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8 19: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176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文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世界的物质性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实践与世界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认识活动及其规律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价值与价值观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 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特别提醒:可免费试用,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71767(请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打开)。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直被用作高等院校哲学专业教材,并被大部分院校指定为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教材。但由于该教材信息量大,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给学生在学习该教材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系统、高效的掌握该教材内容,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免费下载]
  2.[3D电子书]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免费更新内容,获取最新信息。本书定期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解析。对于最新补充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均可以通过免费升级获取。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哲学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哲学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辅导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教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哲学专业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1.互动学习:摇一摇,找学友,交友学习两不误  摇一摇,找到学习本书的所有学友,可精确查找学友的具体位置;与学友互动,交流学习(视频、语音等形式),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圈内有学霸解答本书学习中的问题,并配有专职教师指导答疑解惑。

2.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3.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圣才电子书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4.质量保证:每本e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e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e书,确保质量。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6-123-191(8:30-00:30)
  咨询QQ:4006123191(8:30-00:30)

  详情访问: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1.1 复习笔记
一、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1.哲学与世界观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学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哲学问题总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重大问题、根本问题。哲学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是一种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②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其内容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等在内的理论体系。
(2)哲学与其他形态的世界观
①哲学与常识
常识是人类世世代代经验的产物,它的本质特性是自发的、零散的和非理论性的。人要自觉地规范和指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就需要超越常识,上升为哲学。
②哲学与宗教
宗教的本质特征是对神的信仰。宗教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哲学则通过理论的逻辑力量来表现它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③哲学与艺术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人与世界之间的丰富关系的。哲学是把握世界的理论方式,通过逻辑论证以理服人;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审美方式,通过艺术形象以情感人。
④哲学与科学
科学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实证地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哲学要把科学成果转化为哲学理论,而且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哲学自身。
2.世界观与人生观
(1)人生观的含义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决定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2)人生观的内容
人生观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人的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
(3)人生观问题的根源
人生观问题根源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矛盾,主要表现在:
①人的存在的自由与必然的矛盾;
②人的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③人的生命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自由与必然、理想与现实、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推动了人自身的发展,深化了人对自己的理解,从而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的人生观。
(4)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①人们的生活内在的要求世界观为自己的全部活动奠定基础;
②哲学的世界观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5)人生观的地位与作用
①人生观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处于重要地位,肩负着构建人的精神家园的使命;
②人类的历史发展,在每个时代都会提出新的人生观问题。人对世界关系的性质与状态,是以人的存在方式为前提的。
3.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世界观作为方法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是人们评价世界的根本方法,体现了哲学世界观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是哲学最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全部哲学问题之中并统率和制约其他一切问题。
(1)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是第一性、谁产生谁的问题,实质是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即“本体论”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关于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
(3)在哲学基本问题中,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回答本体论问题才能回答认识论问题,但回答本体论问题又不能离开认识论,离开认识论的本体论只能是缺失理论论证的独断论;
(4)人们对哲学及其基本问题的认识,同人类的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密不可分。
2.哲学的基本派别
依照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理论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主要特征是以自然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
b.主要缺陷是将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c.古代唯物主义具有明显的“猜测”的性质。
②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a.它以近代科学对自然现象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新的实证知识和科学方法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b.它自觉地提出和探讨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研究了认识内容的来源等问题;
c.其局限性在于将一切现象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唯物主义具有不彻底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
它是哲学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唯心主义哲学
①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
a.主观唯心主义
把个人的感觉、心灵、意识、观念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b.客观唯心主义
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的存在,并把物质世界说成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
②唯心主义存在的社会根源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颠倒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是哲学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重要的社会根源。
(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①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是以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为前提的反映论的可知论,即认为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
②唯心主义的可知论,是以肯定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为前提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认为存在同一于思维,用精神的本原性来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可知论;
③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作出否定回答的哲学理论,都属于不可知论。
(4)形而上学的两种含义
①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的对象的哲学;
②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即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辩证法
古代哲学家曾用各种思想表达世界的辩证关系,但由于科学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辩证法思想往往只是在经验的层面上描述世界的变化,因此带有原始的、自发的、朴素的和猜测的性质。
②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a.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自由等诸多辩证法范畴,建立了庞大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
b.由于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法的矛盾,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无法形成合理形态的辩证法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a.它是在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和社会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而创立的唯物辩证法;
b.它揭示了客观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人的认识、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与哲学基本问题
在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两种社会影响较大的思潮:一是科学主义,一是人本主义。
(1)科学主义是在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日益迅速地从哲学中分化出去的背景下产生的,企图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造哲学,核心思想是只有科学才能提供关于世界的实证知识;
(2)人本主义思潮,在凸显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口号下,否认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否认哲学理论的世界观性质,但其实质是以唯心主义的方式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科学主义也不是人本主义,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去理解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并以科学的实践观去解决全部哲学问题,因而是现代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
1.中国哲学的历史演进
中国哲学大致萌芽于夏商周三代,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1)先秦子学,亦称诸子百家之学。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依据各自不同的社会地位、思想倾向,阐述各自的学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汉代经学。经过董仲舒等人的改造,经学开始服务于政治,在哲学上讨论的主要是政治哲学、宇宙论、天人之际等问题;
(3)魏晋玄学。以道家思想为骨干,结合儒道、会通孔老,经历了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几个阶段;
(4)隋唐时期是中国佛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已经形成了中国化的佛学系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宋明理学的兴起,旨在应对释、道对儒家传统价值理念的冲击,接续儒学固有的人文传统,重建圣学教化,宋明理学主要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
(6)中国传统哲学以建构生活的精神坐标和确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为目标;
(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2.西方哲学的历史演进
(1)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代希腊哲学的“三大哲人”,但随着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衰落,希腊哲学也逐渐颓败,终于被基督教哲学所取代;
(2)欧洲中世纪哲学又称经院哲学,是一种与宗教神学相结合、对教义进行极端繁琐的逻辑推论的哲学,因而又称繁琐哲学;
(3)近代西方哲学主要是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15世纪至19世纪初的哲学。其内容主要包括大陆唯理论哲学、英国经验论哲学、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近代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是认识论问题,集中地展开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论争;
(4)现代西方哲学主要包括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英美分析哲学和欧陆人文哲学,并形成以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斗争与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哲学内容;
(5)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还出现了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突出特征是“消解哲学”,表现为一种所谓的“后哲学文化”。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实质上是以理论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的困惑和焦虑。
3.哲学的发展规律
各个国家民族的哲学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遵循了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1)人类的生产方式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哲学的发展;
(2)人类观念、把握世界各种方式的相互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哲学的发展;
(3)哲学内部的派别斗争直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176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8 01:52 , Processed in 0.09572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