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 章 | 节 | 小节 | 知识点 |
中国教育思想史 | 一、先秦时期教育思想 | (一)诸子百家教育思想 | 1、孔丘的教育思想 |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 |
“庶、富、教” |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 | ||||
“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 | ||||
“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 | ||||
教学内容 | ||||
教学方法 | ||||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 | ||||
道德教育 | ||||
论教师 | ||||
历史影响 | ||||
2、孟轲的教育思想 | 思孟学派 | |||
“性善论”与教育作用 | ||||
“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 ||||
“大丈夫”的人格理想 | ||||
“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 ||||
3、荀况的教育思想 | “六经”传人 | |||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 ||||
以“大儒”为培养目标 | ||||
以儒经为教学内容 | ||||
“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 ||||
论教师 | ||||
4、墨家的教育思想 |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 |||
“素丝说”与教育作用 | ||||
“兼士”为培养目标 | ||||
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 ||||
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 ||||
5、道家的教育思想 |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 | |||
“逍遥”的人格理想 | ||||
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 ||||
6、法家的教育思想 |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 | |||
禁诗书与“以法为教” | ||||
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 ||||
(二)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 1、《大学》 | |||
2、《中庸》 | ||||
3、《学记》 | ||||
4、《乐记》 | ||||
科目 | 章 | 节 | 小节 | 知识点 |
中国教育思想史 |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思想 | (一)董仲舒教育思想 | 1、《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 |
2、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 ||||
3、论道德教育 | ||||
(二)王充的教育思想 | 1、对神学的批判 | |||
2、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 | ||||
3、论学习 | ||||
三、隋唐元明清早期主要教育思想 | (一)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 1.《颜氏家训》 | ||
2.论士大夫教育 | ||||
3.论家庭教育 | ||||
(二)韩愈的教育思想 | 1.“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 | |||
2.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思想 | ||||
3.论尊师重道 | ||||
(三)朱熹与理学教育思想 | 1、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 | |||
2、“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 | ||||
3、“大学”和“小学”教育 | ||||
4、“朱子读书法” | ||||
(四)王守仁心学教育思想 | 1.“致良知”与教育作用 | |||
2.“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 ||||
3.论教学内容 | ||||
4.论儿童教育 | ||||
(五)黄宗羲 | “公其非是于学校” | |||
(五)颜元的教育思想 | 1、漳南书院 | |||
2、“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 | ||||
3、“习行”的教学方法 | ||||
4、“六斋”与“实学”教育内容 | ||||
四、晚清教育思想 | (一)“中体西用”思想 | 1、“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
2、张之洞与《劝学篇》 | ||||
3、“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 ||||
(二)维新派教育思想 | 1、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 | ||
《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 ||||
2、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 | |||
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