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硕士生求职无门 医学院校逐利扩招砸"招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07-6-10 13:0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将进行每年一次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又有一批医学院校毕业生将走向救死扶伤的神圣岗位。据中国网的调查显示,医生已被列为最受职业人士青睐的十大职业之一。然而,据调查,这个神圣职业近几年在过量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冲击下,已失色不少。
    毕业虽获“金招牌”就业仍遇尴尬
    对于很多人来说,当医生是个不错的职业。为此,报考医学院的始终趋之若鹜。记者近日却从几位毕业多年的医学院校学生那里得知,虽然医学专业一直备受青睐,但在近年来的就业市场上,医学院校毕业证书这个所谓的“金招牌”可是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张小姐毕业于北京某医科大学,她失望地说,在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报志愿的时候,以她的成绩可以有很多选择,但她还是决定学医。当她毕业去医院应聘,想完成一直以来的梦想,没想到却四处碰壁。三甲医院招的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普通岗位需求的都是硕士和博士生。最后,她只能放弃想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改行做了医疗器械销售人员。
    从多家医疗机构的情况来看,尽管目前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还严重不足,但是医院要招人,就想提高质量,所以现在大医院目前需要硕士、博士的现象已是全国皆然。
    罗先生是96级本硕连读的医学类毕业生,他无奈地说:“当年报考的时候就是想一下子学个硕士,至少在毕业的时候好找工作。但最后的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只有面对现实,做了医药销售。”他们宿舍一共6个人,只有一个人当了医生,其余的不是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就是作了医药代表。罗一脸的无奈与哀怨:“既然医院进不了几个人,国家干吗还要招呢?”
     程小姐也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多年,现在是一家美容中心的总经理,她讲述了自己从医至经商的转变过程,当年从学校毕业,由于大医院无处接收,所以就到了基层医院。可是在那里因为没病人,所以被迫“停业”,于是她又重新走上了应聘的道路,屡屡碰壁之后,最后放弃了当医生的理想,改行开了自己的美容中心。她说:“这里的美容师大多数都是医学院校的毕业生,现在竞争激烈,许多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没有医院接收。但她们又有很好的医学常识,正好可以补充我们这方面的空缺。”
    面对如此之多高学历的人才遭遇求职难,这其中的隐情又是什么?
    利益成为“扩招”推动力
    2002年,教育部提出,由于教学资源、后勤服务设施都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扩招进入调整期,每年的增长率将控制在5%-10%。但据数据显示,近几年各大高校平均仍以每年将近20%的速度“扩招”,其中医学院校扩招更厉害,一般的达到30%,有的以1倍的速度,有的甚至以5倍的扩招率在扩大自己的“校园”。
    据北京一所著名医科大学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学校总共只有1000多名学生,相当于每年招收200名左右的学生。可扩招后,到今年为止每年招收的新生都在1000名左右,是以前的5倍。现在是一边招收学生,一边扩大校园。为何医学院校不考虑自身能力,盲目扩招?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据有关人士透露,当初实行高校扩招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招生,提高学费,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殊不知,这样的政策出台,必然会扭曲它本来的目的和功能。虽然教育扩招对我国医学人才不足的补给,做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扩招与高校利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扩招已经被许多高校转化为追逐物质利益的工具。
    我们不妨算三笔账:第一笔,国家拨款。按照教育部规定,国家按照在校学生的人数给学校拨款,每个学生每年是7000元,以前招200个,现在招1000个,这样每年就比以前多获得560万元的拨款。
    第二笔,学费。近几年来,学校招生人数迅猛递增,学费也大幅提升。据有关数据表明,1999年之前的学费是1500元左右,1999年就涨到3000元,目前医学院校的学费已经高达6000多元。按照扩招前每年招收200人,每人1500元计算,学校每年能够收入30万元;而现在是每年1000人,每人6000元计算,每年学校的收获就是600万元,足足多出了570万元。
     第三笔,重修费等杂费。虽然2005年,教育部停止征收重修费等杂费。可据记者了解,仍有学校在违规征收。一个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给记者透露,学校在每科都要设定一个不及格率,一般是在1/3左右,原因就是要收重修费。
    把这三笔账综合起来,培养一届医学院校学生从进校门到出校门,学校获得的利益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这也就是为什么医学院校还在加大扩招力度的重要原因。
教育质量滑坡 医疗质量受影响
    面对医学院如此疯狂的扩招现象,一位卫生部门官员对此表示,医学作为专业教育,有别于计算机等素质普及教育。素质教育的就业面很宽,而医学教育由于专业性很强,只能在卫生行业就业,就业面很窄,这样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后果可想而知。
    后果一:学生质量严重滑坡,最终受害是患者。
    今年5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适当控制高等教育招生增长幅度,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这种提法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从而为教育界争论不清的问题——高校扩招后教育质量是否滑坡——做了一个结论。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教育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上也直言:高校迅速扩招之后,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质量滑坡,研究生水平本科生化,本科生水平高中生化。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专门主管毕业生工作的易本兴副处长对即将成为医生的在校学生的教育质量表示担忧,他认为,很多院校盲目扩招,可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这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则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这样的毕业生到了社会,一经实践检验,马上就会显示出差距。要想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实力,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学校各项软硬件建设,才能根本保证学生质量。尤其是像临床医学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更不能有半点马虎。
  一位业内人士称,医生是专业工种,他们面对的对象是大众的生命,就像飞行院校招收飞行员一样,根本就不应该扩招,反而应该更加严格地选拔,这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在美国学医,必须要经过大学四年、医科四年,然后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专科医师需经过5年左右的住院医师培训,家庭医师至少需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也就是说,相当于中国的本科毕业生才能报考医学院校,获得医学博士生学位的才能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阶段,再经过几年的培训才能真正成为医生。这样的做法,是对患者负责、对生命负责。试问,像中国一个导师带五六十个学生的现状,怎能培养出合格、称职的医生?又怎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最终受害的还不是患者!
    后果二:当医生机率只有两成,毕业后就业问题凸显。
    根据相关信息显示,2005年全国共有66万人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与2004年相比人数呈上升趋势,今年报考的人数有可能达到80多万人。
    一位主管医师资格考试的工作人员透露,现在由于学校扩招的缘故,造成了报考医师资格考试的人数逐年增长,今年就比去年增加了20多万。所以国家不得不控制考试的通过率,一般都在30%左右,来缓解就业的压力。就算这样,每年还是有十七八万人通过考试,可每年国家需要的执业注册的人数只有10万人左右。考试合格也不可能都接收为注册医师,所以说一个医学院校毕业生在考试当年能当医生的可能性是15%左右。可见就业之困难程度,这与前面轰轰烈烈的扩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毕业就面临失业,这对医学院校毕业生来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中国要改变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就必须要停止扩招,按市场需求来定供给。
沙发
ourr1983 发表于 07-6-10 13:47:09 | 只看该作者
无语拉
板凳
85505542 发表于 07-6-10 18:09:0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事实亚
地板
shanxin 发表于 07-6-10 19:18:59 | 只看该作者
哎......
社会啊..
5#
呢呢喃喃 发表于 07-6-11 18:43:0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不可避免医学生就业也很难...我们老师开讲座说要改变就业思想.说她什么亲戚的亲戚的女朋友从我们医学院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就去一个三星的宾馆做服务员了...经理听说她是大学生就把他提升为领班了..月薪千余
无语...
6#
qiweigr 发表于 07-6-11 19:28:55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是这个样子的~~~
即使研究生毕业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处境~~~
.........
7#
mkhy00 发表于 07-6-11 20:00:41 | 只看该作者
好悲哀啊!
8#
hmily0208 发表于 07-6-11 22:51:36 | 只看该作者
但这就是事实,是中国的现状,谁让我们赶上这个时代呢?那就做这个时代该做的事吧,迎头赶上,让自己优秀优秀再优秀
9#
zhmch_1983 发表于 07-6-11 23:16:51 | 只看该作者
同感哦~但是就是这样发展的,开学校的也要搞经济嘛,只有自己努力,适者生存啦~!
10#
jiameile 发表于 07-6-23 20:40:48 | 只看该作者
哎,早知如此,可是还是继续陷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7 01:09 , Processed in 0.09661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