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山大学哲学系620西方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2:2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9824.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6年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5年中山大学62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4年中山大学62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中山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山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0年中山大学60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9年中山大学61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8年中山大学607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6年中山大学414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5年中山大学425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4年中山大学425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3年中山大学425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说明:近年科目代码和科目名称为620西方哲学史,以前为618西方哲学史、608西方哲学史、425西方哲学史等。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6年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简答题(5题选4题答,每题10分)
1.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幸福”
2.如何理解司各脱的“此性”/“这个”
3.如何理解“启蒙”
4.如何理解费希特的知识论
5.如何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
二、论述题(每题25分)
1.巴门尼德存在学说的含义和对思想界的影响
巴门尼德把“是者”作为真理的对象。“是者”是代替克塞诺芬尼的“神”的概念;虽然两者都表示“不变的一”,但“是者”概念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思辨性,更适用于理性论辩。
①“真理”和“意见”
区分“真理”和“意见”两种认识对象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力。
a.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意见的对象“不真实可靠”。
b.真理之路则用理智来进行辩论;真理之路通往“圆满的”、“不动摇的中心”。
②“是者”普遍性的阐释
巴门尼德通过对“是”的意义的分析,说明了逻辑判断必须表达思想、指示存在的哲学道理,批判了事物既是又不是的观点。
a.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这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相当于后来建立的形式逻辑的同一律(A=A),而“是者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是”违反了矛盾律(A≠~A)。
b.“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思想内容需要由“是”来表述,思想对象即“是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
③“是者”的性质
巴门尼德又通过思辨规定了是者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
a.不生不灭
第一,不生的论证
假设是者是被生成出来的,那么,或者是者生成是者,或者非是者生成是者。如果在是者被生成之前就已经有了是者,那么是者已是不待生成了;“是者生成是者”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非是者生成是者”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非是者什么都不是,不能生成任何东西。所以是者不是被生成的。
第二,不灭的论证
“是者既不是过去又不是将来,因为它全部是现在。”如果它是过去,那么它现在不复是;如果它是将来,那么它尚有待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它都什么也不是;是者只能是现在,并且永远保持着同样状态;过去不曾有、将来也不会有与是者不同的状态,即非存在的状态,就是说,是者是不灭的。
b.连续性
是者是“连续的一”,这是指时间和空间中的连续性。
“是者的东西不可分割,它是完全相同的是者;它也不会或多或少,这将阻碍它的联结,它充满着全部的是者,因而是整个连续的”;“存在的各个部分都是完全相同的,不能在某一位置上大一点或小一点。”
c.完满性
当巴门尼德说是者是一,其意义包括两个方面:连续的一和整体的一;当他说是者是不变的时,其意义也包括两个方面:不生不灭和静止不动。总的来说,是者是不动的一。按照希腊人的观念,杂多是不完满的,变化也是不完满的,只有不动的一才是完满的。
(3)意义
巴门尼德所说的“是者”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足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滚圆的球体。他和其他自然哲学家一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处于时窄之中的对象,既不是超时空的本质,也不是无形状的精神。区别只是在于,他以前哲学家所说的本原具有感性直观可把握的形体和性质,如可感的物理性质以及可用数字符号和图形象征的数学性质;而巴门尼德则说明,本原的意义和性质只能是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辩所把握的“是者”。他的思辨和论辩达到了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是者”后来超出自然哲学,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心范畴。
2.奥古斯丁的“我可错,故我在”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和联系
三、文献题(根据文献,结合哲学史知识,谈谈自己的见解,特别注意文献作者和文献中提到的哲人的思想的联系)(每题30分)
1.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分别对于灵魂的观点,作者赞成柏拉图
2.哲学需要一种科学的支撑,知性才能有其范围、原则....柏拉图离开感官世界去寻找理念,最终会一无所获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982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7-21 20:25 , Processed in 0.10480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