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是三人行高分学员2012考研经验,希望对大家复习考研有所帮助,
我本科的专业是中山大学档案学,但是或许是由于专业偏向应用且研究口径不宽,或许是高考时就憋着股气,从大一开始,我便立志考研。怀揣着一份儿时的梦想——当老师,以及对北京的向往,我决定挑战师范类王牌院校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要考咱就考最好的!就是怀着这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我从2010年寒假开始启动了我的考研复习。或许是因为梦想的灯塔一直在前方闪耀,或许是因为目标很高我不敢懈怠,一年来,我可以很负责的说,我真的没有松懈过。终于等来了初试成绩,虽然英语和政治不太给力,但专业课还是帮我拉了不少分,作为一个跨专业的考生,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一年来我在考研之路上所经历的点滴,希望我的经历和经验能对师弟师妹们及所有想考研,想跨专业考研的人有所帮助。这也是我初试结束后第一次这么仔细地翻看那长长的时间胶片,细数自己一年来的点滴。
作为一个跨专业考生,专业课自然是我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下面介绍一下我的专业课的复习吧:
专业课:建议跨专业考生尽早启动复习,英语和政治可以缓缓,但是专业课决不能缓。不要听信什么“6月之前看了等于没看,6月开始一切皆有可能”的传说,那只是传说!!!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能尽早接触专业方面的知识,对于进入状态,培养专业素养都是有利的,毕竟咱们开始就差了一大截,但我相信老天总是眷顾那些用勤奋努力和汗水说话的人。我从2010年寒假开始就启动复习了。专业课的复习总共进行了5遍。在一个华南师范大学师姐的指导下,我弄清了教育学专业考试几本权威的教科书,它们便是我一年的食粮和最后战斗的武器,从后期复习的经验来看,教材真的非常重要,相当重要,很多知识,答题素材,最后都是回归书本的。当然一些大纲解析有助于我们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但是大纲解析毕竟是不同的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写的,其实也是对书本知识的发挥,只要你把书本上的知识理解透了,在借鉴解析的观点的同时能有自己的框架和对一些细节的理解,那么在考试中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我想阅卷老师一定希望看到你在清晰地理解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能有自己的想法,这点对于跨专业考生更是难能可贵的。虽然阅卷老师并不知道你是什么专业的,但是起码自己可以很有成就感的偷着乐一下。当然我也用了大纲解析,但只是在牢实基础阶段,建议大家最后一定要在结合相关资料的同时回归书本。我最后是照着三人行老师画的重点结合书本来看的,个人觉得效果不错。在这里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用的参考书,考研的资料千千万万,但是对于一个刚开始备考的人来说,最大的困扰莫过于用最经济的方法买到最有用的书,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教育学原理》王道俊的+十二校的(王的版本有些旧了,探讨的问题及观点比较陈旧,建议以十二校的为主,但十二校的有些知识点是没有的,所以可以用另一本查缺补漏。另外十二校的那本每章框框里的知识都很经典,有些知识虽然不考,但是作为一个学教育的人,这些知识是必须要知道的,如毛入学率,净入学率等等)《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封面很清爽,看着就喜欢《外国教育史》吴式颖《教育研究方法》裴娣娜《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另外,大纲解析买了两本,北师大尹力老师的和厦大的,这两本各有特色,北师大版的原理部分和心理学部分比较经典,是尹力老师自己写的,与三人行后期的课程一拍即合,如果后期有幸上了尹力老师的课,便可以相互衔接,感觉很亲切。厦大版的则是完全按教材编写的,把教材的重点挑出来,还不错,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两本都买,配合着看。我是从1月底开始看教材的,顺序是《中教史》(由于是历史,像故事一样,又比较熟悉,可以比较容易入手,减少专业陌生感) 《外教史》 《教育学原理》(在历史的指引下基本入门以后,就必须开始牢实基础,搭建整个教育学的知识框架啦) 《教育心理学》(学了原理后,会觉得有些枯燥,赶紧用心理学调节一下,提升一下兴趣) 《教育研究方法》(说实话,如果没时间的话,这本书可以不看,最后三人行的讲义讲的更为清楚且重点突出,也可直接看解析的这个部分)在看教材的过程中,我也走过一些弯路,想提醒一下大家,一开始我看教育史的时候是没有做笔记的,后期觉得这样不好,于是从原理的时候开始做笔记,但是只是从书上摘抄重点词句,从后面的复习来看,这样做无异于浪费时间,第一遍看书要注意理解,笔记可以做,但是不要抄书,可以写些自己的理解或是打些记号,以便以后的复习。心理学的笔记尤其是这样,可以把几个重要人物的实验总结一下,自己整理。有人说要复习个七八遍,而第一遍只要草草看一下就可以了,我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第一遍就要看得很认真,这样后面几遍可以轻松很多,毕竟头脑里已经有印象了,总比第二遍再来觉得没任何印象节约时间。我认为书不在于你看了多少遍,而在于你有没有读透了,也许别人读5遍你3遍就烂熟于心那就根本没必要浪费时间。在七月中旬的时候,我在完成期末考的同时也把6本书看过了一遍。其实大四上学期可以不那么神经高度紧张,但是不要掉以轻心。从七月中旬开始,我开始放下一切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复习,这个时候是暑假,没有原来专业的作业干扰,校园里也很清净,我进入第二轮复习。这一轮是对照去年的大纲知识点,再看一遍书,《中教史》和《外教史》的笔记就是在这个时候补上的。外教史我建议大家把每个教育家做一个自己的总结,从代表作、主要观点、教育实践等等入手。作为跨专业考生,这个时候可能对教育家的观点还不太熟悉,比较容易混淆,但是这不要紧,后面几遍自然轮廓就会清晰,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尽量熟悉,尽量记住。我的方法是每天早晨去图书馆的路上把头天学过的知识在脑子里过一遍,自己讲给自己听,当然,一些必要的记忆方法,如谐音法,口诀法都可以用上。每天早晨,一道天桥,几片云彩,我会把空荡荡的法学院楼中的某间教室当做自己以后当老师时的班级所在地,不断告诉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九月初,新的大纲也出来了(依据惯例,大纲不会做太大改动,因此只要上网弄清更新了什么地方,就可以继续沿用去年的大纲,不必再买)。我开始进入第三轮复习。在前两轮的基础上,很多知识点已经熟悉了,这一次就要更加加深理解,可以根据解析做一些发挥,不断积累答题素材。到十月份,我上了三人行的国庆班,其实作为跨专业考生,即使你认为你自己看了三遍书很多知识点都很熟了,但上完课你会发现,其实自己的理解并不深,甚至有些理解是错误的。上了国庆班后,我更加清晰地搭建起了知识框架,也加深了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尤其是尹力老师的课,真的很给力。接下来便进入第四轮复习了,这个时候是结合三人行的讲义再看书,根据老师的指点,把各个知识点落实。结合每章历年考过的真题,看自己每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听了真题精讲和答题方法的班,之后便是真题时间。把历年真题找来,每天早上根据考研的真实情况模拟,结合老师讲过的答题技巧,自己认真答题。做真题切忌只看不做,尤其是大题,一定要自己用纸写,不要偷懒。真题最大的价值也许不在于让我们知道一些题目的对错,其最大的价值在于让我们熟悉答题方法。也许一道题你认为自己答得很好,可最后也许根本得不到高分,原因就在于你不懂答案的要领。认真钻研答案,分析答案要求我们答什么,怎么答,其基本要领就在于分点答题,每道题都要分点分层,把握得分点,最后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理解。真题班后是点题班,点题班的讲义可谓精华,尤其是教育研究方法。但是要提醒大家,最后一轮复习一定不要陷在材料书本里出不来,一定要自己在脑子里把各个知识点过一遍,不要为了背而背,尤其是那些重要教育家,一定要有一套针对他们每个人的自己的一套东西,这样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例如今年的赫尔巴特的兴趣说,其实这并非非常主流的知识点,可是却出成了论述,若只按大纲解析来复习,这个知识点就漏掉了。但是如果大家前几轮复习中对每个教育家的教育观点有一个完整全面的把握,这道题是有话可说的。最后就是临考前的几天了,尤其是考前两天,建议大家根据真实状况进行模拟,用一两套陌生但有质量的考题,这时不要在乎正确率了,重要的是能够对自己的答题速度做一个最准确的把握,以免在考场上由于前面的题花了太多时间后面的论述来不及展开。要知道,考场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更精确的把握和掌控。最后的最后,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一定不要被资料淹没。这点我真是深有体会,资料太多反而乱了阵脚,认为怎么也看不完,浇灭信心。以教材为主,辅之以恰当适量的资料,这才是王道。题目也没有必要做太多,要做有质量的。其实到后期,你就基本可以判断什么题是好的,什么是劣质的,有些知识点根本就是非重点,而那些套题为了凑数硬要出,做了也是徒添混乱。例如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我看到套题上出现了这个解答题,立即把整套都抛了,要知道,后期就是跟时间赛跑,没价值的题就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经过切身体验,我觉得三人行的核心试卷还是很好的。 心态篇既然选择了,便不顾风雨兼程。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付出,一定是会有回报的。考研前期一定要防止温水煮青蛙效应,即每天都在看书,却不温不火,浪费时间。看了就一定要有印象,有效果,不然反而不利于在这么长的战线中保持体力和干劲。后期要戒骄戒躁,尤其是焦躁。不要陷在资料里,要用最短的时间看最精华的内容。不要被资料或一些人牵着鼻子走,任何问题要有自己的判断,什么可能会考,什么需要重点复习,自己心里要有数。
最后和大家谈谈公共课的复习。政治:政治的复习不必要很早启动,我从3月份开始看的,但是说实话,后期发现前面的时间都浪费了。可以在《序列一》出之前先把知识点扫一遍,《序列一》一出,认认真真地看,第一遍看时可能会什么也记不住,只有一个大概印象,第二遍就要争取记住,第三遍理解透。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做错的题就马上翻,找出错因。《序列二》大概在一后半个到一个月出,但是从做的感觉来看,我觉得不好,建议可以不用买,有些题过偏,而且完全是按照《序列一》踩点出题,这不就是完全跟着老任的思路在走吗?可他又不是命题人,他的思路一定正确?建议做真题,《命题人讲真题》,个人认为非常好的一本书,后面的部分是历年真题,前面是真题对照的知识点及预测。答案里还有解题技巧。说实话,有些问题这本书分析得确实很到位。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计算题。题不在多,而在精,你即使就是把序列一到四全部一题不漏地做完了又能怎样呢?真题才是最好的标杆!可以的话还可以尝试那个几千题,我本人没有用过,但是用完《序列二》后,我后悔了。总之《序列一》是要一直用到最后的。12月的时候,《思想政治理论冲刺重点热点全析》不错,《深度预测10题》一定要买,一出就买。这两本结合看,最后就是考前几天按真实状况模拟啦。我认为,政治是只要花了功夫就能考好的,也是拉分的武器。
英语:英语我考的也不好,就不跟大家分享了,总之一点就是做真题,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作文多读范文积累词句,到12月中旬的时候每天下午一篇。建议不死背模板,我始终觉得,作文中能有自己的开头及行文特色,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毕竟人家阅了那么多年卷,那些模板早就看腻了。比如开头来句有意思的提问,然后中间自问自答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最后祝大家考研好运!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