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发点牢骚,吐槽下国内的教材 [打印本页]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4 12:08
标题: 发点牢骚,吐槽下国内的教材
本帖最后由 asfs1988 于 2013-12-4 20:58 编辑

         我之前特别热爱心理学,总觉得心理学可以教会我们智慧与知识,并且充满了趣味。但当我看到考研的所谓指导教材的时候,我发现远不是这么回事。课本,仅仅是大量概念和公式的罗列,知识点没有清晰幽默、生动的讲解。心理学的知识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例子,然后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但看了国内的一些所谓,经典教材让我大失所望。对于,跨专业的孩子来说,好多公式、概念都是知识的罗列,在看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用。没有智慧的启迪,也没有作者个人的见解,知识的应用讲解的更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然后,好多人却捧为圣经比如《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时的,我当时看完后。就得好深奥,而且都是从概念到概念,跨专业人(没修过)统计的,根本看不懂。这是实话,而且很多测验的介绍,都没有例子,如果怕侵犯版权,也可以抽出几道习题吧。或是,做一个简版的测验,可以仿照伯格的《人格心理学》。还没有配套练习册与辅导讲解。 当然,我们不能臆断这本书里面有研究生代笔,刚才楼下指出了。但是,我觉得写的太枯燥了。
         后期,看了《实验心理学》我又崩溃了,实验本来是一个趣味性和应用型想结合的东西,应该在建立在实验设计与具体案例讲解,并且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过程,并在实验范式的学习中体会到实验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与智慧一步一步的发展,从中可以添加实验心理学家个人的故事与生平,没有人的学术不受生活的影响。 昨天看了,郑日昌的课程,老师建议看《心理测量学》人教版,说他的出新版不是自己写的,很晦涩、深奥,跨专业的根本看不懂。后来看了《心理测量学》之后,才把知识很好的了解。他说,新版的不是我写的,是我的硕士写的。 后来,在北大上课。老师也说,《实验心理学》部分章节,不是教授写的,是研究生代笔。教授审稿。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国内的教材都是知识点的罗列,没有个人的观点和例子,语言也很僵硬。但我估计是因为好多东西都是硕士拼凑的,没有深入的了解,也没有教学和生活的积累。就像我们老师讲的:“一本教材要好多年才能写成,我们还要写论文、讲课、评教授,没时间啊。”  
         所以,大家看到的教材远不如国外写的好。 个人见解和智慧启迪很少,一些章节都是硕士写的。 所以,建议大家多看看国外的教材相关的书籍。  连那些国家重点教材,都不是教授用心写的(有些是硕士代笔),我对心理学人才培养堪忧啊。   多看美国原版教材吧。顺便把英语看了。 如果真心做学术,硕士毕业出国吧。
        . 在美国的大学里,教授们都牢牢记得萨缪尔森的名言:“你们只管写或改写美国宪章我只要能写大学一年级本科生的教科书就可以了 。
         看看国内,本科生的教材。我就知道这个国家的学术未来是什么样子了。没有充分的应用、例子,幽默生动的言语,都是干巴巴的论述,实用性的练习题也很少,都是答案的背诵,批判性思维更是少的可怜(我都没见过),很奇葩的是。好多书,却还是国家精品教材。
         但是,我们也要积极。就这个情况,好好写两本书。把我提到的不足都添加上,就可以在心理学界做到前无古人。
          我还是那句话

                世无豪杰,庶子成名。             笔版大大,看到批评戴老师的教材,不要生气哦。



作者: 阿司匹零    时间: 13-12-4 13:01
你说的这些,应该也不算内幕,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也没办法,生活在这个体系中,只能按照这个规则,教授们是,我们也是。,我们自己多看看国外的教材就可以了'待将来有能力之时,可以自己比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书籍
作者: 笔为剑    时间: 13-12-4 13:39
这叫什么内幕?看到你的标题,我吓了一跳。等我看了你的帖子,才发现你说的东西都是我十年前就知道的。我的几个同学在大二的时候就帮着老师写教材了,还有个学化学的朋友大三时参与编写了法律书。注意,我说的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不是研究生。
本来就不是秘密的东西被你当做内幕。等你去了美国,你会发现更多让你惊讶的事情。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4 14:13
笔为剑 发表于 2013-12-4 13:39
这叫什么内幕?看到你的标题,我吓了一跳。等我看了你的帖子,才发现你说的东西都是我十年前就知道的。我的 ...

孤陋寡闻了。我印象中,书应该是老师一个一个字带着自己的心血写出来的,起码在我们中文系要这么干,不然就是抄袭。没有原创。不是列一个大纲,让学生拼凑出来的
这让我大跌眼镜,然后看到你的回复,这是一个行业现象,不是内幕
我改标题了。美国也不是天堂,也有很多的问题。
但是教材,自己不写,让学生代笔,我始终觉得不太好,是不对的。那就是应付工作而已。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4 14:19
阿司匹零 发表于 2013-12-4 13:01
你说的这些,应该也不算内幕,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也没办法,生活在这个体系中,只能按照这个规则,教授们是 ...

我一直觉得这是不道德的,所以 说是内幕。但在国内,学生拼凑教材,教授署名出版,却成了行业规则。从我个人的道德观点评价,我认为是不对的。所以,我觉得算是内幕,不可见人。但在国内的大环境下,见怪不怪,不是我孤陋寡闻了,是这个体系发展不健康。
作者: fangwen0824    时间: 13-12-4 15:04
身为一枚测量方向的研究生,我想说如果是编写测量学方面的教材,就研究生水平是很少会参与进去的。戴老师是一个学术很严谨的老师,如果说他的教材是研究生代笔,我可以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事。你吐槽国内的教材缺乏趣味性,那是因为你并未了解如何做研究。心理学正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其内容就要求具有科学性。如果全都像给小朋友讲故事似的,心理学就只能像安徒生童话那样仅适合儿童了。学想好心理学就得先掌握这些枯燥的基础知识,一旦你学好了,你可以将这些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而不是要什么东西都让别人给你讲透、嚼烂来。多花些时间自己去理解吧!
作者: 笔为剑    时间: 13-12-4 16:11
asfs1988 发表于 2013-12-4 14:19
我一直觉得这是不道德的,所以 说是内幕。但在国内,学生拼凑教材,教授署名出版,却成了行业规则。从我个 ...

顺便说一句,六十岁以上的教授多半都知道,以前还有大二学生给大三学生写教材的事情。
这个事情当时是全国皆知的,报纸也登过,当事人也经常拿来炫耀。
作者: baby_zhangtian    时间: 13-12-4 18:33
不能因为你看不懂就说写得不好吧。
作者: 上帝偏爱的被试    时间: 13-12-4 19:07
哈哈,其实这未必是坏事。很多人对心理学的印象不就是有趣好玩能看透别人嘛。当他们看到这些枯燥的理论时可以早一点泼盆冷水让他们看到现实心理学本来也是很枯燥的。
早点知道真相,可以早点改专业,别到最后只会发现心理学其实并不是那么有趣的,但又考上了。最后只能从好不好找工作上去关注这个专业,等知道不好找工作反而更加埋怨这个专业。
一个真喜欢心理学的人应该可以吞得下这些枯燥的理论公式,内化这些枯燥的理论后自己去从生活中实践它发现它的乐趣,这些能力都没有的话还真不适合去从事这个专业,毕竟研究生的生活就是整天围绕着“实验,数据,文献,统计,论文”这些字眼。
外国的确实生动有趣,但写出这些理论的大师们他们那时候也有这些教材吗?没有,反而还要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而我国只注重理论的教材,晦涩难懂有时也没啥不妥,只是让你一开始就看到它本来的面目而已。同时也说明它是专业教材,而不是通俗读物。
是从有趣走到枯燥,还是从枯燥中发现有趣,你愿意选择哪一个?
作者: l0l    时间: 13-12-4 20:45
想起我们大三的时候上素描课,一个老师给我讲课的时候说自己在本科的时候出过教材,此教材在他们省的某些高中经久不衰(当时我们全班都震惊了,等我大四跟了老师做项目才发现,有些东西不过如此),还说自己一直运气都很好,上完第一节课他就辞职不干了,去了越南开厂生产bra。。。(随便提及而已不沾边的话求轻拍。。。)
作者: l0l    时间: 13-12-4 20:47
给我们讲课。。。wtf。。最近手机老是秀逗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4 20:57
fangwen0824 发表于 2013-12-4 15:04
身为一枚测量方向的研究生,我想说如果是编写测量学方面的教材,就研究生水平是很少会参与进去的。戴老师是 ...

戴老师未必,但有些老师确实是硕士代笔。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4 21:00
笔为剑 发表于 2013-12-4 16:11
顺便说一句,六十岁以上的教授多半都知道,以前还有大二学生给大三学生写教材的事情。
这个事情当时是全 ...

我妈妈教高中的时候,一个人带6个班,就让学生代批下卷子,后来还被别的老师指责,我妈妈不认真。
但当时,也是因为卷子数量大。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4 21:04
baby_zhangtian 发表于 2013-12-4 18:33
不能因为你看不懂就说写得不好吧。

我买了一本书,读不懂。难道不能说写的不好吗?
这些教授确实,没有做到深入浅出。你说谁的测量好。跨专业的容易懂。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4 21:09
上帝偏爱的被试 发表于 2013-12-4 19:07
哈哈,其实这未必是坏事。很多人对心理学的印象不就是有趣好玩能看透别人嘛。当他们看到这些枯燥的理论时可 ...

我更愿意从有趣到有趣,一辈子看着轻松幽默有启迪的教材,做自己喜欢热爱的科研项目,在欢乐的氛围中去搞科研。 难道读书工作,科研就不可以快乐吗?非要经院派的模式吗?我要打破这个模式。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4 21:10
l0l 发表于 2013-12-4 20:45
想起我们大三的时候上素描课,一个老师给我讲课的时候说自己在本科的时候出过教材,此教材在他们省的某些高 ...

前面我没太懂,他去生产新时代的四大发明bar 亮了,这是正事。
作者: 上帝偏爱的被试    时间: 13-12-4 22:06
asfs1988 发表于 2013-12-4 21:09
我更愿意从有趣到有趣,一辈子看着轻松幽默有启迪的教材,做自己喜欢热爱的科研项目,在欢乐的氛围中去搞 ...

好吧,但愿读研了之后不要太失望就好,有梦想是好的,祝你成功。
作者: l0l    时间: 13-12-4 23:09
asfs1988 发表于 2013-12-4 21:10
前面我没太懂,他去生产新时代的四大发明bar 亮了,这是正事。

忘了说他是学美术并且教美术的。。。当然也顺便教模特班。。。据他说,他的厂帮维多利亚的秘密生产加工过。。。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5 09:23
fangwen0824 发表于 2013-12-4 15:04
身为一枚测量方向的研究生,我想说如果是编写测量学方面的教材,就研究生水平是很少会参与进去的。戴老师是 ...

你真是学测量的,国外的教材要好得多。关键很多东西教材讲解的不细致。再说了,你是江西师大的?老师们写书都说,欢迎批评了。我就喜欢轻松容易明了的教材,看着像读说一样才好。戴老师是自己写的,未必别人不是找硕士带笔的。反正写的就是枯燥无味。可惜了测量这门学问啊。
作者: baby_zhangtian    时间: 13-12-5 12:18
asfs1988 发表于 2013-12-4 21:04
我买了一本书,读不懂。难道不能说写的不好吗?
这些教授确实,没有做到深入浅出。你说谁的测量好。跨专 ...

不光是心理学,相信你跨考任何一门学科,都会觉得教材有难度,这是正常。如果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人来说,专业的书都能轻易看懂,那肯定不是教材,那是小说。我不反对以简单轻松的方式写书,比如一些什么图解心理学等等,作为休闲娱乐看看也挺好的。但是研究生顾名思义是要做研究的(当然不排除现在很多研究生是不搞研究的,但这绝不是研究生教育的初衷),对于一些基础理论必须搞清楚,所以看这些书也是有必要的。如果你不读研,只想搞心理学科普,那你所说的那些书绝对是好的!
作者: 阿司匹零    时间: 13-12-5 13:13
asfs1988 发表于 2013-12-4 21:04
我买了一本书,读不懂。难道不能说写的不好吗?
这些教授确实,没有做到深入浅出。你说谁的测量好。跨专 ...

你这句话就说的不太合适了吧,你读不懂不代表写的不好  科学的东西有时候本身就是晦涩难懂的 真正热爱科学的人自己会通过自己的理解来从晦涩的内容中找到他认为有趣的东西  不是所有科学必须是通俗的 让所有人都觉得特别好玩特别有趣  你可能想往populor psychology的方向发展 但不能否认学院派
作者: 阿司匹零    时间: 13-12-5 13:18
asfs1988 发表于 2013-12-4 21:09
我更愿意从有趣到有趣,一辈子看着轻松幽默有启迪的教材,做自己喜欢热爱的科研项目,在欢乐的氛围中去搞 ...

唉,如果有一天,任何教材都如你所说轻松又有趣,什么东西都可以让小学生们也能轻易明白,那我们也许就不会进行思考了。就像考研,刚开始觉得张厚粲那本书很难懂,后来多看书,多思考,发现也没当初刚读时那么难懂
作者: seeya9    时间: 13-12-5 13:52
简单的说没钱没人;你看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名单和后面的ref 洋洋洒洒多少页。
这些都是钱都是人;都要大牛来搞。
不投入,怎么会有教科书呢
作者: 上帝偏爱的被试    时间: 13-12-5 13:57
baby_zhangtian 发表于 2013-12-5 12:18
不光是心理学,相信你跨考任何一门学科,都会觉得教材有难度,这是正常。如果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人来 ...

正解。专业之所以叫专业,就是因为外行人看不懂。要不然知网上随便一篇心理学文献每个人都看的懂,学术讨论时也拿自己生活中见到例子作为论据来幽默一下,那这个专业就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吧。估计是楼主角色代入错误了吧,或许她是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要求专业教材,而不是从专业科研人员的角度来要求自己。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5 19:20
阿司匹零 发表于 2013-12-5 13:18
唉,如果有一天,任何教材都如你所说轻松又有趣,什么东西都可以让小学生们也能轻易明白,那我们也许就不 ...

我说难,有些知识没有讲清楚,没有生动的例子。你看过行为科学统计吗?国内的教材出深就教会思考了,出的简单就不会思考。这是不对的。我的意思是多一些例子和生活的感悟,这样才会促进思考,仅仅从课本的知识远不能促进思考,科学要与生活结合。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5 19:29
阿司匹零 发表于 2013-12-5 13:13
你这句话就说的不太合适了吧,你读不懂不代表写的不好  科学的东西有时候本身就是晦涩难懂的 真正热爱科学 ...

你看过戴维麦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吗?建议看看,他就讲了要用严谨科学态度,轻松的语言,温暖的人性去写心理学。  科学不仅仅是枯燥的。他充满了智慧与应用。还有有空看看别闹了费曼先生,看看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是如何把科学与生活相结合的,他反复的强调要把科学与生活结合,而不是学死板的知识,可我们的教材太少了。这是不对的,没了兴趣,只有枯燥与痛苦,科学怎么能搞好呢。国内把学习科研搞成了,八股文。不说了,你看看我给你说的书吧。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5 19:33
本帖最后由 asfs1988 于 2013-12-5 19:57 编辑
阿司匹零 发表于 2013-12-5 13:13
你这句话就说的不太合适了吧,你读不懂不代表写的不好  科学的东西有时候本身就是晦涩难懂的 真正热爱科学 ...


这没什么不合适的,有人喜欢按摩,就说好。有人喜欢吃素,就说吃蔬菜好,有人喜欢吃肉,就说吃肉好。我就觉得不好。你也不能强迫我说他好,真心觉得有很多不足,国外的教材你看过吗?看过几本。我是读者就有权利,说自己买的书不好,我不喜欢,太难太枯燥。这没有什么合不合适,个人评价观点而已。  红楼梦也不是都说好,记得鲁迅那句说吧,不同的人观点不同。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5 19:38
上帝偏爱的被试 发表于 2013-12-5 13:57
正解。专业之所以叫专业,就是因为外行人看不懂。要不然知网上随便一篇心理学文献每个人都看的懂,学术讨 ...

我不是专业的,而且我如果进去这个领域尽量会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解专业。先举个例子,再讲个笑话,然后找出重点做报告。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5 19:40
seeya9 发表于 2013-12-5 13:52
简单的说没钱没人;你看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名单和后面的ref 洋洋洒洒多少页。
这些都是钱都是人;都要大牛 ...

此话,有理。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5 19:41
l0l 发表于 2013-12-4 23:09
忘了说他是学美术并且教美术的。。。当然也顺便教模特班。。。据他说,他的厂帮维多利亚的秘密生产加工过 ...

哇,好厉害。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5 19:49
baby_zhangtian 发表于 2013-12-5 12:18
不光是心理学,相信你跨考任何一门学科,都会觉得教材有难度,这是正常。如果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人来 ...

人格心理学伯格,心理学与生活  津巴多 。社会心理学 麦尔斯,心理学研究方法  肖内西,哪一个不是深入浅出,我这种跨专业的轻松的就读懂了, 组织行为学 罗宾斯。只不过到了好国内就变得枯燥了。所以,我说国内的教材有问题,你还替他们辩解。不跟你吵了,我以后自己写教材和辅导书吧。要不就出国,我跟你们这些经院派玩了。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5 20:00
本帖最后由 asfs1988 于 2013-12-5 20:03 编辑
阿司匹零 发表于 2013-12-5 13:18
唉,如果有一天,任何教材都如你所说轻松又有趣,什么东西都可以让小学生们也能轻易明白,那我们也许就不 ...


不会的,不会因为有趣就不思考的。生活话会促进思考。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5 20:02
baby_zhangtian 发表于 2013-12-5 12:18
不光是心理学,相信你跨考任何一门学科,都会觉得教材有难度,这是正常。如果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人来 ...

关键是国内有些教材基础知识都没讲清楚。这是,让我痛苦的。
作者: l0l    时间: 13-12-6 08:17
asfs1988 发表于 2013-12-5 20:02
关键是国内有些教材基础知识都没讲清楚。这是,让我痛苦的。

因为我看教心只用了一本教材,前几次看的时候我甚至连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的行为消退之后是怎么又恢复的都看不懂。我同意你说的有些基础知识点没写清楚这点。一本好的教材,一定是面面俱到的(我觉得)。
作者: 笔为剑    时间: 13-12-6 10:20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看过赫赫有名的《梦的解析》?你觉得它写得如何?
作者: perlynn    时间: 13-12-6 11:26
支持楼主的观点。
其实楼主的意思指的是专业领域的入门书籍、教材,而非科学文献也没让所有书里都讲笑话。。。(笔版说《梦的解析》,想具体了解精神分析的人,总得先搜索一下信息,都会知道这不是合适的教材了。)
专业不等于晦涩读不懂,有趣(我觉得更重要的其实是可读性,简洁、易懂)也不一定就业余不科学。
作为作者写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把观点说清楚,让初学者从不知道到知道,从感兴趣到有能力去学更高阶的知识么。
如果语言过于显得“学术”,那除了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员能看懂,对这门专业感兴趣的“外行”就因为看不懂、无趣而放弃,这样的入门书无疑是失败的。个人的愚见。
其实这话题提的挺好的,反映了跨专业人的心声。大家说说自己的观点听听别人不同意见,论坛不就是个良性讨论的地儿么。
祝福楼主学成归来写出心理学与生活那样的书造福人类,哈哈。

作者: 阿司匹零    时间: 13-12-6 13:07
asfs1988 发表于 2013-12-5 19:29
你看过戴维麦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吗?建议看看,他就讲了要用严谨科学态度,轻松的语言,温暖的人性去写心理 ...

嗯,你说的书大多看过。
作者: 阿司匹零    时间: 13-12-6 13:11
asfs1988 发表于 2013-12-5 19:33
这没什么不合适的,有人喜欢按摩,就说好。有人喜欢吃素,就说吃蔬菜好,有人喜欢吃肉,就说吃肉好。我 ...

就如你所说,有人喜欢肉有人喜欢菜,我也并没有强迫你啊,再说我也不喜欢看国内的教材,相比而言国外的教材我看了更多。不过性格不一样吧,我不喜欢批评什么,存在即合理 ,我看我的书,等将来自己有了一番事业之后再说别的,这研还没考上呢。
作者: 笔为剑    时间: 13-12-6 13:34
perlynn 发表于 2013-12-6 11:26
支持楼主的观点。
其实楼主的意思指的是专业领域的入门书籍、教材,而非科学文献也没让所有书里都讲笑话。 ...

其实我想说的是,《梦的解析》极其晦涩和枯燥,所以它上市几年只卖了几十本。
不过该书依然在心理学界有它的地位。
作者: seeya9    时间: 13-12-7 10:59
本帖最后由 seeya9 于 2013-12-7 11:02 编辑
笔为剑 发表于 2013-12-6 13:34
其实我想说的是,《梦的解析》极其晦涩和枯燥,所以它上市几年只卖了几十本。
不过该书依然在心理学界有 ...

一个是原创性工作枯燥难懂;但是有价值
一个是没有什么价值,还抄的晦涩难懂(还抄的不对)的拼书 (说句大不敬的话,国内大多数教材引文都是极其不规范的;按理来说直接引用不可超过100字,任何引用都要在引出的位置标注原文,国内的书每章后面就放上有点关系的十几篇文章和书,根本不知道引用的情况)
不能合在一起讲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7 13:08
笔为剑 发表于 2013-12-6 13:34
其实我想说的是,《梦的解析》极其晦涩和枯燥,所以它上市几年只卖了几十本。
不过该书依然在心理学界有 ...

有些专业的确实枯燥,梦的解析看了一点。格式塔心理学我看了一大块,确实是经典著作,但好难懂,好生硬。但却是经典之作。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7 13:09
阿司匹零 发表于 2013-12-6 13:11
就如你所说,有人喜欢肉有人喜欢菜,我也并没有强迫你啊,再说我也不喜欢看国内的教材,相比而言国外的教 ...

要是考上了也不吐槽了,学的不好才懒教材呢。要是学的好,就无所谓了。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7 13:12
perlynn 发表于 2013-12-6 11:26
支持楼主的观点。
其实楼主的意思指的是专业领域的入门书籍、教材,而非科学文献也没让所有书里都讲笑话。 ...

想写出心理学与生活那么好的书籍,还需很多年的积累,也需要多人的帮助。 谢谢你的支持,我就是觉得3跨考生,看书自学,仅凭国内几本教材太辛苦了。
作者: seeya9    时间: 13-12-7 19:37
perlynn 发表于 2013-12-6 11:26
支持楼主的观点。
其实楼主的意思指的是专业领域的入门书籍、教材,而非科学文献也没让所有书里都讲笑话。 ...

其实我不觉得国内的教材是因为过于学术而晦涩难懂。
难懂的主要原因是写的烂,有些概念甚至自己搅和不清(书内前后用于不一致,自相矛盾的太多了),好多看到引用了实验,但是实验本身怎么做,自己还没有弄清楚,就更不能指望讲清楚了。
像心理学与生活,不仅仅是写的很通俗,而且里面每一个细节,作者都仔细的去考据了(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引文)而且随着版本的更新,新的实验不断的加入进来,旧的错误也在不断的修正。
不过发发牢骚也没用;反正考试还是考这些
作者: asfs1988    时间: 13-12-8 22:04
seeya9 发表于 2013-12-7 19:37
其实我不觉得国内的教材是因为过于学术而晦涩难懂。
难懂的主要原因是写的烂,有些概念甚至自己搅和不清 ...

起码心理舒服些,就是我看着书,实验看不懂,觉得自己笨,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书写的就不清晰。

但是实验本身怎么做,自己还没有弄清楚,就更不能指望讲清楚了。
你的意思是书没有讲清晰? 老师也不太懂?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