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附高清视频讲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1:2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4905.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导 论
 第1章 思考宏观经济学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二部分 经济增长
 第3章 经济增长导论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4章 运用索洛增长模型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5章 有条件趋同和长期经济增长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三部分 经济波动
 第6章 市场、价格、供给和需求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7章 消费、储蓄和投资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8章 均衡经济周期模型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9章 资本的利用和失业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四部分 货币和价格
 第10章 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11章 通货膨胀、货币增长和利率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五部分 政府部门
 第12章 政府支出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13章 税 收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14章 公共债务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六部分 货币与经济周期
 第15章 货币与经济周期Ⅰ:价格错觉模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16章 货币与经济周期Ⅱ:粘性价格与名义工资率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七部分 国际宏观经济学
 第17章 商品和信贷的世界市场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18章 汇 率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巴罗所著的《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宏观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部分高校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本书严格按照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内容进行编写。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巴罗所著的《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宏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和相关资料对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3.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如上海财经大学“801经济学”2010~2013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部分考题提供高清视频讲解。所选考研真题与典型题基本体现了各章的考点和难点,掌握这些考题,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和提高解题能力。
圣才学习网│经济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经济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同门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经济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巴罗所著的《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导 论
第1章 思考宏观经济学
1.1 复习笔记
1.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了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①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理论等。
②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等。
③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宏观经济学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诸多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2.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又称为宏观经济的微观运行机制,是指对于构成宏观经济模型基础的单个经济行为人(家庭和企业)的行为规律的理论分析,或者说是指宏观经济模型中对于单个经济行为人行为规律的明显的或隐含的假设。具体地说,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般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含义:一是宏观经济理论应该具有微观个体的行为基础,即微观个体行为应当具有一定的行为规则,包括预期形式、优化形式、决策形式和风险形式等。二是宏观经济理论应该具有合理的微观结构基础,它由描述个体行为、市场结构和信息结构等重要理论假设组成,这些直接成为判断市场是否具有瓦尔拉斯均衡特征、货币是否中性等宏观结论的关键。三是要求微观个体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性,从而保证加总后微观个体和宏观总体之间依然相互联系。
对于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研究,实际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思路,主要是新古典主义思路和新凯恩斯主义思路。
(1)新古典主义思路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针对当时居统治地位的“凯恩斯正统”的双重反应。一方面,它是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需求管理政策不能解决滞胀问题的一种回答;另一方面,它又是自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研究的一个高潮。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致力于把宏观经济学完全建立在市场出清和经济行为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并以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均衡分析方法而著称。所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常被称作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或者宏观经济学的均衡理论。约翰·穆思在1960年首次提出理性预期的概念后,罗伯特·卢卡斯和托马斯·萨金特于1970年把它引入了宏观经济学,为货币主义提供了一个具有理性预期的连续瓦尔拉斯市场出清的微观基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者批评凯恩斯主义的

模型有关预期性质的假定是奇特的,并暗示非自愿失业是不可能存在的。他们还批评道:用固定价格来解释失业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没有说明价格固定的原因,特别是没有说明理性行为人知道价格变化对他们有利时却不改变价格的原因。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者看来,任何与竞争性均衡概念不同的均衡概念,都是与微观基础不相容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价格和工资都能自由伸缩以至市场出清,主张把完全竞争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和方法作为统一的宏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并作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他们认为一般均衡理论的原理是普遍真理,也能解释宏观的经济现象(如失业、经济波动等)。
(2)新凯恩斯主义思路
新凯恩斯主义试图在微观经济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为并具有理性预期的前提下,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构造坚固的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一样认为,宏观经济学应建立在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不过,新凯恩斯主义又认为,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家们所设想的一种理想状态,不适于用来研究宏观经济现象,需要对它进行修正,现实的市场中存在许多不完全的地方,如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等。因此,新凯恩斯主义者从非市场出清、利益最大化行为和理性预期这些假定出发,试图为凯恩斯的宏观理论建立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微观基础(这里的不完全竞争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市场上只有少数企业,而且包括不完全信息、市场的不完全性等)。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内部存在着两种研究思路。一种研究思路强调工资和价格粘性的重要性,它解释为什么名义工资和价格在面临总需求冲击或其他冲击时通常具有不易变动的性质,并通过这种名义工资和价格的粘性来解释总需求冲击的数量调整效应,从而解释就业量和产量的波动以及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另一种研究思路认为名义工资和价格粘性不是主要问题,即使名义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的弹性,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不稳定的影响。
3.经济模型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经济模型
①经济模型的含义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通过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模型。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②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存量与流量以及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所测定的量,如人口总数。流量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变量变动的值,如人口出生数。
内生变量是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即那些需要放在模型中得到解释的变量,如实际GDP、投资、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工资率和利率。外生变量是被一个模型看作是给定的并且不再去解释的变量。
(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的学问,而经济的总体趋势是经济中数以百万计的单个经济个体的行为加总的结果,因此,宏观经济理论必须与构成经济的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和企业的微观基本行为相一致。为此,现代宏观经济学采取三个基本步骤:首先,试图从理论水平上理解单个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过程。宏观经济学家假定经济中存在一个典型的或平均的家庭或企业,然后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工具研究它们在各种不同的经济环境中怎样以及将要怎样进行决策。接下来,宏观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加总经济中个别家庭和企业的所有决定,来解释经济的整体行为。他们将典型家庭或企业的行为以某种适当的方法加以“复合”,把经济中的关键变量如价格、产量、消费量等等加总,然后推导出整体数据间的各种不同关系,以解释关键经济变量间的联系。最后,通过收集并分析实际宏观经济数据以赋予理论经验内容,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宏观经济学就是这样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
4.浮动价格与粘性价格
市场出清的隐含条件是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使得市场上供求平衡,但在现实当中,价格粘性甚至价格刚性都是存在的。正如凯恩斯所提出的,劳动力市场通常处于非均衡的状态,因此,短期中劳动力的需求量与供给量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工资率是粘性的,它仅作缓慢调整以便在长期中使劳动力市场出清。
近年来,一些宏观经济学家强调有些商品市场出现不均衡状态,这种分析方法称为新凯恩斯模型。很多时候,宏观经济学家认为长期中价格或工资是充分变动的,而在短期分析当中则存在粘性。当然,将长期增长的分析方法运用在短期分析当中将有助于理解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宏观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经济始终是在向市场出清状态接近的。因此,不管对短期内粘性价格显著性的最终判定如何,利用市场出清模型做宏观经济分析确实是一条最佳的途径。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490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8-1 11:04 , Processed in 0.09109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