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公共管理这门学科会给我们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清辉私语 发表于 06-9-22 13:5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afive

正式进入这个题目之前,我想有必要先说明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和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这几个概念。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个名词,总之对这几个词及其相互关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不是学者,写此文的目的也不是要探讨它们的内涵和相互间的联系,说明这几个词的目的只是因为要谈这个题目就需要给读者一个明白,也就是说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每个词实际上都有各自丰富的内涵,包含着不同的理念,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历史发展关系,这种关系说明着人类对公共领域的认识存在一个过程,但是要如何理解这些,读者大可参阅各种学术论著,我写这篇文章,缘起是看到许多朋友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识,为此这里就笼统地套用“公共管理”这个比较时髦的词。当然,我不敢说我对这个领域知之甚详,之所以是“谈谈”这门学科,就是想以一个曾经学过四年,而且又有所兴趣的入门者的观察得出的几个理解。

公共管理这门学科到底教给我们什么呢?我想是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技术。为什么这样说?

之所以说会给我们知识,是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存在都是需要为人类提供知识的,倘不如此,这门学科就需要退出历史舞台了,问题的关键是公共管理提供了什么知识。我们知道,人是有公共生活的需要的,这种需要又产生了公共活动尤其是政府存在的必要这一类问题,因此公共活动要如何组织和运作这类的知识就必然是要应运而生的,除非人类懂得这些知识,否则公共活动就会进入一个“非善”,甚至是“恶”的状态。实际上,这一点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还存在二个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第一,既然公共活动是人所必须的,那么这种知识是作为人的本性存在的吗?或者说,只要一进入公共领域,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懂得组织和运作。答案是否定的。简单说,公共领域远比私人领域复杂,既然作为私人领域的微观经济都需要研究才能导致经济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得到有效配置,那么公共领域就更加有通过研究和传播而产生知识的必要。由于公共活动涉及的是群体的范围,由于人的本性使然,要使公共活动所需要的公共资源在所有参与者之间有一个既合乎效率而又合乎公平的配置和使用,关于公共管理的知识显然使必要的。

第二,既然人人都要过公共生活,那是不是意味着人人都要懂公共管理的知识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两个点,首先是人人都需要有关于公共领域的相关知识,但对于这种“需要”,有的人需要“知悉皮毛”,有人则需要“深谙此道”,凡是公民都需要“知悉皮毛”,这种知悉的途径很多,而且可以说基本上从宣传的途径、从口耳相授的非正式渠道来获知也就足够了;而对于专职从事公共管理事务的人,包括实务工作的和研究工作的就需要“深谙此道”了,从事实务工作的可以不是公共管理专业科班出身,但从业前必须强调给予专业的训练,而提供这种训练的人就是研究者,而在这个方面,我认为值得提倡的是让实务者和研究者之间存在良性互动。

上述这些方面是不是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深谙此道”者只能从事与公共管理领域相关的工作?答案也是否定的,解释这个问题则需要沿袭上述评说而进一步说明公共管理这门学科能给予学习者一门技术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会认为要“沿袭上述评说”?很明显,在关于公共管理学科提供知识方面,我只是就公共说公共而已,实际上,人类的生活不是这般截然分明的,公共管理这门学科可以从政治的角度来研究,也可以从法律的、管理的角度来研究([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这里可以列举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系本科的课程做个例证:黄新华的《政治学》《政府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陈炳辉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卓越的《比较政府》,徐辉以及丁煜的《社会调查和统计》,朱仁显的《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关系学》,林平国的《行政学》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林衍超的《市政学》和《地方政府管理》,王云萍的《政治哲学》和《公共伦理学》,孟华的《绩效评估》和《西方组织理论》,丁煜的《非盈利组织管理》,朱芳芳的《公共财政学》和《经济学》,陈振明《政策科学》,林东海《政策分析》,江秀平的《管理学》和《宏观经济管理》,郝文杰的《管理心理学》和《当代中国政府》,朱林滨的《项目管理学》和《战略管理》,王玉琼的《领导科学》和《公文写作》,朱福惠的《宪法学》,李琦的《法理学》,陈章干的《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何丽新的《民商法学》等等。这么多的学科,如果能够掌握一半,那么还能说学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没有技术吗?我看问题的关键是学生要不要学以及如何学,当然社会上的各种就业因素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有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这个矛盾的解决,关键和症结就在于人,一是你自己确实能掌握这些知识从而获得技术吗,二是在面对以专业取人的单位你怎么证明自己也行呢?

技术的问题实际上体现在工作中,就学生来说,就业是个门槛,实事求是地说,行政管理的本科生就业确实不是很理想,但这几年来,本科生的就业率普遍不理想,一些看来不错的专业就业率也不是多好,就业的问题现在还不仅是与专业设置的矛盾,根本的还是整个社会体制和人才认知上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公共管理尤其是政策分析这个研究发行的朋友需要研究的,分析对了,建议对了,这又是一种关于技术的证明。就我这几年对这个系就业的了解,该专业的就业率并不是很差,找到好工作的也不在少数,分析了一下,找不到工作的大概有几种类型:(1)平时成绩差,能力不行的;(2)对自己的工作兴趣不明确的,找工作很盲目的;(3)只等着工作来找他的;(4)心态不好,放不下姿态的。就2000级的情况看,有工作的都不错,工作的范围涉及新闻出版、党政机关、企业(内外资企业都有,作管理、文书、技术的都有)、高校政工等等。就研究生的就业看,形势不差,而且可以说蛮好的,就去年看,听主管的老师说,到6月份还有单位来系里要人的,就业的范围也涉及挺广。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的东西很多,所以有人认为学得不精,结果什么都不行;另一方面,行政管理的研究领域和政府联系更多,所以很多人想当然认为就业方向很窄。我想,重要的是你自己在学校怎么读书;在学校除了读书,你还做了有利于工作的事了吗;找工作时你怎么给自己定的位。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总认为对于研究生而言关键的已经不再是专业,而是你自己的能力,学校是开放的,社会也是开放的,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个人能力才是决定性的,因此就业门路的宽和窄关键在我们自己身上,怨天尤人只能错失机会。

   综合这两个方面,再加上从MPA学位的设立并年年扩招,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年年扩招,研究生的报考率稳居前十(无论就厦大还是全国而言,都是这个情况),第一家民办政策研究院在厦门建立等等实例,实际上公共管理这个学科给了我们关于公共领域的知识,给了我们从事公共活动的技术,它是一门有知识性和技术性的学科,但这个专业在中国兴起的时间不长,社会对之的认识亦不深,这种矛盾是我国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需要通过政府当局的改革以及通过这个专业自身的努力才能解决,这对于在这个专业学习或者即将进入这个专业学习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必须首先明白的现状,这不是我们自身可以改变的,自己能作的就是在学习中锻炼自己人生态度、个人能力以及社交的本领,我想这点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学是个小社会”在公共管理这个专业的学生身上应该体现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9 04:45 , Processed in 0.08232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