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学习] 【转帖】【论文】以归因理论探讨优秀篮球教练对比赛输赢、迷信之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eycha 发表于 08-10-31 21:4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篇论文转自hoopchina篮球论坛 网址:http://bbs.hoopchina.com/htm_data/2/0502/24650.html
有借鉴意义 大家看看~~



以归因理论探讨优秀篮球教练对比赛输赢、迷信之观点

摘要

  本研究以立意采样,对社会甲、大甲一级、高中甲级篮球赛曾获前四名10位教练做跨个案研究,以标准化开放式访谈,再利用三角校正求证助理教练、国家队顾问、国中甲级教练共5位,以分析归纳法探讨每中心问题各观照取向,目的期了解15位教练对比赛输赢、迷信观点在,Weiner(1972)将归因所列内在、外在因素里之所属,以提供给各队检讨参考,经讨论后得以下结论:

一、比赛输赢归因
15位教练全部选择比赛输赢因素属于内在,显然优秀教练认知是归因理论的内在因素较重要;选择内在信心的教练有33.33%,他们对比赛输赢因素观点是,没有信心什么都不用讲,努力也没用,信心好士气佳、斗志高、拼劲十足;选择内在能力教练有40.00%,其观点是,能力不好没得打、再认真还是打不过对手,能力好可克敌制胜,比赛轻松容易赢、更是基本条件。

二、迷信与否
选择不迷信有66.67%,迷信则有33.33%;显然有部份优秀教练虽选择内在因素,实际上还是认为比赛输赢归因在不稳定因素。
(一)不迷信:其观点是平常练球认真最重要,求神拜拜若不练球也没有用,比赛依据实力参赛,尽量让球员把平常练习的发挥,做多少算多少,不必在意相关讯息。
(二)迷信:其观点是赛前不做禁忌或触霉运的事,并避免接触哀伤之景。

壹、绪论

一、问题
虽科技持续进步,不可否认仍有许多不解之谜存在,人们找不到合理解释,只好归因超自然力量所为,古中国帝王有泰山祭天大典,古埃及法老王亦有祭祀天神祈求尼罗河免于泛滥的仪式,及至今日,虽有人造雨,水库,甚至填海技术,但超自然力量仍被尊崇,因为仍有许多事件与力量不可以常理度之。所以,中国参加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球员在身上纹身「神秘图样」以追求胜利(民生报,2002)、非洲国家参与世界杯时,拿牲畜祭拜、洒符水、念咒语等(蔡裕隆,2002)、世界杯足球赛土耳其委请巫师为球队施法加持,来对抗塞内加尔的巫术(马钰龙,2002)、就连西方文明国家如美国NBA(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等许多球员,在出场比赛前总在胸前画十字,或者赛前在旅馆内祈祷(江彦文,2002)等,这些贵为全世界最高水平的运动竞技场,在各个球场中,我们看到许多球员迷信心理,令人喷饭难以理解!
人们或信奉宗教、或迷信算命、或有些奉行不渝的日常仪式性行为,何也?欲藉助超自然力量罢了!所谓「包南效应」就是指人们对预言只取对自己有利,自己愿意相信的那部分;所以湖人队Fox不剪头发、Terry固定穿长袜、连篮球之神Jordan都要在公牛球裤下加穿一条北卡球裤;透过这些看似无谓无聊仪式,人们相信与超自然间取得默契,能帮助自己超越自己,得到无形的护卫与祝福。
当所从事的活动与「输赢」相关,例如赌博或比赛,输赢之间经常只差手风,超自然力量就愈形重要;君不见赌徒的禁忌特别多:中国人到Las Vegas通常不愿意住在「金字塔」酒店,因为建筑物整体造型有如真的金字塔般倾斜有角度,老中称呼「斜门(邪门)」。运动员迷信的大有人在,只因比赛绝对是实力和运气的巧妙结合;顶尖选手之间的成绩差别,有时非得依赖精密仪器来判定(例如游泳、赛跑),大体而言,到了那种挑战人类体能档次的运动员,实力不会相差多少,影响胜败的因素变成心理素质!
事实上运动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自我暗示」的力量绝对可以左右比赛结果、决定个人表现(卢最宏,1994)!当你深信自己会赢,诸神皆站你这边,患得患失的焦虑惠减轻,自信增强,自然容易专注全力以赴!「自我暗示」是一种强化个人信念的方式,藉由信念的增强得到改变事实现状的能量(包括动机的强化与潜力之释放);除此之外,还有所谓「正性增强」,即因做某事一再得到酬赏,就会继续做下去(卢最宏,1994)。
这该用「人之常情,见怪不怪。」还是要用什么样的科学理论来解释?这和宗教信仰没什么两样,国父 孙中山不是说:思想会产生信仰,信仰会产生力量,有了思想即刻会出现在言语间,言语之后,会在行动上表现,何况还有所谓心诚则灵,这当可以释疑;那么,在运动场上的教练呢?尤其是优秀教练对此的观点,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动机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二、三十年,很多国家对追求运动场上的胜利,都视为一种国威的宣扬;奥运夺牌在世界各国来说,那是一种国力与科学实力的宣扬,因此,运动科学被视为是选手竞技能力的加强,也就是在竞技运动中如何去赢的科学(陈全寿,1995);赢的科学包罗万象,诸如五大类增补剂(ergogenicaids)、高地训练(hypoxia training)、心智训练(mental training)等,都是现代竞技运动教练绞尽脑汁,祈盼借助科学力量以提升选手运动成绩下产物(徐武雄,2000)。
事实上要提升竞技运动的成绩,教练、选手、运科人员、行政人员这四类人必需紧密配合,始能发挥绩效。尤其选手与教练是主角,是在舞台上演重头戏的人,而运科及行政人员是在幕后是一群默默工作的人(陈全寿,1998),所以,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发展到今天,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的管理,已成为制约竞技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三大要素(曾凡辉等,1992)。
因此,也可以推论运动教练的科学素养与观点,实足以左右选手成绩、球队输赢;那么,由前述运动选手对比赛输赢、迷信观点,运动教练是否也是如此,是科学化面对比赛输赢,还是有所图的迷信(或忌讳)?这在国内运动界来说,是一个相当疑惑、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研究者动机。

三、研究目的
  藉此研究探讨出国内优秀球队教练对篮球比赛输赢的因素,而提供给各级篮球教练在赛后检讨参考。

贰、文献探讨

归因理论,原是社会心理学中,探究人类行为知觉时常常谈到的问题;归因(attribution),在理论的定义是这么解释,它是一种由别人或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某些行为结果,推论别人内部状况或解释自己行为原因的一种历程(卢俊宏,1994);亦即举凡人在各种情境中的各种行为结果,在其内、外在历程后,总有其解释,此乃归因之说。
Bar-Tal(1978)对成败归因整理与探讨后提出:高成就动机者在面对成功时,会将成功的因素归因于能力和努力,在失败时,则会归因在努力不足的因素上;而低成就动机者,在成功时,会将成功的原因归因于外在向度的因素上,失败时,则认为能力因素所致。Weiner & Kulka (1970)对不同成就动机者对成、败所属的个人归因方向进行研究发现,高成就动机者认为个人成功属个人能力及努力,失败乃因努力不够;而低成就动机者认为失败是由于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同时高成就动机者,认为一时失败并不代表以后也会如此,并且相信只要努力总有成功的时候;而低成就动机者面对失败时则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再怎么努力也会失败,于是不愿意多做尝试。
Weiner (1972)认为个体在解释或预测未来行为结果时,常将失败或成功归因于下列因素:
(一)内在因素:指个体本身的属性和行为,如能力(ability)和努力(effort)。
(二)外在因素:指个体以外因素,如工作难度(take difficulty)和运气(luck)。
(三)稳定因素:指不易改变的因素,如能力和工作难度。
(四)不稳定因素:指容易改变的因素,如努力和运气。
Weiner(1972))同时指出,能力、努力、运气、和工作难度四项因素可由内外控倾向及结果稳定性表示;持内控信念且具稳定结果者,往往将成就归因于能力,持内控信念但不具稳定结果者,往往将成就归因于努力;持外控信念且具稳定结果者,往往将成就归因于工作难度;持外控信念但不具稳定结果者,往往将成就归因于运气,前两者都具有高成就动机,而后两者则呈现低成就动机,当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归因时,常因成就动机强弱不同而影响个体工作表现的高低。
Spink & Roberts(1980)以70位上体育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安排一对一壁球比赛作实验,以研究受试者在赛后对于成败的归因情形,结果发现对表现满意/赢的受试者,将赢的原因归于能力与努力;而对于表现满意/输的受试者则将原因归于工作难度太高;另一方面,在表现不满意/赢的受试者则认为赢是工作难度太低。
游能扬(1995)探讨不同组别之受试者对于成败归因倾向,各组在比赛后将其成败原因归诸:
(一)身高较高组会将成败归因于能力、努力、士气;身高较矮组则会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失败归因于能力与努力。
(二)体重较重组会将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
(三)专科组显著比大学组会将成功归因于运气。
(四)预赛成绩排行于第二级者比第一级者会将成败归于士气。
(五)学校级比国家级较会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失败归因于环境、运气、能力以及努力。

文献探讨总结
  成败归因和成就动机高、低有关,失败或成功归因也有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稳定因素、不稳定因素等四种归类;而另一种分类法则有能力、努力、运气、和工作难度四项因素;而若以表现满意与否为固定变量,则可以分类为能力与努力、工作难度高与低;在不同实力、条件比较上,则成败可归类为能力、努力、士气与外在环境等。
为此研究者总结此部份,比赛输赢(胜败)大概可以归类为内在可控制的能力、努力与士气(信心),外在的不可控制的工作难度(对手强弱)、运气等。

参、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
  本研究对象为国内三级(社会甲组、大专甲一级、高中甲级等)优异篮球队教练,选取之标准是这三级篮球联赛实施以来,该教练带队在联赛曾获前四名为限,总共男女社会甲组三位、男女大专甲一级四位、男女高中甲级三位教练,并以Kuzel(1992)所列混合策略(combination or mixed)三角校正(triangulation)以达多元需要,因此,横向访谈多了助理教练三位,纵向访谈则求证国家篮球技术顾问、国中甲级篮球教练各乙位,总计15位篮球教练为样本。

二、研究期间
  自民国92年9月1日至92年10月31日止。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
(一)研究者角色与方法:此处本研究采用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而以一个观察者即参与者(an observer-as-participant)方式进行;本研究资料分析方法采分析的归纳(analytic induction);对于跨个案分析方法(cross-case analysis),本研究依据Michael建议(吴芝仪、李奉儒译,1995),把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回答综合一起,或对每个中心问题的各个观照取向展开分析。

(二)访谈程序与方法:此次访谈程序乃先电话告知目的,征询受访者同意,也说明内在(能力、努力与士气信心)、外在(对手强弱、运气)两种因素,如此确定题目与问题,最后做一对一电话访谈,当获得答案后再进一步访谈选择理由;本研究所采用是跨个案分析方法访谈,并以标准化开放式访谈(standardized open-ended interview),亦即是开放式访谈大纲来晤谈15位受访者。而本研究使用三角校正法,亦即以多种观点和理论去诠释资料的理论一观点(theory-perspective)之三角校正法,以增进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三)记录方法:本研究记录方法采电话录音记录;而此次访谈都是研究者亲自书写与打字,藉以更了解资料;此时只依不同受访者做一事件编码(event codes),并以接受访问者角色给予英文字母编码,例如受访者为女社会甲级教练是A,那么他的编码即「A」;然后数据影印三份以备不时之需。

四、访谈题目
  此访谈题目为「就您带队多年经验,若只能选择内在(能力、努力与士气、信心)、外在(对手强弱、运气)其中一种,篮球比赛输赢因素,您认为是什么?」后续访谈则是「选择理由为何?」第二题问题是「过去带队比赛前后,您曾迷信或忌讳吗?」然后依受访者叙述有无,若受访者回答「有」,则继续访问「您都迷信或忌讳什么?」若受访教练回答「不会迷信」,则继续访问「为什么不迷信或忌讳?」探讨其原因。

五、信度与效度
为确认本研究信度,以下研究者将各受访教练基本资料逐一列举(如下表一);其次为追求本研究之效度,其记录内容研究者做:(一)访谈记录结果,先委请受访者确认再以代号呈现,代号分别以英文的A、B、C、D、E、F、G、H、I、J为代表,纵、横向求证访谈受访者则以K、 L、M、N、O为代号;(二)研究者亲自打字整理。

表一 受访者基本数据
教练代号      受访教练基本介绍
A      社会女甲教练,曾任国家队教练,硕士毕业
B      社会男甲教练,曾任青年国家队教练,大学毕业
C      社会男甲教练,亦曾任大专男甲教练,硕士毕业
D      大专女甲教练,曾任大学国家队教练,硕士毕业
E      大专男甲教练,现为副教授,大学毕业
F      大专女甲教练,曾任大学国家队教练,大学毕业
G      大专男甲教练,曾任大学国家队教练,大学毕业
H      高中女甲教练,曾任青年国家队教练,高商毕业
I      高中男甲教练,曾任青年国手,硕士毕业
J      高中男甲教练,曾任青年国手,大学毕业
K      大专女甲助理教练,曾任大学国家队教练,硕士毕业
L      社会女甲助理教练,曾任大学国家队教练,硕士毕业
M      高中男甲助理教练,硕士毕业
N      国家队技术顾问,曾任篮球国手,大专毕业
O      国女甲教练,大专毕业

六、资料分析
数据分析时间与方法:本研究资料分析时间,在每次访谈后的登录、整理资料后即刻操作,此点乃避免访谈所得数据是否相互矛盾,是否需要进一步收集更多的数据产生的困扰。

肆、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结果

  本研究结果如下表:

表二 受访者教练访谈内容数据
教练
代号      输赢内外在因素      原因      迷信
与否      迷信原因或
不迷信原因
A      内在(信心)      没有信心什么都不用讲      否      平常练球最重要
B      内在(信心)      信心佳士气就好      否      认真练球才是重要的
C      内在(努力)      不努力再好技术都没有用      是      赛前不遇到丧事(丧事总是难过,不好的事)
D      内在(能力)      能力不好不用打了      否      没有什么理由
E      内在(信心)      信心好斗志就高      否      完全看球员表现
F      内在(能力)      能力差一级以上再怎么认真还是打不过人家      否      让球员把平常练习发挥
G      内在(能力)      能力是赢的基本条件      否      拜若不练也没有用
H      内在(向心力)      团队向心力好球队才会坚强      否      不在意相关讯息
I      内在(能力)      能力好不论对手多强都可以克敌制胜      是      比赛不穿黑色衣裤(中国人着黑色衣裤是不好的)
J      内在(信心)      信心充足拼劲十足      否      按照实际情况参赛
K      内在(能力)      能力强比赛当然容易赢      是      选择幸运颜色(她会带给我好运)
L      内在(努力)      不努力谈什么      否      做多少算多少
M      内在(能力)      各方能力好打起来就轻松      是      赛前不刮胡子(比赛不会被刮)
N      内在(信心)      信心不足努力也没用      是      比赛不穿黑色衣裤(中国人着黑色衣裤是不好的)
O      内在(努力)      努力可以弥补任何不足      否      比赛要靠实力(迷信不合理)

二、分析与讨论
(一)输赢因素
从以上资料表显示,在15位教练里头,全部对比赛输赢因素选择内在,没有教练选择外在因素;选择内在信心的有5位,所占比例33.33%,选择内在努力的有3位,所占比例20.00%,选择内在能力的有6位,所占比例40.00%,选择内在向心力的有1位,所占比例6.67%;其中选择内在努力、内在能力的共有9位占60.00%,这些优秀教练比例符合Bar-Tal(1978)和Weiner & Kulka (1970)所谈,高成就动机者的成功归因。
对比赛输赢因素选择内在(信心)的教练观点分别是,没有信心什么都不用讲、信心佳士气就好、信心好斗志就高、信心充足拼劲十足、信心不足努力也没用;也就是,从以上优秀教练所选择内在信心理由是,没有信心什么都不用讲、努力也没用,信心佳士气好、斗志高、拼劲十足。
对比赛输赢因素选择内在(努力)的教练观点分别是不努力再好技术都没有用、不努力谈什么、努力可以弥补任何不足;也就是,优秀教练所选择内在努力理由是,不努力再好技术都没有用,而努力可以弥补任何不足。
对比赛输赢因素选择内在(能力)的教练观点分别是能力不好不用打了、能力差一级以上再怎么认真还是打不过人家、能力好不论对手多强都可以克敌制胜、能力强比赛当然容易赢、能力是赢的基本条件、各方能力好打起来就轻松;也就是,优秀教练所选择内在能力理由是,能力不好不用打了、再认真还是打不过对手,能力好可以克敌制胜、比赛当然容易赢、比赛就轻松、是赢的基本条件。
对比赛输赢因素选择内在(向心力)的教练观点是,团队向心力好球队才会坚强;也就是,优秀教练所选择内在能力理由是,团队向心力是球队强弱指标。

(二)迷信与否
从以上资料表显示,在15位教练里头,选择不迷信(或忌讳)的有10位,占66.67%,选择迷信(或有忌讳)的有5位占33.33%。
选择不迷信(或忌讳)的教练观点分别是平常练球最重要、认真练球才是重要的、完全看球员表现、让球员把平常练习发挥、不在意相关讯息、按照实际情况参赛、做多少算多少、拜若不练也没有用、比赛要靠实力(迷信不合理);也就是,优秀教练观点是,平常练球能认真最重要,求神拜拜若不练球也没有用,比赛就依据球员实力参赛,尽量让球员把平常练习发挥,并且做多少算多少,不必在意相关讯息。
以上选择不迷信的优秀教练所述,就像前日本巨人队职棒名教练川上哲治在他所著「恶的管理学」里认为(赖山水译,民73):当一个教练设若在拟订一个作战计划时,或一位球员准备出赛时,都还要卜卦或避讳什不祥之物,以教练来说,这是瞒不过部署,是不能获得部属的信任;以球员来说,这是躲不过教练精锐的眼睛,用川上哲治的观点认为,这是教练或球员本身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不足造成。
选择迷信(或有忌讳)的教练观点分别是赛前不遇到丧事(丧事总是难过,不好的事)、赛前不刮胡子(比赛不会被刮)、比赛不穿黑色衣裤(中国人着黑色衣裤是不好的);也就是部份教练认为,赛前不做禁忌或触霉运的事,并避免接触哀伤之景。
以上选择迷信或忌讳的优秀教练所述,就像在归因理论里所说,人类面对一件事情情况下,对未知的事成或事败,心里总有一些盘算,此部份如同Weiner(1981)归类归因来说分:1、可控制的(不可控制的);2、稳定的(不稳定的);3、内在的(外在的)等三立体向度;所以,从运动心理学观之,当比赛看到某位教练发髻不理时,推论此教练必有他心理对未知充满着不可控制、且不稳定的、并认为比赛结果是外在(受外来人操纵)的因素。从理论上看,显然这位教练之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不足;在归因理论中,这种也可称之为自我保护策略(ego-protecting strategy),亦即他若失败,会归罪外在因素;像Mann(1974)研究认为,有些失败的球迷归罪在运气与裁判不公上一样。当然,以上是属于自利假设(self-serving hypothesis)推论,如果这球队技、战术超人一等,还要迷信、发髻不理?如果,这球队超强,还会归罪于裁判不公吗?在运动心理学上来说,自利假设推论,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台阶。以运动心理学观点,它是一种社会认知,经过自我参酌思想(self-referent thought)的察觉后,分化成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高与低两向度,经过这高与低两者不同认知后的一些行为;因为以高级竞技场上理论而言,专注应是球员首要之务,谈发髻不理、裁判不公等,不过转移对方注意力吧,对本身毫无益处;像许多教练或球员在赛前经过适当的口水、心理喊话战后,不敢再致力于这些口水战场,不外乎有此体认,尤其身为教练,本身该为败战负全责,这是不变的法则,以归因的自利假设推托失败之理,对教练本身毫无助益,亦是自我参酌思想察觉后,低自我效能的表现。
在教练或球员本身诸多迷信(或忌讳)行为中,以运动心理学观之,它是受自我效能预期之四项主要讯息来源,1、过去成就表现(past 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s)影响最大;人都是这样,有了一次成功经验,心里头总惦记着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经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当屡试不爽信以为真后,这过去有效成就,诸如赛前不理发髻、绑红发带等就成了不变的真理,若非当事者,实难以相信这是什么科学?再设若以此「真理」传递到其它教练,2、替代性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s)就会感染周遭教练,造成一股风潮,此乃相识者目睹有位教练有此经验替代下造成;更甚的是,假使某队教练这种迷信(或说习惯与忌讳)行之有效,3、社会或语汇上的说服(social or verbal persuasion)已经摆在眼前,ㄟ,他队教练照本宣科,各教练就来个白色发带照抄不误;问题是,自我效能预期之四项主要讯息来源,最后乙项,4、生理觉醒(physiological arousal)不只每队不同,每个教练更不相同;所以,有朝一日,这种习惯失去效用之后,在自我保护策略(ego-protecting strategy)下,立即有了许多版本解读。这种归因理论,在裁判不公方面,更因若干媒体的滥用数据(date),使得许多教练或球员,不断利用自我保护策略,将之变成四不像的信息(information);什么我队打了那么多场球,为什么只得到几次罚球而已?为什么同样动作,某球员判的是恶性犯规,本队却判夺权,还停赛一场,我们就输给裁判等等云云,以运动心理学观之,输球虽然有许多理由,但,牵强附会的解读,是否会妨害球队寻求改善的契机,恐怕才是英明的教该注意的事。

肆、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立意采样,对三级篮球赛(社会甲、大专甲、高中甲)中曾获前四名的10位优秀教练,做跨个案分析研究,以标准化开放式访谈,再利用三角校正求证三级球队助理教练、国家队技术顾问、国中甲级篮球教练等总共15位观点,经整理、分析与讨论后得以下结论:

一、结论
(一)比赛输赢归因
在15位教练里头,全部对比赛输赢因素选择内在,没有教练选择外在因素;选择内在信心的有5位,所占比例33.33%,选择内在努力的有3位,所占比例20.00%,选择内在能力的有6位,所占比例40.00%,选择内在向心力的有1位,所占比例6.67%;其中选择内在努力、内在能力的共有9位占60.00%,这些优秀教练比例符合高成就动机者的成功归因。
对比赛输赢因素选择内在信心的教练观点是,没有信心什么都不用讲、努力也没用,信心佳士气好、斗志高、拼劲十足。对比赛输赢因素选择内在努力的教练观点是,不努力再好技术都没有用,而努力可以弥补任何不足。对比赛输赢因素选择内在能力的教练观点是,能力不好不用打了、再认真还是打不过对手,能力好可以克敌制胜、比赛当然容易赢、比赛就轻松、是赢的基本条件。对比赛输赢因素选择内在向心力的教练观点是,团队向心力是球队强弱指标。
(二)迷信
在15位教练里头,选择不迷信(或忌讳)的有10位,占66.67%,选择迷信(或有忌讳)的有5位占33.33%。
1、不迷信或忌讳:选择不迷信(或忌讳)的教练观点是,平常练球能认真最重要,求神拜拜若不练球也没有用,比赛就依据球员实力参赛,尽量让球员把平常练习发挥,并且做多少算多少,不必在意相关讯息。就如川上哲治所说:当一个教练设若在拟订一个作战计划时,都还要卜卦或避讳什不祥之物,这是瞒不过部署,是不能获得部属的信任,这是教练本身自我效能不足造成。
2、迷信或忌讳:选择迷信(或有忌讳)的教练观点是,赛前不做禁忌或触霉运的事,并避免接触哀伤之景。以上选择迷信或忌讳的优秀教练所述,就像在归因理论里所说,人类面对一件事情情况下,对未知的事成或事败,心里总有一些盘算,这也可称之是自我保护策略,且经过自我参酌思想察觉后的一些行为;这些大部份是受自我效能预期之四项主要讯息来源,过去成就表现、替代性经验、社会或语汇上的说服以及生理觉醒等影响。

二、建议
  球队参与比赛输赢因素很多,若不能科学化寻求解决,进步将有限;而担任教练,若不能适时摆脱羁绊,思想将受到很大的束缚。

参考书目:
Kuzel, A. J. (1992). “Sampling in qualitative inquiry” in Crabtree, B. F. & Miller, W. L. (eds.), Doing Qualitative Resarch. pp. 31-44.Newsbury Park, CA: Sage.
Spink, K. S , & Roberts, G. C .(1980). Ambiguity of out come and causal attribution.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237-244.
Weiner, B, (1972). Theories of motivation:From mechanism to cognition . Chica-go:Rand- McNally.
Weiner, B. & Kulka, A. (1970). An attributional analysi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15. pp. 1-2.
Weiner, B. (1981). The role of affect in sports psychology, In G. C. Roberts & D. M. Landers(Ed.), Psychology of motor behavior and sport, 1980.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民生报。(2002)。大陆纹身求胜。民生报,6月5日,B2版。
江彦文。(2002)。巫师作法、教头洒圣水,为了求胜,打出信仰牌。民生报,6月16日,B2版。
吴芝仪、李奉儒译。(1995)。质的评鉴与研究。台北:桂冠。
徐武雄。(2000)。论运动员饮食。环球商专学报,第七期,91~98页。
马钰龙。(2002)。塞内加尔这回玩真的,进军四强不靠巫术,迎战土耳其要用实力晋级。民生报,6月21日,B2版。
张春兴。(1991)。张氏心理学辞典。台北市:东华书局。
陈全寿。(1995)。二十一世纪的身体运动及运动科学研究。国民体育季刊,二十四卷,第四期,4-12页。
陈全寿。(1998)。科学如何为竞技运动服务。大专体育,39期,14-16页。
曾凡辉、王路德、邪文华。(1992)。运动科学选材。北京:人民体育。
游能扬。(1994)。大专女子排球运动员运动竞赛状态焦虑与成就动机之研究。大专排球研究论集第一期,第119-141页。
蔡裕隆。(2002)。足球巫术别大惊小怪。民生报,6月13日,B3版。
卢俊宏。(1994)。运动心理学。台北:师大书苑。
赖山水译。(1984)。恶的管理学—摆脱羁绊。体育世界,100期,53页。
沙发
庄鱼 发表于 10-8-27 13:17:51 | 只看该作者
所采用的方法蛮有意思的,这样的研究多一些就好了,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2 22:00 , Processed in 0.12863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