迁移发生的方式划分:一般迁移(一般原理,态度的迁移,如学习教育心理学对于你的复习策略变化的影响)与具体迁移(特殊经验的学习,如学习教心里的动机部分对于普心里的动机部分的理解加强)
5) 按迁移的范围分为:自迁移(在相同情境下重复原有经验),近迁移(把所学经验迁移到与最初比较相近的情境中),远迁移(将经验迁移到与原有情境不相似的情境中去)
2.学习迁移的理论
1) 经典理论:
A. 形式训练说:心理是由不同的成分组成的整体,即由不同的官能组成,如记忆,知觉,记忆,思维等。一种成分的改进会加强其他的官能。迁移就是一种官能由于得到训练而导致其他官能得到发展的结果。
B. 相同因素说:桑代克认为两个训练间有相同的因素时,才可能有迁移。所谓的相同的因素就是共同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后来伍德沃斯将相同因素改为共同成分,即认为只有两种活动有共同的成分才会发生迁移。
C. 贾德的概括化理论:认为迁移的发生不是因为任务的相似性,而是由于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化理解。
D. 格式塔的关系理论:认为迁移的发生不在于共同因素的多少,也不在于原理的掌握程度,而在于对要素组成的整体的关系的理解。个体越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则越能得到迁移。
E. 能力论:把迁移解释为能力的增加。旧经验能否帮到新的学习依赖于新学习中依赖怎样的能力,若与旧学习中学习的能力相通,则迁移发生
F. 鲁宾斯坦认为迁移的基础是概括,是对前后两个学习内容的本质联系的分析与概括
G.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即把习得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例中。适当的编码系统运用于新的事例为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
H. 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通过认知结构这一中介变量起作用的。实际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也是一种迁移。
I. 认知迁移理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中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与技能的可能性
2) 迁移的现代理论
A. 符号性图式理论:原有的图式表征与新的表征相同时即产生迁移。图式匹配与表征相同是迁移的决定因素
B. 产生式理论:产生式法则是认知的基本成分,若先后学习的两种内容表征存在相同的产生式或者产生式的交叉与重叠,就可以产生迁移
C. 结果匹配理论:假定迁移过程中存在表征匹配的过程,表征包括事件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
D. 情境性理论:认为迁移主要是将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到的东西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去。其既取决于最初的学习情境,也取决于后来的迁移情境
3.学习迁移的促进
1) 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即有一个先行组织者,有利于迁移的发生
2) 主要以教学材料与教学内容的安排,注意前后的联系
3) 具体分析所教授内容适合何种迁移,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 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 有意识的帮助学习学会如何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6) 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
7) 在各种情境下呈现多种实物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0-8 10:11
教心更新已经完结。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0-9 22:42
riverleafs 发表于 2011-10-1 11:52 
嗯嗯,考研就是大家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的过程~楼主辛苦啦~~
恩。感想关注。已更新完毕
作者: 我要半边天 时间: 11-10-10 22:55
也来支持一下!
作者: 霓筠綵 时间: 11-10-10 22:56
本帖最后由 霓筠綵 于 2011-10-10 22:57 编辑
凑个热闹~ 话说系列一是哪呢?
作者: ruansj 时间: 11-10-10 23:13
顶一下
作者: 身心飞扬 时间: 11-10-10 23:14
分享快乐~!顶你,real
作者: 我是胖胖123 时间: 11-10-10 23:16
[t:12]REAL好银。。嘿。我也看看
作者: caiqilun 时间: 11-10-11 04:29
紫此一家 发表于 2011-9-30 16:26 呵呵。来支持小REAL。我是不是也应该把我的发上来?
………有什么好玩的东东…又特殊的么………话说…弄完普心…弄教育……再弄统计…这跨度大了点
作者: caiqilun 时间: 11-10-11 04:31
realvcky 发表于 2011-10-1 18:57 (二) 学习的认知理论(个人感觉关于这部分的陈述,大纲解析做的很到位)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
个人认为这段内容大纲解析还是少了
作者: 紫此一家 时间: 11-10-11 11:40
caiqilun 发表于 2011-10-11 04:29 
………有什么好玩的东东…又特殊的么………话说…弄完普心…弄教育……再弄统计…这跨度大了点
啥意思哈?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0-11 17:13
霓筠綵 发表于 2011-10-10 22:56 
凑个热闹~ 话说系列一是哪呢?
http://bbs.freekaoyan.com/thread-585293-1-1.html
一是这个。[
作者: 猫斯特 时间: 11-10-11 20: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aiqilun 时间: 11-10-12 11:08
realvcky 发表于 2011-10-8 10:11 
教心更新已经完结。
我感觉我的比你还啰嗦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1-27 19:49
我的帖子耶
作者: njsf 时间: 11-11-28 12: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心里美萝卜 时间: 11-11-28 14:14
谢谢你的分享
作者: 永远不变 时间: 11-11-28 16:27
这么好的帖现在才看到!
作者: fcgermany 时间: 11-12-4 18: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2-5 21:41
心里美萝卜 发表于 2011-11-28 14:14 
谢谢你的分享
一起加油吧
作者: 小茄子001 时间: 11-12-5 21:51
希望借鉴一下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2-6 11:32
永远不变 发表于 2011-11-28 16:27 
这么好的帖现在才看到!
呵呵,一起加油
作者: 永远不变 时间: 11-12-6 12:05
realvcky 发表于 2011-12-6 11:32 
呵呵,一起加油
恩 加油!
作者: candice0704 时间: 11-12-6 13:54
real,加油,谢谢!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2-6 20:03
fcgermany 发表于 2011-12-4 18:14 
楼主好人品啊!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2-6 20:04
candice0704 发表于 2011-12-6 13:54 
real,加油,谢谢!
啊,灵,保持好心态,明年去天津找你玩
作者: 小gui头 时间: 11-12-6 23:10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camdh 时间: 11-12-7 05: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andice0704 时间: 11-12-7 16:49
realvcky 发表于 2011-12-6 20:04 
啊,灵,保持好心态,明年去天津找你玩
好,好啊,一定............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2-7 20:38
fcgermany 发表于 2011-12-4 18:14 
楼主好人品啊!
好好加油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2-8 11:43
小gui头 发表于 2011-12-6 23:10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金色琴弦 时间: 11-12-8 15:23
名声在外,赶紧下载,嘿嘿
作者: fcgermany 时间: 11-12-8 18: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ssCatherine 时间: 11-12-8 1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2-8 22:08
金色琴弦 发表于 2011-12-8 15:23 
名声在外,赶紧下载,嘿嘿
呵呵,祝成功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2-9 16:24
MissCatherine 发表于 2011-12-8 19:06 
再看看~~~~
你是?
作者: MissCatherine 时间: 11-12-9 19: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ufrich 时间: 11-12-9 19:35
谢谢楼主
作者: 孟小王 时间: 11-12-10 07: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2-10 16:40
MissCatherine 发表于 2011-12-9 19:26 
新来的考研人吼吼~
喔,呵呵,加油
作者: 心缘心路 时间: 11-12-10 19:23
支持原创的资料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2-11 11:11
pufrich 发表于 2011-12-9 19:35 
谢谢楼主

作者: 妮妮加油 时间: 11-12-11 21:16
谢谢O(∩_∩)O哈哈~
作者: tsing001 时间: 11-12-11 23: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ealvcky 时间: 11-12-13 11:18
pufrich 发表于 2011-12-9 19:35 
谢谢楼主
一起加油
作者: 灰太狼2012 时间: 11-12-15 00: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uangxuan234 时间: 11-12-16 00: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obetter 时间: 11-12-16 13:04
學習一下,感謝樓主。。。
作者: 砥砺础 时间: 11-12-16 22:42
又要回复。。。真心谢谢。。。
作者: tochangeme 时间: 11-12-17 14: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dragonlover 时间: 11-12-17 16:16
看看学习学习。。。
作者: canea123 时间: 11-12-17 17: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indy1218 时间: 11-12-24 02: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相、 ̄ィ訁 时间: 11-12-24 09:29
头疼的教育心理学,谢谢LZ
作者: 琴瑟在御1 时间: 12-3-9 21: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拓跋汉 时间: 12-4-6 23:52
凉音的笔记都很好的 听研友推荐过
作者: keel3250 时间: 12-4-7 10: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ummer9101 时间: 12-4-7 12:31
看看。。。。。。
作者: 李瑞锋 时间: 12-4-8 13: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ove兔forever 时间: 12-4-27 08: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爬向云端的蜗牛 时间: 12-4-28 23:24
谢谢楼主。正需要呢!
作者: 梁小e 时间: 12-4-29 14: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哈了个秋 时间: 12-4-29 14:54
看看啦~教心正在看
作者: 我去我不去 时间: 12-6-23 16: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virginer 时间: 12-9-4 21:31
先看看 写啊
作者: 西樹Momo 时间: 12-9-26 12:10
啊啊!我要~
作者: vanillabanana 时间: 12-10-1 19:11
好需要啊。。。。
作者: 言诗.痕 时间: 12-10-8 16: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onorono 时间: 12-10-10 00: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orrect 时间: 13-2-28 09:57
过来学习,多谢楼主分享~
作者: jack王王王 时间: 13-8-1 21:16
考研心理学
作者: wowwangdeng 时间: 13-8-2 09:45
谢谢楼主了
作者: 小妖style 时间: 13-8-14 21:48
版主很给力哦
作者: zjj095 时间: 13-10-10 12:25
也在整理自己的笔记,参看下O(∩_∩)O~
作者: wamg 时间: 13-11-15 20:00
真是太感谢楼主了
作者: strongwill2013 时间: 13-11-15 23:50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