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年8月24日晚12点)
事件起因
1572年,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和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的美丽的女儿玛歌年方18,被母亲-瓦卢瓦王室真正的掌权者,嫁给了19岁的那瓦拉的亨利.
这个亨利说起来还是玛歌的双料表兄,首先亨利二世的父亲弗朗西斯一世(就是玛歌的祖父)的亲妹妹是那瓦拉的亨利的外婆,并且亨利所属的波旁家族和瓦路瓦王室同出于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玛歌的父亲亨利二世是个美男子,他的妻子凯瑟琳相貌平平,他们四个儿子都是孱弱丑陋,并且短命,据说这四个儿子有一种遗传怪病,就是流血汗.但是他们的女儿都艳名远播.玛歌很漂亮甚至比他的姐姐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王后伊丽莎白更美,伊丽莎白本来是王太子卡尔洛的未婚妻但是被公公腓力二世(也是英格兰血腥玛丽的丈夫)取来为王后,威尔第的歌剧《唐卡洛尔》就是说的这回事.
婚礼定于八月在巴黎举行,这个婚礼对于当时得法国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十六世纪路德在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传到了法国,当时执政的弗朗西斯一世是个思想相当开放的君主,当时已经可以控制天主教会.刚开始对这个运动还是比较宽容.但是后来由于新教徒把发对天主教的传单贴到了王宫,惹火了这位国王,认为这些人危害了国家统一.于是大肆杀戮了新教徒,镇压反对天主教的运动。等到1559年,亨利二世死后法国的宗教改革基本成形,于是法国的新教称为胡格诺教.这时弗朗西斯二世为法国国王,他是亨利二世和凯瑟琳的长子,继位时年仅十五岁.他的未婚妻是苏格兰的玛丽·斯徒亚特(后来被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杀死),年轻而孱弱的君主,他手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大贵族自是不肯乖乖就范,于是最有实力的三个家族相互角逐,觊觎统治法兰西的权利,他们分别是吉斯家族, 位于法国西部的大贵族 , 位于法国和西班牙间的法国南部地区的波旁家族,位于法国中部的 Montmorency-Chatillons . 在这三个家族中,吉斯家族势力最为强大的而且是极其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们逐渐控制了年轻的弗朗西斯二世,从而成为法国真正的统治者.
其余两个家族虽然也有人信天主教,但是由于政治原因支持胡格诺教派,尤其是那瓦拉的亨利的妈妈珍妮.亚尔培.而她的丈夫-亨利的父亲那瓦拉国王,法国国王的将军则是个天主教徒.据说珍妮信新教起初并不完全是政治的原因,因为亨利的爸爸长期不在那瓦拉,所以有很多\"天主教的\"情妇,于是珍妮向负心的丈夫及宫廷里一切妨碍她的人挑战而改信新教.珍妮是个自负的女人,认为自己出身高贵,是弗朗西斯一世的亲外甥女,而凯瑟琳·美第奇不过是意大利商人的后代,因此实际上心里很鄙视她。
实际上就算是那两个家族的很多主要领导者是雨格诺教,全法国的的胡格诺教教徒不过只占不到百分之十.但是由于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对于吉斯家族来说这两个家族实在是不可小觑的敌人.所以说这几个家族间的矛盾纯粹是政治上的竞赛所引起的,而外在表现为天主教会和新教教会的冲突.
弗朗西斯二世是个短命鬼,继位一年就死了,年仅十六岁,而后凯瑟琳的第二个儿子继位这就是查理九世,是年十岁,这时凯瑟琳开始摄政.这个家伙小时候倒还健康可爱,样子也不错,但是后来很是肥胖,凯瑟琳太后颇为讨厌这个面目可憎,软弱无能的儿子,而比较钟爱三子亨利.瓦路瓦,他就是后来的波兰国王和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
虽然凯瑟琳是个相貌平庸的女人但是却是一个聪明和铁腕的政治家.她知道吉斯家族强大的势力对她和他的儿子绝对是个威胁,于是她在政治上开始扶持其他的两个家族用以和吉斯家抗衡,但是由于那两个家族和胡格诺教已经融为一体,所以客观上支持了它的发展,所以胡格诺教派在那时期得到迅速壮大.但是凯瑟琳本人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不想让任何一个贵族控制国家,更不想要法国成为一个新教国家.于是经过一番斗争,凯瑟琳还是决定了帮助吉斯家族打击新教徒,她先是协助他们刺伤了海军上将柯里尼(重要的新教领袖之一)在这之前,她已经毒死了珍妮,并使这个谋杀看起来像珍妮死于肺病)并且协助吉斯家族策划了以天主教的玛歌同新教的亨利婚礼为诱饵来消灭前来参加婚礼的新教首领及各地的新教教众,这就是著名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屠杀。
事件经过
让我们想象一下那天的情形,8月18日婚礼举行,从那天开始全巴黎的人开始庆祝婚礼,无论天主教徒还是全国各地赶来的新教徒,无论宫廷,贵族,还是老百姓,全城狂欢,大家受到一场隆重的婚礼影响都几乎陷入癫狂,并且新教徒们想,这样的结合可能会使新教合法化,所以格外的兴奋,无数其他的方的新教徒都赶到巴黎参加这场婚礼,22日海军上将遇刺的消息传出,无疑又给人们脆弱而兴奋的神经重重一击.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互相憎恨漫骂,23日,情势似乎对天主教徒很不利,新教徒群情激昂,发誓要找到刺杀柯里尼的凶手及策划者.吉斯手下的人被逮捕,法院开始审判,国王也发出狠话,有罪的人决不轻饶,所以亨利.吉斯(玛歌的情人之一)带着他的人暂时离开巴黎,一切好像对凯瑟琳来说好像很糟糕.然而她沉稳而自信,她先允许他的儿子查理九世派遣新教士兵把守海军上将柯里尼的官邸,并且派新教徒们的新王后玛歌去探望病情.这时的玛歌从心眼里是同情新教徒的,在她看来新教徒们虽然粗鲁,但是但是他们现在没有防备,象羊羔一样,而且他们还有良心.在此期间凯瑟琳秘密接见安汝公爵就是亨利.瓦个瓦(查理九世的弟弟,她的宝贝儿子),法国人,还有一些意大利人,最后连同他们胁迫查理九世同意处死柯里尼.
于是24日凌晨,亨利.吉斯已经悄悄返回巴黎,他首先来到柯里尼家,当即杀死了柯里尼,于是以教堂的钟声为信号,全城的武装的天主教徒保卫团出动了,这事先都是准备好的,他们带着白臂章和带有白十字的帽子,向尚在熟睡的新教徒们发动了袭击.当夜巴黎血流成河,死掉的新教徒的数量是有争议的(就像台湾现在说的1.28万死伤人数有争议一样)各个立场得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数字,有人说当晚死了2000,有的说3000,还有说6000的.以后的几周,这种屠杀扩散到法国各地,死亡人数一般来说历史学家们认为是70,000人.这次大屠杀之后,法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上升中的王权遭到了削弱.因为新教徒怎么会善罢甘休, 因此建立自己的政权和中央对抗.从而导致了法国第二次宗教战争.
事件后续
按照大多数欧洲史书的描述,最开始查理九世和皇太后都是真心想把女儿嫁给波旁的亨利的。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
1、新教首领柯里尼唆使查理九世对西班牙开战,这个与皇太后稳定国内的政策是矛盾的
2、柯里尼对查理九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个是皇太后无法容忍的
这两个个条件加到一块,使皇太后认为法国朝政有可能落到新教徒手中,而他们的政策将会导致灾难。皇后的三儿子安茹公爵以及吉斯公爵利用了这一点,使得皇太后倒向他们一边,但说服查理九世还是一个问题,于是他们倾向于刺杀柯里尼。
但是,这次刺杀失败了,柯里尼只受了重伤,巴黎的新教徒很不满,开始骚动,查理九世也声称一定要查处凶手。
这时皇太后秘密告诉国王,她就是那个凶手,而且现在新教徒已经蠢蠢欲动,如果不先下手为强,新教徒会在巴黎发动叛乱。在这种情况下,懦弱、无主见的查理九世崩溃了,下达了屠杀新教徒的命令,而实际执行屠杀的是吉斯公爵、安茹公爵以及他们手下的天主教极端分子。
亨利与玛格丽特的婚礼事先就是一个圈套的说法现在看来是不太可靠的。
这次屠杀全法国大约有五万新教徒被杀,几乎所有的新教徒领袖都遇难,只有波旁的亨利以及孔代亲王因为宣布改信天主教而躲过一劫。但是新教下层民众没有屈服,他们据守拉罗舍尔,天主教军久攻不下。
后来波旁的亨利以及孔代亲王都逃出巴黎,于是宗教战争再度爆发,查理九世病死后,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天主教一方分为三派:
国王亨利三世一派,天主教极端派吉斯公爵一派,天主教温和派阿朗松公爵(也是国王的弟弟)一派, 再加上波旁的亨利带领的新教徒,于是又是一场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