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8 19: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206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糖 类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脂 质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氨基酸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蛋白质的共价结构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酶通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维生素与辅酶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核酸通论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核酸的结构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核酸的研究方法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抗生素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7章 激 素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8章 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1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3版)是我国高校生物类广泛采用的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书目为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3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该教材的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2.[3D电子书]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3.[3D电子书]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上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4.[3D电子书]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下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本书是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3版)的配套e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3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编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4)免费更新内容,获取最新信息。本书定期会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对于最新补充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生物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生物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3版)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生物化学》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1.互动学习:摇一摇,找学友,交友学习两不误  摇一摇,找到学习本书的所有学友,可精确查找学友的具体位置;与学友互动,交流学习(视频、语音等形式),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圈内有学霸解答本书学习中的问题,并配有专职教师指导答疑解惑。

2.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3.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圣才电子书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4.质量保证:每本e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e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e书,确保质量。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答案遮挡——先看题后看答案,学习效果好。【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4)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http://lg.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理工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糖 类
1.1 复习笔记
一、引言
1.糖类的存在与来源
(1)糖类物质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地球的生物量干重的50%以上是由葡萄糖的聚合物构成的;
(2)植物界含糖量最多,动物体内的糖并不多,却是生命活动供能的主要来源;
(3)地球上糖类物质的根本来源是绿色细胞进行的光合作用。
2.糖类的生物学作用
(1)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通过生物氧化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3)有些糖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在生物体内转变为其他物质;
(4)糖蛋白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与细胞识别包括粘着、接触抑制和归巢行为,免疫保护,代谢调控,受精机制,形态发生、发育、癌变、衰老、器官移植等有关。
3.糖类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物质
(1)糖从化学角度看,它们是多羟基的醛或多羟基的酮及其衍生物,或水解时能产生这些化合物的物质;
(2)大多数糖类物质只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实验式为(CH20),绝大多数糖类的分子式都满足此式,但符合此式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糖,如乙酸;不符合经验式的也有属于糖类的,如鼠李糖C6H12O5。
4.糖的命名与分类
表1-1 糖的命名与分类
  糖类名称
  
  定义
  
  细分类别
  
  单糖
  
  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又称简单糖,根据所含基团可分为醛糖或酮糖
  
  葡萄糖、果糖和核糖。最小为丙糖,最大为庚糖
  
  寡糖
  
  由2到10分子的单糖结合而成,水解时解成单糖
  
  二、三、四、五和六糖等
  
  
  多糖
  
  水解时产生2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糖类
  
  同多糖:水解时只产生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
  
  
  糖原、淀粉、壳多糖
  
  杂多糖:水解时产生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单糖衍生物
  
  透明质酸、半纤维糖
  
  复合糖
  
  糖类与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分子形成的共价结合物
  
  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
  
二、旋光异构
1.异构现象(isomerism)
同分异构或称异构,是指存在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数目和种类的原子的化合物的现象。
(1)结构异构
结构异构是由于分子中原子连接的次序不同造成的,包括碳架异构体、位置异构体和功能异构体。原子连接在一起的次序叫做化合物的构造。
(2)立体异构
立体异构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式,但原子在空间的分布不同。原子在空间的相对分布或排列称为分子的构型。立体异构又可分为几何异构和旋光异构或光学异构。
①几何异构
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这是由于分子中双键或环的存在或其他原因限制原子间的自由旋转引起的。它们当中不存在不可叠合的镜像对,因而不具旋光性。
②旋光异构
旋光异构是由于分子存在手性造成的,最常见的是分子内存在不对称碳原子。旋光异构至少存在一对不可叠合的镜像体的立体异构体,一般都有旋光性。
2.旋光性
旋光物质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能力称旋光性、光学活性或旋光度。使偏振面向右旋的称右旋光物质,左旋的称左旋光物质。
3.不对称碳原子
不对称碳原子是指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共价连接而失去对称性的四面体碳,又称手性碳原子或手性中心。具有手性碳的分子为手性分子。手性与旋光性是一对孪生子。
4.构型
构型对旋光异构体来说,指不对称碳原子的四个取代基在空间的相对取向。有D型和L型之分。人为规定右旋甘油醛为D型。
三、单糖的结构
1.单糖的链状结构
(1)确定葡萄糖链状方法
①葡萄糖与乙酸酐加热,形成结晶的五乙酸酯,证明葡萄糖分子含有5个羟基;
②葡萄糖与无水氰化氢加成生成的氰醇衍生物,经水解和氢碘酸还原得正庚酸,表明葡萄糖是一直链的己醛。
(2)单糖链状结构分类
①醛糖链状结构;
②酮糖链状结构。
(3)链状结构表示方法
用Fisher投影式表示,碳骨架竖直写,氧化程度最高的碳原子在上方。
2.D系单糖和L系单糖
(1)单糖构型是指分子中离羰基碳最远的手性碳原子构型;
(2)与甘油醛D(+)-C2-0H相比较,若投影式的-OH之相同,即-OH在右侧,此糖称D型糖,反之为L型糖;
(3)单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手性碳原子。含n个手性碳的化合物,旋光异构体的数目为2n,组成2n/2对对映体;
(4)任一旋光化合物都只有一个对映体,它的其他旋光异构体在化学与物理性质方面都与之不同,这些不是对映体的旋光异构体称为非对映异构体或非对映体;
(5)糖的构型与旋光方向并无直接联系,旋光方向与程度是由整个分子的立体结而不是某一手性碳的构型所决定的。
3.单糖的环状结构
(1)变旋现象
变旋现象指许多单糖新配制的溶液会发生旋光度的改变的现象。变旋是由于分子立体结构发生某种变化的结果。
(2)环状半缩醛
羟基和羰基处于同一分子内的单糖可以发生分子内亲核加成,形成环状半缩醛。作为多羟基醛或酮的单糖分子能形成这种环状结构。半缩醛物质如葡萄糖对碱稳定,无还原性和无羰基反应,但容易被酸水解。
(3)α和β异头物
①单糖由直链结构变成环状结构后,羰基碳原子成为新的手性中心,导致C1差向异构化,产生两个非对映异构体。这种羰基碳上形成的差向异构体称异头物;
②在环状结构中,半缩醛碳原子又称异头碳原子或异头中心;
③异头碳的羟基与最末的手性碳原子的羟基具有相同取向的异构体称α异头物,具有相反取向的称β异头物。α和β异头物不是对映体;
④标示异头碳的构型时,必须同时指出糖的构型(D系或L系);
⑤异头物在水溶液中通过直链形式可以互变,经一定时间后达到平衡。这就是产生变旋现象的原因。
(4)吡喃糖和呋喃糖
开链的单糖形成环状半缩醛时,最容易出现五元环和六元环的结构。六元环的为吡喃糖,五元环的为呋喃糖。对葡萄糖来说,吡喃型比呋喃型稳定。
4.单糖的构象
(1)构象定义
构象是指由于绕单键旋转引起的组成原子的不同排列。一种特定的构象称构象体或构象异构体。不同的构象体通常不能分离出来,它们之间的互变太快。
(2)构象体描绘方法
构象体常采用锯架式或纽曼投影式来表示。
(3)构象分析
碳-碳单键的旋转受到相邻碳上的取代基团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约束,因此有机分子只采占优势的构象。
(4)吡喃糖和呋喃糖的构象
①吡喃糖的构象有椅式和船式构象,其中椅式构象最稳定。呋喃糖有信封式和折叠式构象。
②吡喃糖和呋喃糖结构C1上的羟基在下侧为α型,羟基在上侧为β型;
③除葡萄糖外,几乎所有的己醛糖,α异头物比β异头物更稳定。
四、单糖的性质
表1-2 单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单糖的性质
  
  性质特点
  
  物理
  性质
  
  旋光性
  
  几乎所有的单糖及其衍生物都有旋光性和在水溶液中发生变旋现象
  
  甜度
  
  通常用蔗糖作为参考物,果糖几乎是它的两倍,其他天然糖均小于它
  
  溶解度
  
  单糖的多羟基增加水溶性,除甘油醛微溶于水外其他单糖均溶于水,热水中溶解度极大;单糖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丙酮等非极性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异构化
  
  单糖的异构化是室温下碱催化的烯醇化作用的结果。在强碱溶液中单糖发生降解以及分子内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单糖的
  氧化
  
  ①能使氧化剂还原的糖类叫做还原糖,如所有的醛糖和大多数酮糖;
  ②氧化成醛糖酸,醛糖在碱性溶液中被Cu2+(Fehling试剂或Benedict试剂)氧化成醛糖酸,溶液由蓝变黄或红(Cu2O↓),此反应可用来检测还原糖;
  
  ③氧化成醛糖二酸,在较强的氧化剂如热的稀硝酸,醛糖的醛基和伯醇基均被氧化成羧基,形成的二羧酸称醛糖二酸或糖二酸;
  
  ④氧化成糖醛酸,某些醛糖在特定的脱氢酶作用下可以只氧化它的伯醇基而保留醛基生成糖醛酸。
  
  单糖的
  还原
  
  单糖的羰基在适当的还原条件下,例如用硼氢化钠处理醛糖或酮糖,则被还原成多元醇,称糖醇。
  
  形成糖脎
  
  还原糖与许多物质如苯肼、HCN和羟氨等起加合作用,单糖的第1、2位置上的碳与苯肼结合后,成晶体糖脎,不同的单行形成的糖脎不同,可鉴别单糖。
  
  形成糖酯与糖醚
  
  ①单糖可在碱催化下用酰氯或酸酐反应成酯,如生物体内单糖与磷酸生成磷酸酯;
  ②在甲基亚磺酰甲基钠存在下用碘甲烷或在碱性条件下用硫酸二甲酯处理糖或糖苷可得到它的甲醚衍生物,此反应也常称为糖的甲基化。
  
  形成糖苷
  
  环状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化合物发生缩合形成的缩醛称为糖苷。分子中提供半缩醛羟基的糖部分称糖基,与之缩合的部分称配基,这两部分之间的连键称糖苷键。根糖苷键连接的元素可分为为O-苷,N-苷,S-苷或C-苷,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O-苷
  
  单糖脱水
  
  ①单糖与强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脱水是通过一系列β-消去和随后的环化进行的,生成物与多元酚产生特由的颜色反应;
  ②糠醛或羟甲基糠醛与a-萘酚反应生成红紫色缩合物(Molisch试验),此试验用于鉴定糖类物质;
  ③糖类物质脱水并与蒽酮缩合生成蓝绿色复合物,称蒽酮反应,常用于总糖量的测定。;
  ③(Seliwanoff试验)羟甲糠醛与间苯二酚生成红色缩合物,鉴别酮糖反应;
  
  高碘酸
  氧化
  
  高碘酸及其盐可以定量地氧化断裂邻二羟基、α-羟基醛等的碳-碳键,并使碳原子的氧化态升高,产物是相应的羰基化合物,此反应在多糖结构测定方面起重要作用。
  
  糖链的延长与缩短
  
  ①延长是由醛糖的醛基转变为氰醇腈基,再转变为链延长一个碳原子的醛糖,新增的碳原子是手性的;
  ②链的缩短是醛糖的醛式羰基转变为腈基形成的氰醇在碱性条件下失去HCN,转变为缩短了一个碳原子的醛糖。
  
五、重要的单糖和单糖衍生物
1.单糖
表1-3 常见的单糖和它重要的衍生物
  单糖
  
  重要衍生物
  
  衍生物性质
  
  丙糖
  
  甘油醛
  二羟丙酮
  
  磷酸酯形式是糖酵解中的重要中间物。二羟丙酮无光学活性;甘油醛是具有光学活性的最简单的单糖。
  
  丁糖
  
  D-赤藓糖
  D-赤藓酮糖
  
  它们是戊糖磷酸途径和光合作用固定CO2的Calvin循环中的重要中间物。
  
  戊糖
  
  D-核糖
  2-脱氧- D-核糖
  
  分别是RNA和DNA的组成成分,D-核糖的5-磷酸酯也是戊糖磷酸途径和Calvin循环的中间物。
  
  阿拉伯糖
  
  L-阿拉伯糖又称果胶糖,是果胶、植物糖蛋白的主要成分;
  D-阿拉伯糖,参与植物糖苷和细胞壁的形成。
  
  D-核酮糖
  D-木酮糖
  
  D-核酮糖和D-木酮糖存在于很多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它们的5-磷酸酯也参与戊糖磷酸途径和Calvin循环。
  
  己糖
  
  D-葡萄糖
  
  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并利用,又称血糖。
  
  D-半乳糖
  
  主要以半乳聚糖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
  
  D-甘露糖
  
  主要以甘露聚糖形式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中,酵母能使其发酵
  
  D-果糖
  
  自然界中最丰富的酮糖。
  
  庚糖和辛糖
  
  D-景天庚酮糖
  
  大量存在于景天科植物中。它的7-磷酸酯也是戊糖磷酸途径和 Calvin循环中的重要中间物。
  

2.单糖磷酸酯
(1)单糖磷酸酯或称磷酸化单糖,广泛存在于细胞中,是很多代谢途径中的主要参加者;
(2)糖酵解途径的中间物:D-葡糖-l-磷酸、D-葡糖-6-磷酸,D-果糖-6-磷酸,D-果糖-l,6-二磷酸(FBP),D-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
(3)戊糖磷酸途径和光合作用的Calvin循环中的中间物:D-赤藓糖-4-磷酸,D-核糖-5-磷酸,D-木酮糖-5-磷酸,D-核酮糖-5-磷酸和D-景天庚酮糖-7-磷酸等。
(4)磷酸酯的水解原则上可以是C_0键或P-0键发生断裂。
3.糖醇
(1)单糖的羰基被还原生成糖醇,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己糖醇有山梨醇、D-甘露醇、半乳糖醇和与之有关的一种环醇,即肌醇;
(2)糖尿病患者的眼球晶状体内发现积累山梨醇,并导致白内障的形成;
(3)核糖醇是核糖的还原产物。它参与核黄素的组成;
(4)D-甘露醇,临床上用来降低颅内压,治疗急性肾功能衰减;
(4)肌醇是一种环多醇,具有9种异构体,肌肌醇是肌醇中唯一具有生物活性的异构体,是酵母和某些动物的重要生长因子,人体能合成。
4.糖酸
(1)依氧化条件不同,醛糖被氧化成3类糖酸,即醛糖酸、糖二酸和糖醛酸;
(2)生物体内不存在游离的醛糖酸。抗坏血酸(Vc)是醛糖酸的衍生物,属苏糖型。只有L-抗坏血酸具有生物活性;
(3)醛糖酸和糖醛酸豆科形成稳定的分子内的酯,称为内酯。
5.脱氧糖
(1)脱氧糖是指分子的一个或多个羟基被氢原子取代的单糖;
(2)它们广泛地分布在植物、细菌和动物中,重要的是脱氧戊糖和2-脱氧核糖;
(3)高等植物含有多种6-脱氧己糖,如L-鼠李糖、L-岩藻糖、D(+)-毛地黄毒素糖等。
6.氨基糖
(1)氨基糖是分子中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的单糖,多数是以乙酰氨基的形式存在;
(2)具有代表性的氨基糖及其衍生物是葡糖胺、N-乙酰葡糖胺、半乳糖胺和N-乙酰半乳糖胺;
(3)胞壁酸和神经氨酸也是氨基糖的衍生物,称酸性氨基糖或酸性糖。N-乙酰胞壁酸是细菌细胞壁结构多糖的构件分子之一,它是由N-乙酰-D-葡糖胺和D-乳酸缩合而成的。
7.糖苷
见表1-2,这里介绍的糖苷是那些糖苷配基为酚类、甾醇或含氮碱等的单糖或寡糖衍生物。如苦杏仁苷、毛地黄苷、乌本苷、黑芥子硫苷酸钾、花色素苷、橘皮苷和芸香苷
六、寡糖
1.定义、结构与性质
(1)定义
寡糖是由2~2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类物质;
(2)结构与性质
①参与组成的单糖单位;
②参与成键(糖苷键)的碳原子位置;
③参与成键的每一异头碳羟基的构型(异头定向);
④单糖单位的次序(如果不是同一种单糖残基)。
2.常见的二糖
二糖(双糖)是最简单的寡糖,由2分子单糖缩合而成。
表1-4 常见的二糖及其性质
  二糖
  
  组成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蔗糖
  
  1分子D-葡萄糖
  1分子D-果糖
  
  又称食糖。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有甜味,有旋光作用但无变旋作用,无α、β型,溶解度大
  
  无还原作用,不与苯肼弱碱作用成脎,被稀酸或转化酶水解,在水解过程中,逐渐释出D-果糖,旋光性逐渐由右旋变为左旋
  
  麦芽糖
  
  2分子葡萄糖
  
  存在于哺乳动物内,白色晶体,易溶于水,甜度仅次于蔗糖,有旋光作用与变旋作用,溶解度小于蔗糖
  
  含有一个半缩醛基,具有还原作用。能与苯肼作用产生糖脎,可被酵母发酵
  
  乳糖
  
  一分子D-葡萄糖与一分子D-半乳糖缩合而成
  
  白色晶体,溶于水,微甜,为右旋糖,有变旋性,作为淀粉和其他葡聚糖的酶促降解产物(次生寡糖)存在。
  
  有还原性,与苯肼结合成脎,与HNO3同煮产生黏酸;被β-糖苷酶或稀盐酸水解后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不被酵母发酵
  
  海藻糖
  
  葡萄糖
  
  属于初生寡糖,在昆虫中用作能源的主要血循环糖。
  
  非还原糖
  

3.其他简单寡糖
(1)三糖
棉子糖,完全水解时产生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各1分子,为非还原糖,所有的异头碳参与糖苷键的形成。
(2)四糖、五糖、六糖
四糖有水苏糖;五糖,毛蕊花糖;六糖,筋骨草糖。
4.环糊精
环糊精是芽孢杆菌属的某些种中的环糊精葡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以直链淀粉为佳)生成,又称糊精或环直链淀粉,由葡萄糖单位通过α-l,4糖苷键连接而成。属非还原糖。
七、多糖
多糖又称聚糖,是由很多个单糖单位构成的糖类物质。多糖属于非还原糖,不呈现变旋现象,无甜味,一般不能结晶。
表1-5 多糖的分类及性质
  多糖类
  
  组成
  
  特性
  
  分布
  
  同
  多
  糖
  
  淀粉
  
  葡萄糖组成,外层为由多个较短的直链糖以1,6-苷键连接而成支链淀粉,内层为α-1,4-苷键连接而成直链淀粉
  
  ①直链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略溶于热水,支链淀粉与碘作用呈紫红色,吸水后膨胀成糊状,常与磷酸结合;②淀粉在酸或淀粉酶作用下降解生成大小不一的中间物,通称为糊精。
  
  谷类、根、茎和某些植物种子中以淀粉颗粒储存
  
  糖原
  
  由D-葡萄糖构成,主链的葡萄糖连接方式以α-1,4-糖苷键,支链的连接键为α-1,6-苷键
  
  溶于沸水,遇碘呈红色。无还原性,亦不能与苯肼作用成糖脎。完全水解后产生D-葡萄糖
  
  广泛存在于人及动物体中,肝及肌肉中含量尤多
  
  纤维素
  
  β-D-葡萄糖以l,4-β-葡萄糖苷键相连接
  
  性质十分稳定,不溶于水以及酸或碱
  
  植物,少数动物、细菌和霉菌
  
  壳多糖
  
  又称几丁质,乙酰-D-葡糖胺以β-1,4糖苷键相连而成
  
  用酸可完全水解
  
  甲壳类动物的外壳
  
  杂
  多
  糖
  
  糖胺聚糖
    其他杂多糖
  
  己糖胺和糖醛酸的多聚物。含硫酸或Ser和Thr,有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和肝素类别。
  果胶物质、半纤维素琼脂、角叉聚糖、藻酸或褐藻酸、树胶或胶质
  
  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能抗菌,识别细胞间信息并保护细胞
  
  
  动植物体内广泛
  
  细菌多糖
  
  甘油醇磷酸以磷酸酯键与肽聚糖分子中胞壁酸C-6位上的羟基连接而成
  
  溶菌酶使肽聚糖裂解,抗菌素可抑制肽聚糖合成
  
  细菌中,有荚膜多糖、脂多糖、肽聚糖和磷壁酸
  
八、糖蛋白及其糖链
1.糖蛋白的概述和含糖量
(1)糖蛋白是一类复合糖或一类缀合蛋白质,糖链作为缀合蛋白质的辅基,少于15个单糖单位,故又称寡糖链;
(2)寡糖链常常是具分支的杂糖链,不呈现重复的双糖系列;
(3)许多膜蛋白和分泌蛋白都是糖蛋白;
(4)不同的糖蛋白中含糖量变化很大,糖蛋白中糖可以均匀地沿蛋白质的多肽链分布,或集中在多肽链的特定区域。
2.糖肽键的类型及糖链分类
(1)糖肽键定义
糖蛋白中寡糖链的还原端残基与多肽链的氨基酸残基以多种形式共价连接,形成的连键称为糖肽键。
(2)糖肽键类型
①N-糖肽键
N-糖肽键是指β-构型N-乙酰葡糖胺与天冬酰胺共价连接而成的N-糖苷键。
②O-糖肽键
O-糖肽键是指单糖的异头碳与氨基酸的羟基O原子共价结合而成的O-糖苷键。
③S-糖肽键
以半胱氨酸为连接点的糖肽键。
④酯糖肽键
以天冬氨酸、谷氨酸的游离羧酸为连接点的糖肽键。
(3)糖链分类
①N-连接的糖链;
②O-连接的糖链。
3.糖链的生物学功能
(1)糖蛋白N-糖链参与新生肽链的折叠,糖链对维持亚基的正确构象和相互识别缔合有作用;
(2)糖链影响糖蛋白的分泌、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3)糖链参与分子识别和细胞识别
①糖链与血浆中老蛋白的清除的机制有关;
②糖链帮助精卵识别;
③糖链与与细胞粘着相关,细胞粘着是多细胞生物中细胞有相互识别而聚集成细胞群的能力。
4.糖链与糖蛋白的生物活性
(1)糖链与酶活性
①糖链在酶的新生肽链折叠、转运和保护等方面普遍起作用;
②糖链与成熟酶活性的关系因酶而异。有些酶除去糖链活性不受影响,有些酶的活力依赖其糖链的存在。
(2)糖链与激素活性
①糖蛋白激素主要有腺垂体促激素类,如EPO(肾脏红细胞生成素)、TSH(促甲状腺激素)等;
②糖链呈高度不均一性,有些会增加激素对受体的亲和力。EPO的四天线N-糖链数量越多,其活性越高。
(3)糖链与IgG活性
IgG的N-糖链缺失外链后,可成为一种自身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而产生自身抗体。
5.血型物质
(1)血型物质,即血型抗原,是从红细胞膜中提取的血型抗原称凝集原;
(2)在ABO血型系统中,A型血的红细胞具有凝集源A,B型具有凝集原B,AB型兼有凝集原A和B,O型两者皆无。凝集原A和B以糖脂和糖蛋白等形式存在;
(3)血清中含有另一些物质,称同种红细胞凝集素或凝集素,它是凝集原的抗体,一般为lgM类。A型个体血清含有凝集素β(抗B凝集素,抗B),B型者含有凝集素α(抗A凝集素,抗A),O型者兼含α和β,AB型两者皆无。输血时血型不合会引起红细胞聚集,因此临床上力求输同型血。
(4)血型是遗传的,血型抗原受基因支配。基因支配的直接产物是专一性糖基转移酶,再由这些转移酶实现血型决定簇的合成。人ABO血型的抗原系统是ABH。
6.凝集素
(1)凝集素为一类非抗体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它能与糖类专一地非共价结合,并具有凝集细胞和沉淀聚糖和复合糖的作用;
(2)凝集素结构含有糖类识别域,并因此能与糖类发生专一结合。凝集素对被结合的单糖残基的种类具有专一性,有些凝集素还对残基的异头构型、糖苷键类型以及寡糖链的结构或构象具有专一性。
九、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
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
1.糖胺聚糖
(1)定义
糖胺聚糖又称粘多糖或氨基多糖。是动、植物,特别是高等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一类结构多糖,属于杂多糖。
(2)分类
①透明质酸(HA)
②硫酸软骨素(CS)和硫酸皮肤素(DS)
③硫酸角质素(KS)
④硫酸乙酰肝素(HS)和肝素(Hp)
(3)生物学作用
①糖胺聚糖的亲水性强,对保持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水分有重要意义;
②糖胺聚糖是多价阴离子,能调节K+、Na+、Ca2+在组织中的分布;
③糖胺聚糖的透明质酸有很大的粘滞性,附在关节面上具有润滑和保护作用;
④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
2.蛋白聚糖
(1)蛋白聚糖
蛋白聚糖是由一条或多条糖胺聚糖和一个核心蛋白共价连接而成的糖蛋白。含糖胺聚糖链和一些N-或O-连接的寡糖链。不仅分布于细胞外基质,也存在于细胞表面以及细胞内的分泌颗粒中;
(2)核心蛋白
核心蛋白是指与糖胺聚糖共价结合的多肽链;
(3)连接区(寡糖链)
除透明质酸外,所有糖胺聚糖链的延伸都是在一个与核心蛋白共价连接的连接区(寡糖链)上进行的;
(4)蛋白聚糖分类
①大分子聚集型胞外基质蛋白聚糖;
②小分子富含亮氨酸胞外基质蛋白聚糖;
③跨膜胞内蛋白聚糖例如串珠蛋白聚糖。
十、糖链的结构分析
1.寡糖链结构分析的一般步骤
(1)可以采用分离提纯蛋白质的方法与技术来进行糖蛋白的分离纯化;
(2)从糖蛋白释放完整的聚糖;
可用酶法水解或用化学法(如肼解)断裂糖肽键或酰胺键
(3)聚糖的分离纯化;
将聚糖混合物用凝胶渗透层析(GPC)除去蛋白质,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别是用HPAEC-PAD分离纯化聚糖。
(4)聚糖的纯度鉴定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5)单糖组成的测定;
从第③步提纯得到的完整聚糖链,经鉴定为均一的纯品后,用酸加热彻底水解或甲醇解,用GLC 、HPLC或TLC等方法作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
(6)完整聚糖链的序列测定。
根据高碘酸氧化或甲基化分析确定糖苷键的位置,用专一性糖苷酶确定糖苷键的构型。糖链序列可采用外切糖苷酶连续断裂或FAB-MS等方法加以测定。
2.用于糖链结构测定的一些方法
(1)化学方法
①高碘酸氧化
测定直链多糖的聚合度、支链多糖的分支数目确定糖苷键的位置。
②甲基化分析
确定寡糖和多糖中单糖单位间糖苷键的位置,甲基化后用GLC或GC-MS)确定各单糖的连接位置。
③寡糖顺序降解
用氢硼化钠将寡糖还原端还原为糖醇,再用四醋酸铅(-73℃)处理,在糖苷键附近引入一个羰基,然后与肼反应切断糖苷键,检测从还原端切下的衍生物,便可推断被降解的那一单糖结构。
(2)酶学方法
①糖苷酶作用
a.用于从糖蛋白上断裂完整的聚糖链;
b.通过顺序降解,阐明糖链的一级结构,并能确定组成单糖的异头构型。
②糖苷酶分类
a.外切糖苷酶,对糖基组成和糖苷键类型有专一性要求,降解糖链可以提供有关单糖残基组成、排列顺序和糖苷键的α或β构型的信息;
b.内切糖苷酶,它们水解糖链内部的糖苷键,释放糖链片段,包括从肽链上释放完整的聚糖链。
3.仪器测定法
红外光谱(IR)、激光拉曼光谱、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技术。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206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7 20:00 , Processed in 0.09539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