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得到复试通知,清华法学院的安排是:3月23日资格审查,3月24日笔试,3月25日面试。时间非常仓促,而且之前因为一直在等成绩,心情比较浮躁,都没怎么准备复试的事情,等到通知来时,已经只剩三天了——买车票,准备复试时所需的材料,等全部弄妥,赶到北京时已是22号的晚上,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准备真是太不充分了……
由于复试通知上没有写明考察方式,也不知道带些什么书好,就带了一本自己去年复习时总结的笔记(主要因为带它比较方便)。不知道考什么,心里总是惴惴不安,匆忙中才想起来清华的招生简章上好像提到复试方式,于是找来看了看,原话是这样的:
复试包括外国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综合知识笔试方式。综合考试覆盖范围:政治、经济、历史、逻辑、语文、一般科技知识等,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逻辑推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具体人数根据初试结果确定。复试时综合知识笔试不提供参考书。
仔细读了好几遍,也没看出什么端倪,总觉得没什么好准备的,就是担心英语口语和听力,因为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好,听力和口语更是差的一塌糊涂。死马当活马医,写了份英语自我简介,再猜测老师可能会用英语问些什么问题,编了些答案,就开始狂背起来……
24号笔试,进考场前看见很多同学都拿着各种各样的材料在背,心里有些慌起来,两个多月没看书了,很多大纲上的知识都忘了……拿到试卷后总算安心了些,清华的文科类复试共用一份笔试卷,题目大体是这样的:满分100分,30分的时政填空,10分的成语填空(一共10个成语),10分的名词解释(一共五个,不是法律方面的,乱七八糟,我只记得“可再生能源”和“基因工程”两个了,应该属于招生简章上所说的“一般科技知识”类),10分的历史常识问答(也比较诡异,印象比较深的是也是两个:中国同盟会成立于哪一年,宗旨是什么;还有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腾王格序》是其中哪位所写),30分的文言文翻译(考的是《荀子•劝学》,需要先断句再翻译),还有10分的作文(议论文)。整个试卷难度不是很高,但是如果没有准备,还是可能吃亏的,像时政我就有好几个没想起来,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概念都记不全了。好在我古文和历史都还比较感兴趣,作文也是我的强项,最后出来时自我感觉还不错。
25号面试,由于笔试时没有考英语听力,所以我猜测可能不会单独再考,应该是在面试时一并考查,清华法硕一共大概246人参加复试,分成五组(不是按成绩排的,大概是按报考所在地区排),大体是这样安排的:英语由老师随机问几个问题,通过对话考察考生的听力和口语;专业课则由考生自己抽签,然后回答所抽问题,题目范围非常广,就我们组而言,有的同学是案例,有的则是就一个法律现象发表个人看法,有的则直接是法律知识。我英语面试时,老师问了两个问题:作为一个自动控制专业的工科学生,为什么选择报考清华法硕(大体是这样的意思,我自己也没完全听懂^_^);还有一个是“How about a lawyer in the future”。我去繁就简,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Because I like law , I like tsinghua;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It’s just one choice ,but not the best。全用的最简单的词汇和句式,呵呵,后来老师还准备要问,我一看不妙,赶紧反问了老师一句:Excuse me , how about my speaken English?那英语老师愣了一下,回答了一句“Very good!”,我如获大赦,立马撇头不看英语老师这边,转而直盯着专业课老师们。大概是一句“very good”表示英语面试已经收场,也可能是英语老师不好意思再问,右边专业课老师示意我可以开始抽签答题了,我抽到的问题是:继承权的概念是什么?继承权丧失的情形都有哪些?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因为属于大纲上的考点,但是我回答的不好,主要是答案组织的不系统,逻辑性不够强。继承权丧失的情形其实应该包括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两方面,需要先说明分两大类,然后依次展开论述,但是我慌乱之下回答的比较凌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的憋出来的,还好老师比较和蔼可亲,一再地给我提示并微笑示意,我全部说出来后自我感觉很不好,请求老师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再系统地阐述一遍,主考老师(据说是清华法学院的副院长,民商法学的泰斗,我不太清楚,还有待去学校后证实)说不必了,回答得挺好,然后我站起来说一声:谢谢老师们,就鞠躬退场了。
清华的初试和复试成绩都没有公布,考生都只知道自己的成绩,甚至复试成绩自己都不知道,这一点我觉得是不怎么合理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今年清华246人参加复试,最后录取203人,淘汰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各个学校的复试方式也不尽一致,而且我的复试经历也比较失败,其实并无太大的参考价值,在此跟大家介绍一下,仅仅是希望大家重视复试,并且尽可能地多做准备。以下是我现在总结的关于复试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在初试之前,最好就能了解一下您所报考学校的复试情况,起码应当大体知道复试的考查方式、所占比重、淘汰比例等,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因为现在很多法硕院校越来越重视复试,如果您的初试成绩较高,而在复试中因为准备不足而被淘汰的话,是很可惜的,每年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2、在初试之后,不管您的初试成绩如何,您都应该做好复试的准备工作,有备无患,几个月的复习都熬过去了,不差现在这点付出。如果您感觉肯定能进复试,那就更应当精心准备了,因为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起码包括复习、报考、初试、复试四个过程,而复试是最后一环,也是相当关键的一环。具体的准备工作至少应当包括:(1)备齐复试时所需的材料(包括学历证明、本科成绩单、个人自述等等,各校规定不尽相同);(2)仔细分析您所报考院校的复试考察方式(一般招生简章上会有相关说明),并精心做好相应准备工作;(3)如果可能的话,弄一份去年该校复试时的笔试题,或者找一位去年考上的学长,详细咨询一下他的复试情况;(4)做好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准备。清华可能对英语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据我所知,很多学校对英语还是相当重视的,而且即便英语要求不是那么高,而您准备充分,表现良好的话,还是会有不少好处的。
。http://blog.sina.com.cn/pengchengfa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