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专业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ueshen22 发表于 06-10-26 23:2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知识要点:
    1、 所谓"先秦",即秦朝统一之前,包括"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时代,春秋时代、战国时代。商朝的文献保留到今天篇幅最长的是《尚书》里的《盘庚》三篇。西周初期的文献资料保留到今天的较多,如《诗经》中的一部分《周颂》和《大雅》,《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及《周易》中。

    战国时期的"士"人,大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他们敢想敢说,也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学派的主张敢于争辩,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所谓"纵横家",其实就是政治活动家,是另一类相当活跃的"士"人,他们在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穿梭往来,到处兜售他们的政治主张,如张仪、陈轸、苏秦、苏代等。

    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战国文章的特点,一是"重民"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里达到了高峰;二是作品主人公的身份、地位不断下移。

    2.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早发生的一种。现存比较成熟的原始诗歌大都与巫术信仰有关。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出自《吴越春秋》。《周易》是专为巫卜所用的系统的卜筮著作,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和《穆天子传》、《庄子》等。《淮南子》中对后羿射日的神话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他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或稍后大约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中风包括15"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武》、《载芟》),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颂赞诗,颂扬祖先功德,("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载驰》、《采薇》、《无衣》)。

    4、古代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记事而出现的,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在28篇今文《尚书》中,包括虞、夏、商、周之书。《尚书》以记言为主,文章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其中,《汤誓》是商汤伐桀时的一篇誓词;《无逸》是周公对成王的一篇训辞;《盘庚》三篇是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讲话。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6、先秦历史散文中《逸周书》、《穆天子传》、《宴子春秋》等文学性也较强。

    7、诸子百家出现于战国时代,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纵横家的《战国策》,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9、战国中期的《庄子》文学成就最高,后期的《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方面高度成熟。

    10、《老子》一书也是语录体,共八十一章,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这一哲学范畴的提出,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孟子还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智"的文艺见解。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14、战国后期的荀子是孟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赋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赋名篇的作品,被后来汉赋所继承,成为赋体文学的基本形式。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进行说理,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齐人攫金"等故事。

    17、李斯把法家的学说运用于政治实践中,他的名篇是《谏逐客书》。绝笔之作《狱中上书》全篇采用反话形式。鲁迅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18、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招魂》。

    19、《九章》是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其中,《桔颂》作得最早,《惜往日》日他临终之作。

    20、屈原以后的先秦楚辞作家还有宋玉、景差、唐勒。宋玉的作品在《楚辞章句》中载有《招魂》、《九辩》两篇,后人确信为宋玉作品的是《九辩》。《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而宋玉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九辩》被历代文人视为"悲秋之祖"。《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等作品虽不一定是宋玉所作,但也很有特色。

    21、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大赋。骚体赋上与屈原一脉相承。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汉初期冯衍的《显志赋》,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22、司马相如还有《大人赋》、《哀二世赋》。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p.196 23、杨雄模仿《子虚赋》、《上林赋》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

    24、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张衡是汉代辞赋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代表人物。

    25、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过秦论》、《论积贮疏》、《谏立淮南诸子疏》等。

    26、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有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和晁错的《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

    27、枚乘善辞赋,代表作《七发》,他的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

    28、邹阳的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29、董仲舒的散文只有《举贤良对策》三篇。

    30、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31、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有《报孙会宗书》。

    32、刘向的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这篇文章被明代的茅坤称赞为"西京第一书疏"。

    33、杨雄的散文有单篇散文《解嘲》和《法言》中的一些段落。杨雄被鲁迅称为最善于"模拟"的"大师",他模拟《易经》写过《太玄》,模拟《论语》写过《法言》。《解嘲》的写法,完全是模仿东方朔的《答客难》。

    34、刘歆是刘向之子,他的散文有《移书太常博士》、《上山海经表》等。

    35、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王充《论衡》;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李固《遗黄琼书》;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

    36、《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此书为《史记》是东汉后期以后的事。此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史记》的内容广泛,艺术高超,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杰作,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许多学科、许多领域的内容。以至于使得我们今天不论研究哪个部门的学问,仿佛都不能抛开《史记》而不顾。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37、班固说《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8、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述《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9、《汉书》先后由四个人共同写成: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记事上起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除《汉书》外,还有《两都赋》、《幽通赋》和散文《答宾戏》等,后人辑有《斑兰台集》。

    40、《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中期的赵晔。东汉末年碑铭文字的代表人物是蔡邕。

    41、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

    42、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正式成立于西汉武帝时期。乐府机关的职能,一是写词配曲,演习排练;另一方面就是组织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汉书》。汉代乐府民歌今存60来篇,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43、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下有个小序说,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

    44、汉代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二首、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

    45、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从此以后,张衡写过《同声歌》,秦嘉写过《赠妇诗》,宋子侯写过五言乐府《董娇娆》,辛延年写过五言乐府《羽林郎》。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代表作是无名氏的组诗《古诗十九首》。

    46、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主力和代表,是"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由于曹氏父子的努力,"七子"及杨修、敏钦、蔡琰等一大批作家被招致邺下,形成了生机勃勃的邺下文人集团。

    47、"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48、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曹操诗、文俱佳,散文形式自由,作风清峻通脱。他被鲁迅誉为"改造文学的祖师"。他的《蒿里行》被钟惺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49、曹操不愧为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其诗文都有开一代风气之功劳。其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不仅开创了乐府诗歌创作的新风,而且为后世诗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他于五言腾踊的时代,又使四言诗重放光彩,对嵇康、陶渊明、韩愈等人的四言诗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0、曹丕的《燕歌行》用代言体,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曹丕也擅长散文及辞赋。其《典论》一书中的《论文》长于议论。其名作有《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

    51、曹植后世称之为"陈思王"或"陈王",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曹植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洛神赋》为其名作。另有《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求自试表》。

    52、孔融的散文有《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曹丕说他"体气高妙",刘勰说他"气盛于为笔"。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其辞赋《登楼赋》最负盛名。陈琳有《饮马长城窟行》。阮瑀有《驾出北郭门行》。刘桢当时与曹植并称"曹刘",他的《赠从弟》三首写得最好。徐干著有《中论》。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是一篇长达540字的自传体叙事诗,对杜甫的《五百字》和《北征》等有很大影响。

    53、祢衡有《吊张衡文》、《鹦鹉赋》。诸葛亮有《出师表》。

    54、正始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和嵇康。

    55、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是阮籍的代表作,首创了我国五言古诗抒情组诗的体列。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人。。钟嵘评阮籍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他的文长于论著,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

    56、嵇康的诗兼有四言、五言、六言、乐府及骚体,但以四言诗成就最高,代表作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刘勰称嵇诗"清俊",钟嵘称嵇诗"俊切"。文章有《太师箴》。其《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刘勰说嵇康之文"兴高而采烈","师心以遣论"。

    57、太康年间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名噪一时。傅玄和张华,是西晋初年的著名诗人。傅玄以乐府诗见长,有《秋胡行》、《秦女休行》。钟嵘称张华的诗"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58、潘岳"善为哀诔之文",《怀旧赋》、《寡妇赋》、《哀永逝文》等,均以叙哀情见长。纪念忘妻的五言《悼亡诗》三首,为传世名作。

    59、陆机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他是骈文的奠基人。其骈文有《吊魏武帝文》、《叹逝赋序》、《豪士赋序》。论文名作有《文赋》。

    60、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他是太康,以至西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刘勰认为其《咏史》诗"五言之警策",并极力推崇"左思风力"。左思的辞赋,名气最大的是《三都赋》,洛阳纸贵。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是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语音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包括节奏和音律。

    文法层面:文学语言组织基本层面之一,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调、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包括词法、句法和篇法

    辞格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

    文学形象: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可感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高级形象形态: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审美境界的艺术形象。

    审美理想: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

    艺术形态美:构成艺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形式美。

    类型说:主张表现人物最突出的特点,重视共性,忽视个性。

    个性典型说:从重视典型共性到重视典型个性。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中介—特殊说:包含个别因素又不是个别,包含普遍因素又不是普遍;以个别而言是本质,以本质而言是现象。

    文学典型:作品中呈现的、显示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扁平人物:具有类型性和漫画性,表现一种单一的特性或意念。

    圆形人物:具有人性的深度,具有多重性格侧面,随作品发展而变化。

    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点明典型形象的现实基础,陌生指出典型形象的独创性。

    自然主义:着描写现实生活的非本质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追求外在真实,反对典型化。不能反映生活本质。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 平等 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典型环境: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现实关系的真实性;时代脉博和动向。

    诗有三境:物境(诗由物生)、情境(诗由情生)、意境(揭示思想与事理)。

    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

    内心意象是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

    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

    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

    文学象征意象: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寓言式象征意象:通过故事情节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

    符号式象征意象:通过无情节的整个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观念与哲理。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

    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

    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文学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

    为方式。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日常个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它是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功利性。

    文体:文学风格的载体,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

    文学的风格。

    文学语体: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而显示其特征的文学语言,表现为特定的语言体式。抒情语体;叙事语体;对话语体。

    规范语体:具有规范性的语体。

    抒情语体:一种表现对情感的体验、特别钟爱声音功能、擅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体式。

    叙述语体: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文体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体式。

    对话语体:富于动作性,要求性格化和口语化的语体,多在戏剧文学创作中使用。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

    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为创作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是作家创作个性发展

    为风格的唯一途径。

    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语言的特殊组合,是文学风格的外衣。

    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气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氛围: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

    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

    时代风格: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是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渗透于作品中所形成的特定民族文学的总体特征。

    地域风格:是某一地域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点。

    流派风格:一些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创作主张和语言格调等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点。群体文化的表现。

    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

    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艺术构思: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创作对象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

    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艺术概括: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艺术综合、艺术简化。

    艺术综合: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简化:创作中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勾勒特征,对无关细节完全省略。

    艺术变形: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艺术传达:从艺术构思到语言的显现这一由内向外的活动和过程。

    审美理想:在创作过程中自觉遵守的各种创作标准与价值追求。追求艺术真实性、社会价值、形式完美。

    艺术真实性:在文学作品中客观地反映生活实际,充分表情达意,从而给人合情、合理、合意之感的审美追求。包括

    历史真实、情感真实、细节真实。

    文学创作主体:已经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家个体。离开创作过程则不是。

    文学消费:为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

    文学生产: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创作与出版家赋予其物质形态的复制出版。

    文学传播: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

    文学接受:指审美范围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接受心境: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

    期待视野:是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前理解”的心理状态。

    预备情绪: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跃进的中间环节,受作品基本特质激发而产生的特殊情绪。“前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结构: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同化: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相致,并得到强化与巩固。

    顺应: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严重不一致,而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

    召唤结构:作品中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

    合理误读:在一定的限度内,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审美效果:接受者在审美体验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心灵共鸣:读者与作品之间实现了活跃的情感交流及对应关系的阅读心理现象。

    文学的社会交往:通过文学接受而形成或传播普遍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文学批评:以文学接受为基础,以一定理论与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印象性批评: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

    注释式批评:解释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

    评点式批评: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并与原作一起印行的批评。

    英美新批评派批评:主张作品中心论,注重形式与文本的研究与批评。倡导“细读法”。

    精神分析批评:强调泛性欲论,用俄底浦斯情结来解释创作动机,认为艺术是人的潜意识欲望的达成。

    神话原型批评:主张将作品放到某个文学原型中去研究,提倡远古神话与现代作品相联系,不同民族文学相比较。

    结构主义批评:探求主宰具体作品的抽象结构。认为作品是一个符号系统,是按语言规则组织起来的语言产物。

    接受美学批评: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

    女性主义批评:反对男性中心主义文化,某种程度上颠覆和质疑传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传统。

    后结构主义批评:否定任何内在结构或中心,认为文学是一个无中心的系统,是闪烁变化的语言符号的游戏。

    原始艺术:人类在史前社会创造的最初的形成中的艺术。

    摹仿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摹仿本能,是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

    巫术说:人的创作活动都包含巫术,是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促成艺术。

    游戏说:文学艺术是自由的,是一种不带功利目的的纯粹审美活动。是人类剩余精力所自由游戏的结果。

    劳动说: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的。

    文学思潮:在一定的时空范围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的潮流。

    浪漫主义:有两种含义。一是浪漫主义思潮,二是浪漫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现实主义:有两种含义。一是现实主义潮,二是现实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古典主义: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语言典雅;恪守“三一律”。

    自然主义: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与情感因素,片面发展现实主义再现生活的原则,追求纯粹客观。

    后现代主义:现代西方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意识流、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

    象征主义:主张通过象征、暗示、对比和联想表现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与哲理。

    未来主义:否定传统,赞美运动与力,打破语言规律,任从直觉。

    表现主义:反对再现,主张纯粹反映世界形象,强调主观受的绝对性。

    超现实主义:反传统,反现性,主张遵从潜意识创作,进行所谓的“自动写作”。

    存在主义:关注荒谬、虚无的世界中的人生苦难,意识荒谬的存在性,强调自我选择。

    新小说:反对虚构,力求客观化描写,反倾向,构造新的小说结构。

    文学流派:在一定有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摹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摹仿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他的合理之处在于:首先,它揭示了史前人类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特点,即人有一种摹仿的天性。其次,摹仿可能是人类最早采用的艺术创作方法。局限性:一是他虽然承认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它将摹仿归结为人的本能和天性,却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和天性从何而来,为什么摹仿此物而不摹仿彼物,其间显然忽略了人的社会实践因素和情感因素。二是,摹仿说只强调机械的描摹自然生活,却将艺术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表现性因素置之一边,这当然就很难全面把握艺术的起源和人们从事艺术活动的基本动机。

    游戏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物:席勒、康德、斯宾塞、谷鲁斯。游戏说试图从心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揭示艺术发生的奥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它将精神上的“自由”看作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于人们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创造的基本动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游戏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把艺术活动仅仅归结为“本能冲动”或者“天性”,并且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冲动”或“天性”来自何处,这样就难以从根本上揭示艺术起源的真正原因。另外,“游戏说”过分强调艺术与劳动的对立,艺术与功利的对立,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代表人物:雪莱、列夫托尔斯泰、维隆、乔治科林伍德、苏珊朗格。合理之处:表现说无疑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情感在推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动力作用,它从本质的角度体现出艺术一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因此,今天仍然有许多学者坚持从情感表现的意义上来分析和认识艺术。不足指出:首先,仅仅局限于“表现说”,很难将再现性艺术、创造性艺术的起源解释得十分清楚。其次,人类表现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艺术之外的许多语言动作和表情都可以表现情感,仅仅强调感情的冲动和宣泄还不能完全说明艺术产生的真谛。

    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雷纳克、萨罗蒙赖纳许、吉德逊。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宣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这是,这种愿与武术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但是,如果将巫术作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妥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

    劳动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正确性: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却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劳动以外的其他社会生活的内容,也与艺术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艺术的生产是以人的手由于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但艺术起源主要的是指社会学意义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推动力,也就是说指原始人最初的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从这一意义上来探讨劳动与艺术的关系,还很难判定它在艺术起源方面的作用究竟如何。

    艺术家

    艺术家是人类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丰富情感的人,并且主要运用独特的思维和技能去表现人类丰富的感情。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艺术家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艺术构思

    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指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生成的思维过程

    艺术意象

    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蕴追求的体现,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风格

    艺术创作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的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作品的客观特性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

    艺术流派

    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一般来讲,某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和被人们认可,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沙发
ninidog 发表于 06-11-2 17:36: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万分感谢
板凳
youxuanlengyue 发表于 06-11-6 17:33: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呵呵
地板
fuxiangting 发表于 06-11-8 16:27: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5#
hongyangsui225 发表于 06-11-30 14:19:25 | 只看该作者
[s:2]
6#
zhj102 发表于 06-11-30 18:40: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哦,我拿去了。

[s:7]
7#
yaorui304 发表于 07-5-10 18:06:03 | 只看该作者
我剽窃去了啊
8#
shuwentao14520 发表于 07-5-10 19:39:2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继续努力。兄弟给你加油哦!
9#
shuwentao14520 发表于 07-5-10 19:40:16 | 只看该作者
祝大家成功!
10#
shuwentao14520 发表于 07-5-10 19:41:17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资料贩子!大家都来打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9 16:29 , Processed in 0.09751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