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这么看来,要是每个人都学点历史,世界会美好很多(转)
[打印本页]
作者:
chongli
时间:
15-1-14 20:14
标题:
这么看来,要是每个人都学点历史,世界会美好很多(转)
学
历史是怎样一种体验?
知友:尹珑
初学历史,斗胆答两句自己的感受。
1
对于“善恶”的评判不再那么武断
读得越多越觉得评判善恶的门槛很高,很多事情的发生都非一人一势力所能决策,而是时势使然,因此妄断善恶只能误导自己带着情绪去看问题,这是很忌讳的事情。以致于生活中凡是遇到评判善恶的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也不尽然……”
2对于不了解的领域不敢妄言
这种感受主要来自于对民科的无奈,之前也在别的问题下面看到过一些前辈的吐槽:历史民科门槛低。时常在各种场合被执着的民科弄得不胜其扰,虽然自己的水平可能也就刚入门,但已经感觉出一丝不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我认为没有哪个领域的人喜欢别人随意指手画脚,故不敢妄言。
以示对专业精神最起码的尊重。
3更擅长换位思考
看许多历史问题时需要考虑时代背景,当时人的观念、习俗、物质条件、精神世界……无一不成为影响问题的因素,要将自己的思维完全代入当时人的处境才能把问题看得更完善,故而换位思考的能力会相对强一些。
(流泪自黑:没错我就是生活中善解人意萌萌哒暖男,好人卡连起来可绕地球 2 圈!)
4言谈写作更加严谨
以前也喜欢走文艺小青年路线,弄弄笔写点酸文,但当看论文成为一种日常之后,我感觉我已经回不去了。就像有的前辈说的一样:
“不敢引无出处之文,不敢言无根底之事,不敢出无逻辑之论。”
一句话没八九成把握就不敢说,没几条可靠例证支撑就不敢写。再写一些抒情文字的时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话说大了变成笑柄。平时和别人闲谈也完全忍受不了概念错误,在这个“不要在意细节”的时代里显得很脱节。
5对人和事的预判更加准确
我觉得读历史是快速增长阅历的最佳途径,有助于我们获得生活经历之外的经验。许多事情在发生之前就能找出很多与其相似的例子,对这件事情的大致走向也就随之得出预判,一般都能猜准七八成。
读历史就是读人性,熟悉人性的人往往看人、看事都会准一些。
上面说了这么多,加点吐槽吧
学历史专业之后,感觉几乎一切历史剧都充满了槽点
真的是看不下去啊,一般几分钟之内都会被其中一个镜头吸引,提出类似“那时候有这玩意儿么?”“这话引的不对啊,说原话那人还没出生呢……”“这事件学过啊,前几天还看一篇论文提出个什么观点来着……”然后神游天外,一去不回来。
学历史专业之后,我已经被默认为知道历史上所有皇帝、名臣、大将、宿儒的生平事迹,以及一切历史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地点参与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影响……
答不上来就会听到那句比闹钟还要挠心的吐槽:“就这还是学历史专业的呐?”卧槽学历史的不是复读机啊!!!我们也有领域有方向的好吧!!!我们全记脑子里了还要书干嘛啊!!!这年头手机上网这么方便动动指头百度一下好吗!!!!(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
学历史专业之后,看到繁体字就想竖着念,如果是横的就默认从右向左读。
上次去武汉,明信片上“武大樱花”四个字我愣是看了 5 分钟没认出来,问店员的时候拿手指从右向左不断滑动,被店员和身边朋友用看傻逼的眼神盯了半天……(这种尴尬应该也会发生在学古代文学的朋友身上)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不敢代表所有历史专业的同胞。只求有共鸣的点个赞,没共鸣的当没看(知乎新算法扛不住反对)。博诸君会心一笑。史学乃苦学,纵穷尽一生亦不免籍籍无名,在下所以投身于此,只求能不辱没祖宗学问,守先待后,做一文化之传声筒,足以心安。
谢诸位。
(题图来源:Yestone.com 版权图片社)
http://www.wzaobao.com/a/688713e24e.html
作者:
笔为剑
时间:
15-1-15 09:46
读史使人明智。——培根
作者:
上官俣
时间:
15-2-2 19:01
谢谢楼主,不错赞一个~~~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