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中科大必读--学长的的经验
眼看2008年考研落下帷幕,很多学弟学妹要准备09年的考研了。我借别人的帐号来这里写点东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吧,希望会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首先说,考科大你要慎重,不要被它的多少高档次论文和什么出国率搞晕掉了,那些跟你没有关系。你应该关心的是实际的问题,即如果进去3年后出来好找工作吗?能找到好工作吗?下面我会比较仔细的阐述。
我想大家考研基本上都是在逃避现实的工作压力。希望自己3年后再找工作的时候能会有比较好的收获。当初我考研是想一辈子做科研,科大对我来说是科研圣殿,我想借助科大出国,然后到美国发展。我为此在大学四年仍然认真学习,我为此不辞辛苦。3年前考入科大。然而进来后马上就意识到了科研为何物,科研是所憎恶的,大家并没有人想做科研,的确科大很多老师和博士在做科研,但他们是为了生活,对科研兴趣乏然的人只是为了写论文,发paper换取(或许有时说"骗取"更合适点,)国家的经费,他们从这些经费里拿出10%--20%为自己生活所用,剩下的作为科研经费,不仅仅科大如此,全国高校都如此。
现在你在工大,或许对科大的老师和博士都是以一种仰视的目光来看待,说实话,那些博士(大部分)心里很发虚,因为在这里干了5年也没有搞出来什么了不起的成绩,除非非常刻苦的人,才能够做到5年如一日地钻研学术,但这样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的情况是拿着那一个月几百块钱郁闷地做着科研,消极的被动的态度能够做好吗?博士中不少是本校保送的,本校保送生占据了科大最好的资源(即最好的实验室及导师),外校的进来有时只能分摊到菜鸟级的导师。说实话,如果你的导师是个菜鸟,你真的不如工大毕业就工作,或者考其他学校,如果你对自己的前途不抱太大希望,那无关紧要。我的导师就是个菜鸟。他看不起外校的(他亲自跟我说,科大的本科还可以,外校的太差了,我不知道TNND说这话的时候想到没有我是外校的呢?)这些菜鸟级的导师有个普遍的心态,即自己没有本校的保送名额,换句说,自己没能力带自己本校的学生,而看不起外校考进来的,不过我也是看不起他,我们是互相看不起,我们工大出来的一点不差,还轮不到被他看不起的地步!科大就是因为那些混日子的老师多了,所以才不如以前了,而混日子的却看不起外校的,卑鄙吧?不要以为他们会有什么师德,我们和导师的关系就是雇员和雇主的关系,没有人情味可言!
科大的研究生的确比较差,当然这不是说外校的就好到哪里去了,拿上交来说,大部分学生都工作了,只有外校考它的研,研究生也不行。科大的研究生主要是那些保送本校的还不错,这是事实,他们本身成绩较好,而且占用了最好的资源,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你找到了一个菜鸟导师,你很努力也未必能作出了什么好的成绩,因为这个往往不是主观努力就行的。
在考科大的人当中,工大的和安大的占了很大比例,而工大的和安大的进来也可以找到好到导师,但大部分人找不到,不一定是分数的问题。工大的学生的表现还是很好的,科大现在有些不错的老师就是工大的校友。顺便说句,安大的人和工大的人在一起,你能很容易看出来,安大的喜欢夸夸其谈,工大的相对安静,而且工大的相对踏实一些。如果给工大校友一个好的实验室,我们也可以做出科大学生一样好的成绩,我们不是土著,在不少方面就显劣势。
我上大一大二的时候,科大博士毕业可以进工大教书,我们对这些博士真是很敬仰,现在想想多可笑。现在科大毕业的博士连合肥学院建工学院都进不去了,也只能进那些专科高职之类的了。这恐怕是因为“硕士满地走,博士多如狗”的结果吧。很难说,以前的博士水平高还是现在的高,不过在我看来,不过尔尔。
我说的是理科的情况,因为你考科大很可能就是理科,因为科大是以理科为导向的,科大的校长就是理科出身的,对于我们工科的院校进科大这样的理科是很吃亏的,学的侧重点相差很大,我们工科背景决定我们更实际,更讲求实用,然而科大相反,科大不讲求实用,而讲求做的东西有多新颖,因为越新颖就可以发表越高档次的论文,越好的论文就可以换越多的米。论文对于实用来说,完全没有意义,或者在50年或者100年后有意义,但对于想找工作的你毫无用途,反而只会浪费你3年的光阴,从而让你更加烦闷。
现在我认为,如果你想考研,应该选择工科的学校,比如川大,比如交大和华东理工等等,这样毕业后可以轻松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考上海高校的同学毕业后还可以入上海户口,这个关系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像我如果找上海的公司就没有户口,如果没有户口就享受不到上海的市民待遇。
-----------下面有同学说如果考研选择的话,选择工大还是科大呢?-------
这位同学没有弄明白二个问题,第一,考研应该选择好的导师和实验室,而非选择高校的名气,当你作为研究生就业的时候,用人单位会更加看重你在读研期间作了什么方面的工作,如果你读研期间作的跟他没有关系,那对不起,你做的再好也没有用,这个和本科不同,如果你读本科学校很好,但专业很烂,或许对就业影响不是很大(注意是或许)。但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方向就非常的敏感了。第二,如果你在工大可以跟那些有接收保送资格的老师读研的话,我相信不会比在科大读有很大的逊色,那些没有接收保送生资格的老师(接受本校保研,在科大可以接收外校保研但没能力接受本校保的的老师仍然很差或者比较差)很多不值得你信任,不管是在科大还是工大。在科大读研有一个好处是,你可以接触更多的数据库资源和其他公用资源,工大缺少这些。但如果所读方向不适合找工作,没有多大用。至于你非常愿意作科研,那另当别论,不过,如果你想从事科研,一个好的实验室及导师会让你终身受益,如果你跟上一个菜鸟,那你只有靠自己和运气了!
---------------------------------------------------------------------------------------------
昨天说了理科的一些情况,今天接着聊。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及其普通的人,如果取得一点成绩,也是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获得的,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认为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人,忽视了客观自然规律对人类的制约,而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样荒谬。对于我们读研,这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找不到一个好的导师和一个好的实验室,那你花同样的努力,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我相信没有哪个人愿意事倍功半,大家都希望事半功倍。很多人抱着这种心态:我如果能考上科大这样的名校,下面找工作就不用愁了,而且工资也会很高,这是最大的误解,我所告诉大家的,就是这个误解很害人。有个哥们成绩很好,从工大过来很不幸跟了一个导师,这个导师所作的东西是用一种很贵的进口仪器来分析水在溶液表面是趴着的,还是站着的,还是躺着的(我只是通俗点说好理解),这个哥们打算硕士毕业就工作,但是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因为没有一个单位对TMD水是以什么姿势存在感兴趣。而且他到现在还没有论文,因为他的垃圾导师不让他发表低档次的论文,做高档次的又太难,确切地说这个导师都没有能力发表高档次的论文,他们实验室不少博士毕业都没有一篇论文,这个导师根本就不在乎你的生死,有没有论文或者能否毕业跟他毫无关系,他不会为你考虑什么,他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跟上这样的导师,那你不论是将来做科研还是找工作,都会很麻烦,你还会说,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吗?科大有不少这样的垃圾导师,他们垃圾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我不是吓唬大家,我只是提醒大家在找导师和选择学校前一定得注意,一定得参考多方面的意见,否则,你会后悔莫及!
我现在帮大家分析下20系,顺便也分析下其他的系。这么多导师,我只有有脸向大家推荐4个人:施老师,刘世勇,王均,和洪春艳(副教但有些潜力)。第一个老师做应用的,毕业不愁工作的事,可惜的是她要退休了,后三个是典型的做科研发论文换米的老师,做的较好。如果你想从事科研,可以选择之。值得注意的是王均不是20系的,而是生命科学院的。你可以想下20系的实力如何?很多老师快退休了,年轻的老师又没有什么作为,有些努力但能力有限,还有的在纯粹的混日子,是混日子!!所以,如果你选择了本系,我基本可以保证你会后悔莫及,如果你想混日子,那很欢迎啊。所以,同志们,请另谋出路吧,不要害怕自己不行,找更好的出路吧。
19系随手可以找到比较牛的老师,像俞书宏(工大校友),谢毅等,跟这些老师读研,可以保证你有很好的资源可以利用,对将来作科研有莫大的帮助。19系的专业有应用方向的,如有机化学和徐铜文(工大校友,作的很好)的膜科学,你可以毕业进企业或者高校搞科研,随意选择,这个最好。还有就是无机化学,基本不能进企业,只有进高校或研究所,而且如果无机的硕士毕业是难以进高校和研究所的。下面有同学问有机化学哪些老师好,我没有听说太多的消息。我可以告诉你分析一个老师水平的方法:请看龚流柱的信息。从履历上来看,他很努力,从他带的学生所作的工作来看,比较优秀,因为他在02-06都有在JACS和Angew. Chem. Int. Ed.发表论文,这2个杂志是国际顶尖级的.当然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工科与理科评判标准是不同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留下QQ,我联系你。
---------------------------------------------为啥不读博(指理科的博)?--------------------------------------
最重要的原因是,博士在迅速贬值,而且在继续贬值,读了20多年书的博士,对自己的期望自然很高,但是市场是残酷的,当供大于求,就发生了这些年的情况。在第一次我已经说过博士的贬值速度,当我还在大一甚至大四的时候工大是很欢迎科大的博士的,但很快就达到了饱和,所以博士现在就很难进去了,现在工大更倾向于接受“海龟派”。对于科大现在也是不接受国内培养的博士了,除非他非常牛B,科大现在接受海龟,但要在国外做的很优秀才行。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博士只能够进入很差的高校了,如果幸运进工大这样的211高校,待遇会很差,只有进那些很差的学校,待遇才会好点,当然少数作的好的会出国做博后,但最终还是要回国的。拿我们实验室来说,现在在第二年愿意硕转博的人已经没有了,只有前几年几个转博的人。
------说说科大的保送生
科大保送的学生普遍成绩较好,但不是最好,最好的那拨你知道到美利坚为老美作苦力去了。还有剩下的一拨考研,考研的大概分为2种,一种是没有保送资格,又不愿出国的,另一种实在想换个环境的。至于工作的只是少数。我接触到保送生都很不情愿被保送直博的,原因就是我上面说的一些,他们又不敢进入社会工作,所以很被动地保了,结果博士5年荒废了一些人,在科大混日子的老师中就有通过这种方式读博,最后有机会留校的。
------说说读博的无奈,
如果我告诉你很多人是实在出于无奈作的选择,大概你感到不可思议,上面说本科生就是不愿意读博的,他们最希望的是读了硕士就出来找工作,但如果你答应直博,那就是把自己卖给老板做5年苦力了,决不能悔改。还有一帮人之所以一直读到博士,是因为他们实在没办法出去工作,比如凝聚态物理专业,核专业。所以他们的无奈之情可以想见。
------说说出国那帮人的无奈
很多本科生拼命地往美国挤,上面说的19系,大概因为牛老师多吧,学生出去的比例非常之大,很多人就像我们考研一样,出去了,发现自己不喜欢读,不原意作科研了,有比较痛苦,很多人在美国混的不咋地(要知道,出去的人能找到好导师和实验室的难度绝对跟我们来科大找个好导师的难度是同一数量级的。)又不好意思回来。因为回来了,怕还不如留在国内的同学,很没面子,但留在美国就不一样,虽然自己痛苦,但面子上多好看。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他,都觉得他了不起!他还能偶尔鄙视下国人,说中国这不好,那不行 , 岂不知在美国却被美国人边缘化和歧视!其实不就是到国外读个书吗?好像很牛B一样。即使留在美国也是给美国人作脑力苦力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多也就是美国的中产阶级,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中国中产阶级的差距在缩小,这就让我对继续出国读博失去了兴趣。 我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发现了他们的无奈,所以我不想让自己无奈,我想勇敢地跳出这个预设的怪圈,勇敢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可以否认,科大人是优秀的(当那些本科生这样说的时候,自然默认了我们不是科大人),但有时候生活起来确是比较痛苦的,保研的在国内挣扎,只有少 数人结果做的很好,出类拔萃了,出国的那些人,在异国挣扎,有的真的杰出了,有的也碌碌无为了,同样只有少数人出类拔萃了。我们工大人也是优秀的,我相信,优秀人必然有颗优秀的心,有为了优秀奋斗的勇气!我们2校优秀的方式不同,我们学校培养工程师,科大培养科研人才,如果从工科跳到理科,马上就会水土不服,你会发现2校做事的方式不同,逻辑不同,这些天我们想如果合肥是发达城市,我们工大绝对不会亚于科大,因为合肥经济落后,安徽经济落后,所以作为工科的我们毕业后,很少有多少人留在合肥,知道清华现在为什么比北大吃香吗?原因之一就是清华是工科,我们国家在迅速地发展,我们需要工科人才,大量的工科人才,至于理科嘛,更应该在国家很发达之后作为一种知识储备存在,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科大人很多很多留在了美国。科大总是说,自己培养一流的科学家,我觉得它并没有把话说完,我觉得科大更多地是在为欧美国家培养一流人才,难道不是吗?虽然也有很多院士是科大毕业的,大趋势就是什么大家能够看得出来。而工大培养的工科人才留在国内,为国家作的是实实在在的贡献!所以如果安徽像浙江那样发达,工大又知道如何跟政府和企业合作,工大现在绝对要好得多。
作为工科生的工大学生,最适合的成功路经大概就是在企业里发展,而不是移植到科大来,我的根据是工大杰出校友企业家占很大比例,而科大呢,是院士占很大比例。所以上面我说如果想考研,选择工科院校是好的选择,而不是选择一个理科,在理科上,我们无法和科大人相媲美,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
------------------------------------下面我说说科大的工科吧------------------------------------------------
在科大校名的全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有科学和技术两个词。我们不必去费心查这两个词的含义,在科大,科学的意思就是“pure academic”,指纯粹的学术,上面说的水在溶液界面存在的姿势就是纯科学,还有理论物理,还有大部分的无机化学,纯科学不能 马上用于工业,只能作为知识储备,当这种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的量,就会量变引起质变,即把科学转化为技术,为人类所利用,造福于人类。这个量变的过程是很漫长的,相对于我们的生命长度而言。当然也有很多科学是来自于已经被应用的技术,如果人们想量化这些技术。科大是不看重技术的,科大很看重科学,所以工科在科大只具有很低的地位,科大现任校长是理科出身,在他的任职期间,工科没有进步反而下降了,如6系(电子信息)。而且科大的工科在全国高校排名很靠后,所以我想科大校名大概可以改下,叫“中国科学大学”。
6系大概差不多是科大最好的工科了,不过听说不如东南大学和电子科大的这个专业(在科大网站上没有找到教师资料,要不然给大家介绍这个系的老师)。每年来科大招聘的单位中,除了几家美国大公司不要求专业外,其他的都是冲着这个系还有计算机系,当然科大计算机系也不咋地。总体上说,6系就像上面说的20系一样,中间年轻的老师出现了断层,只有几个快退休的老老师在撑着这整个局面,当然了,6系比20系要强的多。对于工科的6系,同样是无奈的,身在合肥这个经济落后的城市,想跟企业合作都困难,这年头,谁不想去北京上海大城市,所以在引进老师上很困难,而且自己的优秀老师还跳槽(这种现象是用于其他系,也适用于工大),所以如果你进6系,会发现自己的导师可能没有项目 ,郁闷的你只有出去实习,如果导师不让你走,那就更加郁闷了,的确有这种老师了,上面说了,那些个导师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去多想你的利益。在6系,到现在还有研二的学生没有找到兼职的。如果你足够优秀,过来可以有一些不错的导师让你选择,如朱近康,他有公司,你从研二就可以做项目,一个月几千块,着实让我们理科男羡慕!如果考的不太好,只有祈祷能找个开明的导师放你实习了。
23系,工大学电子的可以考6系,也可以考23系,这个系不及6系,具体怎么不及,哪个老师有项目,哪个老师没有我就不清楚了。
5系力学系,有同学想知道这个系怎么样,我不太了解,只知道来科大的招聘单位,要力学的不多,而且力学有很多分支,你可能会比较幸运碰到好的分支,毕业后可以找到好去处,也可能没有找到好的分支,而被迫无奈的读博,到时候就知道什么是“读博是出于无奈了”。每年都有不少考化学或者其他专业的被调剂到力学系,我不明白,学化学的懂力学吗?虽说可以再学,但我想被调剂无非说明那个力学方向太滥,没人愿意报考。现在你又可以发现那些个教授有多自私,为了找人给他干活,生硬地把毫不相关的专业调来,让被调剂的人成为牺牲品,我就认识这样的同学,郁闷地很啊,不过那些同学当初被调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前途会怎么样,想能进去就不错了,实际呢?
化学口有工科方向的老师,如20系的施文芳,张志成(快退休),19系的徐铜文和有机合成的一些老师,数学系也有偏应用的方向,力学系也有如空气动力学.
-------------------------------------------------------------------------------------
写到这里,我想差不多知道的都写上了,我不想说科大的坏话,因为科大不容易,从皇城根下被流放到安徽,科大人奋发图强,团结进取才有科大的今天,每走一步都比北大和清华艰辛,去年国家给清华北大每校拨款130亿,而科大的只有30亿,除了中科院,没有人宠爱科大。外界甚至都不知道科大在北京还是合肥,还有人说科大直接说成“合肥科技大学”,这是科大的悲哀啊!“性格决定命运”大概正是因为科大的性格注定了科大有英雄主义的悲剧色彩。
我只是想提醒下学弟学妹们,科大或许并不适合你们,要仔细看看自己脚下的路,以免后悔。
------------------------------------------------------------------------------------------------------------------------------------鉴于有同学想过来做科研或者出国,我明天再说科研和出国的机遇与挑战,每天写这么些,不够大家怎么看的,不好意思啊。我现在很理性,没有抱怨谁,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前进,只是希望后来人理性点看问题而已。
读无机的同志,建议你向俞书宏校友学习,看看人家在Adv. Funct. Mater(德国杂志,影响因子很高)Chem. Mater(美国化学会杂志)Angew. Chem. Int. Ed.(德国杂志,国际顶尖)Adv. Mater.(德国杂志,国际顶尖),J. Phys. Chem. B. (美国化学会杂志)上面发论文犹如家常便饭,这样他在科大就非常受重视,高档次的论文就可以换来很多的米。所以你不必担心,无机的发文章速度比有机的快的多。如果你真的不愿意读,请当机立断,5年很长,3年也不短!
我给你讲个我邻居的故事 ,我邻居-一个年轻小伙子。本科读的是烧陶瓷,很用功,然后保硕士也是烧陶瓷,他在硕士期间自学物理化学,硕士毕业后考到中科院,因为他没想一辈子烧陶瓷,所以他在中科院读博期间非常地用功,3年内发表10几篇论文,其中有一篇Angew. Chem. Int. Ed.还有一篇较高档次的,其余的档次也不低。他家里很困难,所以在博士期间他非常用功的做试验,写论文非常玩命,最后有个不错的结果,去年到欧洲做博后了。他为什么要读博?因为他没办法,不得不读,烧陶瓷是找不到什么工作的,而且他家庭也没有背景,所以不得已而为之,他之所以读博时做的那么好,是因为他不这样做就没有出路!人都有惰性,如果不是被逼上绝路,谁会玩命?送一句话给考研不如意被调剂的同志:你不玩命,命就会玩你!当然,如果你的专业还能够找到工作,你也大可不必像我邻居那样苦苦挣扎。如果你考无机,找老师就可以参考俞书宏校友,相信自己行就可以了。
补充一下昨天说的,我对力学系了解不是很多,我认识一个人在力学读博,好像方向是爆炸力学,博士毕业后好像没找到工作,在科大继续做博后,你要是说他因为留恋科大才没有走出去,那不对,原因就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继续在这里折腾。
考有机的请看:-----------------------------------
王官武教授在兰州大学读的博士和硕士,然后到日本做博后,有的人做博后是想在身上镀层金,以便回来后更好的混日子,科大有不少这样的老师。但这个老师不像是这类人,看看他的履历吧:
1999年度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百人计划")入选者
200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骨干成员
2004年入选国家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6年获第七届安徽省青年科技奖
百人计划是国家三年给200万支助,如果做的好,继续支助。你看看他发表的论文,还有Nature,所以考有机的同学,强烈向你推荐这位老师,推荐指数5级。可以把他作为标尺,来看其他老师,相信你知道谁强谁弱了吧?
#####################################################################
我把在国内读的硕博,然后出国做博后,因为这期间做的好再被作为“人才”引进的称为“二手海龟”,像科大本科出去,然后学成归国的称为“一手海龟”。你看科大引进的人才基本上都是“二手海龟”。
想过来做学问的同学将来或许有可能成为“二手海龟”。被“百人计划“引进可以说相当不错的了,但有个前提,据我了解,这些人在作博士和博后期间非常的玩命,你得有玩命的勇气,要不,博士毕业后是没有机会出去做博后的。如果没有机会做博后,就只能进高校(如果做的方向实在不能找工作)或者研究所(估计不好进)。这样的结果是比较一般的,如果你进了高校就会按照一个规定好的步骤过下半辈子,即:讲师-副教授-教授,副教授工资3000-4000/yue的样子,教授5000/yue,没有项目基金,就会比较穷。要知道,你如果不努力,不知道何时才能评为教授呢. 这样是远远不及那些“二手海龟”的了。“二手海龟”一般在35岁上下,被引进后,国家又给钱又给房,根据10%-20%的劳务费提层和岗位工资,年收入有20万吧?我想我毕业后到了35岁,年薪至少是可以达到这个数字的,他们的工作实在是太消耗脑细胞了,所以呢,有其他出路,“二手海龟”不再考虑。
再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虔诚的基督徒像我讲述了他朋友的故事,他朋友是安大本科毕业后考到科大生物系的,几年前他博士毕业后想留在科大,因为毕竟老婆在国内,要是出国不是太痛苦吗,但是科大不留他,他只有被迫到美国谋发展去了,在美国他做的很痛苦,语言还不通,收入又低,这个虔诚的基督徒让他参加美国教会,因为教会会免费教他英语。大家都知道生物系找不到工作,但是做科研必须要出类拔萃,否则就会很惨!生物系的国家项目,一个都有上千万,那些做的好的老师非常富有。
说到底,对我来说,如果在工科上可以发展,我不考虑理科,我们工大在基础知识上的学习是不及科大的,拿有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了大半学期,而科大学生学了整整一年。当然了,如果你想补,也是可以的,但首先你得端正心态:我就是要这样做下去,一条路上走到黑。要不,就一般。
介于“一手海龟”和“二手海龟”之间的还有一种海龟是在国内读的硕士,然后出国花5年读博士,科大引进的人才里也有的。国内读的3年硕士有些浪费了。我本来也想这样干,相信同学们也想。但你找个导师,他会说“你跟我读博“,那你接下来5年就被打包出售给导师了,是断然走不了的。如果你实在想走这条路呢,找个副教,没有资格带博士,或者找个快退休的教授,不会要求你读5年。但是这2个办法有风险,如果你3年后又改变注意了呢?如果这个副教水平很菜呢?都要考虑的。
我所强调的是做学问也可,只是要找个好导师,尤其做学问更要找个好导师。担不是找个好导师就行的了,如果有幸跟了俞书宏,那你还得非常玩命,我相信那些高档次的论文是那些玩命的学生发表出来的,他的学生也有很多混的一般的,包括院士钱逸泰的学生。因为读博是个辛苦活,5年如一日地辛苦,很少有人可以坚持下来,再说读博期间还有不少人结婚生子,有很多事情要分心。
!!!!!!!!!!!!!!!!!!!!!!!!!!!!!!!!!!!!!!!!!!!!!!!!!!!合肥!!!!!!!!!!!!!!!!!!!!!!!!!!!!!!!!!!!!!!!!!!!!!!!!!!!!!!!!!!!!!!!!!!!!!!!!!!!!!!!!!!!!
一没有资源,二没有风景,三没有古建筑,四经济很落后。
合肥的存在只是最为一个战略位置,三国时从芜湖长江到合肥这几百公里的空间是东吴和曹魏战争的缓冲地带。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提议把安徽省会迁往芜湖,但毛反对说:合肥在皖中,挺好。毛考虑问题是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而非经济。
如果高考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断然不会选择合肥,如果让我再考一次研,我也断然不会选择合肥!工大的衰落,科大的衰落或多或少的是因为合肥地理位置不好。地理位置的封闭决定了人们思想的封闭,思想的封闭决定了目光的短浅。。。。。所以我希望大家考研要选择地理位置,这很重要。我同学当初考研去了上海华东理工,2.5年毕业,顺利去了圣戈班(法国跨国企业集团),然而我没有任何机会。你不要说可以网投啊,网投有用吗?找找工作就知道了。你也不要说他的水平比我高到哪里去,大家都是差不多的。甚至我比他成绩要好些。
为了找工作,我们要反复跑去上海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那些做化工的是很少来科大的,谁都知道科大化学偏理,即使少数的我们做偏工的方向也没有用。我们的机会要少很多很多,如果我们在上海,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心仪的工作,省去了旅途的劳累,省了路费,车旅费,我们毕业就是上海户口。同志们,想想吧,如果你学化工,为啥不去华东理工,如果你学电子,为啥不去交大,如果你学经济,为啥不去复旦?你不要害怕什么,不去尝试就不知道结果,不把自己逼上绝路,就不会去奋力一搏!有科大老师问一些考生,你为啥报考科大,这考生诚实答:怕考其他学校考不上!如果复旦的经济太好,实在考不上,那考上海的其他高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啊,对吗?对,还有浙大,科大看不起浙大,别管怎样,人家浙大是工科,基本招人的单位每年能到齐,很多大公司,全球500强公司,即使人家专业不很强,但好找工作啊!
结尾: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希望大家一路好走。工大毕业的我们是否能像汽车工业的老前辈那样,在这个新的机遇期到企业里攻城拔地?不知道。工大毕业很好就业,遗憾的是比别人低了一个档次,有几家全球500强到工大招人了?工大毕业生工资又为几何?对比方显差距。为什么不把自己提高一个档次?像浙大,交大那样?考工科的研是一条出路,更重要的是,工大要实现中兴!否则,工大的毕业生只有永远作为廉价劳动力兜售!
我没有想说哪个人不好,也没想说科大不好,我只是说点大致的情况,观点还有失偏颇,希望大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别生搬硬套,那样对你不好,无论如何,希望大家都好,希望大家将来有能力为母校的复兴做点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