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报考必读与指南
[打印本页]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2
标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报考必读与指南
作者:peacepoint
关于单考班、学制、公费与自费
1、单考生是由单位集体出面与学校联系,
然后单独考试,其性质类似于在职专业硕士,
毕业后有硕士学位,但没有研究生学历,不调档案和户口
招生不是每年都进行,具体情况与新闻学院招办联系
2、从2002年起,人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学制改为2年半,
但实际上只要学分修满,答辩通过,可以2年提前毕业,
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2年毕业了。
3、现在公费名额越来越少,即使是保送生,有些也要半公费,未来全部自费是总体趋势。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2
关于在人大的自习、住宿、吃饭等问题
1、人大的教室除公一楼和明德楼查证件,其他教室一般不查证件,求是楼(原教一)有通宵教室。自习可以到公二和公三楼
2、人大西门附近的小南庄、紫金庄园、万泉庄、稻香园,和东门的双榆树等小区有床位出租的,价格一般是一个床位在200-300元/月。到时你可以到天地人大bbs的租房专帖上,或在人大各食堂门口旁的布告栏上上了解有关信息。
3、人大东区、西区、北区食堂一般有临时饭卡出售
4、人大新闻学院从2001年就不再举办任何形式的专业辅导班了,请研友小心上当。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3
关于到人大蹭课的注意问题
关键词: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蹭课,听
1、蹭课的主要的目的不是在课堂上获取多少的知识,而是在心理上和物理上缩短与人大新闻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的距离,寻找与他们进行沟通的机会
2、蹭课以在读一年级硕士生的课为主,一方面现在考研的重点倾向于导师的论述,硕士生课程以主题为主,很容易与导师最近的研究和思考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在读一年级硕士生刚参加完考研,拥有最新鲜的经验,而且交往中可以积累未来选择导师的资源。而本科生的课程进度很慢,深度也很浅,授课老师又多为讲师或副教授,参与出题的不多,对考研的直接作用不大。
3、蹭课一定要注意总体复习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要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来安排,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去听课。不能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听课上,而没有时间独立复习和思考
4、正规渠道听课需要办旁听证的,而且要花很多银子,所以蹭课只有采取游击策略,看有位置就坐在那儿听,现在按规定来上课的人本来就多,但逃课的人也很多,这为蹭课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5、新教学楼(现在的公教一、明德楼)是经常查证件的,最好趁上午和下午第一节上课前人多时混进
6、PP公布的课表每年开学后会有所微调,蹭课的研友可以向身边的研究生新朋友咨询。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4
关于复试
关键词: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复试
(一)复试内容为专业综合笔试、英语面试(口语、听力)、专业口试
1、复试的专业综合笔试不涉及具体专业问题,是比较大而泛的,一般与初试无关,如去年的:
1)你认为一个专业的新闻(传播)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条件?
2)你对哪个研究课题或方向最感兴趣?你目前对该方向的研究现状有何了解?你准备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如何对此课题进行学习、研究?
2、英语口语考察考生基本发音和对话,会要求你做些自我简介,老师由此问些与你简介相关的问题,不会涉及太多的专业知识(有时也涉及专业知识,要看运气了)。英语听力05年由面试老师朗读一部分英文后,让考生回答问题。另外,要注意一些常规问题,如敲门、见面的问候、自信沉着等。
3、专业口试要你抽签选择问题,有两次机会,然后让你在门外准备几分钟后再回答(05年可以准备15分钟)。问题一般与专业,尤其是现实结合较紧,因此复试前要多关注业界和学术动态(05年也问了一些教材上的内容)。
4、导师意向和专业方向在专业口试时会要求你提出, 请做好准备,多了解你所选导师的情况, 有可能与他们联系。 (若不知电话或电邮,就写信放到他们在院办走廊的信箱里)
5、人大新闻学院复试没有任何指定参考书目, 综合笔试一般考察较宏观的问题, 个人觉得准备主要以学术期刊和专业学术网站为主, 目的是熟悉学术和业界动态
6、刚刚踩线进入复试的考生在复试的同时要进行调剂(复试淘汰的概率较大),如联系中央民族大学和西部一些院校。但无论如何要在复试中竭尽全力,每年仍有踩线的考生被录取的。
(二)复试体会和经验
1、PP的复试心得体会,供参考:
(1)关于专业综合笔试。03和04年的专业综合笔试题目基本差不多,主要是要写个学习计划类的,这个一定要事先准备好。这样的计划一定要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并且要具体和可操作性强,忌空话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今年若有所改变,一般还会考宏观的题目,比如,我国新闻传播学的总体研究状况如何,你对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有什么样的认识,等等。综合笔试实质上不是考察你有什么观点,而是你如何表达观点,从中可以看出你未来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
(2)关于专业面试。专业面试时一般有两个导师参加,还有一个人记录。回答的问题主要是两类。一类是你抽签得到的题目,另一类是导师根据你的自我介绍进行的提问。回答第一类题目时忌竹筒倒豆子般的叙说,而要首先亮明你的观点和将要阐述的方面,比如,“我对于这个问题是这样认为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方面……。”由于现场准备时间较短,最好将你想到的前两点意见多做些思考,争取把这部分说地精彩些,老师容易给你打高分,他们一般不会听完的,复试的人太多了。对于第二类题目要特别留心。绝大多数考生都准备了中英文的自我介绍,其中不乏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有做简历时的一种自夸。若在自我介绍时, 你说对唐诗感兴趣,那么导师可能会顺势问你一句什么唐诗,在紧张的状态下, 你可能会一时想不起来。所以,面试时,说话一定要留有余地,以守为功,不要炫耀自己什么都懂。
(3)关于英语听力和口试。05年听力不单独出题,由面试老师朗读一些英文,然后让考生回答问题。英文的自我介绍肯定是要精心准备的。老师的问题一般主要还是针对你的介绍进行相关提问,所以,若口语不是太好的同学,在介绍时要将信息量尽可能控制住,或者针对自己准备好的介绍,从老师的角度想想会出现什么提问,然后事先多做准备
(4)无论是专业面试还是英语面试,一定要注意礼貌和自己的神态。回答问题时尽可能用目光与老师交流,不要总是低着头或朝窗外看,说话要清楚响亮(至少不能嗡嗡的自言自语)。当然,这对外校的考生有些难度,本院的学生熟悉环境,心理较为放松,这种客观上形成的一些优势其实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外校的考生一定要多做准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人大新闻学院是公平和公正的
2、flytomedia(05年)复试体会:(转贴,感谢原作者!)
复试第一天是笔试。。 (笔试的分值为100分)
考前我去见了两位老师,虽然没套到题。但是还是得到一些有用信息,比如我拿自己准备的题目问了问老师,老师说不会考这么难的。。。
同时试探着问问“如果我报考您的研究生有戏吗?”老师如果对你感兴趣,一般会说“复试发挥正常就可以的.\"
笔试两道题:第一道是喻老师出题(谈谈传媒投资价值的评价体系),第二道是新闻学院统一出题(请你谈谈你的研究生期间的研究计划)
每道五十分,切记一定要当成论文来写,体系化系统化,条理清晰。
写作时间为2个半钟头
复试面试老师有三位:喻国明老师,宋建武老师,张辉锋老师 (面试分值为150分)
首先是抽题,抽完题有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
题目有十道左右。一般都是很开放的题目。 比如“你对传媒经济这门学科的认识”“你认为传媒经营管理人员应该具体哪些素质” 当然也会有比较难的题目,比如\"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什么叫渠道依赖” (抽到这道题的MM汗都下来了,后来以390分的高分挂在复试上了)
所以,抽题目很讲运气了。。
我当时是按自己的幸运数字抽的,结果抽到了我最有把握的一道题。偷笑~~
准备的时候是可以翻书的。。所以还是不要偷懒,带上自己认为重要的书是有必要的。
我则是抽到题后直接打电话叫同学给我送书来的。。比较BT吧。呵呵
因为今年复试总共有28个人,最后只录取11个。所以复试面试相当重要。
建议你讲自己以前写过的文章整理成集,在复试前给老师送过去。 老师不会太仔细看,但会从你集子的目录中了解下你的知识结构。建议你对每位老师做的集子要有针对性,标题一定要写好,毕竟老师关注的重点不同。。
每个人复试的时间不多,5到10分钟,中间还会有老师打断你的回答提问。所以你一定要答得精简。我的经验是:语速要快,层次要清晰,表情要轻松,需要强调的时候运用自己的手势(考前狂练了一下肢体语言)。
当时喻老师提了我一个问题(传播技术对于传媒经营的影响),张老师问了我三个问题(竞争的基本战略,新京报的促销策略,还有一个忘了) 答不出也不要紧张,懂得灵活应变最重要。有时候你的灵光一闪能给老师很深刻的印象。
回答完后。老师有可能当面给你评价,也有可能在你离开后给你评价.(我刚进去的时候就听见老师在评价前一个考生)。所以你可以向你后面的同学打听下老师对你的评价。
英语面试比较EASY。 (英语的分值为50分)
自我介绍2到3分钟,千万不要太长。名字年龄一句话带过,突出下自己的个性特点。 (英语老师很辛苦滴,到我的时候感觉两位老师都快没力气念文章了。。语速那个慢,简直是录音带慢放。。。)
然后老师念一段文章两遍,提问,你作答。
我抽到的题目是一段关于媒体内部的工作分工,包括advertisment,circulation,editorial...共有八种,然后要你复述出四种。很简单,我八种都答了出来,因为老师的语速还是挺慢的。然后老师问你,你会选择那种工作,理由是什么?我回答的是:广告,因为那样能inspire my imagination, give me a magic life.纯粹瞎编,但一定要自信,虽然老师听到所谓的magic life,有些不解,但看到我一副自信满满的表情,还是点头微笑了。
最后FREE TALK,比如问你你对这个专业看法,如果你是跨校考生,有可能问你为什么要考人大。或者问你研究生毕业以后有何打算。。。等等
总的时间比较长,一刻钟左右。
3、medium(05年)复试体会(转贴,感谢原作者)
我考的传媒经济。初试400多分,所以没有太担心。笔试的题目也是传媒经济最基本的,难度不大。
英语口语我是第一个。由于老师也是刚刚进入考试状态,语速比较慢。因为早就知道口语的历来流程,比如肯定有自我介绍什么的,所以当时即使不能立即反应出 self+ 什么的,也知道她是让自我介绍。:)然后和flytomedia抽到的题目一样,是美国报社的一个组织结构介绍。有8个部门,复述4个;有3个部门非常重要,让复述。因为学过新闻传播,对那些东西非常熟悉,所以即使听不清她在读什么,也能猜出她在说什么。因为都是中国人,可能彼此发音不太一样,听editorial当时晕了一下,但马上想起edior于是知道她是在说编辑部,就重复出来了,还有广告部(我本科学的广告,非常熟悉。另外,有了广告部肯定就会有编辑部。)所以一动脑筋其实不用听她念,都能回答的差不多。 因为是第一个复试,我回答完后老师非常高兴的对我说:OK,good. 老师似乎比我还高兴。 :)
后来又有个 free talk.从来没有跟别人用英语 free talk 过,但是那天我以连我都吃惊的流利的英语和老师交谈了。所以啊,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相信自己,其实每个人都很优秀。
另外,有自己专有的、非常熟悉与流利的英语词汇也非常重要。比如,我对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还有我的大学Hebei Normal University,我的偶像Modorch(默多克),还有发表论文的Media studies(《媒介研究》,China Business(《中国经营报》)mediachina.net CDDC 等等,非常非常熟悉。老师也很高兴听到这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而对这些东西自己最熟悉不过,口语就能很流利。
专业面试也很轻松。
因为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媒体,只要是关于媒体的、对于媒体有用的书我都看:媒介经营管理、广告、新闻、传播、公关、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广播电视、艺术学、影视分析及策划、导演基础、播音主持、文化学、美学,等等,100多本吧。
所以,知识面不是问题。抽题的时候喻老把题目的顺序更换了一下,然后递给我,我就拿起最上面的那道题目。(其实我感觉所有的题目难度都差不多,都会让你有好多话要说,这就够了。)
我抽到的题目是:谈谈你对传媒产业的理解。
我就从它的内涵、外延及扩展等方面谈了谈。大致如下:媒介产业从产品的产业化,可以有内容产业,如:广电节目制作产业,美国有专门提供报业内容的辛迪加;媒介渠道的产业化,如报业的发行公司可以同时搞搞商业物流经营;至于扩展的产业化,如:迪斯尼乐园来源于电影的产业化经营,在中国还有各种影视基地的旅游化经营......等等。看到老师们点头,也就不再紧张。因为在阐述的过程中我多次提到“内容产业”,于是,宋建武老师问我:内容产业和传媒产业产业是一回事情吗?我说:不是。内容产业除了传媒产业外还有其他产业,而传媒产业除了内容外还有其他,并举例。然后得出我的观点:传媒产业和内容产业两者有共同的交叉部分,但是各自又有不同的部分,所以谁也不能包含谁。
然后喻老就对着宋老说:她说的也对,有点道理呦...宋老也点头微笑。
我就完全不紧张了 :)
在阐述传媒产业的过程中,我一再提到媒介的社会责任问题。于是张辉锋老师就突然问我:那对于媒体,竞争和责任哪个更重要?
我没思考就回答:两者都很重要。
然后再思考怎么答。我说,竞争是媒体生存所必须的,但是所有有良知的传媒人在刚刚介入媒介业时都是为了一种责任,而且责任也是媒介的终极使命。如果没有了责任,媒介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会找不到依托。
然后一个女老师就在旁边补充:就是说媒体的责任是它存在的意义,如果只为了竞争而抛弃责任,它就没有了存在的社会意义。
我就赶紧点头:对。就像人一样,如果只为了赚钱而抛弃其他一切,当他真的很有钱了,他反而觉得活着没意思了......
几个老师笑笑,就让我把下一个同学叫进去。
临走留下了自己发表的几篇论文。
4、bianhe(05年)复试体会(转贴,感谢原作者):
笔试两道题:1。网络给传播学提出了哪些新课题?2。研究计划(我头天晚上忙到11点半才弄完,这个好像每个人都准备了。)
第二天面试。听上届师姐说那些老师特别厉害,从你的回答中立马就可以看出你这个人具不具备学术科研能力,吓得我们几个投机倒把分子直打哆嗦,如果一问三不知那不糗大了。不过怕也没用,该来的还是要来,呵呵,看开了。
我8点到资料楼,新闻学院那一层早就围了一群人了。面试分新闻、传播和传媒经济三组。专业面试和口语分开同时进行,就是一组人先口语,另一组则是专业,弄完了彼此交换。
我先专业面试,传播组又分为两个小组,我在第二组(好像是,忘了)第六个。第一个进去的好像是北广的,它抽到的题目是什么关于媒介管理方面的,他出来告诉我们后大家都傻了,怎么还要考媒介管理,这不是传媒经济方面的吗?不过抱怨也没用,只能凭运气了。
轮到我时,在我前面的(我们是同学)抽了签后出来喊我进去,乘着这空当急忙向我们求援(大家这时都是有难同当阿,呵呵)。它抽得使媒介分众化之类的(btw:很多人抽到这个题,奇怪)。进去后看见四个老师,三男一女。其中一男一女在做笔录,另外两名提问。我先抽签,题目是:什么是商人办报,什么是文人办报,什么是报人办报?为什么我们要提倡政治家办报?我一听就晕了。前面三个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东,新闻史我都忘得差不多了,而且记忆中好像没有明确的内容阿。后面那个也不是什么善良之辈(说实话,让我写我可能还能写出一大篇道理,可是说就难了)。一个老师看了看我的题目,嘴里嘟囔着:这个好像前几年靠过的。废话少说,那个老师让我坐在沙发上准备,我的同学则开始回答。
老师先问了问我同学的学校,老师,家庭背景之类的。老师很和蔼,聊了很久,像拉家常,我本来挺紧张的,慢慢的也就放松了。我同学答得不错,刚开始我还认真想自己的题,可后来听着听着,完全被我同学的回答吸引住了,倒不是他答得有多好,只是我越听越后悔:我怎么就没抽到这道题涅!!——我也能说上一通啊!!
轮到我了,我也出去喊下一位。本也想乘机求助,结果我刚把题目向大家公布,老师就喊我进去了!(不公平啊!!其他人的时间都比我久!)结果满脑子一片空白只听到一个人说了一句《大公报》,还不知所云。
开始答题了。本以为老师也会问我一大堆无关紧要的问题(我想拖延时间),结果还没说上三句。老师就直接说:行,你开始答题吧!我假装镇静,清了清嗓子说,“我来努力回答这个问题。。。。。。”(注意,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一定要诚恳,显出自己是非常虚心好学的——不过,我也确实不知道^-^!)
具体内容我忘了,反正是不到一分钟就完了。由于时间太短,我都觉得尴尬。只记得自己运用了阶级分析法来分析政治家办报,汗!中间还被老师追问,哑口无言,因为自己的回答前后矛盾,汗!史量才办的报纸忘得一干二净,嗯了半天被老师提醒,汗!《大公报》三人组忘了胡政之,嗯了半天又被老师提醒,汗!后来那个女老师问我史量才怎么死的(终于是我会的了,哈哈),最后一个笔录的老师又问我假如你办报你会选择那种方式(这个问题我和同学讨论过,结论是办一家黄色小报,呵呵。考试时我当然不敢这么说啦)反正是稀里糊涂答过去的。最后还问了我高考成绩,方向之类的,然后就出来了。
英语面试是彭兰,刘海龙,还有一个不认识。三部分:自我介绍、听力——彭兰读一小段,然后回答问题,比较简单、抽签话题。
等了n久,终于到我了。我一不做二不休就抽了最上面信封,彭兰姐姐有点惊讶,他用英语示意我不一定要抽最上面的(难道其中有鬼?)。我用英语回答:that\'s ok.(哼哼,我就偏抽不可)。
自我介绍准备了一大片结果只用了三分之一,不知怎么的不想说了,别扭的很,像是在表演而且表演得很拙劣。很快是听力,答得还好,其实我也只听懂了一半多一点。不过从彭兰姐姐的表情上看,我好像都答对了。
free topic 了。问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为什么。我说新京报,后来我才发现报名给说错了。反正是我自说自画,老师也不问我问题,就盯着我看,别扭阿!我有一种像逃离的感觉!中间好几个单词忘了,“评论”还是彭兰姐姐提醒采记起来的,中间还说了两次中文,ft!我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只好耸耸肩,说了据:that\'s all就完了。
ps:人大的老师都挺和蔼的,平易近人。就算没考上总算还见到了所谓的几个传说中的人物,像喻国明(献殷勤帮他开门开了半天没打开,——方向反了,ft),郭庆光,涂光晋,彭兰,刘海贵,胡百精,还有很多不认识的。不过没见到陈力丹,遗憾啊。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4
关于初试(统考)考察的构成
关键词: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初试,统考
1、传播理论、新闻理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是新闻、传播、传媒经济三个专业必考的。传播专业实务中不考广电;新闻专业侧重报纸,但近几年广电得到加强,不考广告和公关。传媒经济学实务目前主要侧重管理和宏观
2、试卷结构以传播专业为例(现在的题量都较大,答题要快,因此知识点要非常熟练):
专业一考察传播学理论、新闻学理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150分,合一张试卷 ;
专业二考察传播实务(报纸的采写编评、广告、公关,含操作题和理论题),150分,合一张试卷。
各专业试卷构成请浏览后面的历年试题。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5
关于招生和录取率
关键词: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招生,录取
1、人大新闻学院历年分数线如下:
2002年: 58(公共课)/60(专业课)/340;
2003年: 58(公共课)/90(专业课)/350
2004年: 55(公共课)/90(专业课)/345
2005年: 60(政治)/60(外语)/90(专业课)/370
60(政治)/65(外语)/100(专业课)/365
2006年: 60(政治)/60(外语)/90(专业课)/360/350(奥运)
2、2003年报考人大新闻学院的约有900多人 ,录取人数114人(含20多个保送生),新闻50人,传播54人 ,实际录取比例约为1:12 。2005年报考1100多人,招统考生近70人。(不含西藏班和单考班)
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并不能说明太大问题,不要害怕这个比例,在考完公共课后实际上已有不少人放弃了,真正坚持考完的就不多了。能否录取取决于你的实力,通过复习看看自己能不能达到分数线要求的水平。PP建议复习时根据对自己的恰当评估,给自己的总分和各科设立一个分数线,形成一个明确的目标,只要你达到这个分数线,你就成功了,不要太在乎别人。
3、有人曾散布不实之词,称人大新闻学院复试看重考生是否为“野鸡学校”。 此言论与事实不符,本人就出身所谓这样的学校, 而且我的同学中甚至有自考出身的。 人大新闻学院是比较公平和公正的,请研友们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实力。
4、只要是本科毕业,跨专业考是不需加考其他科目,但是入学后要补修专业课程 。同等学历的考生可能要加考,具体情况请咨询人大研究生院。
5、公费名额可能会很少,录取通知书上会注明的。 若不是公费,会让你在指定时期内,往一个帐户里存钱。这个帐户是学校为你设立的,以后发放补助、奖学金之类用。 学费大概三万多,分两次付清。 自费的也有补助,与公费的一样, 每月二百多元,有工作经历的会多些。但自费没有医疗保险,需要自己办理。
6、 新闻学院的硕士生的人员构成一般有四类:
保送生、统考生、委培生和单考生。
公费的只在保送生和部分统考生中产生;委培生由委托单位出资,不转移档案和户口; 以上三类在一起上课。 单考生是在职读研的新闻从业人员(单独入学试,单独授课,不转移档案,只有学位)
7、导师和专业方向在复试时会要求你提出初步意见, 然后院里将名单汇总后交给对应的导师, 先由导师在这些名单里选择,达到规定人数即可, 硕士生导师一般带5个硕士生, 而未被选中的学生则再进行统筹选择。
8、目前人大新闻学院实行的是弹性学制,规定为2年半,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2年提前毕业了。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5
关于“人大新闻学院考研专业辅导班”
关键词: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辅导班
一直有研友询问有关人大新闻学院专业辅导班的问题,
PP现对此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首先要明确的是,人大新闻学院从2001年起就不再举办任何形式的专业课辅导班,所以,目前出现的任何专业辅导班都不可能是人大新闻学院举办或委托的。
2、许多研友之所以迷惑,某种程度上是一些专业课辅导班玩弄文字游戏,
其辅导班名称一般都冠以“人大新闻学院专业课辅导班”,容易让研友分不清究竟是“人大新闻学院举办的专业课辅导班”,还是一些机构“为报考人大新闻学院的研友举办的专业课辅导班”。
3、从一些辅导班的广告信息来看,举办该班的是某些考研辅导机构,类似政治和英语那些学校。而一些班声称上课地点在人大,很具迷惑性,实际上,人大在假期会出租一些教室给外面机构使用的。
4、这些辅导班一般会承诺单科不过线退学费,其实这没有实际意义。人大新闻学院的单科线一般都比及格分略高,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分数线,在此基础上总分更重要。每年考人大的研友只要自己踏实复习,即使没有类似PP提供的信息,专业单科一般都能过线的
5、一些辅导班运用了政治或英语考研辅导班的广告思路,声称能提供本年度的易考点或热点之类,这其实缺乏很大的现实操作性。一来人大新闻学院出题历来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考察,即使近年才考的知识点仍会在本年度出现,政治辅导班提供的那种投机性的复习是不适合专业课复习的,所谓重点和热点一定要根据自己实际的复习情况,在冲刺阶段做些查漏补缺或预测,是因人而异的,人大新闻学院需要踏实刻苦的学生。二来人大新闻学院命题在基础理论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与学术和业界动态联系得非常紧密,也就是说,人大新闻学院注重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基础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是否能够提供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恰恰是任何辅导班都不能提供的,试想辅导班即使押中一条论述题,但研友都按照辅导班给出的观点和论证思路答题,那么这些研友该题的分数会高吗?
6、至于这些辅导班是否会有欺骗行为,PP不敢妄论,似乎这些班都有机构在运作,交易行为可能不会有问题,但能否从这些班得到研友想要的东西,这要看各人的期望值了
7、专业课的复习与公共课的复习是有本质区别的,专业课要求对问题有独立深入的思考,除名词解释和一些简答题外,一般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而公共课往往会有一个较固定的思路或答案,只要论述的要点符合阅卷标准就能拿很好的分,专业课答题不仅要答出必要的基础理论点,而且很看重你论证的过程和你独到正确的观点,看你是否有学术潜力。另外,参加公共课辅导班的研友一般抱着过线或略有提高的心理,想省些精力(政治辅导班的确可省不少精力),而专业课不仅仅要过线,而且要追求高分,这不是一个辅导班或任何所谓内部资料能做到的,只有自己踏踏实实的学习和思考,要不得任何侥幸或投机的心理。
8、综上所述,PP觉得如果一些研友手头很宽裕,而且对该班的期望值不是太高,可以试着听听。其实,现在有关人大新闻学院的信息已够多够透明了,而备考人大新闻学院最可信最坚实的依靠,不是辅导班,不是什么内部资料,不是PP提供的信息,而是自己!
要依靠自己平和的心态!
要依靠自己执着的信念!
要依靠自己踏实的学习!
要依靠自己积极的思考!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6
关于指定书目的使用(05年版)
关键词: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书目,教材
1、关于新闻理论教材的使用,现作特别说明
(1)杨保军老师的《新闻理论教程》出版后,将可能被列入指定书目中,即使不列入,也要认真捉摸。他目前是新闻理论出题者,熟悉他是话语体系很重要,
同时,杨保军老师很反感死记硬背或者原话照搬,所以,在熟悉他的话语体系时,同时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并能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表述。
(2)何梓华老师的教材是我国新闻理论特有的体系,里面涉及的是基本的中国特色的理论或概念,也是考研要掌握的,这是政治方向问题
(3)郑保卫老师的《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可能会在新闻理论涉及,但现在史和理论合卷,单独考察的可能性较小;《当代新闻理论》与高教版新闻理论内容接近,但增加了一些。由于列入书目,可能会出一道题,有空最好翻翻。
2、按照指定书目要求,评论不在传播专业考察范围。但作为新闻业务的重要范畴,这应该在考察之内,就像现在三个专业现在都考察新闻传播史一样。人大新闻学院的试题每年似乎都有出人意料的地方,05年传播专业在此考察了评论,所以,有空最好还是对评论作些了解。
另外,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立于不败,最好看的更多,思考地更深入。
3、复习时《新闻伦理学》我没有看(从出题角度看,可能性较小,即使碰到,也可用新闻理论的知识去应付)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6
关于人大新闻学院考研相关期刊的购买
关键词: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期刊
(1)07年陈力丹老师在综合类杂志中只列出了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可能考虑到该杂志近来对学术和传媒规范的高度关注,以及相对的独立性(该杂志讨论面较广,没有明显的门户之别)。但PP仍然强烈建议大家多看看以下学术期刊
(2)一般情况关注以下期刊:《国际新闻界》(人大新闻学院编)、《新闻大学》(复旦新闻学院编)、《新闻与传播研究》(社科院新闻所编)、《现代传播》(中传大编)、《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喻国明编);另外有时间最好将其他期刊也翻翻,看看有没有人大导师的文章或言论
(3)若在北京复习,这些期刊都可以在国家图书馆中文期刊阅览室找到。那里也有很全的广告和公关的期刊,以及一些相关实务书籍。
若在外地需要购买,请直接与这些期刊编辑部联系,以下是个编辑部联系电话:
《国际新闻界》 010-62514412
《新闻大学》 021-65642317
《新闻与传播研究》 010-65940579
《现代传播》 010-65779586, 65783249
《新闻与传播》 010-64041792,64039443
(4)到国图阅读图书需要先办读者证,100元押金就可以现场办到。国图中的期刊不能出去复印,只能在阅览室复印(0.5元一张,较贵)。一般文章可以自己做些笔记,重要的文章就复印下来
(5)需要浏览的刊期一般是当年的全期和上年的10月-12月的。(人大出题时间一般为11月份)以今年为例,就是2004年的全期和2003年的10月-12月的期刊。
(6)浏览期刊时最好将同类问题规类整理,找出重点和热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路理清,并做详细的笔记,以便考试所需。同时要熟悉一年来行业的动态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6
关于人大新闻学院历年试题的购买
关键词: 人大新闻学院 考研 试题 购买
1、历年考研试题参考资料在新闻学院办公室出售(西门明德新闻楼)。(全套20元,也可分年代买)
2、PP友情提醒研友,现在不少资料贩子非法大量复制并出售人大新闻学院官方编制的历年试题。这些贩子高价兜售,将试题按年份按专业分拆出售,单一年一个专业一个科目的试题竟卖5-10元!而人大新闻学院出售的全套10年的不过20元啊
3、试题是没有答案的,也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人大新闻学院的命题具有开放性,除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外,一般都要求考生对学术话题有宏观的认识和自己的思考,这在答题中是最关键的。这与政治考试有很大区别,不能指望所有题目都有标准答案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7
关于指定参考书目的购买
关键词: 人大新闻学院 考研 教材 购买
1、教材可到人民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人大世纪馆西面),或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人大图书馆北边),或人大教材科(人大图书馆旧馆东边)购买
2、若在外地,可以与人大出版社或其他相关出版社直接联系邮购,以下附上一些邮购信息:
户 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邮 编:100080
开 户 银行:北京银行双榆树支行
开户行行号:75000
账 号:03210001201110632-08
税 号:110108H52628207
教材营销中心主 任:脱 莲 电话:010-62515150
教材营销中心副主任:柴文革 电话:010-62511327
教材营销中心副主任:赵志刚 电话:010-62514390
北京、天津
地区经理:汪韵 电话:010-62510566-429 邮件地址:
wangyun1120@hotmail.com
山西、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
地区经理:周小彤 电话:010-62511134 邮件地址:
zhouxt@crup.com.cn
山东、安徽、河南、湖北、浙江、江西
地区经理:律蕴哲 电话:010-62511327 邮件地址:
luyz@crup.com.cn
云南、四川、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
地区经理:陈玲玲 电话:010-62512821 邮件地址:
chenll@crup.com.cn
地区经理:张 义 电话:010-62515286 邮件地址:
zhangy@crup.com.cn
江苏、上海、湖南
地区经理:郭 媛 电话:010-62515347 邮件地址:
guoy@crup.com.cn
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福建
地区经理:马昌维 电话:010-62514141 邮件地址:
macw@crup.com.cn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材销售网点一览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 北京市海砬泄卮宕蠼?1号 62514148 (电话)100080 (邮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书店 天津市卫津路91号南开大学校内 23507092 300071
天津商学院高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 天津红桥区咸阳路2号 26669590 300122
河北省教育图书发行部 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 3053241 050061
河北大学友联书店 保定市合作路1号 5079580 071002
山西省外文书店 太原市解放路167号 4040393 030002
山西尔雅购书中心 太原市双塔西路103号金广大厦一层 7231473 030012
内蒙古科光书局 呼市大学西路文化商城103号 4312380 010051
东北财经大学高校图书代办站 大连市黑石礁(东北财经大学校内) 84712029 116025
沈阳高教图书有限公司 沈阳市于洪区北固山路6-2号 86191841 110034
吉林大学出版社书店 长春市朝阳区惠明路436号 5676648 130023
长春学人书店 长春市人民大街126号 5662793 130022
哈尔滨市学府书店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74号 86609508 150080
安徽大学书刊发行社 合肥市肥西路3号 5107801 230039
山东济南中元图书有限公司 济南市舜耕路13号济南大学北郊 2861752 250002
武汉财经书店 武汉市武昌武珞路114-38号 88055732 430060
武汉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 武汉市武昌洛迦山 87682718 430072
湖南大学高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 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大学内 8822471 410082
河南郑州高教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郑州市中原东路103-19号 5653336 450052
重庆财经书店 重庆市渝中区华福巷25号 63868717 400041
重庆新知现代书店有限公司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南路8号 65478500 400030
四川西南书局 成都市梨花街2号四川书市2楼7号 86616728 610016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 成都市清江东路356号 87371154 610074
云南清华实业公司 昆明市12.1大街158号云南师大 5314348 650092
西安交大出版社读者服务部 西安市咸宁路28号 2668092 710049
陕西嘉汇汉唐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西安市雁塔区长安中路111号 5246459 710061
陕西弘文教科图书有限公司 西安市西影路38号 85513841 710054
中国经济书店上海二店 上海市普陀区枣阳路480号 62235713 200062
上海复旦经世书局 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65644268 200433
南京大学出版社书店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83320587 210093
徐州科苑高教图书有限公司 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西门对面 3891985 221008
徐州科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徐州市和平路57号(徐州师大校内) 3867109 221009
杭州书桥图书有限公司 杭州市保俶路193号 87983044 310007
南昌高校教育图书有限公司营业部 南昌市南京东路南大科技楼7号 8336357 330047
南昌高校教育图书有限公司 南昌市北京东路98号华赣大厦5楼813室 8332897 330029
江西高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8503804 330046
福州大学高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7893417 350002
厦门华文图书有限公司 厦门大学海滨街3号 2083709 361005
广州市南华科教图书有限公司 广州天河区五山路科技新街85号 87598943 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图书代办站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教材科内 84113399 510275
广西南国书店 南宁市中山路99号 2808743 530012
贵州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贵阳市中山西路38号 6851842 550001
甘肃纸中城邦书业有限公司 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462号 8831085 730000
宁夏大学高等学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 银川市新市区文萃北路21号 2077254 750021
乌鲁木齐科技图书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市东风路59号附2号 2614620 830002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8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关键词: 人大新闻学院 考研 书目
(每年最新招生简章在人大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页中公布)
2007年硕士招生参考书目
(以下书目是PP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参考书目整理,原书目按专业划分,不易看出各书之间的联系,其实一些书是三个专业共用的,为综合类书目,其他为专业书目。)
一、综合类书目(三个专业共用的):
1.《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年版。(32开254页)
2.《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著,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2年版。
4.《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5.《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6.《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陈力丹著,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6年版。
7.《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喻国明著,华夏出版社 2005年版。
8. 辅助参考:《新闻记者》杂志 上海市新闻学会等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近一年
二、新闻学专业书目:
1.《新闻采访学》(第二版) 蓝鸿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新闻编辑学》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5.《新闻评论》 马少华 中南大学出版社
6.《新闻评论学教程》 秦珪 胡文龙 涂光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电子媒介新闻教程》 饶立华 杨钢元 钟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传播学专业书目:
1.《新闻采访学》(第二版) 蓝鸿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新闻编辑学》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5.《广告学教程》(第二版) 倪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公共关系学》(第三版) 熊源伟 安徽人民出版社
7.《公共关系案例》 涂光晋 辽宁大学出版社
四、传媒经济学专业书目:
1.《传媒影响力》 喻国明 南方日报出版社
2.《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 喻国明 南方日报出版社
3.《传媒经济学》 支庭荣译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4.《中国媒介经济的发展规律与趋势》 宋建武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P对2007年书目的解析:〖peacepoint原创〗
1、今年人大新闻学院的书目做了一些调整,逐步强化参考书的学术性,其中学术书籍明显增多,比如陈力丹老师和喻国明老师的论文集著,教材比例有所下降。这说明人大新闻学院在基本理论(教材)娴熟掌握的基础上,将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学术研究潜力(对学术动态的把握和思考)。
2、综合类书目新增加了陈力丹老师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属于基础知识,便于解决新闻理论的名词解释。陈老师的另外一本《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其实是本论文集,便于考生把握陈老师的最近的学术观点。喻国明老师的《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也是同样的情况。后两本书是学术类书籍,对于考生解答论述题有很大帮助。
3、综合类中的杂志只列出了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可能考虑到该杂志近来对学术和传媒规范的高度关注,以及相对的独立性(该杂志讨论面较广,没有明显的门户之别)。但PP仍然强烈建议大家多看看学术期刊,尤其是喻国明主编的《新闻与传播》(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系列)和人大新闻学院编的《国际新闻界》。若有可能,将其他院校的期刊翻翻,会对考研有帮助。
4、从书目来看,新闻学专业和传播学专业差别还是在于:新闻学考察采写编评和广电,传播学考察采写编和广告公关。其中传播学中不考察评论,但PP建议考生还是作些了解。这两个专业的书目基本是教材类,仅仅看这些是不够的,需要在熟悉教材中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多去看新闻作品及其分析,揣摩别人是如何写的,写得如何,而不是写了什么。
5、传媒经济学专业书目中宋建武老师的书仍然列入(宋建武已调到中国政法大学),PP建议从了解中国传媒市场的角度去翻翻,有个宏观的认识(国内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很滥了,很难找出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传媒经济学首先一定要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和理论(在传媒经济学的教材中有),然后重点掌握喻国明老师的论述和观点,以及参考张辉锋老师的论述。
6、2007年的书目其中有不少正在升级版本,比如陈力丹老师的《世界新闻传播史》、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杨保军老师的《新闻理论教程》等,若考前遇到这些书目的最新版本,最好能参考一下。
7、有些旧版本的书已经不再被列出,但对于掌握基础知识有帮助,建议大家有空参考,比如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二版)、何梓华编的《新闻理论教程》、郑超然主编的《外国新闻传播史》(尽管错误不少)等。
2006年参考书目
新闻学专业:
1.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二版) 方汉奇 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世界新闻传播史 陈力丹 著 上海交大出版社
3.新闻理论教程 杨保军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当代新闻理论 郑保卫 著 新华出版社
5.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 陈力丹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6.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新闻采访学(第二版) 蓝鸿文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 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0.报纸编辑学(第二版) 郑兴东 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新闻评论学教程 秦珪、胡文龙、涂光晋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新闻评论 马少华 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
13.电子媒介新闻教程 饶立华、杨钢元、钟新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专业:
1.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二版) 方汉奇 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世界新闻传播史 陈力丹 著 上海交大出版社
3.新闻理论教程 杨保军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当代新闻理论 郑保卫 著 新华出版社
5.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 陈力丹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6.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新闻采访学(第二版) 蓝鸿文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0.报纸编辑学(第二版) 郑兴东 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广告学教程 倪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公共关系学(第三版) 熊源伟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13.公共关系案例 涂光晋主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
14.新闻摄影教程(第二版) 盛希贵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图片编辑手册 曾璜、任悦著 中国摄影出版社
传媒经济学专业:
1.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二版) 方汉奇 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世界新闻传播史 陈力丹 著 上海交大出版社
3.新闻理论教程 杨保军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当代新闻理论 郑保卫 著 新华出版社
5.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 陈力丹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6.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 喻国明 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8.传媒影响力 喻国明 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9.广告学教程 倪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中国媒介经济的发展规律与趋势 宋建武 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中国媒介经济与媒介运作 宋建武 著 新华出版社
*注*:
1、 教育部主编的全国统考政治、英语考试大纲请到新华书店联系购买。
2、 跨学科的考生应该在自学的基础上,达到与新闻学、传播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相当的水平。本科阶段相应教材前边已经列出,请自行参考定夺。
3、 教材可到人民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或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购买。
按教育部规定,考研是没有指定教材的,所有书目均为参考资料。
PP的简要说明
1、中新史仍是旧版(不是21世纪教材),该教材已绝版,找不到只好参考新版了。
2、外新史换成陈力丹老师的书,该书属于学术专著,不是纯粹教材,较为宏观, 所以最好同时参考21世纪教材系列的外新史教材。
3、新闻理论换成杨保军老师的新书,要重点复习,同时要关注何梓华的新闻理论(属于传统理论,是基础)。
4、新闻、传播专业业务课教材调整对考试的直接影响不大,类似的书,包括以前的教材都可以进行业务复习的,当然,看看新增加或调整的书,可以拓宽思维。
5、传媒经济学专业的业务教材要非常认真的研读的,不仅要熟悉导师的观点,最好还要掌握他们的话语体系。
6、从此次书目调整来看, 人大新闻学院更加看重学生的基础理论(原来一些基础的书籍并没有列出), 同时加强对学术前沿的考察,复习时需要更加踏实
2005年参考书目
新闻学:
1.外国新闻传播史 郑超然、程曼丽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方汉奇 等 (二版)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新闻理论教程 何梓华 成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郑保卫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5.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 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新闻采访学 蓝鸿文 (二版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报纸编辑学 郑兴东 等(二版)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新闻评论学教程 秦珪、胡文龙、涂光晋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广播电视评论 涂光晋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 周小普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电子媒介新闻教程 饶立华、杨钢元、钟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电视采访学 朱羽君、雷蔚真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P注:涂光晋老师的《广播电视评论》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不是人大出版社)
传播学:
1.外国新闻传播史 郑超然、程曼丽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方汉奇等(二版)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新闻理论教程 何梓华 成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 郑保卫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5.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报纸编辑学 郑兴东等(二版)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新闻伦理简明教程 蓝鸿文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新闻采访 蓝鸿文(二版)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广告学教程 倪 宁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公共关系学 熊源伟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PP注:传播专业虽然没有指定新闻评论的书目,但一直在断断续续考察,请注意!)
传媒经济学:
1.外国新闻传播史 郑超然、程曼丽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方汉奇等(二版)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新闻理论教程 何梓华 成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 郑保卫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5.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 喻国明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7.广告学教程 倪宁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吴文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9.报业经济与报业管理 唐绪军著 新华出版社
10.当代报业经营管理 屠忠俊著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1.媒介管理研究—广播电视管理创新体系 胡正荣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2.传媒产业经营实务 周鸿铎著 新华出版社
作者:
revise
时间:
06-10-10 08:49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简介
关键词: 人大新闻学院 考研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前身是人大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并入人大新闻系。由于在此之前,创办于1924年的燕京大学新闻系已在1952 年并入了北大新闻专业,因此从50年代末开始,人大新闻系集人大、燕京和北大三所大学新闻教育力量于一体,开始了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历程。
在人大第一任校长吴玉章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人大新闻系努力发展新中国的新闻教育,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体制和学科体系,并为新中国新闻事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在文化大革命中,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坚持正义追求真理的中国人民大学遭到“四人帮”的严酷迫害。1972年中国人民大学被强令解散,新闻系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教育带来新生。1978年,在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关怀下,人民大学恢复建制。同年新闻系从北大迁回人大,并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新闻教育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学科发展:
1978年复校以后,在新闻界和历届校领导的关怀下,人大新闻系不断发展和壮大。
1978年 开始招收新中国第一批新闻学硕士生。
1981年 被批准为新闻学硕士点。
1984年 被批准为新闻学博士点。
1985年 增设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1988年 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新闻学科中唯一的重点学科点。
1988年 新闻系正式扩建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1996年 增设广告学专业。
1997年 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新闻学子项目始动。
1996年 被批准为传播学硕士点和传播学博士点。
2000年 获得新闻传播学科一级学科授予权。
2000年 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 中心”。
2000年 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新闻学子项目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
2001年 在第二次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再次被评定为新闻学重点学科点。
2002年 人大新闻学院“十五”学科建规划启动。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十五”211工程 “新世纪新闻传播学科整合创新工程”始动。
2003年 本科新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设立并招收第一批学生。
2003年 传媒经济学博士点和硕士点设立并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
2003年 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通过评审并正式设立。
作者:
魂断天涯
时间:
07-6-4 10: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