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1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020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说明:我们从指定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包括科研机构)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题,并对所选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历年考研真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全方位备考。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19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20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21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22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附 录 指定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说明:我们对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19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20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21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22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说明:我们严格按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1章。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19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20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第21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22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为了帮助考生复习备考,我们精心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附高清视频讲解】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0小时高清视频】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附高清视频讲解】
  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2小时高清视频】
  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
  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本题库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我们从指定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包括科研机构)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题,并对所选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历年考研真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全方位备考。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对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严格按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1章。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参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
  圣才学习网│经济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经济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同门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经济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题库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考博参考书目为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观部分)》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20208(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1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试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 独家推出】

    (3)答案遮挡——先看题后看答案,学习效果好【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http://jingji.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经济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研)
答: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国内生产总值(东北大学2003研;中国政法大学2003研;江西财经大学2004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6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目前我国计算GDP是用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三者之和求得。在1991年11月之前,美国均是用GNP作为对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改用GDP,原因是大多数国家都用GDP。同时,由于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则较易测量,再加上GDP相对于GNP来说是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衡量指标(本国使用外资时解决的是本国就业问题)。当然,对美国来说,GDP和GNP的差异较小,二者使用差别并不大。
3.GDP与GNP(东北财经大学2003研;辽宁大学2004研;山东大学2005、2011研)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GDP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即GDP=GNP-NFP。
4.国内生产净值(武汉大学2001研;北京邮电大学2010研)
答: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常住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即:NDP=GDP-资本折旧。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角度来看,NDP的价值要远远大于GDP,也即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用国内生产净值指标要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优越得多。相对于GDP,NDP考虑到了“消耗”或者说“折旧”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诠释了生产、增长及总价值与消耗、效率、净价值之间的关系。
5.转移支付(东北大学2004研;北京邮电大学2010研)
答: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它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消费者呆账、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款项。这笔款项不计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其原因在于这笔款项的支付不是为了购买商品和劳务,所以将其称作转移支付,有时也称作转让性支付。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盈余等于税收减去政府在物品与劳务上的开支与转移支付之和后的余额。
转移支付分为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企业的转移支付。其中,政府的转移支付大多数带有福利支出性质,等于把政府的财政收入又通过上述支付还给本人,因而也有人认为政府的转移支付是负税收。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是重新分配收入,即把收入的一部分由就业者转向失业者,从城市居民转向农民;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是通过捐款与赠款进行的,如公司对于下属非营利组织的赠款。由于它也不是直接用来购买当年的商品和劳务,因此,这种款项也被认为是转移支付。
有时,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从一些居民收入中征收上来的,如用增发货币、出卖债券所得来支付福利、救济金,它显然不带有从一些居民转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点。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它与前述支付款项的来源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同样不是政府直接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这种支付仍然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6.个人可支配收入(武汉大学2002研;东北大学2004研)
答: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为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7.储蓄—投资恒等式(北京师范大学2001研)
答: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分别为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8.潜在产出(辽宁大学2002研;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浙江工商大学2004研;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
答:潜在产出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下,使用最佳可利用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入组合并且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物品和服务。
潜在产出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产出。而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的差额,称为产出缺口。潜在产出由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决定,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促进技术进步。
潜在产出的估算方法较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从现实产出的时间序列性质出发,借助一些计量分析工具对现实产出直接进行处理从而给出对潜在产出的估算,如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另一类是生产函数法。前一类方法估算过程简便,考虑的因素较少,主要缺点是没有体现潜在产出的供给面特征。而生产函数法则较为全面地考虑了生产要素利用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但估算过程较为复杂。
9.GDP折算(平减)指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4研;武汉大学2008研;北京邮电大学2013研)
答:GDP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按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折算(平减)指数公式为:

GDP折算(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期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因为GDP折算(平减)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GDP折算(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10.绿色GDP(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
答:绿色GDP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是指在名义GDP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
大体上,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损失-(预防环境损害的支出+资源环境恢复费用的支出+由于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绿色GDP揭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成为新的发展观指引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指标。
以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水平等。正因为GDP指标有这些局限性,在关于GDP的争论中,国际组织引入绿色GDP的新概念。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尽管绿色GDP目前在核算上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但这一设想的方向是正确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
二、简答题
1.简述GDP与GNP的区别。(东北财经大学2002研;武汉大学2003研)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与GNP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点:
(1)范围不同。GNP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
(2)衡量方法不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3)内容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
(4)两者的数值不一定相等。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即GNP=GDP+(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2.简述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山东大学2003研;华中科技大学2004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4研)
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凡是本国居民,包括本国公民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所创造的价值都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NP指标,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
(2)收入法
收入法是指由于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雇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可以从要素收入角度来对GNP进行计量。一般来讲,收入法计量GNP时,GN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3)支出法
支出法是指因为所有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购买这些产出时就会有支出,因此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来测算GNP。从这个角度计算的GN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3.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上海理工大学2003研;北京工商大学2005复试)
答:总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和,它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国外支出即净出口。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作为财政政策的工具,对总支出的影响是不同的。
(1)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
税收是政府强制、无偿地从个人和企业手中取得的财政收入,因此税收的变动会对消费和投资产生较大影响。比如,政府通过降低税率或一次性减税的方式减少税收,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消费支出也会增加,对于投资者来说,减税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所以也促进了投资支出,社会总支出因此增加;反之,社会总支出减少。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是间接的,并且具有反向作用。
(2)政府购买对总支出的影响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办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和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直接增加社会整体消费支出水平,以此同衰退进行斗争。反之,当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降低社会总的消费支出。可见,政府购买可以直接且正向影响总支出。
(3)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
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因而不能直接对总支出水平产生影响。在总支出不足时,失业会增加,这时政府应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社会总支出因而增加;在总支出水平过高时,通货膨胀率上升,政府应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总支出水平。可见,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是间接的、正向的。
4.为何转移支付不计入GDP?(东北大学2001研;山东大学2006研)
答: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手中。它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残疾人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
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然都属于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际的交换活动。比如,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5.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南开大学2010研)
答:(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时已计入当年GDP,不能再计入当期GDP。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或存货的行为。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属于库存投资的增加,应计入投资部分。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是GDP中净出口的一部分。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6.解释“

”的内涵。(武汉大学2002研)
答:

是用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它表示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四方面支出的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2)消费支出

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的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付。
(3)投资

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在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无形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

为总投资,而净投资=

-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4)政府购买

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和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
(5)净出口

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

表示出口,

表示进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7.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恒等于售出的总销售量,而现实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才是常态,这中间有什么矛盾吗?简述其中的道理。(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
答:这中间没有矛盾。分析如下:
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销出的总销售量,是实际发生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也就是事后发生。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事后的总产出和总供给必然相等。而总供给和总需求是指事前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计划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对国民经济核算可以用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生产法反映了一段时期内一国生产总量,支出法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四方面的总和,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体的总销售量。由于任何生产的产品或服务都要销售出去(存货投资在广义的总销售量中),用支出法和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必然相等。因此,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
而总供给和总需求反映的是事前社会意愿的供给和需求。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企业意愿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恰好提供给居民,社会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当总供给和总需求不相等时,即意愿总供给不等于意愿总需求,就会出现非意愿的投资或者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从而导致物价和国民产出的变化,社会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会计原则导致一年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但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这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三、计算题
1.设A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如下:(单位:亿美元)
个人租金收入31.8
折旧287.3
雇员报酬1596.3
个人消费支出1672.8
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 212.3
企业转移支付  10.5
国内私人总投资额395.3
产品和劳务出口 339.8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534.7
产品和劳务进口 316.5
净利息 179.8
财产所有者的收入130.6
公司利润182.7
统计误差-0.7
(1)用支出法计算GNP、NNP、NI。
(2)用收入法计算NI、GNP、NNP。(上海理工大学2002、2003研)
解:(1)按支出法计算:
GN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进口)
=1672.8+395.3+534.7+(339.8-316.5)
=2626.1(亿美元);
NNP=GNP-折旧=2626.1-287.3=338.8(亿美元);
NI=NNP-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企业转移支付-统计误差
=2338.8-212.3-10.5+0.7
=2116.7(亿美元)。
(2)按收入法计算:
由GNP=个人租金收入+折旧+雇员报酬+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企业转移支付+净利息+财产所有者的收入+公司利润+统计误差,故有:
GNP=31.8+1596.3+212.3+10.5+179.8+130.6+182.7-0.7=2630.6(亿美元);
NNP=个人租金收入+雇员报酬+净利息+财产所有者的收入+公司利润+统计误差,即:
NNP=31.8+287.3+1596.3+212.3+10.5+179.8+130.6+182.7-0.7=2343.3(亿美元);
NI=个人租金收入+雇员报酬+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企业转移支付+净利息+财产所有者的收入+公司利润+统计误差=31.8+287.3+1596.3+179.8+130.6+182.7-0.7=2120.5(亿美元)。
2.下表给出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的统计资料:

要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计算储蓄额。(中南大学2005研)
解:(1)按收入法计算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100+10+30+30=170(亿元)。
(2)按支出法计算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90+60+30+(60-70)=170(亿元)。
(3)政府收入-政府支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支出)=30-(30+5)=-5(亿元),即政府财政赤字为5亿元。
(4)四部门经济中,根据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可得:

(亿元)
即储蓄余额为55亿元。
3.某经济实体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显示(单位:亿美元)净出口=150、净投资=1250、消费=1600、资本折旧=500、政府税收=1000、企业间接税=750、政府支出=2000、社会保障基金=1500、个人消费=5000,公司未分配利润=1000、公司所得税为500、个人所得税为800。
计算:GDP、NDP、NI、PI、DPI。(武汉大学2009研)
解:(1)GDP=消费+投资(净投资+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1600+(1250+500)+2000+150=5500(亿美元)。
(2)NDP=GDP-资本折旧=5500-500=5000(亿美元)。
(3)NI=NDP-间接税=5000-750=4250(亿美元)。
(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4250-1000-500-1500=1250(亿美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1250-800=450(亿美元)。
4.已知下列资料,国内生产总值6000亿元,总投资800亿元,净投资300亿元,消费400亿元,政府购买1100亿元,政府预算盈余300亿元,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北京大学2006研)
解:(1)根据各指标的含义和相互关系,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其中国内生产总值为6000亿元,资本折旧=总投资-净投资=500亿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6000-500=5500(亿元)。
(2)根据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有: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其中国内生产总值为6000亿元,消费为400亿元,投资支出为800亿元,政府购买为1100亿元,因此净出口=(6000-400-800-1100)=3700(亿元)。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其中政府购买为1100亿元,政府预算盈余为300亿元,因此,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1100+300)=1400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国内生产净值-(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5500-1400=4100(亿元)。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400=3700(亿元)。
5.某统计资料如下:

分析上面的资料并回答如下问题: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青岛科技大学2010研)
解:(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而资本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元),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元)。
(2)根据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公式,

,因此净出口

=4800-3000-800-960=40(亿元)。
(3)用

表示政府预算盈余,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

,从而有

(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数据,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亿元)。
(5)个人储蓄

(亿元)。
6.某一经济社会生产六种产品,它们在1998年和2001年的产量、价格如下:

求:(1)1998年和2001年的名义GNP。
(2)以1998年为基期,2001年的实际GNP。
(3)计算2001年的GNP折算指数,2001年价格比1998年价格上涨了多少?2001年相对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上海理工大学2003研)
解:(1)1998年的名义GNP为:
1.5×25+7.5×50+6×40+5×30+2×60
=37.5+375+240+150+120
=922.5(美元)
2001年的名义GNP为:
1.68×30+8.35×60+7.2×50+5.5×35+2.5×70
=50.4+501+360+192.5+175
=1278.9(美元)
(2)以1998年为基期,2001年的实际GNP为:
1.5×30+7.5×60+6×50+5×35+2×70
=45+450+300+175+140
=111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2001年的GNP折算指数为:
GDP折算(平减)指数

可见,物价水平上涨了15%,即2001年相对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5%。
四、论述题
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的缺陷是什么?(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武汉大学2011研)
答:GDP是现代国际社会用来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指标。虽然GDP概念被普遍运用,但是它在衡量各国经济活动时,却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指标。作为一个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指标,GDP有以下几个缺点:
(1)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
因为GDP的统计数据基本上是根据市场交换而获得的,对那些虽没有经过市场交换,但却对人们生活水平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活动就不能通过GDP反映出来。例如,在一个自给自足程度较高的经济社会,其GDP数据一定低估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所以,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同,GDP便不能作为一个精确的衡量标准加以比较。另外,人们的休息、娱乐也是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GDP对此却没有反映。假如GDP的下降幅度不至于严重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当减少劳动时间造成GDP这种下降时,人们可能会因获得更充足的休息时间而感到幸福。
(2)GDP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结构
比如两个国家的GDP相同,其中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主要在于制造导弹、武器等军用品;另外一个国家却主要在于建立学校教育设施、文化体育中心以及公园等娱乐场所,则GDP无法对两者的差别作出反映。而这两个国家在产品和服务上结构的不同,对各自国家人民的生活影响很大。
(3)GDP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进步
由于GDP的数据是根据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统计而得,而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可能会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因而GDP不能反映出这种技术水平的进步。例如现在生产出来的汽车要比半个世纪以前生产的汽车质量、性能都好得多,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现在的生产成本可能比过去低得多,而GDP对此却无法反映出来。
(4)GDP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
GDP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有些数据是根据人们的申报得出来的,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申报时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此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具体的政策规定不同,故统计出来的GDP并非基于同样的标准。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020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6 23:00 , Processed in 0.0985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