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陈寅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苏小北 发表于 09-5-10 20:2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寅恪(1890-1969)中国现代最富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的开明督抚)之孙。夫人唐篔,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也是一位女教师,在清华园相识,两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结婚,时年37岁。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
  陈寅恪的第一期学术主要是佛教研究。陈用他的多语言工具,通过校勘、翻译研究,发现纯正的印度佛教汉译后变味了,被中国化了。通过这样一个文本化的研究,得出一个印度佛教主要理念被中国化的结论。这个工作表明,中国的本土文化有很强的吸纳、又非常独立之精神,哪怕是印度的认识论和逻辑学都胜出中国文化的佛学。陈寅恪所为,是这样一个略显单纯的工作,对更复杂深刻的整个佛教史没更大的研究。我略作补充。从中国佛教史上看,印度佛教来华后,确实被中国化了,主要宗派,比如天台、华严、稍后的禅宗,完全是中国式思维的底子。所以到了唐玄奘,他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就去印度,看看纯正的佛教到底如何。玄奘后来引进的主要是很难被中国化的佛教唯识学,但传到中国的命运是:仅传两代就式微了。还有三论宗,也这样,很难传下去。(到了近代,这个唯识学的文本都不太好找了。幸亏日本还有些,清末杨仁山从日本搜寻些回来。民国的时候,这才有些人恢复起唯识学。这个恢复也和西方哲学晚清入华的风气相关。)到了宋代,甚至整个中国佛教干脆没落了,因为这个时候的儒学直接吸收了佛学、道家的精华,产生了理学,理学把他们给代替了。(中印佛学的不同,可参考吕澄先生等,日本最近的批判佛学也是做佛教的正本清源的,可参考松本史朗等人的研究,不赘述。)总之,陈寅恪的第一期工作,这是从生命哲学这个层面,来昭明中国之精神。
  第二期学术,就是魏晋六朝隋唐的中古史。到这,有个背景,就是五胡乱华。象北朝,好几个政权都是胡人政权。那北方失地的汉族,是不是就亡国灭种了呢?没有,保持了独立,当然也吸收了胡文化,最终是胡人被融合到华夏文明圈了。其中,陈寅恪考察了北朝第一氏族崔氏,算个代表吧,肯定了这个阶层对文化独立和制度独立所具备的功能。对于南朝的华夏政权来说,能不能化解江北威胁?陈寅恪考察的了南朝士族高门的王氏,陈寅恪谓: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二种实力,以抗外辱,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延续,不为民族之功臣。从中可见陈寅恪着意之所在。以上,是中古史的前段六朝,留下五胡乱华的烂摊子。如何收拾,就看中古史后段的隋唐了,所以,其背后仍然是陈寅恪的同一个问题。怎么研究的?核心内容是隋唐制度的源流有三。长话短说:虽然遭受五胡乱华的祸害,这三大源流之核心仍是汉文化、汉制度,所附著者仍是华夏士族大家。当然,陈寅恪也考察了唐朝的新的外患,谓:李唐一代其与外族和平及战争互相接触之频繁,尤甚于以前诸朝,故其所受外族影响之深且巨,自不待言。等等。这个工作主要考较了中国和异族、异文化的交流、吸收、融合。结论是,中国精神很难被外来搞定,但不否定吸收外来文化。
  陈寅恪的第三期学术,开始于抗日以来,看上去有点不务正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著书唯剩颂红妆”。“红妆者”,陈端生,柳如是。赞叹的是“儒士而侠女者”,“罕见之独立女子”。对这一工作,陈寅恪自谓“老来事业未荒唐”。由前二期学术的大事研究,宏大的,民族的,转到第三期:个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上了。有个大背景:49年建国,民族的危机,已告结束,但马克思口号后面的危险,开始了。就时代和社会气节来说,陈寅恪不无所指。吴宓言:“寅恪之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盖藉以查出当时政治道德之真事情况,盖有深意存焉。”陈寅恪确有深意存焉,此“颂红妆”也是遥契当年之悼王国维,所赞者为王氏“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写红妆,颂红妆,“痛哭古人,留赠来者”,也是如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直接关系中国之未来。《柳如是别传》即托此命之书者也。他从史学上,达成对中国未来的乐观。1969年,陈寅恪弃世。
下面,我们看中国的社会新演变。
  一个新演变是,近三十年来,公民社会出现、壮大。公民社会是随经济发展,商业社会的结果。(西方完成中世纪的解咒[韦伯],然后顺利开出民主政治,主要一个原因在于海洋性、商业性下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公民社会,血缘失效,用契约来决定。这在传统农业中国当然不能,我们较易把中国开不出近代民主政治归罪于儒家。)另一个新演变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经过改革开放,改造出一套现代化的商业社会[黄仁宇]。有了这两个新背景,我们可以谈政改了。从大局看,政改能否持续渐进、甚至完成,完全取决于中国可否持续发展。如果不能持续发展,最大的恶果就是,政府财政只能回头侵害公民社会,只能去牢牢控制公民社会,造成社会倒退。所以一定要持续发展,一定要讲科学发展观[胡],而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又在“能源”和“全球市场”。[我们要参考国际新格局,另详。]
以上是中国的政治背景。那,具体到何种模型?我们顺着陈寅恪[或托克维尔]的要点走[是否过度诠释?算,也不算]。就是国家[政府]和社会要分开。如何分?一句话:国家[政府]给公民社会放权。企业要有自治权,城市社区要有自治权,乡村要有自治权,还要有个四通八达的结社权。
  制约中国活力的关键就是国家管的太多,控制的太死,另一面,也必然生出一个庞大的利益寄生团体,从而害社会,阻碍社会。所以一定要放权,放权就是分权,分权后,寄生团体可以简政,行政成本降低,国家[政府]的功能也可精悍,可专注于军事、能源、科技、宏观调控等。另一方面,公民社会获得了自由,可释放活力,促进发展。农民也可解放,土地进入流通,农民可加速城市化。[农民改革即便改,也可能是局部的、缓慢的。三农核心是土地。农民土地如果成为资本进入流通,自然造成发展,可当中国一旦被困(比如当年北有苏联封锁、南有越南印度封锁、东面海洋美国封锁),甚至发生大战,那么中国人只能回头靠农业养活,而这时土地、农民已经进入流动,粮食安全就很危险。这也是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要改革,已经达成共识,但迟迟不改的原因。要让农民时刻准备着为整个国家垫底、牺牲。]
  公民社会有自治权以后,可形成无数利益共同体。从而有能力限权,而不是再搞出几个政党[欧美输出民主搞定了的那些国家,动乱,被利用,新殖民主义],幻想他们能去限权。那么制约国家、公民社会的又是什么?这就需要独立司法。要有宪政、法治、民主。这,不正是西方那套吗?是不是,要步西方晚期资本主义的后尘呢?这正是陈寅恪重视贵族的启发所在。当然,在今天不会有那样的贵族了。但可产生新“平民贵族”。在国家和社会分开后,公民社会获得自治权,在众多利益共同体或者社团里,德行和智慧俱佳的人就会成长为民望领袖,这就是新平民贵族。所以,公民社会自然存在一个可够通过国家的中间阶层。这个阶层不是用武装控制自己的公民社会,而是由民意限制。在功能上,他们又可以沟通国家和社会,也可以限权,关键可以寄托、引导最高文化。避免工具理性,解决生命成长,寄托文化传承。这里吸取西方后资本主义的教训。这是有同于托克维尔者。所以,在王焱老师的谈话中,陈寅恪和托克维尔就合辙了。托克维尔:平等民主的社会里造就有贵族性质的人。通过民事结社,建立具有贵族性质的法人结构,在法权地位上是平等的,在人性的发展上有贵族性质,有道德感,热衷于政治,热衷于公共生活[豆瓣小组]。托克维尔的核心教诲或许也可以用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为:尊德性、兴教化、美风俗;人必群,人必信,人必畏,人必爱[豆瓣小组]。陈寅恪花不少精力,考察中国历史上的贵族,士人阶层、社团,可见寄托所在。---无非是“共三光而永光”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者也。
  1、民主的真义
  争取民主是为了什么呢?究根到底,无非为了争取和保护无数个人的私人利益。如果私人权益是神圣不能侵犯的,那么,能够最大有效保护这个权益的民主就是同样不可置疑的。这就是民主的真义。我们可先不谈自由,先不谈平等,但不能不谈民主,民主实在是更根基的。对此一民主的精义我们不能有反对的。我们不能反对民主,除非你不想要你的私人权益。这是块试金石,现在有种种相争,比如所谓积极自由,消极自由等等,谁是谁非?其实拿这一试金石一验就知:谁实质上在反对民主,谁就错误。我们同样可以验明对陈寅恪看法的疑问,看一看陈寅恪,以及中国文化的实质。 [我有兴趣时,会重新做这个案例解剖]。
  2、民主永不停步
  民主是出于私人权益之需要。又由于个人利益的无穷多样性,那么,民主就远非只是一个政治范畴,而是它可延伸到和个人利益相关的一切一切领域,比如社会、文化、习俗,家庭、婚姻,以至知性活动方式、感性生活方式、及基本心态结构等人类生活一切方面的普遍性范畴。所以,民主也将永不会在某一阶段或某一领域就停步不前,而将成为现代人的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甘阳]。由此,托克维尔自然有一自己也解答不了的“民主是否会有最后的极限”的疑问。同时,随着民主的无限开演,那么我们又会最终走向何方呢?又是一个疑问。思量这两个疑问,可以加深对民主的最高思考。[我会尝试能不能有个解答]。
  3、终极意义上的“民主”追问
  为什么一定要民主,即:为什么一定要那个私人权益。在终极意义上,这个私人权益对每个人的生命意义到底意味着什么。出于私人权益要求的,一个不停的民主实践,到底有何终极意义?民主和人的终极关系,到底如何?或许,到这里自然会引致那个著名的神谕了:认识你自己。即我最关心的,最困惑的:生命哲学。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休谟 康德  基督 佛陀  孔老庄 苏菲 。。我的最后。我的最爱。得救之辽远。

  
沙发
于子莺 发表于 09-5-11 16:40:18 | 只看该作者
嘿嘿 是我们江西人~~
好像陈先生也是清华四大国学大师之一吧~之外好像还有赵元任 梁启超是吧 不记得了 高中时看到的
板凳
 楼主| 苏小北 发表于 09-5-11 17:53:20 | 只看该作者
另外一个应该是王国维,可惜了殉国!
地板
于子莺 发表于 09-5-11 18: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苏小北 的帖子

啊 对对对 还有王国维 怎么把他老人家忘了
楼主很喜欢陈寅恪先生吗?先生虽然没有王国维梁启超他们那么有名 甚至他一些学生也比他更家喻户晓 可是就像傅斯年说他的三百年来学问第一人 真是当之无愧的啊
可惜的是 据说老先生最后眼睛都不是很好了 真是让人难过 真不知道他最后怎么熬的文革那些日子
5#
 楼主| 苏小北 发表于 09-5-11 20:5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于子莺 的帖子
  陈寅恪先生无论是在学术还是人品方面都有大家的风范,蒋介石逃往台湾的时候曾派专机去接他赴台,他都没有走.晚年在中山大学授课,在膑足目盲之时,仍然孜孜不倦,口述<柳如是别传>,用春秋笔法为后辈学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尊敬.
  有一个段子,子莺可以查一下余世存的<非常道>里面讲述解放后陈先生因书不能出版而发出的感慨"盖棺有日,出版无期."我时常在想,到底什么才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民国时期,先生受人尊敬,而解放后却受到如此的待遇,可悲可叹!老话讲:乱世之人不如狗.其实,乱世中才有真正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6#
于子莺 发表于 09-5-12 12:1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苏小北 的帖子

同感同感~乱世真是成就伟大的人的好时机 不论是思想还是政治 方面
也只有这样的时代才能容的下这样伟大思想的人吧
不知道小北童鞋喜不喜欢傅雷哦 最近我又看了下《傅雷家书》 看到你说的盖棺有日,出版无期 不禁想到傅雷先生也是在文革时候说过一句要嘛印上我傅雷的名字 要嘛就不要出版我的书 虽然才学上可能傅雷先生略逊于陈先生 可是他们的为人 他们的气节 还是颇为相似的
钱钟书先生 鲁迅先生都曾著书为中国的读书人可惜 哀其不争 觉得中国的读书人最是无用 要么依附大集团 要么依附政治 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气节
可是他们自己 以及陈寅恪先生 傅雷先生却做出了最好的反证
活出了一份读书人的气节 即使命运不公 但是这份气节还是让我们这些后世的读书人引以为傲啊
7#
 楼主| 苏小北 发表于 09-5-12 13:03:15 | 只看该作者
《傅雷家书》我还没有读过,最近正在看《西游记》。呵呵!
    的确,古人曾说过: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古人还说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呵呵,那就要看你如何处世了,不管是“兼济天下”,还是“独善自身”,只要努力活出自我,也就够了。
    子莺考哪个专业?
8#
于子莺 发表于 09-5-12 13:55:43 | 只看该作者
打算考对外汉语的 小北呢?我给你发短消息了~
9#
四废书房主人 发表于 09-5-12 19:29:18 | 只看该作者
陈寅老“盖棺有日,出版无期”之叹乃针对其作《论<再生缘>》而发。小北喜欢陈寅老的话,还可以多多关注余英时先生论陈寅老的文字。当时余先生在海外撰文分析陈寅老诗作之微隐幽怨,曾得老先生肯定。
10#
四废书房主人 发表于 09-5-12 19:34: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子莺 于 2009-5-11 18:16 发表
啊 对对对 还有王国维 怎么把他老人家忘了
楼主很喜欢陈寅恪先生吗?先生虽然没有王国维梁启超他们那么有名 甚至他一些学生也比他更家喻户晓 可是就像傅斯年说他的三百年来学问第一人 真是当之无愧的啊
可惜 ...

王国维真正的成就在于其金石文字之学以及利用二重证据以考三代史实,可惜大家了解得多的还是他以《人间词话》为代表的早期哲学、美学、文学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9 22:35 , Processed in 0.08650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