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624考古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9 13:2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789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4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3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0年西北大学614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7年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考研真题
说明:近年科目代码和科目名称为624考古学综合,以前为624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614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等。
                                                                                                                                                                                                    内容简介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通过研究历年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要考点,能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为了帮助参加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624考古学综合”考试科目的考生复习备考,圣才考研网精心编著了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624考古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送手机版]
  2.[考研全套]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624考古学综合考研全套资料[免费下载,送手机版]
  3.[考研全套]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624考古学综合考研题库【历年真题+参考教材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送手机版]
  本书收录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624考古学综合”2007、2010~2014年的5套考研真题,并提供了2010~2014年考研真题的部分答案及详解。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详解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圣才考研网每年均根据当年最新考试要求等对本书进行改版升级,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将提示学员下载升级,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考研3D电子书、考研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做题)、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1.互动学习:摇一摇,找学友,交友学习两不误  摇一摇,找到学习本书的所有学友,可精确查找学友的具体位置;与学友互动,交流学习(视频、语音等形式),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圈内有学霸解答本书学习中的问题,并配有专职教师指导答疑解惑。

2.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电子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3.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圣才电子书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4.质量保证:每本电子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电子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电子书,确保质量。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4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答: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一种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葬具,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陶缸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2.邦墓
答:邦墓是古代民众归葬的场所。《周礼·春官·墓大夫》载“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邦墓以小型或中型墓为主,一般无封土,为士或庶民之墓葬,埋葬密集,成组成群排列。不同类别的墓交错埋葬,但彼此间无打破。
3.尸乡沟商城
答:尸乡沟商城是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它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其城址覆盖在地面下1~4米,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余米,北部宽1215米,中部宽约112 0米,南部宽740米。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
4.新郑彝器
答:新郑彝器是中国春秋晚期的郑国青铜器群,于1923年在河南新郑发现,据推测为一座大墓的随葬品。已知有鼎、簋、鬲、尊、壶、罍、舟、洗、盘、匜、钟、镈和兵器等,共百余件,其中有大牢九鼎、七鼎各一套,簋8件一组,与礼书所记九鼎配八簋的制度相符,表明墓主是郑国地位很高的贵族。
5.玉衣
答:玉衣又称“玉匣”或“玉柙”,是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因等级不同而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些材质考古中都曾发现。最著名的两件是中山靖王刘胜和梁孝王墓中发现的两件金缕玉衣。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两套保存完整的玉衣,各由2498和2160片玉片以金缕编缀而成,金缕用量为1100克左右和700克左右,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周密设计和精细加工。河南商丘永城梁孝王墓也发掘出土金缕玉衣,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玉衣殓葬制源于春秋战国,始于西汉末或东汉,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废止。
6.北周武帝孝陵
答:北周武帝孝陵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与皇后阿史那氏合葬陵,于1993年8月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乡陈马村东南的农田里被发现。依出土武帝孝陵志石、武德皇后志石和天元皇太后玺,判定为北周武帝与皇后合葬的孝陵。孝陵总体坐北向南,方向南偏东10度,全长68.4米,由斜坡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及甬道、土洞式单墓室组成。
7.石窟寺
答:石窟寺是指开凿在河畔崖间的佛教寺院,是僧俗信徒礼拜、供养、起居和禅修的场所。它的开凿起源于古代印度,随着佛教的发展和东传,石窟寺及其建筑雕塑艺术通过丝绸之路由西向东逐渐传播到中国内地。大约从公元3世纪开始,中国的佛教徒也开始开凿石窟寺了。公元5至8世纪是中国石窟寺发展的最盛期。
8.隋五铢
答:隋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五”字交笔有圆曲与斜直两种,“朱”头多呈方折。外廓甚阔,面无穿廓,“五”字交笔直,近穿处有一道竖画。文帝为统一币制,曾放五铢样钱令诸关查禁劣钱,遂又称“置样五铢”。
9.瓷器
答:瓷器指用瓷土或瓷石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器物。瓷器的特征为:瓷胎烧结后,质地细密,不吸水或吸水率甚低,胎呈白色,胎壁较薄者具有高透明度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击之铿锵有声;釉呈玻璃质层,透明,不吸水;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把胎釉烧成一体。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在世界享有盛誉。英文China原意即有“瓷器”之意。
二、简答
1.简述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前段考古学文化的一般特点
答:(1)黄河中游新时期时代中期的文化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年代,大约为距今8000年至5000年,可分为前、后两期。属于前期的有黄河流域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长江流域有彭头山文化、河姆渡文化早期阶段、马家浜文化早期阶段等。属于后期阶段的有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长江流域的城背溪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晚期阶段等。黄河中游以豫中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是:裴李岗文化→大河村一、二期文化→秦王寨类型→王湾三期。
(2)一般特点
①新石器时代中期阶段的前期,陶器的制作虽比早期进步,但仍有许多原始性,如陶器的 制作仍以手制为主,轮修尚未出现;陶器壁较厚,厚薄不均;器形不规整,常有歪扭现象。前 期的陶器陶系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数量很少。器形以圜底器和平底器为主,有少量的圈 足器和三足器。
②石器已发展到以磨制为主,打制石器在各种文化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磨制石器已从局部 磨光发展到通体磨光,穿孔石器也已普遍出现。器形除石斧、石锛外,已出现数量较多的石 铲、石耜、石锄等翻土工具。
③经济生活方面,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已从火耕农业发展到锄耕农业。锄耕农业和火耕农 业的主要区别是,锄耕农业为翻土耕种,熟荒耕作。当时的黄河流域普遍种植粟。新石器时代中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猪已作为一种主要家畜被饲养。
2.简述吴城文化的特点
答:(1)概述
吴城文化分布于江西北部,最初发现于清江吴城,其时代基本与中原地区的商文化相当。吴城文化的商文化遗存分为三期。一期常见的鬲、豆、罐、盆等器物,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的同类器物比较接近。吴城文化二期的鬲与殷墟早期的鬲近似。吴城文化的青铜鼎、斝等也颇具商文化的作风。由此可见,吴城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比较密切。
(2)特点
吴城文化的面貌亦有其自身特点。①硬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特别发达;②在生产工具上,马鞍形陶刀最具特色;③在铸铜业方面,用石范铸造是其主要特点,已发现了斨、凿、斧、刀、镞的石范,这是中国铸范工艺中的另一形式。在吴城文化的陶器和石范上,还发现了文字和刻划符号,但大都不能识读。
3.简述商代考古学文化分期
答:商族活动于黄河下游地区,从商族灭国到周族灭商,商王朝共历17世,31王,历时约600年,其年代约为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商代文化大致可分为两大期:武丁以前为早商文化即二里岗期文化,武丁至帝辛时期为晚商文化即小屯文化。
(1)早商文化(二里岗时期文化)
二里岗时期文化以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命名,其文化遗存在河南分布最为密集,此外还见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安徽以及江西等地。根据郑州人民公园、邢台曹演庄、安阳小屯以及黄陂盘龙城等地的地层关系,二里岗期文化早于小屯文化。
早商文化本身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可将二里岗期文化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二里岗下层以及南关外中层为代表。晚期可以郑州二里岗上层、藁城早商遗址、济南大辛庄商代早期层为代表。
(2)晚商文化(小屯文化)
关于晚商文化即殷墟小屯文化的分期断代,除了根据殷墟遗址发掘的地层关系和出土的遗物尤其是陶器的发展演变序列外,还可以借鉴甲骨卜辞的研究成果,将考古学与甲骨学结合起来,互相充实,相辅相成。根据殷墟文化的堆积和甲骨文、金文的断代,一般可将晚商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对应殷墟文化的二至四期,而中、晚期又可合并叙述其特征。
晚商文化早期以“殷墟文化第二期”为代表,绝对年代约为武丁、祖庚、祖甲时代。晚商文化中期以殷墟文化第三期为代表,晚期以殷墟文化第四期为代表。
4.简述石峁遗址考古新发现及其学术意义
答:(1)石峁遗址的考古新发现
①石峁遗址的定义
石峁遗址是陕北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的人类活动遗址,也是中国已发现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其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
②石峁遗址的发现过程
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著称,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
经过大量考古调查、勘探和部分发掘,考古队在遗址中发现了保存相当完整、基本可以闭合的石砌城墙及城门、角楼和疑似“马面”等附属设施。通过分析调查,专家初步认定石峁城址应当始建于龙山中期,延续至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早期阶段,无疑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间的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是黄河腹地二里头遗址之外一个重要遗址。
(2)石峁遗址的学术意义
①石峁遗址为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它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所对应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聚落形态演变、人地关系及遗址的功能。
②石峁城址还为石峁玉器的年代、文化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背景,更对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历史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发现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中国史前格局的认识。
③石峁遗址是已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遗址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以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

5.简述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目标
答:“夏商周断代工程”是1996年启动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
中国历史还没有夏商周以前和夏商周部分的确切纪年,我国古书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依照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上就存在分歧,或是有王无年,出现了“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的不正常现象。
1996年5月,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该工程就是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集中相关学科的优势,力求作出能反映20世纪年代学研究最好水平的成果,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表》。
故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目标如下
根据各历史阶段材料的不同情况,《夏商周年表》要达到的目标如下:
(1)对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2)对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3)对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4)对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2000年11月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定为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但该报告迟迟未能通过。
6.简述原生层和次生层
7.简述汉代玉器的分类
8.简述东晋南朝帝陵制度的基本特征
9.简述唐墓壁画的基本题材
答:(1)唐墓壁画概述
隋唐贵族文化昌盛和厚葬之风盛行用壁画装饰墓室的传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唐代较大的墓葬一般都绘有壁画,而都城长安周围的皇室贵族和三品以上的高官墓葬壁画,唐代壁画通常分布在墓葬的墓道、天井、过洞、甬道以及墓室的壁面和墓顶上,其题材可以分为仪仗、宫廷生活、礼宾、狩猎、宗教、建筑、星象、四神等几类。内容更为丰富,艺术水平更高,壁画内容表现了墓主人生前的地位、日常生活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场面。壁画布局、内容演变的早晚关系清楚,通过壁画反映出来的唐代文化面貌、等级制度以及器用、服饰、发式沿革、中外文化交流等问题已经受到关注。
(2)唐墓壁画的基本题材
唐墓壁画主要集中在唐建国到玄宗开元、天宝时期这一百年问。
①高祖、太宗、高宗时期,壁画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还多少保留着南北朝以来的传统,列戟图、步卫仪仗图等新题材与以墓主人为中心的狩猎、宴乐、信仰、农耕等传统题材并存,描写手法上也没有完全摆脱南北朝、隋代那种生硬的风格。
②武则天到中宗、睿宗时期是唐墓壁画的最盛期,陪葬乾陵的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壁画,以及新近发表的节愍太子墓壁画,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在表现手法、艺术成就上均达到了顶峰。开元、天宝时期,墓葬壁画逐渐失去了原有气势恢宏的场面,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题材,但内容较单调,布局局促,色彩趋淡,颜料种类减少,质量大不如前,保存状态也不够理想。
③中晚唐时期,建造壁画墓的主人身份进一步扩大,壁画的内容和质量也更加贫素。这一时期的壁画墓常常将墓室四壁布置得华丽多彩,烘托出热闹的氛围,出现了山水、花鸟、乐舞等观赏性很强的题材。这种变化与五代、辽、宋时期的壁画墓或砖雕壁画墓中的壁画题材直接联系在一起。
唐墓壁画中,各种题材的壁画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位置:墓道中一般绘青龙、白虎、狩猎出行、骑马出行、仪仗侍卫等;过洞和天井中绘楼阁建筑、列戟、侍者等;甬道中通常绘侍者、文武吏等;墓室绘出梁柱斗拱、侍者、乐舞、四神、花鸟等,有的还有墓主人像;墓顶绘制星象图。其中皇室贵族墓葬中的出行图、打马球图、客使图、宫廷生活图等壁画最能代表唐代墓葬壁画的特色。
10.简述宋元明时期中原和南方地区的城址类型
三、论述
1.根据你的考古实践经验,谈谈你对考古地层学的理解
2.论述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遗迹、遗物
四、考古绘图(不做)
1.客省庄二期文化的陶斚
2.二里头文化早期三足盘
3.二里岗上层陶鬲
4.仰韶文化早期尖底瓶
5.西周早期陶鬲
6.绘出汉代长安城、邺北城、隋大兴唐长安城的平面示意图,并在图中标出主要宫殿、市和街道名称。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789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8 10:53 , Processed in 0.09334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