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职教育硕士(十月联考)教育学部分配套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20:0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6164.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1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2011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2010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2008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2007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2006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2005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2004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200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200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200l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2000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199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1998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4章 教育目的
 第5章 教师与学生
 第6章 课 程
 第7章 教学理论
 第8章 教学工作的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
 第9章 德 育
 第10章 学校班级活动与课外活动
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三)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1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中庸》
2.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A.普通教育
B.普及教育
C.义务教育
D.基础教育
4.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强调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这属于(  )。
A.形式教育论
B.儿童中心论
C.实质教育论
D.活动中心论
5.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优良品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教学始终具有(  )。
A.教育性
B.间接性 
C.交往性
D.生成性
6.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贝尔—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特朗普制
7.为了查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以及学习上的优缺点而实施的考试属于(  )。
A.客观性评价
B.整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8.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  )。
A.开展日常班级活动 
B.建立班级常规制度
C.协调学生干部与群众关系
D.组织课外活动
9.主张“情感”在道德信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是(  )。
A.马卡连柯 
B.涂尔干 
C.苏霍姆林斯基 
D.柯尔伯格
10.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说服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体育
2.班级教学
3.德育内容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3.简述教师的多样化角色。
四、论述题(15分)
试联系实际论述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德育和班主任工作的有关理论,回答后面的问题。
2005年,“超级女声”评选活动进行之际,李宇春、周笔畅等“超女”成了课间课后许多学生关注的焦点:观看他们的比赛,学唱她们的歌曲,主动加入“玉米”、“盒饭”等不断壮大的“粉丝”队伍之中,甚至还有学生模仿她们的发型、穿着打扮和一招一式。
面对扑面而来的“超女”风暴,站在学生和教育立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超女”为什么如此深受学生喜爱?
2.作为一名班主任,有个如何吸取、借鉴“超女”比赛的时代元素,让自己所从事的德育工作更具魅力、更有效果?
201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试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中庸》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
2.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如果教育发展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必定要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否则,经济发展将因人才欠缺而受到影响。如果教育的发展超过了生产力的承受能力,占用过多的资金和人力,社会将会对教育进行调整,使教育的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A.普通教育
B.普及教育
C.义务教育
D.基础教育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 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 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4.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强调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这属于(  )。
A.形式教育论
B.儿童中心论
C.实质教育论
D.活动中心论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认为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经验的积累和联系;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质性内容。
5.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优良品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教学始终具有(  )。
A.教育性
B.间接性 
C.交往性
D.生成性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教学的教育性首先表现在教学过程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其次,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潜在的教育性。第三,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的性质等对学生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6.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贝尔—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特朗普制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特朗普制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出现于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创立。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 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
7.为了查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以及学习上的优缺点而实施的考试属于(  )。
A.客观性评价
B.整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8.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  )。
A.开展日常班级活动 
B.建立班级常规制度
C.协调学生干部与群众关系
D.组织课外活动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时,其具体的教育行为影响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对班主任教育行为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班级常规制度,把“建制”的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第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上。第三,班主任要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第四,班主任应及时把握班集体及其活动开展的状况,不断积累集体形成与发展的档案。
9.主张“情感”在道德信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是(  )。
A.马卡连柯 
B.涂尔干 
C.苏霍姆林斯基 
D.柯尔伯格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在他看来,德育首先要培养人对美好的、惹人喜爱的、令人神往的东西的敏感性,也要培养对于丑恶的、不能容许的、不可容忍的东西的敏感性。同情心是指对他人的同情、关心、尊重和体贴。因此,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10.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说服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通过实际锻炼,可以加深道德认识,锻炼道德意志,形成道德行为习惯,使优良的思想品德日益巩固起来。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体育
答:体育是人们通过身体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教育。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又称体育运动,泛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有目的、有组织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活动;狭义的体育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一起,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属于社会文化教育范畴,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受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人体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人的体能,增进人体适应能力,预防疾病,康复身心,健身、健美,延年益寿;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个人的生活,娱人娱己有重要作用;③可振奋民族精神,发展国际交往,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豪感;④对社会生产也有促进作用,与社会教育、军事、医疗卫生、宗教、休闲娱乐活动密切相关。
2.班级教学
答:班级教学,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其具有下列基本特点:①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②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③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相互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德育内容
答: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深浅层次。我国当前学校德育内容包括: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和民主和法制教育。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教育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体现出各种不同的特征,在教育制度层面也体现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二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二战以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很多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在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二战前双轨制教育制度使两种教育相互隔离,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普通中学中不能升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国际性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人才的全球性流动、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的兴起以及国际学分、学位的互认等等,一个世界性的各国教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的大趋势正在出现。
2.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答:学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课程类型,如我国古代的“六艺”以及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的类型。
(1)学科课程的优点
①易于使各级学校的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知识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连续系列,如初中的物理学、高中的物理学直至大学的物理学,实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连续系列。
②易于保证所授知识、技能的完整性、体系性和严密性。
③给教授带来方便,教师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借助课本往往就不难完成教学任务。
(2)学科课程的局限性:
①学科课程对于一个未来的该学科专家或专业工作者来说,是必须预备的,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许是多余的,因为它们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经验缺乏联系。
②学科自身的需要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往往有冲突,学科教师面临这种冲突时,往往容易牺牲学生的利益,迫使学生服从学科的要求。
3.简述教师的多样化角色。
答: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四、论述题(15分)
试联系实际论述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要求。
答: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提供了教育迈向一个新阶段的机遇,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关于教育的旧有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知识本位主义向能力本位主义转变。以往的科技革命都以解放人的体力为要务,新科技革命则旨在解放人类的脑力,把人的智慧从繁重的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这场革命对教育提出的首要课题就是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从结论教育转向方法教育。
(2)从统一化模式向个别化模式转变。新科技革命对传统的大一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有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同样的产品,规格一律。但是,在新科技革命时代,人工智能控制的机器可以很便利地更改预先的设计和流程,使一种规格的产品迅速地转型为另一种规格的产品,从而实现生产的非标准化和多样化。新的教育革命可能会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培养目标的个性化。它要求教育要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个别差异,使培养目标定向于特定的个人,使个体的教育产品表现出独特的品质和性格。
(3)广泛采用高科技教学手段。新科技革命将为教育提供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彻底改变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比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广泛应用,并将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软件和专家系统。在高科技教学手段普遍采用之后,学校承担传统教学的职能,或者说是传授知识的职能将逐渐减弱,学习组织、学习指导、学习服务职能将逐渐加强,而与教育无关的一些社会部门,诸如企事业单位及至家庭,将参与甚至承担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
(4)高情感、高创造的教育。新科技革命不仅通过物质手段更新教学技术和形式,而且还会以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影响人,并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为达到这一要求提供物质上的保证。技术越先进,对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的要求就越高。因此,新教育革命除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之外,必将要求更加重视高情感的教育。但是机器的作用主要限于事实性知识的教学,并不能胜任能力培养和方法的训练,只能代替教师的部分机械性的劳动,而不能代替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新教学技术的重大优点是能使教师们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作为一个教育者所应担负的使命。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德育和班主任工作的有关理论,回答后面的问题。
2005年,“超级女声”评选活动进行之际,李宇春、周笔畅等“超女”成了课间课后许多学生关注的焦点:观看他们的比赛,学唱她们的歌曲,主动加入“玉米”、“盒饭”等不断壮大的“粉丝”队伍之中,甚至还有学生模仿她们的发型、穿着打扮和一招一式。
面对扑面而来的“超女”风暴,站在学生和教育立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女”为什么如此深受学生喜爱?
作为一名班主任,有个如何吸取、借鉴“超女”比赛的时代元素,让自己所从事的德育工作更具魅力、更有效果?
答:(1)“超女”现象体现了当前青少年学生的“追星”现象,像“超女”之类的明星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其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追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人的少年时代崇拜英雄,这是人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所必须经历的过程。青少年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印证自己的想象,需要寻找一个可以效仿的活生生的人物,于是“明星”便随着这种社会需要、身心需要应运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心目中的明星,将不再具有当年明星那样对时代有着强烈的影响力,不再具有那种万众崇拜一星的模式。但对青少年的个人发展而言,这种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感情需要使“追星”成为一种必然。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而情感贫瘠的环境里,独生子女的现状,使他们缺少父兄们所有的手足情;紧张、繁忙的现代生活节奏使他们的父母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需要情感抚慰与思想交流。他们内心敏感、恍惚,情绪波动极大,需要平衡自己,需要诉说内心的种种体验和对青春的种种感觉。这时,“超女”们所唱响的歌曲将爱心和忧伤混合在一起,歌曲委婉、真诚、直逼心灵。青少年认为这是真正能够抚慰、震撼人们心灵的声音。在这歌声中,青少年仿佛听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自言自语、迷惑与憧憬,一时间“超女”们成了青少年最遥远而又最亲近的朋友。
第三,追求时髦,寻求刺激,使“追星”成为一种风气。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辨知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分清是非黑白,只是盲目地跟风模仿,相互攀比。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只是跟着潮流走。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就追什么;歌星中谁最红,他们就追谁。周围的同学个个都谈论“超女”,若自己不加入进去便觉得很没面子,于是便收集阅读“超女”的传闻报道、收藏她们的个人专辑,还模仿“超女”的发型、服装、言语。他们自我感觉浪漫、时髦,也给给平淡的学生生活增添了乐趣。
第四,向往成功使“追星”成为对生活体验的结果。青少年对偶像“成功”的崇拜,不能不说是因为当前的市场经济氛围、日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未来的就业竞争、父母对独生子女的高期望值等原因,把青少年推向了一种必须奋斗、必须拼搏、必须进取的新生活环境。事业的成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内蕴。“超女”们从平凡的女孩变成众人瞩目的明星,令青少年真实地看到了成功的榜样和希望,他们渴望成为这样的辉煌成功者。于是,很多的青少年抱着这种寻求成功者成功奥秘的心态,成为狂热的追星族的一员。
(2)作为班主任,可以从“超女”比赛的时代元素中得到以下借鉴:
“超级女声”因具有公众性、形象性、开放性等特点,充分展示了大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极大。“超级女声”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个性的舞台。其“海选”的意义在于它真正实现了任何一个人都有三十秒的机会,任何人都可以想唱就唱。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个节目里获得一个均等的机会,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它最好地发挥了大众的参与,这是大众为之着迷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满足了青少年心中的梦想和童话情结。
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提倡将更丰富的教育内容体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诸如性格教育、认知教育、情绪教育等。应更多地采用对话和交流的方式,通过学生主动、亲身参与的活动和思考,来实现自我选择与自我反思的结合、内心释放与理性增长的结合。
同时,在校园中开展一些活动就可借鉴超级女声“海选”的模式,降低入选的门槛,不论年龄、性别,不论平凡或优秀都可参加。评委可不再是清一色的教师、专家、学者,而是学生自己。换一种角度和方式,通过调动学生的广泛参与性,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主动参与到校园的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使其个性积极、情感健康的功能和价值得以体现。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616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3 16:21 , Processed in 0.08811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