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10:1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700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715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广西民族大学617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北京体育大学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9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生理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6年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详解
  第0章 绪 论
 第1篇 运动生理学基础
  第1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
  第2章 肌肉活动
  第3章 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
  第4章 运动与内分泌
  第5章 血 液
  第6章 呼 吸
  第7章 血液循环
  第8章 运动与免疫
  第9章 酸碱平衡
 第2篇 竞技运动生理学
  第10章 肌肉力量
  第11章 有氧工作能力
  第12章 速度和无氧耐力
  第13章 平衡、灵敏与柔韧
  第14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
  第15章 运动技能学习
  第16章 运动与环境
  第17章 运动员科学选材
 第3篇 健身运动生理学
  第18章 肥胖与体重控制
  第19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20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
  第21章 残障人与运动
  第22章 慢性疾病患者与运动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第0章 绪 论
 第1篇 运动生理学基础
  第1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
  第2章 肌肉活动
  第3章 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
  第4章 运动与内分泌
  第5章 血 液
  第6章 呼 吸
  第7章 血液循环
  第8章 运动与免疫
  第9章 酸碱平衡
 第2篇 竞技运动生理学
  第10章 肌肉力量
  第11章 有氧工作能力
  第12章 速度和无氧耐力
  第13章 平衡、灵敏与柔韧
  第14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
  第15章 运动技能学习
  第16章 运动与环境
  第17章 运动员科学选材
 第3篇 健身运动生理学
  第18章 肥胖与体重控制
  第19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20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
  第21章 残障人与运动
  第22章 慢性疾病患者与运动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说明:本部分从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试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715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题(共75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窦性心动徐缓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答:(1)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而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于每分钟60次,据报道某些有训练的运动员心率最多可减少到每分钟36~40次,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窦性心动徐缓。
(2)窦性心动徐缓同训练程度、运动项目和运动年限有关,运动年限越长,训练程度愈高,这种现象也越明显。耐力训练和长距离跑、马拉松、自行车等运动员窦性心动徐缓现象更明显。
①运动员出现窦性心动徐缓现象是多年的训练过程中,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紧张性减弱的结果,这种现象对于运动员的运动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由于窦性心动徐缓,心脏的舒张期延长,所以心肌可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劳,而且心脏有更多的血液充盈。
②由于运动员长期从事体育锻炼,心肌收缩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增加,心肌中的毛细血管大量新生,供血量增加,结果心肌纤维变粗,心肌粗壮有力,心脏收缩力提高了,心容量也加大了。所以经常运动的人心率会比一般人低。
2.简述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恢复过程的阶段特点
①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为运动中的恢复。运动时,虽然机体不断合成能源物质供运动使用,但能源物质消耗占优势,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
②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为运动后的恢复。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③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为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是指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的状态。超量恢复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2)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反而会延缓。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
3.简述血压测试的步骤。
答:(1)测量血压前,手臂上臂最好裸露出来,也不能把长袖袖子卷起来造成压迫上臂血管,而造成血压值不准确。
(2)取坐位,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角,手放轻松勿握拳。
(3)将袖带平整地缠绕于上臂中部(不能缠在肘关节部)。袖带的下缘距肘窝约1-2cm。袖带卷扎的松紧以能够刚好插入一指为宜。
(4)测量血压时候也不要说话,不要屏住呼吸,要自然呼吸。
(5)测血压需一次完成,若未完成则应松开袖带,休息2~3分钟再重新测量。
(6)测血压过程中如发现血压有异常,应等待一会再重测。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分钟,且测量的部位、体位要一致。
(7)开始测量血压时可双臂血压皆测量,如果双臂血压不同,通常左臂的血压值会略高于右臂,记录时应以高的测量数据为准。
(8)高血压患者需定时监测血压,最好每次都能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进行测量,把所测量的血压值记录下来,以便对照,进行自我健康保健。
4.简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1)血液的运输功能
①氧的运输:血液可将O2运输到组织细胞供其利用。
②二氧化碳的运输:将细胞产生的CO2和各种代谢产物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③其他物质的运输
a.将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和水、盐、维生素等物质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供各组织细胞进行代谢或暂时储存。
b.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酸、尿素、肌酐及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新陈代谢的进行。
(2)血液的调节功能
①缓冲酸碱。血浆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以及血浆中的缓冲对,能缓冲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保持血液pH稳定。
②调节体温。血液中含有大量水分,水的比热较大,可吸收较多的热量,缓冲体温变化,运输体内热量到体表散发,从而维护体温的相对恒定。
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维持细胞正常兴奋性和各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的保证。
(3)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
①免疫功能:血液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嗜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浆中所含的多种免疫物质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的侵害。
②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有防止出血的功能等,从而对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作用。
5.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答: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适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协同调控全身各脏器机能活动,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以适应机体承受大负荷强度刺激的需要。
(2)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体温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有利于氧供应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
(3)体温适度升高,机体代谢水平提高,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加弹性,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4)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而造成热应激伤害。
(5)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二、论述题(共75分,每小题25分)
1.试述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全过程。
答: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全过程包括以下主要环节:
(1)肌肉在舒张状态下,横桥结合的ATP被分解为ADP和磷酸,横桥处于高势能状态,其方位与细肌丝垂直。
(2)肌浆中Ca2+ 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分子构型发生改变→横桥的结合点暴露。
(3)横桥与结合点结合→横桥头部的构象发生改变,其头部向横桥方向摆动45°→横桥拉动细肌丝向M线方向运动,将横桥头部储存的能量转变成收缩张力或引起肌丝滑动。
(4)横桥头部变构和摆动的同时,ADP和无机磷酸与之分离→横桥头部再结合一个ATP分子→横桥与结合点亲和力下降并与之分离→解离后的横桥头部分解ATP,重新恢复高势能状态。
(5)若肌浆中Ca2+ 较高,横桥便与下一个结合点结合,重复上述过程。肌浆中Ca2+ 升高也激活了纵管系统膜上的钙泵,钙泵消耗ATP将Ca2+重新泵回纵管内部,肌肉开始舒张。
2.某高校中文系20名女生计划实施慢跑锻炼,下午5~6点绕操场慢跑30分钟左右,10~13圈,每周3次,为期2个月。
问题:应用心率、血压和人体机能评定的有关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评定锻炼效果,要求实验具有可操作性。
答:略。
3.VO2max与有氧耐力的关系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答:(1)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又称最大吸氧量、最大耗氧量。它反映了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①最大摄氧量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
最大摄氧量水平高低是耐力性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之一。能否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是耐力性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最大摄氧量是评定心肺功能的指标。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达到最大摄氧量时,心肺的功能达到极限水平,因此,最大摄氧量的大小可以较为客观地评定心肺功能。
③最大摄氧量是选材的生理指标。
最大摄氧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从童年期到成年期的变化相对稳定,以11~12岁和16~17岁最为明显,因此可以由童年期的摄氧量推算成年期的摄氧量。所以最大摄氧量是理想的选材生理指标。
④最大摄氧量是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
将最大摄氧量强度作为100%V02max强度,然后根据训练计划制定不同百分比最大摄氧量强度,可以使运动负荷更客观更实用,为运动训练服务。
⑤虽然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受实验设备等条件限制难以普遍推广和应用;其数值有时并非与运动成绩的提高绝对相关等。因此,最大摄氧量只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诸多因素之一。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700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7 11:50 , Processed in 0.08111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