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汪大海《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3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9039.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服务性与共治性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公共管理的环境与内容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公共管理的战略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公共管理的政治与法律基础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公共管理的资源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公共管理的过程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公共行管理的工具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公共管理的责任与伦理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公共管理发展趋势的预测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新世纪高等学校公共管理核心课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汪大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公共管理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公共管理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汪大海主编的《公共管理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汪大海《公共管理学》配套辅导系列(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汪大海《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2.[3D题库]汪大海《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本书是汪大海《公共管理学》教材的配套e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公共管理学相关资料对汪大海《公共管理学》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最新补充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后期会进行修订完善,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公共管理类(www.100xuexi.com)提供汪大海《公共管理学》等各种公共管理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汪大海《公共管理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gggl.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公共管理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内容结构图】

一、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
(1)行政与管理的内涵
①行政的内涵
行政,意为国家政务的管理,从本质上是指执行指令和服务。行政是管理活动的一种,把行政从管理中分解出来具有重大意义。
②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一种行为活动,它必须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管理主体,回答由谁来进行管理的问题;管理客体,回答管理的对象或管什么的问题;管理目的,回答组织为何进行管理的问题;管理环境或条件,回答组织在什么情况下管理的问题。
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别人或者和别人一起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如图1-1)。

图1-1 管理的内涵
a.管理是一个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b.管理是通过别人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艺术;
c.管理是追求效率+效果的有效管理。其中,效率——考察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效果——考察目标的实现状况。
(2)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
①美国公共行政基础的四大传统
凯特尔确认了构成美国公共行政基础的四大传统:汉密尔顿传统、杰佛逊传统、威尔逊传统和麦迪逊传统。(如图1-2)
a.汉密尔顿传统
他敦促政府的公职应根植于宪法,主张应赋予这些公职足够的行政权力。他认为,能力是一个好政府的最主要的特征。
b.杰佛逊传统
杰佛逊传统主张能够保护个人自主权的小型政府。
c.威尔逊传统
政策的制定者应当将权力下放委托给公共管理者,这是因为政策的制定者没有处置复杂的政府日常事务的专业技能,而公共管理人员却具备这方面的专业能力。
d.麦迪逊传统
麦迪逊传统实质上是政治上权力平衡的传统,它深深地根植于美国的政治思想,并使得官僚政治成为美国公共行政持续性的特征。


图1-2 公共行政的四大传统及新公共管理之位置
②公共管理的内涵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和私有部门的管理理论、技术、战略与方法等手段,有效配置资源,强化对公共事务的治理能力,以有效、公平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社会活动。
公共管理的根本属性:
a.公共管理主体的社会性。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国家的社会职能、政府的社会服务作用、社会公共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自主性都体现了公共管理主体的社会性。
b.公共管理客体的公共性,即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共性。公共事务的公共性体现在: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是公共部门,公共管理的性质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
c.公共管理活动和过程的社会性。公共事务的公共性体现了公共管理活动的社会责任和绩效要求,体现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活动和公共产品供给的广泛参与,以及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
d.公共管理强调互动管理和服务管理。公共管理是一种新的治理,要求政府和公众合作,政府和私有部门、非营利部门、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公共管理还更强调服务管理。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公经理人”,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
e.公共管理源于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公共权力来自于公众,来自于公众的委托,并必须受公众的监督和制约。
f.公共管理基本上是一种介于公共行政与企业管理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公共管理既不是公共行政,也不是政策执行。公共管理既重视管理程序、原则与制度,也重视战略、政策、计划的设计、制定、执行与管理。
g.公共管理兼顾公共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公共管理强调公共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与关联。特别重视组织外在环境的管理,关注外部政治因素对公共管理的冲击与影响。
h.公共管理重视选择性地运用市场化手段。公共管理选择性地运用市场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政府公共部门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将公共服务民营化,但并非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i.公共管理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专业。公共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公共管理者应尽职尽责地执行政策,更应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议程,并善用裁量权发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j.公共管理的目标是造就负责任、有回应、讲效率、重公平的公共组织,以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公共利益。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的内涵
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一类商品:将该商品的效用扩展与他人的成本为零,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共享,具有排他性和消费中的竞争性两个特点,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消费中的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根据这两个特点,物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如图1-3)。
消费中的竞争性?
是 否
   
    [table]     
            是            
·冰激凌蛋卷
·衣服
  
    [table]     
            排他性?            
   
  ·拥挤的收费道路
[td]  自然垄断
  ·消防
  ·有限电视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td][tr]  [td]  共有资源
  ·海洋中的鱼
    [table]   [tr]    [td]    [table]     [tr]      [td]            否            [/td]     [/tr]·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td]  公共物品
  ·龙卷风警报器
  ·国防
  ·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td]图1-3 四种类型的物品
(2)公共部门及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
政府作为典型的公共部门,它以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运用公共权力,掌握和运用公共资源,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
第三部门同样属于公共部门范畴,它以公共利益为基本目标,以非营利性为价值取向,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其投资主体大多也是政府。
①亚里士多德认为,“公用地悲剧”让政府全面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有了充分的理由。
②福利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特性似乎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和明显优势。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明显优势在于:
a.节约交易费用,解决经济外部效应,从而解决“搭便车”现象,而且政府在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上具有规模优势;
b.提供医疗卫生、教育和相关的社会服务,有助于实现收入再分配,减少经济和人力资本意义上的贫困。
③在政府失灵和低效的情况下,公共选择理论提出,政府管理者同样具有“理性经济人”特征,他们的目标并不必然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相反却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④第三部门同样不能依靠自身力量推进慈善和公益事业,即所谓的“志愿失灵理论”。
第三方治理理论认为,第三部门并不是政府或市场失灵的替代机制,而是广泛地存在于政府、市场与合约失灵的领域,以及政府与市场运行很好的地方。政府是弥补志愿失灵的有效机制,政府与第三部门是一种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
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公共物品的供给应根据其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选择不同主体供给,并以此对不同的供给主体进行分工定位。
3.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
(1)公共行政学
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公共行政学的传统或信念包括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a.公共行政学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并以正式的政府组织机构(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
b.政治-行政二分法成为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
c.公共行政学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或普遍原则的探索;
d.公共行政学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
②从范式研究的角度出发,公共行政学经历了下述六次大的范式转变:
a.科学管理,即传统的公共行政。重实践,即以时间动作分析提高效率。
b.管理科学。重实践,寻求资源的最佳组合以提高效率。
c.公共事务。重实践,重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研究,成为独立学科、系及学院。
d.政策分析。重实践,重国内公共项目政策评估及分析,成为独立学科、系及学院。
e.新公共行政。重理论,在实践中运用新公共行政的理念有一定难度,但其提出的社会公平、代表性、响应性参与和社会责任感的确为公共行政者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新思维、新指南。
f.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重实践,重视结果、业绩而不重视过程。提倡私有化、承包和精简公共部门。尚未成为独立学科、系及学院。
③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特征包括:
a.在主体上,公共行政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活动;
b.在内容上,公共行政主要涉及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的广泛问题,担负着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责;
c.在目标上,公共行政包含效率与公共责任目标,强调在建立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础上,实现公共利益,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d.在方法上,公共行政运用管理的、政治的、法律的理论与方法,并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能力与效率;
e.在性质上,公共行政依靠公共责任机制和公众监督机制约束行为,促进社会发展与保障社会公平。
(2)公共管理学
①陈振明认为,就“公共管理(学)”一词的含义及其与“公共行政(学)”的关系而言,目前主要有如下三种不同的理解:
a.将公共管理(学)等同于公共行政(学),这是那些坚持传统范式的学者们即公共行政学派所主张的。例如,罗森布鲁姆的《公共行政学》就持这种看法。
b.将“公共管理(学)”当作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即专门研究行政管理方法、技术与技巧的这一部分。这以奥特等人主编的《公共管理精华读物》为代表。
c.将“公共管理”当作一种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范式(途径)相竞争的新范式或新途径。
②陈振明认为,公共管理学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a.公共管理学是一种广泛而综合的知识框架。
b.公共管理学拓展了政府管理研究的领域,具有一系列的主题创新。
c.公共管理学更多地从经济学的途径来研究公共管理或政府管理问题。
d.公共管理学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
综合来看,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部门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为基础,同时又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二、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公共管理的理论演进
(1)公共管理相关学科的发展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范式的转移”,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后公共行政理论经历了“政治与公共行政二分”、“行政原理”、“有公共而无行政”、“有行政而无公共”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范式转移,并出现了公共政策与新公共行政兴起的多元发展现象。
①范式Ⅰ:政治与公共行政二分(1900~1926)。在这一阶段,公共行政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论和官僚制理论。这个统一的理论范式强调一般行政管理原理和效率原则,但也显示了没有结合具体行政环境进行研究等方面的局限性。
②范式Ⅱ:行政原理及其挑战(1927~1949)。这一阶段,“强调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行政原理,可以不顾行政背景、文化、功能、环境、任务或制度架构的不同,而用之于任何地方。
③范式Ⅲ:有公共而无行政(1950~1955)。这一阶段的公共行政以公平和民主为核心,重视外在政治环境、政府组织的架构流程、官僚体系与行政和司法机关的关系、文官集团与民主政治间的关系,关注公正、民主价值、代表性、正义、法治、行政裁量的控制等。
④范式Ⅳ:有行政而无公共(1956~1970)。这一阶段公共行政的基本理念是:公共行政与私部门的行政并无差异,公共行政与企业管理学科的区分是错误而没有必要的;强调一般管理,或类同管理,注重管理功能、管理工具与管理技能;主张企业经营绩效优于政府施政绩效,政府必须向企业学习,以提升政府绩效。
⑤范式V:公共行政就是公共行政(1970年以后)。1970年,美国的“全国公共事务暨行政学院联盟”成立,亨利认为这是“公共行政就是公共行政”的开始时期。新公共行政运动即为公共行政追求独立的一个里程碑。
⑥事实上,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正是公共行政学的“有公共而无行政”与“有行政而无公共”两大范式饱受批评与发生转变的时期,这期间对公共行政影响最大的学科是政策科学(政策分析)与新公共行政学的崛起。
公共政策以及新公共行政学的兴起标志着传统公共行政的主导地位的终结以及公共部门领域研究的新范式的形成。
(2)公共管理范式
①公共管理理论是公共行政研究的一次范式转变,是公共行政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公共管理是对传统的“威尔逊—韦伯”行政范式发起的一种“后官僚范式”挑战。公共管理学超越了公共行政学的视野,把研究范围扩展到政府之外。
②公共管理的范式或途径虽然没有成熟,但它已经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被认为代表了公共部门研究的发展方向。
③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和私有部门的管理理论、技术、战略与方法等手段,有效配置资源,强化对公共事务的治理能力,以有效、公平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社会活动。
2.公共管理的实践发展
(1)公共管理实践的时代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政府普遍盛行凯恩斯主义,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由此带来了政府职能不断扩张,政府规模持续扩大,并引发了政府财政危机。西方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调整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重塑政府,特别是将市场和社会力量引入公共管理。
②随着全球化趋势造成的竞争压力,以及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兴起,知识和信息快速传播,社会力量的交流能力不断加强。各国政府开始倾听社会意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参与,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③私营部门的革新与示范效应,带动了政府管理的改革。与私营部门的积极进取相比,政府改革姗姗来迟,这就逼迫政府不得不同样“追求卓越”。
④20世纪70年代“新右派”、新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的兴起,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融入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之中,为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公共管理改革
世界各国政府影响深远的公共管理措施包括:
①新西兰的“行政文化重塑运动”“迈向公元2010”;
②英国的“续阶计划”、“效率小组”、“公民宪章”、“服务品质竞争”、“跨部会解除管制小组”;
③德国的“新领航行政模式”、“行政弹性工时”;
④法国的“行政现代化政策”、“革新公共行政计划”,荷兰的“行政自动化”;
⑤美国的“全国绩效评鉴委员会”、“励革实验室”,加拿大的“公元2005年新制文官”,澳大利亚的“文官改革法”、“财政管理改进计划”,奥地利的“行政管理计划”,丹麦的“公营部门现代化计划”,希腊的“l983-1995年行政现代化计划”,葡萄牙的“公共选择计划”,以及我国政府的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等等。
(3)公共管理改革的特征
公共管理改革所涉及的内容并非只是政府和市场间关系和功能上的相互转化,而是政府本身组织与职能上的转变,以及政府与民间关系模式的全面性调整。
①胡德认为,管理主义方案,即“新公共管理”是由七个要点构成的:公共部门领域中的实践性的职业化管理;绩效的明确标准与测量;对产出的格外重视;公共部门中的单位趋向分化;公共部门趋向于更具竞争性;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强调资源利用要具有更大的纪律性和节约性。
②欧文·休斯认为,公共管理改革具有明确的质的规定性。
③奥斯本与盖布勒提出公共管理如何运作或治理的十项原则,期待将传统官僚体系改变为富有革新精神的行政机构。
④在实践上,公共管理分为五大模式:
a.效率模式。是新公共管理中最早涌现的模式,也是20世纪早期及中期的主导模式。即在效率这一概念的指导下,力求将政府部门变得像工商部门一样。
b.紧缩与分权模式。政府组织规模不断缩小;追求更高的组织灵活性;更高程度的标准化;不断分权和下放的规划与预算责任;将更多的公共服务承包给非政府部门。
c.私有化与竞争模式。代表了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由政府向私有部门的转移以及在政府运作中对市场力量的引入。
d.公共服务导向模式。代表着公私两大部门管理思想的融合。它试图通过对公共服务的使命的清晰勾画来重塑和激励政府官员,而这种使命又与私有部门的已普遍接受的高质量的管理理念相兼容。
e.公私伙伴关系。在私有化和分权化的浪潮中,公私伙伴关系模式作为一种崭新的趋势涌现出来,它创立了一种公共部门和私有工商部门新的合作方式。这一模式包含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私有工商部门之间的合作或合并。
三、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途径
1.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
(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研究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①从主体上而言,公共行政的主体是狭义上的政府,公共管理的主体则大大拓宽,它包括政府行政机关,还包括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以及各种第三部门。
②从学科范围上,公共行政主要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尤其是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而公共管理研究来自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基础更扎实,并具有更广泛的学科知识框架。
③从研究方法上,公共行政主要局限在规范研究;而公共管理研究则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
④从侧重上而言,公共行政侧重公共性;公共管理侧重社会性,现代公共管理力求动员一切可以调动和利用的力量,建立起一套以政府管理为核心的,以多元主体为特征的,以公民社会为背景和基础的管理体系。
⑤从政治与行政关系上,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意志的执行,公务员应保持政治中立;公共管理认为,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可避免。
⑥从公务员管理上,公共行政的公务员管理采用终身制;而公共管理以合同雇用、临时雇用等取代终身制,并开展业绩评估,实行绩效工资制。
⑦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上,在公共行政模式中,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排斥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管理主张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私营部门、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
⑧从过程管理上,公共行政注重内部管理,重视投入和过程而不是结果;公共管理则关注外部管理,重视产出和结果。
⑨从制度约束上,公共行政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视绩效评估;公共管理主张放松规制,但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
⑩从方法选择上,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公共管理主张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从对待公众上,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政府凌驾于社会之上,公民没有选择公共物品的权利;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把公民当作顾客,强调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服务。
(2)当前,我国公共管理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公共管理的主体问题。政府是公共管理活动的核心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公共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化、开放式主体体系,注重发挥第三部门、私营部门和公众的积极作用。
②行政伦理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还不成熟,权力约束机制也很不完善,加之内外环境的影响,在一些政府官员身上出现了伦理失范现象。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③制度建设和创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共进行了六次机构改革,但是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这不能不在制度上引起我们的深思。
④依法行政问题。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中重灵活、轻制度,重人治、轻法治,重义务、轻权利,行政决策缺乏科学机制的约束,行政责任意识薄弱。转型时期的公共管理如何摆脱人格化管理,是我国依法行政的重要问题,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2.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1)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①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简称为P-途径;
②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简称为B-途径。
两种途径的共同点:
以组织外部定向,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两种途径的不同点:
①P-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
②而B-途径更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经过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P-途径和B-途径逐渐融合,形成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2)公共管理途径
①公共管理途径是一种全新的途径,它在公共政策学院中成长,并在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学会中结出果实。它的倡导者试图从案例分析和个人经验中汲取可以广泛应用的经验教训,并且该途径的发展很少借助于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的成果。
②凯特尔将公共管理途径的特征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拒斥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一种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以顶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为焦点;通过案例研究来发展知识;为管理研究取得与决策研究相同的立足点而奋斗。
③波齐曼认为公共管理途径应具有如下特征:
a.既关心战略,又关心过程,但以一种外部的焦点取向;
b.在强调“硬”知识(管理方法、技术尤其是定量分析技术)的同时,继续关注“软”知识(管理的政治环境、价值等);
c.以资深公共管理者(中层和高层管理者)为方向;
d.给公共管理中的“公共”下更广泛的定义,以便将非营利组织、私人企业的公共方面包含于其中;关注理论和规范研究。
(2)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
①行政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参照贝利所提示的四种方向去努力建构各个理论的发展:
a.描述性理论。保留前四个范式时期(政治与行政分立时期、行政原理、公共行政学即政治科学、公共行政学即管理学)方法论上采用的实证论观点所做的各种经验研究成果,以累积更多的知识,唯需了解此观点的基本限制,即绝不可当作最后的真理。
b.规范性理论。今后行政学者更应注意“价值哲学”、“自由哲学”,甚至“文化哲学”的探讨,才能确立适当的行政伦理规范。
c.假定性理论。行政人员,对于人性的了解不应仅限于对人的外在行为因果性的理解,还应侧重“意义”或人的“意向性”之理解。因此,文化人类学、现象学和诠释学的方法均应为行政学者吸收,以便更为深入了解行政行为的意义。
d.工具性理论。为达成公共目标的效能和效率,对于各种管理技术的量化研究亦应继续努力。
②公共管理研究存在的两大研究取向:
a.工具取向。其方法论承袭逻辑实证哲学立场,以经济或工具理性为理性基础,将公共管理视为一门以量化研究途径为基础的、专业的科学分析活动。
b.价值取向。其方法论遵照后实证主义、诠释学派与批判学派哲学立场,以社会或实质理性为基础,将公共管理视为一门“艺术”。同时,将非理性因素引入公共管理中来,有助于克服传统公共行政研究中的非人性化倾向。
③从经验研究角度来看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a.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并检验公共管理理论假设,预测变量之间的相关或因果关系。问卷调查、量表测量、测验和实验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常用方法。一般而言,定量研究适用于研究问题已有大量资料、资料收集相对容易、需要探讨变量关系、宏观层面的大规模的调查与预测等场合。
b.定性研究方法,构建对公共管理现象深入透彻的理解和解释。主要依据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依据现象学、解释学、社会互动论等理论,注重个案研究,注重具体独特的现象,收集和分析非数字化资料,描述所经历的现实,探索社会关系,从而对个体进行理解、诠释和深度描述。其主要方法有非结构式的直接观察和会谈等。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903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1 05:06 , Processed in 0.14599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