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1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0404.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强化习题详解
第2章 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强化习题详解
第3章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强化习题详解
第4章 注 意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强化习题详解
第5章 感 觉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强化习题详解
第6章 知 觉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强化习题详解
第7章 记 忆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强化习题详解
第8章 表象和想象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强化习题详解
第9章 思 维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强化习题详解
第10章 言 语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强化习题详解
第11章 情绪和情感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强化习题详解
第12章 意 志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强化习题详解
第13章 技 能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强化习题详解
第14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强化习题详解
第15章 气 质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强化习题详解
第16章 性 格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强化习题详解
第17章 能 力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强化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内容简介                                                                                            


  心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习题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心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一般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并对课(章)后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叶奕乾主编的《普通心理学》(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心理学经典教材。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普通心理学》(第3版)为主并结合其他心理学教材对本章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普通心理学》(第3版)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对《普通心理学》(第3版)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部分章节增加了对原书重点内容改编而成的习题和答案,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相关考试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近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并提供答案和详解。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
  本书的笔记整理了部分高校老师讲授《普通心理学》(第3版)的讲义和课堂笔记,而习题解答则参考了国内外教材的配套资料和相关参考书,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在此表示感谢。
  圣才学习网│心理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心理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心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叶奕乾主编《普通心理学》(第3版)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普通心理学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20404(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1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试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 独家推出】

   (3)答案遮挡——先看题后看答案,学习效果好【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jy.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教育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2.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一般来说,凡是符合并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发送行动去实现目的,制止与预定目的不相符的言语或行为。
4.心理过程三方面的关系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没有人的认识活动,人既不会产生情绪情感,也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
(2)情绪情感和意志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发展和深入。可见,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3)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过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二)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它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机体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个性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关系
(1)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彼此联系构成整体。没有心理过程,个性无法形成。如果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态度体验而产生情绪和情感,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过程,个性就会成为无本之源。
(2)已经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体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使之带有个人独特的特征。
(3)心理过程和个性是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在了解人的心理全貌时,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
二、心理的实质
(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心理观
1.唯心主义心理观: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把宇宙间天地万物归结为精神本原。
2.唯物主义心理观: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二)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三、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的任务是通过陈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与行为,探索和揭露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产生的规律。
(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1.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的关系、客观事物的影响转化为人的主观意识的研究成果,论证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心理学的研究也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使人们能更深入、更具体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自觉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心理学的任务
1.陈述人的心理现象
陈述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目的是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确的观察,根据人的外部行为、动作反应获得事实,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它涉及对个体行为以及行为发生时外部环境与自身主观心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2.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容易,由于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心理原因,因此就要以陈述心理事实为依据,分析和阐明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3.预测人的心理现象
在准确测量和正确陈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某些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变化的了解,可以预测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原因。这个过程既包括了把已知事实组织起来以形成与事实相符的说明,也包括就事件之间的关系提出需要证明的假设。
4.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调控的目的是引导或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朝着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对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无论是培养心理素质还是矫正异常行为,心理学的原理与行为矫正技术都能比较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产生。
(三)心理学的分类
心理学大致分为两大领域: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
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主要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的一般规律。
(1)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包括两个方面: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形成及变化的一般原理。
(2)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个体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3)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生理机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4)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群体环境下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包括群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在所属群体影响下产生的心理现象与行为,以及自我调适行为。
(5)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思想、感情、意向和行为的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涉及人格形成、发展表现及其变化的规律以及人格结构、人格动力和人格发展与适应的规律性。
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现代心理学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结合,形成了以应用为研究目的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1)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人的心理活动发展之间内在关系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领导和管理风格,提高与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潜能发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促进组织发展的学科。
(3)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4)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是研究工业或经济领域中从业人员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5)心理咨询学
心理咨询学是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或要求给予疏导或矫正的学科。
(6)法律心理学
法律心理学是研究立法、执法、守法、违法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7)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和治疗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2.发展性原则
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动态变化及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客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心理活动,不可能是固定、静止的。这就要求研究者遵守发展性原则来研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等,它们都是采用客观方法;按照一定程序,获取人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1.观察法
(1)定义: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2)观察法的两种方式:
①参与被观察的活动,即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②非参与观察者,即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觉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观察者效应,即被观察者由于意识到自己被观察而引起行为山的变化。
(3)评价:
①优点:保持了被观察者的自然状态,保证了其心理活动的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②不足:很难对观察结果进行重复验证,难以进行精确分析,容易受观察者本人的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等因素的影响。
2.实验法
(1)定义:实验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2)实验的变量:
①自变量,由实验者安排、控制、操纵与实施的实验条件;
②因变量,即实验者要观察、测量、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收集和研究的真正对象;
③控制变量,即实验者欲排除的某些条件,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总之,采用实验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时,主要目的是在控制条件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晤谈法两种。
(1)问卷法
①定义:问卷法是指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被试按问题的回答来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
②评价:
a.优点:由于问卷法可以向许多人同时搜集同类问题的资料,所以较省人力物力。
b.不足:一是问卷回收率不高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二是被调查者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他们不认真合作或对问题的回答不准确均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2)晤谈法
①定义:晤谈法是指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测其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
②评价:
a.优点:晤谈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和施行。
b.不足:晤谈法获取足够的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4.测验法
(1)定义: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测验(问卷或量表)工具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2)测验的要求:测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五、心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由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W.Wundt)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哲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1.17世纪中期,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观点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他用“反射”概念解释动物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简单行为;第二,他把统一、完整的心理活动,如感知觉、思维、想象和某些情绪,与人体分开而提出二元论。
2.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经验主义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随着英国经验主义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联想主义思潮。这些看法对心理学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生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1.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德国生理学家缪勒(J.Müller)对神经细胞的特殊功能的探讨,不但对生理学本身的发展有杰出的贡献,而且也激发起了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许多学者对这方面的兴趣和研究。生理学所采用的许多科学方法也相继被应用到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中。例如,德国著名科学家赫尔姆霍茨(H.Helmholtz),用青蛙的运动神经测量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这为心理学中应用反应时的测量方法奠定了基础。
2.德国学者韦伯(E.Weber)通过有系统地变化刺激的强度来观察个体的反应,在感觉阈限研究和测量方面为心理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3.德国学者费希纳(G.Fechner),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验研究,建立了心物之间计量的关系以及心理物理学方法。
(四)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
1.构造主义
(1)人物
创始人是冯特;代表人物是铁钦纳。
(2)主要观点
①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②他们首创内省法,即“自我”通过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观察和分析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3)评价
构造主义学派直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铁钦纳的去世而逐渐衰落,对后来的心理学发展影响也不大。但是,其他一些学派正是以它为攻击的标靶而兴起的,因此,它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2.机能主义
(1)人物
创始人是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安吉尔。
(2)主要观点
①机能主义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但认为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②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例如,构造主义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3)评价
机能主义这一推动心理学面向实际过程的显著特点,使它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3.行为主义
(1)人物
华生、斯金纳
(2)主要观点
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并以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直接的观察与测量是心理学的科学方法。
(3)行为主义心理学有以下特征
①强调以客观的观察和测量来记录人的行为,由于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内;
②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而某种反应的形成是与相关刺激有关;
③个体的行为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
(3)评价
①贡献: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反响。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强调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上客观地研究行为,而不从主观上加以描述,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客观主义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局限性:由于它否定了人的心理、意识的观点以及分析人的行为的机械主义的错误,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消极的阻碍作用,并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4.格式塔心理学
(1)人物
创始人是威特海墨;代表人物是考夫卡、苛勒。
(2)主要观点
①认为心理活动既不是由几个元素构成的,行为也不是单纯由一些反应堆积而成;
②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3)评价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适用性并不仅限于知觉过程,许多心理学课题,如顿悟和问题解决也可用其理论加以解释,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巨大影响。
5.精神分析学派
(1)人物
弗洛伊德
(2)主要观点
①弗洛伊德是从治疗精神病的需要出发,从变态心理的角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
②弗洛伊德指出,变态行为应当被看做心理疾病,是由心理功能失调所致,只有研究病人心理障碍的原因后才能治好病人。
③弗洛伊德认为,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弗洛伊德提倡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的病根。精神分析,是一种临床技术,就是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
(3)评价
①优点: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动机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有些概念,如潜意识、自我等也都渗透到了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之中。
②不足:弗洛伊德是根据自己多年对病人的观察和记录而对正常人的心理进行推论、解释的,难免以偏概全。而且,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把性欲看做支配人的一切行为的动机,过分夸大了性欲的作用,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一点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其后继者对此加以修正,出现了新弗洛伊德学派。
6.人本主义心理学
(1)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
(2)主要观点:该理论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的各级层面的问题,特别是蕴藏在人性中的无限的潜力,通过改善环境和创设条件以利于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
(3)评价
①优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主张以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指明了一条新的路线和方法。
②不足:人本主义理论不能用实验加以证明,主要依靠理论上的思辨和推测,其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截然不同,难免使人感到人本主义的理论方向是正确的,但从事实际研究时在方法上却很困难。这也是心理学发展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两难问题,心理学研究越是涉及人的复杂的、高层次的心理,对研究方法就越是一个挑战。
7.认知心理学
(1)人物
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不同,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的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使得认知心理学明确成为一种学说。
(2)主要观点
①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认知心理学家坚信,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研究其内部心理活动,内部认知过程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的。
②他们在研究推理、决策以及问题解决等复杂的认知过程时采用口语报告的方法,获得了很大成功。口语报告法也称“出声思维”,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研究者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研究者对其进行分析。口语报告法不同于内省法,它是在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之上所运用的一种客观的科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使得人的心理、意识又被带回到了心理学的研究之中。
(3)评价
认知心理学虽然顾名思义只是与认知过程有关,但由于人的认知过程与人的动机、情感等心理现象是密不可分的,认知心理学实际上并未忽视对动机、情感等方面的研究,它超越单纯的认知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延伸到了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目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逐渐与神经心理学和脑科学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心理学。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040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5 17:50 , Processed in 0.11537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