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笔记] 关于社会心理学 之私人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aiqilun 发表于 11-11-21 18:5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说了。。大家努力吧!!!!!!!!!!!!!!!!!!!!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 个体形成了适应该社会和文化的人格 并掌握了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 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
社会化的任务 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他有哪些期待 规定了那些行为规范
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 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1 以遗传素质为基础 2 具有独特个性 3具有普遍共性 4具有能动性 5贯穿人生全程
自我 即自我意识
对自己存在的觉察 是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 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 心理特征 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的内容
自我觉知的进行感 即类似于知觉者 I 包含 自我意识
稳定的心理表征 即类似与知觉对象的我 ME 包含 自我概念

自我意识包含四个内容 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自我认识 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与评价
自我评价 在自我认识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
自我体验 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 即主我对客我的态度
自我控制 表现为 发动作用和抑制作用 控制个体的生理状态即控制客观的我
自我意识的特点
客观性 指人自己我意识不是封闭形成 而是与外界接触中形成 内化过程
矛盾性 主我和客我所代表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的 矛盾
形象性 从他人评价中概括出某些经常稳定的评价 体现自我评价 自我意识
独立性 个体自我态度个体自我慢慢脱离他人评价 成为自律的东西
倾向性 个体对自己认识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对行为的肯定否定

自我的水平与结构
自我的水平 方向 描述 自我关注的基础
个人的 私有的 特质 能力 价值 个人的抱负和标准
关系的 亲密的 我们有直接接触的他人 互相关照 亲密 他人给予的肯定
社会的 人际的 社会角色和地位 公众认可 他人表扬
集体的 公有的 我们所属的社会类别 民族自豪感 个体的群体自豪感

自我概念
人们关于自己本质的所有信念组成的动态心理结构
结构 物质客体 身体 他人 以及一组抽象观念或思想 大家可以对比下 候老师的内容 以下的
个体自我概念的建构 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其中包含了 物质客体 即我穿的衣服 即我的所有格
从他人的行为推断自己 等同于 他人
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己 包含部分 他人 即他人构建的社会评价体系 作用于个体
通过自我意识推断自己 等同于 一组抽象观念或思想
对于健全的人格 自我概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许是作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理想信念 或其他抽象观念


詹姆斯的自我理论 这个。。我摘的从GG哪里 有备无患把。。
自我概念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对自我的讨论。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
客体我由三个要素构成:物质我(material self)、社会我(social self)和心理我(mental self),这三个要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侧面。
詹姆斯认为,三种客体我都接受主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判断,并由此产生积极或消极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追求,即主体我要求客体我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以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米德的自我理论
米德从社会整体及社会和个体的互动的视角来定义自我,按照符号相互作用论 (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的思想解释自我及其形成和发展。他的主要观点有:
1.自我的主客体分化
2.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
一类是概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s),即社会文化整体。另一类他人是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人物
3. 自我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preparatory phase),原始的自我尚不能运用符号,只能无意识地模仿他人;
第二,游戏阶段(play stage),儿童用游戏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角色,学习其态度和观念,并学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
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即儿童扮演概化他人的角色,将他人行为综合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角度衡量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规范、目标,由此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
米德的自我理论强调了自我的社会生成性和对情境的能动反应性,对认识自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概化他人的思想很好解决了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的困惑。

归因 人们对他人或自己所作所为进行分析 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归因理论 整个归因理论我弄得比较详细。。希望大家重视 归因是大的知识点!!不过没怎么考过。
海德的归因理论
认为 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 1 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 理解的需要 2控制环境的需要
海德指出人们在归因是 运用两种原则 共变原则 即某个特点原因在许多环境和情境下都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
排除原则 如果 内外因中某个方面足以解释结果 那么就排除另一方面
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于此种行为根源是人本身还是环境 或者两种皆有
在对后果负责的知觉研究中发现 认识谁对后果负责比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更重要
维纳的归因理论 根绝海德和 阿特金森的理论
把海德归因 分为内在归因和 外在归因两种办法 划分了 稳定性
在1982年又提出 控制点维度 从此维纳的归因 分为 三个维度 下表 请大家熟记
内部 外部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不稳定
可控 特定的努力 针对事物暂时努力 老师偏见 来自他人偶然帮助
不可控 特定的能力 心境和情绪 考试难度 一个人的运气
琼斯戴维斯归因理论 又叫 对应推理理论
人们进行个人归因的时候 要从行为及其结果推到出行为的意图和动机
一个人关于行为和行为原因所拥有的信息越多 他对该行为所作出的推论的对应性就越高
暂时的想法不如经常出现的意图更能说明一个人的特点
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
非共同性结果 所选行动方案有不同于其他行动方案的特点
社会期望 一个人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动时 人们难以推断他的真是态度 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它可能反映出行动者的真是态度
选择自由 如果我们知道个体从事某种行动是自由选择 则倾向于认为这个行动与其态度相对应
凯利的归因理论
认为归因总涉及三个方面因素
客观刺激物 行动者 所处关系或情景 行动者因素属于内部归因 客观刺激物和所处情境属于外部归因
对这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归因都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
特异性 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他刺激做出相同反应
一致性 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统一刺激物做相同反应 即行动者行为是否稳定持久
共同性 其他人对统一刺激是否也做出行为者相同方式反映
个体从这三个方面信息的协变得出结论
如果特异性共同性 一致性都高 可能是外部归因
如果特异性低 共同性低 一致性高 可能是内部归因
经验总是反复产生的 每次经验总有相似处 若要了解某一结果的原因 就应该考虑 于各种可能原因之间的协变性 将结果归因于协变性最高的原因

对自己的归因
包括对
自己态度的归因 依靠内省和检讨 自己意识里各种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形成自己的态度
自己动机的归因 完成高报酬任务 人们容易对动机形成外在归因 对低报酬容易形成 内在归因 了解认知失调理论
自己情绪的归因 人们经由考虑自己生理状态 心理状态 以及引起这些状态的外部刺激而认定自己的情绪

归因的错误
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人的信念 所以更多从内因归因 忽略了外因作用
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更突触 所以人们把原因归于行动者 而忽略了背景
归因中的自利偏差 自利偏差 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内部能力等因素 而倾向把失败归于外部
印象管理 人们试图创造一种良好的形象是他人对自己有一个良好评价 而把成功归于自身

社会知觉、判断 说实话 我实在没找到太多内容 里面的 各种效应 也是GG的大家了解下就可以
社会知觉 对人的知觉 在知觉他人时是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状态同时知觉 受主观因素影响
主观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印象是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以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起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

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所以面试时第一印象很重要)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最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没有首因效应普遍、明显)
晕轮效应(Halo Effect):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评估其所有的特点。(情人眼里出西施)
预言自我实现效应(Self-fulfilling Prophecy):对一种情境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起某种预料的行为,使错误的观念成为现实。
罗森塔尔效应试验:学年初,告诉小学老师根据可靠测验预测,他们班级里有一些孩子将会有优异、惊人的成绩。实际上没有这个测验,是随机指定学生的。
认知启发(cognitive heuristics):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它是人们经常快速、简便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决策法则,很容易出现偏差。
面对不确定事件的判断,人们常采用三种启发 (Tversky & Kahneman,1973)
a. 表征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b. 可用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
c. 调整性启发(adjustment heuristic)或称锚定启发(anchoring heuristic)
社会判断 人对社会性质的自我主观意识 也可指社会对某人某事的评论 从社会判断可以看出人的精神追求 社会立场 社会判断 不会凭空产生 给予特定背景
刻板印象:也称类属思维,也许是个人对某社会群体的图式,是一种知识结构,可以为认知过程减少资源消耗。具体的表现有:性别刻板印象;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等。

社会态度
认知因素 规定了 态度的对象 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概念
情感因素 人对某个对象的好恶 即个体内心体验
意向因素 人对社会态度对象的反映倾向 GG这里是行动成分。。应该是一致的。。

社会态度的维度
指向维度 个体对态度对象 持肯定或否定的倾向
强度维度 个体的特定态度倾向于 某个对象的强度
深刻维度 个体在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 设计态度对象对个个人的重要程度 是否一致
向中维度 个体态度系统和价值系统 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
外显维度 个体在某种态度对象上表现的外露程度 可以表现在 行动方向 和行动方式上

社会态度的功能
手段性功能 帮助人实现期望目标 获得奖赏避免惩罚
知识功能 反映了 个体组织建构信息 对态度对象的认知结构
价值表达功能 态度可以表达个体的价值 只有价值改变价值表达功能的态度才会改变
自我防御机制 保护个体免受焦虑或自尊受到威胁
社会适应功能 使个体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


内隐社会认知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某一经验不能被回忆但对个体行为 判断产生影响 即无意识参与意识的社会认知过程
它是在缺乏意识监控或在意识状态不明确的条件下认知主体对社会刺激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 人与人心理上的关系 心理距离 反映个人和团体寻求满足的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亲密关系 疏远关系 敌对关系
人际关系的三种基本需要 包容需要 控制需要 感情需要
人际沟通 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互相交流信息沟情感的过程
为达到某种目标 满足需要 展开的 人交往时 会根据对方的反应来选择交往策略
人际沟通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包括社会文化因素人格因素等
人际吸引
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亲和相互喜欢的现象 分为合群 喜欢 爱情三个层次
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 外貌 临近 能力 相似 互补
基本原则 强化原则 即给予奖励的容易吸引 给予惩罚的则反之
社会交换 判断 成本和收益的比例
联结原则 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的经历联结的人

大家努力啊。。。。。。可能会有错别字 大家见谅
沙发
 楼主| caiqilun 发表于 11-11-21 18:57:36 | 只看该作者
亲密关系
两个人相互依赖性很大时
特点 长时间频繁互动 共享很多共同爱好 相互影响很大 最初的亲密关系 父母与孩子

亲密的维持因素
平等 归因 沟通 嫉妒与人际关系

偏见与歧视
偏见 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形成对其他人或群体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和影响
偏见不等同于态度 偏见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 偏见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情理
偏见的行为成分体现在歧视上
观点 团体冲突理论 为了争得稀有资源
社会学习理论 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所致
认知理论 分类 图式 和认知建构解释
心理动力理论 偏见是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

消除偏见的方法
社会化 偏见的形成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伴随的 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在社会化中消除偏见
受教育水平 有时候人的偏见来自于知识的狭隘 可以增加人们的教育水平来 消除偏见
直接接触 某些情境下 直接与偏见目标团体接触也能够消除偏见
自我监控 偏见本身也与认知有关 所以自我监控 及自我监控的学习锻炼有助于 偏见的消除



利他行为 这部分的具体理论在发展部分有此处不做复述
提供时间 资源 能量 帮助他人的行为 利他主义行为 报答性行为
特性 自觉自愿 有益他人 不附任何日后所求报答动机 利他者本身有损失
影响因素
情境因素 他人存在 有责任的扩散 情境的不明确(判断是否需要提供帮助) 评价恐惧 (评价和社会期待)
助人者因素 助人者的人格因素 助人者的心情 助人者的内疚感
求助者特点 是否受他人喜爱 是否值得他人帮助 性别的影响

侵犯行为
即攻击行为 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任何行为
分类 语言侵犯 动作侵犯
侵犯行为动机 可以分为 报复性侵犯 工具性侵犯
影响因素 温度 兴奋转移 侵犯线索 去个体化 饮酒
减少侵犯行为方法 惩罚 降低挫折感 替代性攻击与宣泄

社会影响
说服
一种改变他人态度最有效的方法
影响因素 说服者 说服信息 被说服者 情境 (可信度 吸引力)
登门槛 效应 从小的请求到大的请求
留面子 效应 先提出很大的要求 被拒绝后再减低要求

从众与服从
从众 个人在社会团体压力下 放弃自己意见转变原有态度 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影响因素 团体大小 团体凝聚力 个人在团体的地位 团体内其他成员影响 个性特征 性别
从众行为一般特点 面对群体压力表现出从众 某称程度上具有盲目性 其过程是去个性化
服从 个人按照社会要求 团体规范或别人愿望做出的行为
分类 对规范的服从 对权威人物的服从
影响因素 权威的水平 个体的人格特质 社会文化背景 个体情绪状态

去个性化
在某些情境中 个体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 个体注意力集中在团体情境上
此时个体容易做出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性行为
即使个体做出大部分人反对的事情 人们也会效仿 称为社会传染
分类 个体责任感丧失 团体行为敏感度上升
影响因素 匿名性 自我意识功能下降 情绪感染 和对新的社会规则的学习

社会助长、惰化
社会助长 人们在他人旁观情况下比自己单独工作时好
影响因素 他人在场 评价 自我内驱力 受暗示性
社会惰化 在团体中个体成绩没被单独评价 引发个体努力水平下降 原因 责任感下降
外人的社会影响会分散到每一个个体上 随团体规模增加 压力降低

群体极化、思维
群体极化 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更倾向保守或冒险
冒险性迁移 群体决策更容易比个体做出冒险行为 从而选择高风险的倾向
解释 责任扩散 领导对群体的影响 文化价值
群体思维 在高凝聚力小群体中 成员倾向通过无意识形成共同规范来维持团体精神

合作 竞争 冲突
合作 两个以上人在工作休闲等 社会关系中相互帮助 共同活动 追求共同目标 享受共同成果或增进友谊的行为
意义 相互帮助 相互鼓励 相互支持
竞争 个体或团体各方力求胜过对方的对抗性行 表现出 对立 不友好 不支持
在竞争中 人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冲突 两个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的心理状态
特征 直接目的 打败对方
冲突双方 必须有直接交锋
冲突双方所追求的目标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激烈 带有明显破坏性



竟然有字数限制。。真悲剧。。。。。。。不好意思。。
板凳
流光碎语 发表于 11-11-21 21:48:22 | 只看该作者
谢了,糊涂哈!
地板
caoxiyu90022 发表于 11-11-21 23:20: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5#
lejokin 发表于 11-11-21 23:21:27 | 只看该作者
拙计死了 还要回复看看
6#
freedomsky 发表于 11-11-21 23:26:03 | 只看该作者
幺西
7#
あぃ 发表于 11-11-21 23:29:03 | 只看该作者
努力
8#
flyhuran 发表于 11-11-22 10:19:19 | 只看该作者
努力
................
9#
倪-波 发表于 11-11-22 11:51:44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吗?。。。。。。。。。。
10#
海阔天空ly 发表于 11-11-22 12:18:16 | 只看该作者
O(∩_∩)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5 15:05 , Processed in 0.08569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