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toyazhou 发表于 07-9-14 13:4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名词及条目
①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②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③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④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⑤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
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合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 <<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15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
16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17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
18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
19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
20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
21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
22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
23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
24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
25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26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
27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
28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
29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30墀(音池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
31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
32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
33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
34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
35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既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
36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
37柱头科: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
38间的名称:建筑中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的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其左右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
39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
40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
41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
42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另一种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叫平棊,后代应用较广。
43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
44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45穿插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46随梁枋:最长的梁下的枋,起稳固梁的作用,是个联系构件。
47抱头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48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叫侧角。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以不多用。
49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50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
51藻井: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
52垂花门: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屋顶用勾连搭。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
53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
54清式彩画:定型为三种,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
旋子采画,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抽象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
合玺彩画,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最高。
苏式彩画,只用于园林,住宅,包括皇家园林。
55戗脊:歇山顶上连接两坡厦宇的脊称戗脊。
56九脊顶:歇山顶的宋唐说法,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57足材: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高宽比为3:2。栔(音自zi)两层拱之间填充的木件断面尺寸。"一材一栔"为足材。其中材高15分,宽10分,栔高6分,宽4分。可见一足材为21分。材分八等。一等材6寸×9寸,相当于四个八等材。如柱径大小为2足材~3材,即42分~45分之间。
58斗拱的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一般前后各出一跳。
出一跳――四铺作 出两跳――五铺作 出三跳――六铺作 出四跳――七铺作
出五跳――八铺作(据宋<<营造法式>>)
五铺作作重拱单杪(音邈miao)单下昂,里转五铺重拱出双杪并计心。(注:重拱――指瓜子拱,慢拱重叠布置。一杪――出一个华拱<垂直于立面的拱叫华拱>。
并计心――用计心作法,每一跳都有横拱。偷心作法――每出一跳缺少横拱。清代每一轴线为一"跴",例宋代出两跳的,清代为五跴<跴即踩,足践也>)
59双杪双下昂:双杪即出两个华拱,双下昂即设两个下昂(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真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丧失殆尽)。
60平水:是指未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先决定一个高度标准,然后根据这个高度标准决定所有建筑物的标高。这样一个高度标准就是古建施工中的"平水"。平水不但决定整个建筑群的高度,也决定着台基的实际高度。
61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⑥装饰作用。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⑧模数作用。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62罩:用于室内,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图案,在室内起隔断作用和装饰作用。
63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以抽象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是旋子彩画的基本形式,藻头由短至长形式为①勾丝绕(3份)②喜相逢(4份)③一整两破(6份)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⑦一整两破加勾丝绕(9份)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
64楣子:苏式彩画中,撩檐枋下部的透构件。花牙子:位于楣子下部,代替雀替的透空构件。
65礓嚓(应为足字旁):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挂侧砌,可以防滑,用于室外。
66雀替:位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连接体之间的短木,减少梁枋净跨。作用:增加挤压面,减小净距,艺术上的过渡。
67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
华拱: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
下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华拱以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栌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
泥道拱: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最外跳在挑檐檩下,最内跳的单层横拱。
令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
双层斗拱:分别叫瓜子拱(下方短粗),慢拱(上方细长)。(宋)
交互斗:为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
齐心斗:在华拱或横拱正中承托上一层拱正中的斗。在令拱上方中心,承托枋传来的力的斗。一般有两个。
耍头: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柱头枋: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正心枋――清)
撩檐枋:在令拱上的枋,最外部。(宋)(挑檐枋)
平棊枋:最内部令拱上的枋。(井口枋――清)
罗汉枋:在内外跳慢拱上者。(拽枋――清)宋用来表示斗拱出跳。
铺作: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
计心造: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
偷心造: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做法。
插拱:全部都是偷心造的做法。
68清斗拱称谓
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十八斗:除了大斗以外的斗都是十八斗。
槽升子:正心拱(正心瓜拱及正心万拱)两端的升,这种升的外侧有槽以固定拱垫板。早期两朵斗拱之间用泥土来封护,明清采用木板――拱垫板来封,所以早期没有槽升子,封护是为了防止鸟,虫飞入建筑内。
三才升:除了槽升子,其他的升都是三才升。另,对宋来说,除了齐心斗(一朵仅一枚)其余的"升"都是散斗。
69单槽/双槽/分心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三区。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
70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
71穿斗式构架:①又称立帖式。②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④因此,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
72抬梁式构架:①(叠梁式)是一种梁架结构体系,水平构件为梁,垂直的为柱,梁是受弯构件,靠自重稳定建筑。②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④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主要构件,梁,柱,檩,枋。
73井干式: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
74干阑式: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
75云南一颗印: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76圜丘:位于北京天坛的轴线上,祈年殿往南。坛三层,上层径26米余,底层径55米。天为阳性,故此一切尺寸,石料件数均须阳数。圜丘四周绕以圆形平面和方形平面的壝(音陪pei)墙各一重,高度甚低,不过一米余;壝墙内空阔不植树,壝墙外森林茂密,用以扩大形象来表现崇天。
77祈年殿:它的形制,原是天地合祀时的大祀殿;平面正圆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檐柱12根,内檐柱12根,象征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同时井口柱4根,象征四季,与内外檐柱和起象征二十八星宿。祈年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层径约90米),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上为三重青(蓝)色琉璃瓦檐,顶尖以鎏金宝顶结束,檐下彩绘金碧辉煌;整个建筑色调纯净,造型典雅。祈年殿用台基提高,用矮墙来扩大形象,表现崇天的境界。
78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位于山西应县,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79装修:①宋代称小木作指装修,装修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类。②外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分隔物,门,窗栏杆等。③内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隔断,如罩,博古架,天花板等。④装修多元功能:a。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b。组织室内空间的基本手段c。性格的渲染要素。装修的特点是作承重构件,有很强的装饰性。但不同于装饰。
80太和殿:明代原为重檐庑殿九间殿,清代改为十一间。它和明长陵祾恩殿并列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太和殿体量宏伟,造型庄重,具备故宫主殿应有的崇高庄严的形象。太和殿一切构件规格均属最高级。太和殿用于最高级隆重的仪式:皇帝登基,皇帝生日,冬至朝会,大年初一,颁诏等。不仅殿前有宽阔的月台,而且还有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可容万人的聚集和陈列各色仪仗陈设。皇宫一律用黄琉璃瓦,是明代开始的规矩,使总体效果更加突出。
81佛光寺大殿:①位于山西五台山,大殿建于唐(公元857年)。②面阔七开间(等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方约1/4。③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屋面筒瓦虽然是后代铺作,但鸱(音吃chi)尾式样及叠瓦脊仍尊旧制,无仙人走兽。④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⑤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⑥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其应用了金箱斗底,槽柱等高的措施。
82北京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其过程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倒座(会客,书房),大门,耳房,后罩房(小姐居),抄手廊。构成模式为一名两暗,一正两厢,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总宽,坎宅巽(音讯xun)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83《园冶》:中国古代的造园学。作者是明代计成,字无否,本书出版于1634年。全书共分三卷。一卷:①兴造论②园说③相地④立基⑤屋宇⑥装折。二卷:栏杆(图示多)。三卷: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造石,借景。其造园目标是,"虽由人做,宛自天成"。造园方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其造园优化标志,"妙于得体合宜,未可均率"。造园步骤,"目寄心期,意在笔先"。其造园构思,一般建筑上"三分匠,七分主人"。"第园筑之主,犹需什九,而用匠什一"。
84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
85厦两头:歇山顶的宋称,又称九脊顶,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二、论述题
1、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其结构措施有:
① 八角形平面,其作用可减小风力。
② 套筒式结构,内外两圈柱,底层檐柱外设有回廊,即<营造法式>中的"副阶周匝",内外柱的排列又如佛光寺大殿的"金箱斗底槽"。
③ 殿阁型构架,9个柱网层,9个铺作层,1个屋架,每个铺作层都象圈梁一样。
④ 高宽比合理, 31/30≈2/1
⑤ 收分合理,内柱1-5层对齐,6。7层内错半个柱径,8。9层再内错半个柱径。外层每层都内错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
⑥ 暗层的处理,结构上增加了柱梁之间的斜向支撑,使塔的刚度大大增强。
⑦ 底层加厚墙体,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
⑧ 楼梯处理很独到,分散布置避免纵向断裂。
⑨ 门窗上加斜撑,也增加了整体的刚度。
⑩ 荷载方面,高大的建筑用小构件,每层柱子不高,空间跨度小,但数量多,可使荷载分散,减轻自重,大的构件均在一层。
其立面造型上雄壮而华丽,采用了60多种斗拱,繁多的构件为结构所需,构筑了华丽的外形,尺度很大,所以同时又是雄壮的。
评价:当时的砖塔为先进的结构形式,采用木结构是落后的,从历史发展上说是落后的,但由于使用木材得体得法,是木结构中的精品,文物价值很高。
2、顶隔因子的两种做法。
   一种是"露明"的做法,另一种是天花做法。露明做法,宋称"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上架"构件自然也成为了内里空间的分割手段和装饰手段,这种做法大多 用于寺庙佛殿,陵寝祭殿和宫殿组群中的门殿,便于取得高爽,深幽,神秘的空间气氛。二是天花,其广泛用于宫殿,宅第等各类殿屋,有保暖,防尘,调节室内空间高度和装饰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天花可粗分为三类:一是软性天花,一般住宅用秫秸札架,然后糊纸,属于纸糊天棚。府第宫殿的讲究做法,用木顶格,贴梁组成骨架,下面裱糊,成为"海墁天花"。这种天花表面平整,色调淡雅,显得明亮亲切。二是硬性天花,由天花梁枋,支条组成井字形框架,上钉天花板,成为"井口天花"。板上可绘制团龙,翔凤,团鹤,花卉等图案,有的还有精美的雕饰。这种天花适合用于较为高大的空间,显得隆重,端庄。三是藻井,是天花的重点部位处理,多用于宫殿,坛庙,寺庙大殿的帝王宝座,神像佛龛的顶部,如同穹然高起的华丽伞盖,渲染出中心部位的庄严,神圣,以突出空间的构图中心和意象氛围。藻井属于天花中的最高等级,历来都把它列为内檐装修中的最尊贵体制。
3、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
① 突出内向型的布局。使用功能,安静,私密性强。精神功能上,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
② 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建筑成了空间的界面,突出空间美。
③ 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
④ 突出"单体门"的铺垫作用。我们把以单体建筑出现的门称之为单体门,如宅门,院门等,它们不同于板门,隔扇门等装修的门,是唯一朝外的因子,与外界相连通的通道。
⑤ 突出"亦内亦外"的复合空间。
⑥ 有利于快速施工。
4、佛光寺大殿
晚唐建筑,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
——剖面特点:
① 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殿堂型构架的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屋顶为四角顶。大殿殿堂型构架的前提是内外槽的柱子一样高。分为三个水平层,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
② 分明栿,草栿两层。(明清称梁,唐宋称栿)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
③ 运用了叉手托脚。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立面特点:
① 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
② 正脊 ——典型的凹曲线(明清为直线)。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象太和殿那么陡。
③ 五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
④ 没有仙人走兽。
⑤ 屋顶较扁,檐口微翘。单檐四阿顶。(明清称庑殿顶)
⑥ 升起(生起),有侧脚,外槽向内倾斜89。5度。(侧脚:指外槽柱子向内倾斜,角柱从两个方向向内倾斜,而外槽柱子从心间向角柱逐渐升高)(生起:逐渐增加某一类构件高度的做法,称为生起。如外槽柱子自心间向角柱逐渐加高。)
⑦ 斗拱肥硕。
⑧ 出檐深远。
——内部空间处理:
① 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栿在下,平闇在上,衬托着明栿层次多,丰富。
② 尺度把握较好,平闇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空间的尺度很大。
③ 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闇围合成了一个趋近于正方形的空间。
④ 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双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柱子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方,设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
5、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色和艺术成就
——总体布局:
① 故宫长960米,宽760米,占地72万平米(周边环绕城墙和护城河),四周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宫城中轴线上有五个主要的门,依次为天安门,端门,午门,乾清门,神武门,其左右为东西华门。以乾清门为界,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为后廷。
② 外朝部分,分前朝,外廷,组成为太和门庭院,前三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
③ 内廷部分,分三路。中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东西六宫(嫔妃住所),养心殿(皇帝住所)。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太后住所),寿安宫,寿康宫(太妃住所)。东路,后三宫(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均为乾隆住所)。其他,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五所。
——建筑特点:
① 占据最显要的地段,从总体的布局上体现了"择中立宫"的思想。
② 采用了宏大的规模,占地72万平米,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大约12000~13000间房子,现存9000多间。太和殿前的庭院35000平米,远超西方广场的规模。
③ 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整饬)布局。A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其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中轴线。B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了深远的空间。C尺度的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的四倍,比例为9:5,象征"九五之尊"。
④ 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⑤ 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首先体现了阴阳两极(外朝,阳,阳数1,3,5,7,9。内廷,阴,2,4,6,8,10)。另外,四象,"四灵之地"。东西十二宫,"十二星宿"。乾清宫――天,坤宁宫――地,等等。
⑥ 运用了其它的艺术手段。雕刻,绘画,文学等。
6、木构架建筑特点
   一、木构架是梁架框架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因此具有广泛性,即"墙倒屋不塌"。①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②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③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④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可轻巧也可雄厚。
   二、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①有斗拱的以材分制(宋),斗口制(清)为模数。②没有斗拱的建筑用檐柱的柱径作为模数单位。柱径d=6寸,面阔s =16。6d=一丈,③柱高h=12。5d。优点:易设计,易备料雇工,水平有保证,易建造,易普及。缺点:卡得太死,由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中国建筑发展迟缓。
   三、达到了高度成熟水平(体系的衰老症)。优点:体现了功能,技术,造型(审美)的三结合的理性精神,二者高度统一。缺点:当发展成熟的时候,没有跳到另一个体系里去。木构建筑中的好多构件都失去了原来的结构意义(如斗拱,雀替)。由成熟期继续发展到烂熟期,其间除了延续建筑文脉以外,已没有结构意义了――当从结构意义转化为文脉语义时,中国建筑开始走向衰落。
   四、费工费料。如铺作中的转角斗拱构件有170多个。
   五、木构架的技术局限。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梁架之间和榀与榀之间缺乏联系,梁架和基础结合的不密切,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
   六、耐久性差。怕火,怕水。
7、颐和园
   其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占地290公顷。分前山,前湖和后山后湖三大景区,其中78%为水面。是保留较完整的皇家园林。
   清漪园在天然山水的基础上,结合治水建寺,因势利导地施展了大规模的地形整治,对全局山水地势作了一番除暇瑜的调度。一,疏浚西湖。往东拓宽湖面。二,修筑西堤,支堤,将昆明湖分成三个小域。三,整理前山,疏通后西湖,进一步密切湖山关系。四,紧依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园外借景。
   其宏观特点是,1,湖堤用岛式布局和堤式布局的综合形式,利用西堤,支堤将水面分成三个部分,又做出三大岛,三小岛,总体上,符合传统叠山理水的模式――三山,却又不拘泥。2,山区特色概括为前山"寺包山",后山"山包寺"。前山建筑左右布局烘托轴线,创造出仙山琼阁――雍容华贵的境界。后山则创造出人间桃源――山林野趣,淡雅幽静的另一番境界。3,宫廷区布局将庄重,肃穆,端庄,稳重的风格与园林的大环境结合的很成功。其构成要素,东宫门,仁寿殿,乐寿堂,德和园,玉澜堂及服务用房。4,前山区一主四从的轴线组织,主从突出,两侧退后的建筑,均衡却不对称。同时使用了3728米之最的长廊,提供了全天候的游览路线,形成过渡层次,并取得画框效果。5,后山后湖采用两山夹水。水窄山高,水宽山矮,形成了对比效果,突破了带形长河的僵直单调,取得化河为湖,开合多重的基本格局。达到真假难辨的"宛自天开"。
   总之,颐和园的布局在充分展示了造园主题的同时,又重笔点染了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的性格。
8、天坛
一、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1, 位置,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与先农坛隔街相对。也是京城中轴线的东面,内城的南郊。
2, 规制,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占地共4000亩,外墙垣东西约为1725米,南北为1650。3米。内坛墙东西1043.2米,南北1228米。共有坛墙两重。内坛也是北圆南方(分两组祭坛,郊天的圜丘和祈谷的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配殿)。
3, 天坛的建筑包括,a 。圜丘组群:圜丘坛,皇穹宇(圜丘,主体建筑由三层台基组成,祈天用。圜丘坛,采用三层露天圆台。皇穹宇,放先祖牌位。)b。祈年殿组群:祈祷丰收用的,布局是模糊空间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c。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有壕沟,围墙等防御设施的固定住所。d。丹陛桥(361×29米)。e。神乐署:神乐乐队的长期住所。牺牲所:饲养牺牲品的场所。
二、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
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故宫960×760。天坛1650。3×1723。2130公顷,比皇帝高,创造"天"的气氛。
2, 总体布局,轴线偏东。
3, 从建筑形象表现"天"。a。以圆象天,圜丘,皇穹宇的外围墙的圆形墙,祈年殿。b。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c。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d。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4, 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5, 运用了一系列象征的手法。
a。 数的象征。祈年殿的柱子,檐柱12根(12时辰)金柱12根(12月)同时两者又是24节气,加上井口柱4根(四季)为28星宿。圜丘台基的直径。上,1×9丈=9丈,中3×5丈=15丈,下3×7丈=21丈,形成三层台基。圜丘的地面铺石为,9×1,9×2,9×3……9×9。9为阳数之极。
b。 几何图形的象征。内外坛墙的形式是北圆南方,体现"天圆地方"。
c。 方位象征。 建筑,主建筑坐北朝南,最高等级,斋宫坐西朝东,次之。丹陛桥,神道为正中,御道,王道分别在西东――突出皇权和天的关系。另牌位,版的位置。
d。 色彩象征,祈年殿的三重檐(蓝色)反映出天不是神圣的色彩,而是理性的光彩。
三、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
9、结合实例分析,谈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
   功能要求上,一物质功能。二精神功能,寄情山水,欣赏诗情画意的景观,追求豪奢。
   私家园林是为解决园居休闲生活而建造。一般为"宅加园"型,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面积都不大,创造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山林。要求在有限的空间里,人工创造有山有水,曲折迂回,景物多变的环境,既要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又要富于自然意境。
   基本原则和手法。
一。 把全园分为若干景区。其作用①变单一为多样,变单调为丰富,空间容量盛大。②提供一个持续的欣赏过程。③形成疏密相间的对比效果。其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其要点是①要有主次,不宜平均分配,形成对比效果。例如,在园门内通常用假山或小院落分隔,不使游人马上看到主要风景。并经过若干曲折小空间转移到主景区。这种对比手法,是一般园林普遍采用的。②各有特色③分而不死,避免迫促,散漫,零星,重复,排牙。
二。 塑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① 叠山a。模式b。山水布局(主山对着主水,主建筑)c。山与真山的关系
② 理水a。聚分得体――小园以聚为主,大园聚分结合。b。水口――形成四通八达的感觉,造成"无尽"的假象,扩大湖面空间。c。池岸――宜低不宜高。
③ 水生植物
三。 处理人工建筑与自然风致的矛盾。
① 采用隔绝式,如留园,由于五峰仙馆的功能要求尺度大,破坏了整个园的尺度感,因此,利用了一系列小建筑,将五峰仙馆与水面隔绝开来。
② 尺度处理得宜。一般用小尺度建筑,因为私家园林的地理条件――面积小,所以用小尺度建筑――小中见大。若功能要求尺度大,则须将大尺度破坏,典型手法,鸳鸯厅如图二。亦即先将大看小,再小中见大。
③ 虚化界面――例如将墙体表现为"爬墙虎"
四。 巧妙处理园林建筑空间。
私家园林的空间追求境界,意境。
如留园。见图三。空间大小,横竖变化,光线对比,追求深远的意境,格调雅素精巧。
五。 运用扩大空间的手法。
① 化整为零。有大有小,有主有从,隔面不断,通而不适
② 尺度处理。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再小中见大,
③ 凹凸处理。
④ 不尽尽之。<<画论>>"意不可尽,不尽尽之"。化有为无,化实为虚,如敞厅,隔而不挡,巧于因借。源流无尽。周而复始,如闭合的路。
10、殿式彩画和苏式彩画的比较
一, 殿式:采用程式化的象征画题。程式化即采用图案化。(旋子彩画可能出现局部写实的画题,说明并不够规范)
苏式:与殿式相反,采用写实的彩画,而次要的部位采用程式化的画题。
   二,殿式尊重构件的结构逻辑。殿式每个构件的彩画不会延伸到相临的构件上,可清晰辨别每个构件的边缘轮廓。
苏式则突破构件的结构逻辑。突破了构件之间的界限(但并不是说100%突破。例,藻头布卡子时则遵守了各自的界限)。
   三,殿式严格地运用平面图案,没有透视感或立体感,图案平面化。
苏式则热衷于立体图案和退晕的效果。例如,回纹,连珠纹,烟云用立体的图案,但如卡子则为平面化的图案,所以也不是100%的采用立体图案。
   殿式和苏式之间迥然不同的原因
一, 建筑不同性格对彩画有不同的要求。殿式建筑为庄重,富丽堂皇,要求彩画端庄,凝重,规整。而苏式园林建筑本身则轻松,欢快,对彩画要求是,活泼,风趣,丰美。
   二,在创作方法上体现了"重理"和"偏情"的不同倾向,不同的创作思想。殿式彩画为"重理"的创作方法,为什么要尊重结构逻辑呢?反映实际需要,实际面貌。
苏式彩画为"偏情"的创作方法(浪漫)。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反映其主观意愿。
   三,建筑创作中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彩画现象即为其一
沙发
momo_zmc 发表于 07-10-7 22:12:11 | 只看该作者
很详细 不错~
板凳
sophie012 发表于 07-10-12 23:24: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收了~~[s:9]
地板
毒爱 发表于 08-6-12 21:18: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真好
5#
Orz_mcJ 发表于 08-6-13 07:58:50 | 只看该作者
攒   配图片就更好了
6#
Orz_mcJ 发表于 08-6-14 10:16:55 | 只看该作者
7#
Orz_mcJ 发表于 08-6-14 10:17:21 | 只看该作者
好多呀   很多构建要是有图片就好了
8#
nannan0525 发表于 08-6-22 09:35: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挺好的。
9#
筱筱729 发表于 08-7-23 15:1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
10#
leoray1985 发表于 08-8-3 18:46:39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好心的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5 13:06 , Processed in 0.08970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