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范老师
时间:
10-6-18 23:59
标题: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笔记
第一个十年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918.4《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
1、杂文的盛行
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 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化传统”。
2、《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
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
李大钊 宣传鼓动性与散文诗的艺术结合。《青春》《新纪元》
陈独秀 充满战斗意气,激烈畅达。《偶像破坏论》《反抗舆论底勇气》
钱玄同 批评儒家思想,痛快淋漓的文字。《随感录四十四、四十五》
刘半农 寓庄于谐,更有艺术性。《奉答王敬轩先生》《作揖主义》
鲁 迅 《新青年》主将,《语丝》派坛主,散文诗鼻祖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1、周作人
于抗争的小品文之外分出闲适、知识性的一脉。
①“美文”和“言志”
引入“美文”的概念。
提倡抒发个人性情的“言志”小品文。
②闲谈体
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平和冲淡的风格。
《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
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的落寞颓废。
③“文抄公体” 30、40年代
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 《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
2、其他作家
①俞平伯
《杂拌儿》《燕知草》 《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以旧格调自享。
②钟敬文
《荔枝小品》 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
《荔枝》《茶》《黄叶小谈》 咏物小品。
《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 情思清朗。
③冯文炳
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后追求朦胧,陷入“废名气”。
作者:
zsb001
时间:
10-6-19 11:00
嗯,好东西。谢谢楼主。呵呵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