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ongtianjiao 发表于 12-1-12 13:5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ongtianjiao 于 2012-1-12 15:24 编辑

之前一直想写一个经验贴~终于可以完成夙愿。自己的成绩还没有出来,就只是和大家分享下经验
本帖旨在帮助那些希望脚踏实地学习的童鞋,没有短期内速成的绝招~我文采不好,文章的结构也有些凌乱,大家见谅

我一战是从201010月正式辞职在家准备考研的,相信大家看到这已经料想到了我一战的结局。考试之前一直努力为自己鼓气,但考后基本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了。。一战成绩:政治58英语61专业课131 总分250


通过分析自己的成绩(前测),觉得自己的问题主要是在政治(还没有到全国的平均分)以及专业课方面。政治我假期时上了2012领航暑期辅导班,自己也录了音。我会传到土豆网上。大家可以去搜搜。我的用户名是娇宝1988.里面我还放了一些比较新的专业课课程视频讲座(2011)。都是我之前花钱买的。大家不要嫌弃我传的慢~

当时一直在思考自己专业课的问题,除了时间积累之外还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咨询了两位已经成功的人士,一位是已经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凉音学长,还有一位是已经考上华南师范的十米深蓝。但他们都是科班出身,进而取得了成功。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摸索,能探索出一条适合非科班出身同学的路。

出成绩之后就开始陆续准备二战了。当时看了一个凉音学长的帖子,在感叹于他读得书如此之多之后,自己也开始陆续读了起来。广泛的阅读可以极大的激发我们的兴趣。我一般的顺序是,先看一两本外国的教材激发兴趣,然后再看指定的教材。这样就不会觉得枯燥了。看了那些书,在生活中不由自主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是一件非常非常有成就感而幸福的事。http://bbs.freekaoyan.com/read.php?tid-552866.html我当时是看了基本上三分之二,现在在继续努力中,准备把所有的书都读完~而且在与凉音学长的探讨中,我们一致认为读书完全可以不读所有的内容。只读重要的以及你喜欢的感兴趣的,这是我的宗旨。

由于有第一年那个不算基础的基础,我是先开始听视频讲座的。然后看中国和外国的教材。之后上政治和英语的补习班。
这些陆续结束,时间大约到了九月份。这时候我们应该开始准备应试了。

其实中国的考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背诵。在凉音学长的建议下,我仔细分析了试题。我得出了一些结论:
1 把心理学试卷分为文科和理科两个部分,文科即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理科即统计,实验和测量。不过我认为测量也可以归结到文科之中。
2 每年的选择题分布基本是规律的,大家可以查查每一部分都出了多少选择。2010年的选择题目顺序变动了一下。2011年开始基本稳定。大题基本是普通心理学2题简答1题综合,教育1题简答,发展1题综合,测量1题简答,统计实验一共1题简答1题综合。
3 我按照每年给的大题答案对照书中的文字,基本上可以认为大题的答案可以参考以下书目。我说的参考的意思是,每一个大题都有其想对应的理论和知识,这些基本上都可以从这些书目中找到。即我们准备大题完全可以通过充分理解和背诵书目来进行: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梁宁建《心理学导论》的社会心理学一章和配套习题中得大题(这个下一点中会提到什么是配套习题),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戴海琦《心理导论与测量》,朱滢《实验心理学》第一章到第四章。发展心理学我觉得不太好把握,所以这个还是背诵最经典的教材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4 选择题的准备方法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是梁宁建的《心理学导论》学习与考试指导。基本上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普通心理学的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基本上全部出自该书。也就是说,如果在考试之前你能把这本书所有选择题做到再认,那么至少你的心理上在考试中是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啦。
对比2009-2011年的实验心理学后发现,具体的实验范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最后基本稳定在10分以上。所以郭秀艳的《实验心理学》中具体实验希望大家也能掌握。配合我上传的凯程的视频。那个讲实验的老师别的一般,但具体的实验讲的还是蛮不错的。
5 关于普通心理学背书的方法
之前一直是默默的咬着牙背。。后来突然有一天听了一位老师的视频(国庆精讲01-08),他比较擅长的就是把每张重点的结构框架,理论之间的联系串起来,这个讲座非常适合最后普心得背诵~
6 统计和实验的方法
2011年主要是听曹天啸的讲座。这个论坛力已经有人上传了。他讲的确实很好。不过具体的实验范式需要补充凯程老师讲的。而且还要反复的理解和记忆。
6 心态调整的问题
在备考的过程中,总有迷茫的时刻,有两篇帖子一直陪着我。还有一个校内上哈佛大学的励志贴。我都会贴在下面。
原来,世界上永远有人比我们更努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华夏小七 + 1 珠珠,支持你!!!!!!你懂得!!!!!.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longtianjiao 发表于 12-1-12 14:0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ongtianjiao 于 2012-1-12 15:20 编辑

先写到这里吧。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我会补充在帖子上的。由于网速的问题,我传的资料可能有些慢。如果大家有更快更好的方法可以提供给我。非常感谢~

感谢妈妈,感谢凉音,感谢十米深蓝,感谢笔版~感谢一切一切帮助过我的人们

板凳
 楼主| longtianjiao 发表于 12-1-12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载自北大一位现在在北美牛校读文学的师姐对于语言习得的感悟

我在北美读书,不断有小朋友问我学习和申请的事情,不回答不好,回答吧,又好像我有以教人似的。经验教训谈这种东西最不靠谱,别人的事情,也就是看个热闹,该自己奋斗的还是自己奋斗。我终于写了这一篇,写得很费力,时间太紧迫,为这个搁下了要紧的任务,代价代价。生活残酷,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得看长远的将来的目标,尽量不让一日闲过啊。只要看看身边牛人,学术超人,就觉得自己该狠狠摸爬滚打,而不是这样向后看(自抽一下)
我现在的生活,称为yardlife。学校的中心地带是一个被圈起来的yard,往来的游人的热闹不改变它的幽静。yard是一颗巨大的孤独的心脏,每个人有自己专注的事,每天工作12小时是生活的常态,学习8小时以下是不道德,也不敢的。要保持优异的记录,简历上不容许留下败笔。一个经常在图书馆遇到的高年级以色列同学说:"我在这里是第七年,我没有后悔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也没见过一个不勤奋的同学。如果不勤奋,就不会来这里了。"他的神情和气质就是那种沉着坚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人生应该如何实现的人。就冲这一句,"我没有后悔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大为惭愧仰视。

我在美国就像是农民工子弟在城里上学。壮观的图书馆,密集的资源,一群启蒙很早且极其勤奋的人聚在一起,聚成一间大牛棚。牛人同学大多出身优越,从小的学习环境非我可比,都上过扎实的语言训练课,有人从12岁开始学拉丁语和希腊语,有人高中修过几门大学的法语文学课,有人每年至少去十个国家。有一位甚至说:"过去的6个暑假,我都没有浪费,都在上语言班。"我脑子里顿时扑通了一下,想起我这个穷人浪费了所有夏天和周末,没有上过任何语言班,法语联盟,歌德学院,新东方,统统无缘(出国前在新东方打暑假工,导师跌眼镜说,你为什么不趁这个时候学习啊?!)。我的法语德语都是自学,还是很心酸地。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条件允许的话,会报语言班,而不是冷冷清清地自学。3

所以要尽量趁年轻多上学,学对自己长远有好处的东西,比如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了语言才能走得远。到了博士生这一步,最大的心病就是原著读得太少了。想我当年摇摇摆摆看一点哲学和理论书,兴致勃勃地跟。一次在某课程网页上一举看到了3个不知道的人名,Agamben,DeCerteau,JudithButler,那是和我非常相关的课,我心想我真是孤陋啊,去找来看看吧,于是就跟上来了,被誉为"跟得紧"。那种读书的法子掰玉米捡芝麻,看见什么就跟什么,一团糊涂。写得高明的书,但自己读不透,没有吸取到眼光见识,只是博趣,开阔一下眼界罢了,搞不好只是name-dropping。理论书和二手的文献批评好读,也不好读。要读透需要原文的功夫,要明白人家的讨论对象,人家怎样细读。如果不理解语境,没有原著的知识,读二手书是没有大的益处,索然无味的。

我有一个可怕的想法。"三十不学艺",人到一定年纪(三十当然不是实指),就有暮气和自保之心,学东西就没主动性了。尤其学习外语,来自母语的抗拒力很厉害。母语是自己的comfortzone,容易固步自封。你上课学语言,跟着老师和同学走,但一下课就和那个语言无关了,做作业和看课文都勉强,不用说主动去思考和写作了。人年纪越大,越不想做基础的活儿,求胜心切,时间也紧张,不能拿出一往无前的劲儿来。学习趁年轻哦!& L% J: s# B6 I  E6 y4 c

语言是文科生命线,一般比较文学的最低要求是三四门语言。美国这边的博士项目,往往有一个理论的考试和一个原著的考试,比如我的学校,一个是commonessay exam,考分析论辩能力,一个是reading check,考三门语言的原著阅读。语言不是学着玩的,而是修相关的课,考相关的试。法文课是法语讨论,意大利文课是意大利语讨论。小论文用原文写,大论文可以英语写(当然最好是原文)。牛人是没边的,会八门语言的大有人在,而且跨度很大,除了简直人人都会的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外,还有希腊语+中文,日语+印地语+梵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希伯莱语,俄语+挪威语+中文+日语,这样的高难度组合,简直是什么难拣什么学。每个人都要过的readingcheck这一关是很有道理的,要紧的是读作品,用原文读,读英译是欺骗和不负责任,是混不过去的。(责任这个词很重要。)/ G) |! T' l/ M) k2 U. N& ?

- z! a) p' l4 j9 S9 O3 ?语言学习方面,阅读高于一切。语言不好的原因就是阅读不够。阅读给语言以内涵,口语和写作可以从读书中练。书看多了,思想和表达都有变化。讲一个小故事:研三毕业那年,朋友A接了一个汉译英的翻译活,请B做了一部分。B交稿了,A看了觉得不合格,费了很大心修改。她和我感叹说:"真想不到,语言功底这么差,还得我重做。"我也很诧异,不至于啊,B是北大本科出身,现在又念了研究生。A淡然说了一句:"书读少了。"我顿时无比崇拜,这四个字分量很重啊!应该用匾悬起来,警钟长鸣。后来我开始琢磨周围的人读了多少书。遇到现在的同学L,她本科修了中文、法语、西班牙语三个学位。我问她修过多少门法语文学课,她说八门。问她读了多少法文书,她说,小说大概30多部,戏剧大概30多部,诗歌就不好数了。顿时我就沮丧得不行了。和我的英语文学可能差不多,可人家还修了其他两个学位呢。我法文不好,写作不行,根本原因就是"书读少了"。对于文科同学,读书才是根本,日常交往和沟通没什么难,难的是表达思想和论辩,要学到圆熟,像使唤自己人一样使唤它。上课发言辞不达意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 p; m9 C. {- ~' A
  很根本的一条,是合理安排时间(再自抽一下)。和一个老师谈夏天的语言班。他当年在纽约上过一个古希腊语虐习班,每天实打实上课8小时,其他的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全部用于写各种作业练习,大概也要花上6小时。每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每天学习到深夜两三点,如此坚持了10个星期,学了大约相当两年的课程。语言班很多,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报这个班的必定是强悍的人,否则神经必然崩溃。在高强度的学习里,他锻炼身体没有间断。我问他如何做到。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每天都跑步,十多年不断,再忙也跑步,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压力大的情况下,尤其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你要考虑放纵的后果。对于必将会后悔的事情,现在就不要做。比如吃饭,我不吃垃圾食品,不吃比萨,因为,if I eat Pizza, I cannot run!现在我就是再忙,也自己做饭,保证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习惯。有运动习惯的人就是这样,你不是有意识地下指令,而是顺应身体的需要。让你的意志跟着身体走,而不是身体勉强服从于意志!为了不让生活起冲突,你必须安排时间! ) V2 S5 [, S8 q9 o$ l0 I* u
  下面要谈的比较具体,关键词是:国外课程,Google,广播,有声书,电驴, 电子词典,podcast。我土了,大家随便看看,土了过时了的内容,请自动忽略。小朋友们条件优越,后来居上是天然之理,可以走直路就不要走弯路。; E: _( a' X0 U3 e

8 f" c+ ~" s8 N9 I2 F( P% ]当我是一名无知的乡下小本的时候,常去看国外大学的课程网页。很多学校把课放到了网上,中国的院校比较封闭,所以可到国外网页看看,寻找他山之玉。眼睛永远比胃口大,读不了书,至少了解书目,对自己仍然有用。我从大一起到哈佛耶鲁之类的网上溜达,看看人家读什么书上什么课,参照着找书读,一片懵懂的向往。书主要仍然是经典书,是四海之内都容易找到的书,孤陋寡闻的无知小本,最需要的就是指路的光明,第一次读荷马史诗和柏拉图都是在看了耶鲁课表后找来读的(当然读的英文,那时的心情简直什么书不读英文就不甘心)。后来念研究生的时候,要看批评著作和文论,大学的书单也很有用,像英国大学的coursemodule和reading list很全。心中常想想自己的同辈,受另一种教育的幸运的人,在做什么事情,进度有多快,能感到一种鞭策。  h% j1 [- p1 O+ @) {0 ]3 E) b% O+ M
; m' Q  G: L3 o# h; @
找资料的话,有一些专门针对某作品、某作品、某类别的学术网页,给出现成的bibliography。网上搜东西,手勤一点都可以搜到,但不必太费力,买椟还珠,做了书皮专家却没有看书。有一条正道是看书,经过一本书的引用推荐,跳到另一本书。:
/ Z& E! }9 j' `& i6 }  Z! q8 G
) m  N+ b( e" G, ?6 O
. [" p! |* q" f" Q( VGooglescholar,想必大家常用。Google家还有一个伟大产品叫Google book。涵盖很强大,可以预览,比如输入croxtonplay,就跳出一大批讨论了这个作品的书。在网上预览,省去了在图书馆翻来倒去的时间。技术窍门很快可以摸索到,比如很多页不能直接浏览,但search inside the book就可以浏览该页了。国内图书馆没有的书,可以通过Googlebook看。一些过了版权期的旧书,可以在Google book大大方方地看,下载。力荐JohnCarroll写的三部《神曲》的书,这套书应该翻译过来!前两部都可以下载,第三本也快了(名叫In Patria,扉页题词In Via etin Patria)。过去的著名老学者GeorgeSaintsbury,Grandagent,都可以下载了看。还有Wikipedia,每日的必需。国内没有完全解封,我当年是通过answers.com看的,它包括了wikipedia的资料。现在不晓得怎样,但一定是有办法突破的。0 X4 D& C7 Z" h7 y
" B  ~1 \# j  o& ?1 w: N$ n

9 C0 i8 }" J3 y/ c. A6 M( }* g- ~- v: A! l6 d4 ~4 L, }3 h9 K* g
网站广播。对学英语很有益。BBC的在线广播基本可以通过flashget等软件下载(也可在firefox装flashgot插件)。推荐BBCarts anddrama,戏剧和文学朗读节目,源源不断的狄更斯小说(他老人家一年四季没断过),各种经典名著。冬天天冷,我就睡觉不起,赖在床上戴耳机听BBC消遣,那时候听过Villette,Little Dorrit,纳尼亚传奇,戏剧(莎士比亚,契诃夫,萧伯纳,王尔德哪,还有难得见到的新剧)。这样,我培养出了对有声书的深情爱好。朗读没有视觉压迫,紧随着原书和作者,愉快充实的感觉。听VoyageOut时想到,Woolf的语言真的非常有味道,念出来才能体会。很多作品都是这样的,朗诵是语言专业必须训练的。爽利顿挫的英国英语,听着真的很幸福啊。英文听力不好的同学可以坚持慢慢听,比看美剧受教益。名著就是名著,让内心丰富。3 z- D3 K$ d, k8 I6 @& s
. |9 N$ X- W* [- o+ I) z" _
校园网的最大便利是BBS和ftp,营造了一个可爱的群体。Ftp注定是校园网的专利,出了校园,就怀念曾经光顾的各种影视站、科教资料点、音乐站、动漫站,比如著名的文艺片阵地rocker.cc。但是校园网是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信息来源受到种种限制。除了动漫综艺和美剧日剧更新比较快,李敖演讲、馒头事件等热点传播得及时,其他资料,更新是比较少的,诸多重复。ftp是分流和共享的好地方,但个人需要的特别资源,还得靠自己寻找。ftp语言站资料很多,但好像大多是教材的扫描和录音,第二外语的基础学习。如果有了一定基础,我推荐德国之音的德语学习Top thema,法国TV5的新闻7Jours sur la Planete,锻炼听力,有文字可参,又是最新发生的有趣味的时事。(现在我推荐意大利电视台RAI的节目RAIclick. 他家电视比BBC大方,电视节目都上了网,意大利语版的《战争与和平》看得真养眼。RAI还有一个文学节目ad altavoce,有声书的朗读。可惜我不再是无事可做的北大研究生了,彻底没有时间看电视,电影也不敢看。)
: o% T6 k5 }* k" s
) K; b7 e. k# N6 c5 b2 |广播收集的有声书毕竟有限,当我脱离校园网怀抱之后,就进入了电驴emule的阶段。到了电驴,世界就大了,自由了,海阔天空(也慢了)。这个世界多么平朗开放。当我找到了英音朗诵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简直涕泗交横。那么多没有想过的宝贝一直在网上,而且源源不断地在增加。夜以继日以蜗牛的速度挂电驴,收集狂本性爆发,有声书越收越多,法语的莫里哀、巴尔扎克、雨果、波德莱尔、兰波、普鲁斯特,德语的圣经、神曲、席勒、黑塞,意大利语的圣经、曼佐尼、卡尔维诺、Svevo……欧洲到底是读书人多,有声书极多,不仅本国作品,还有大量翻译作品(德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意大利语的司汤达)。有些东西不可思议,竟然有《纯粹理性批评》的德文版。太多了,只能视为为退休后陶冶情操做准备。等我老了,退休了,就听这些玩吧。或者视为为饥荒积粮:一旦失去了语言环境,可以用这些听力资料保持语言能力。
地板
 楼主| longtianjiao 发表于 12-1-12 15:03:27 | 只看该作者
电驴的下一步是ipod。网上资料积累多了,但人不是总在电脑前。用电脑的时候,经常是做事写东西的时候。终于有一天,我开了窍,去买了一个ipod。为什么下这个决心呢?因为被一位西班牙语系同学震撼到死。一起到外校上《神曲》的课,坐她的车回来,她在车上不放音乐,放意大利童话,无辜地问我:你没有意见吧?这是个严肃的同学,我完全相信她ipod满载着教育的内容。她意大利文比我好,我无地自容,第二天就到店里买了一个80G的ipodclassic,从此成了ipod支持者。现在我走路自觉ipod,终于可以少想低俗的事情,给生活增加文化了。(去年我问一名古典系同学,走路的时候脑子里想什么,他说,背希腊拉丁词汇变位。我抓狂地想,真是读书种子啊。)吉本是英国最伟大的作者之一,走路的时候,坐车的时候,挂耳机听春秋笔法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经常就笑起来。收的那么多法语意大利语资料,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对照书,听《神曲》的朗诵,对理解和记忆是莫大的帮助。在修《约婚夫妇》的课,对照听过几次,曼佐尼可比雨果,好久不读这种伟大的欧洲小说了,惊喜。走在漫天大雪里,耳边回响着意大利文的朗诵,保罗的书信,劝善劝信,优美有力,真给人一种不可阻挡的信心。
s有了ipod 之后,我才开始听podcast,互联网广播。原来这么多教育机构和电台发布了广播呀。做法是,打开itunes,进入itunesstore,搜索,选择节目。可以用电脑听,也可以下载到ipod/mp3里。这里介绍几个教育节目,都是教授讲课的录音。College deFrance的文学(法语,非常慢的讲解,清晰好懂),Alexandro Manzoni(意大利语,全文朗诵,每一章有讲解),DivinaCommedia(意大利语,课堂录音,各章节有讲解)。类似的节目相当丰富,意大利人好像特别热爱podcast,古典文学、神话、薄伽丘、戈尔多尼、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都有节目。这和意大利教课风格大概有关系,讲座多于讨论。我听这些,也就是练一练耳朵,给自己制造一个语言环境,知识上是用处不大的。除了这些法意文学广播,还有Oxford medievalEnglish(中古英语的课堂录音),艺术史,哲学,政治哲学讲座,可以按照各人的兴趣听一听。新闻节目就更多了,各大媒体电台都有自己的podcast

人的声音(书的声音)是可以听上瘾的,学业的要求可以养成为自己的爱好。我们有幸生在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电子时代,声音不再是一转而逝的,而是可以流传,复制,重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大家知道RobertoBenigni是《美丽人生》的导演和主演,但可能不知道他是杰出的朗诵家,能全文背诵《神曲》。他热爱但丁,在意大利巡回演出,背诵《神曲》。Youtube上有他几个朗诵视频。我听过的《神曲》朗诵里,他当之无愧是第一。做梦也想听遍他的全文。读诗就要读出来,甚至背出来。想想过去的莎剧演员背台词的功力,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传统。每天朗诵外文,一定帮助。默读会漏掉东西,而朗读却让你接近文本,接近作者的写作。真的,就像在体验自己在写这篇文章,如何运筹辞章和结构。Iftp应该有很多电子词典。我只能靠电驴。我最近下了一个意意辞典,一个意英辞典,简直爱不释手。最强烈推荐OxfordSuperlex,英法、法英、英德、德英、英西、西英,大集成。CNKI翻译助手这个网页有意思,可以看看一些奇怪的东西在汉语论文里是怎么翻译的。
最后一个提醒是,电脑和ipod引诱人玩物丧志,拼命积攒、整理、分类自己的文件,所以要克制。更不必说其他的视听和聊天的分心了。本科时我没有电脑,得以面壁用功学习。研究生期间就给电脑废了,玩物丧志的多,收获的少。现在有美国同学就住在没有网络的房子里,可以在家看书写作,说This is thesecret of productivity.这是一个良好教训,要利用网络,不能依赖于网络。就是这位同学,去年感恩节的时候,我问他:放假这几天,你都做了什么?他怅然说:没出门,在屋里待着。Except when I was running, I was just working. 这就是博士生的日子好了,写了这些摸索的经历,不伦不类的经验教训谈,完成了答复小朋友的任务。这个关节写这些东西,自觉太不负责了,后果严重。五内俱焚啊,要赶紧回归yard life,做一个负责的graduate student。祝大家新学期一切顺利,多有收获。有希望就好。
5#
 楼主| longtianjiao 发表于 12-1-12 15:03:56 | 只看该作者
转一篇不错的励志文~(尘埃落定)我的哥伦比亚大学申请总结~
来源: 黄伟强 CFA L3的日志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拿到哥大每年2万多的offer,没有拿到联合国新闻部实习正式录取那句 congratulation!我还有没有勇气写下这篇文章。我只知道,今晚,2011年1月24号,走在纽约116街上,天黑沉沉地像一床厚重地让人窒 息的天鹅绒一般,铺天盖地都是冷空气里让人不寒而栗的阴郁,而professor 的一句话:“You have very impressive personal statement and outstanding academic achievements, we have no reason to reject you.”让我觉得,四周黑压压的楼里闪耀着全是彩色的光芒,我只知道,从此,我不会再迷路了。 等这句congratulation! You have been accepted,已经太久太久了,久到当它缤纷而至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勇气发些什么帖子到太傻寄托汇报,只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路。



毕业那年,我迷失了自己。输得一无所有。自尊,前途,爱情,事业,眼看着他们一点一点从我手中走掉。 为了和EX在一起,我放弃了到手的保研,工作也不好好找,随便在天津塘沽环球雅思混了下来。我没有脸见同学,只是知道,在倒数第二次全年级聚会上,同学们 有去哥大读education的,有拿全奖去威斯康星读communication的,有去法国巴黎高商读经济的,有去外交部的,有保研的,有考研 的。。。可是,我什么都没有。席间每位同学都畅谈未来,问到我时,我手颤抖着握着酒杯,对我的老师,教了我两年的精读老师,看着我精读一路年级第一的老师 说,我人生最大的理想,是成为我们班里最早结婚的人。我看到老师的眼里,全是失望,全是失望。我使劲灌醉自己,企图在酒精的作用下忘记自己的失败。最后一 次全班聚会,我没有去。再后来,一个小三出现了,她轻而易举地抢走了和我一起快5年的男朋友。



没有认识我现在的老公之前,我是个懦弱而且虚荣到极点的女人。我的托业当年接近满分,但是我去连保洁 的二面都没有去,因为我当时的男朋友告诉我,一个读书(他在我放弃保研后自己保研了),一个工作,是不可能长久的。我知道我自己很喜欢读书,可是我却没有 勇气去考研,从小到大都是保送的我不允许自己参加升学考试,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侮辱。于是,我什么都没有,我不敢和家里说这些事情,只好欺骗家里说我在南开 读研究生,其实我没有。懦弱和虚荣让我只能在自我麻醉和欺骗家人中获得一丝丝生存下去的勇气,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想过死。走在天津车水马龙的路上,我不 止一次地想到,要是车撞死我就好了,我就不用那么痛苦了。洗澡的时候,水龙头的水冲刷着我的泪水,我试图回想我过去几年都做过什么,但是除了虚荣和欺骗, 我什么都没有。睡觉的时候,总是做噩梦,总是梦到全班人一起去看电影,看着看着,全班人都消失了,只剩下我一个,我不知道他们都去了哪里,耳朵里总是有个 声音,你在哪所学校啊。到现在为止,我已经不恨EX了,都是我当时自己不去争取的后果,怨不得别人,这个社会就是那么现实。



我终于明白,从前师姐语重心长的一句话,不要为一个男人放弃自己委曲求全,因为很多时候,你委屈也不能求全。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机会就是这样,你不去争取,他一定会走掉,学业,事业,即便男人,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东西,注定是一辈子属于你的。



在环球雅思我也不好好教书,虽然我和学生们的关系都很好,我们课间一起吃饭,甚至下了课会有学生用自 行车带我回宿舍,结课的时候,一个男学生送给我一本他写的书,扉页上写道,给我最喜欢的莎莎老师,你在我心里永远是那个最棒的firstsha。后来,那 个学生去了剑桥。我满是伤心,我们都是同龄人啊,都是大三大四要飞向世界各地展露拳脚的同龄人啊。可是我就这样,一天天看着我的学生飞走了,飞到LSE, 飞到剑桥牛津帝国理工,飞到悉尼墨尔本,而我,还在原地不动,甚至一直在倒退。终于有一天,我无法在课堂上激情洋溢的说着那些雅思写作,阅读,看着我的学 生一个个远走高飞,辞去了环雅每个月近万的工作,暗自伤神回家复习GRE去了。此刻,我觉得,我被世界抛弃了。



太抑郁了写的我,休息一下再写吧,每次提到往事就像把自己的伤疤一块一块揭下来,而伤疤里,满是流脓的血水。天知道,我敲打这些字时候还在哭。

试图使自己平静下来,从过去的悲痛沉浸中清醒回来,才发现,过去,全是噩梦。既然起了个头,我就接着往下写吧,算是对自己毕业这几年的一个交代。







毕业那年,我成了无业青年,天天蹲在家里啃红宝书。那时候,红宝书对于我,丝毫没有任何痛苦,因为, 当一个东西成为你全部希望的时候,它就不会再是痛苦。我找了一份自由翻译的工作,不用去上班也能挣到一些钱。你知道的,个体公司的老板都很黑,我没有签署 劳工合同,翻译1000字大概是30还是40元左右,我翻译得很快,质量在那些廉价的翻译公司招聘的人里自然是最好的,所以,老板把所有文科的翻译都分给 我一个人做,有些时候,还能偶尔拿到一些化工涂料的翻译,一个月大概4000多。当时非常感谢老板,天天给人不分昼夜地翻译,因为我要赶进度,还要分出一 段时间出来复习GRE。那段时间,每天大概能睡3个小时左右。后来才知道,老板很黑心,一个和我一起考GRE后来我还采访过他的人(现在是上外的研究生) 当时采访的帖子在这里,关于文科考GRE的http://www.taisha.org/bbs/viewthread.php?tid=1163050&highlight=+firstsha



说,上海那边最普通的翻译是70元每千字,如果是专业化工的,至少是90元以上。



再后来,10G分数出来,复习了三个多月的我考了Verbal 660 AW 5.5。再后来,太傻GRE的总版主wbavw (贝壳)邀请我当GRE版的斑竹。于是,我在太傻G版度过迄今为止难忘的一段岁月,认识了很多迄今还在联系的朋友。于是,我写下了从verbal到AW 到备考进度的很多帖子,

http://www.taisha.org/bbs/search.php?searchid=1485623&orderby=lastpost&ascdesc=desc&searchsubmit=yes



于是,我组织了一个早起鸟和熬夜虫备考俱乐部,两个俱乐部加起来,大概有500人,于是从08年12 月到09年8月,我当版主这一年,我见证了GRE版的巅峰。每天的浏览量比寄托还要高出两倍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管从前还是现在,太傻GRE版远远没 有我当斑竹时候的辉煌。毕竟,当斑竹也是一个将心比心的活,我敢说,很少有版主像我这样,真心真意的去鼓励别人,而不是仅仅冷冰冰一句加油一个加分。你知 道为什么吗,因为只有真正经历过失败的人,才会深入骨髓的去理解,那些同样在生活中挣扎期待有一天破茧而出的人的心情。因为,他们的痛楚,我都知道,真 的。



可是,firstsha每天在安慰别人在努力给别人打气的时候,谁曾真正关心过她呢?我不需要别人的 同情和怜悯,更不需要别人的膜拜,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那时候的我,还是那个一无所有只有一个GRE的可怜虫。别人越是崇拜我,我越是难受,因为这些人, 过了不久就会转到美申版,再过不久,就会远走高飞了,就和我那些学生一样,统统不见了。每天我的邮箱里都是那些让我修改AW问我如何复习的人,很少有人问 我过的开心不开心。更多的时候,你替别人改完AW 或者回答完别人很长的问题,得到的仅仅是一句哦,连一声谢谢,都没有,而已。但是,我还是坚持当了一整年的斑竹,仅仅因为答应了我最好的朋友贝壳,亦或 者,仅仅是因为在网上满足我那点幻想中的firstsha,找到一丝丝做人尊严的假想,而已。
6#
 楼主| longtianjiao 发表于 12-1-12 15:04:15 | 只看该作者
可是渐渐的,太傻带给我的失落大于快乐,我知道,这时候,我要离开太傻了。



那时候,我一直从自己的情绪中走不出来,也没有人开导过我,很多话也不敢和别人说。人家会说,你都那么高GRE了,还在抱怨,那我们怎么办啊??敏感的我开始多疑起来,尤其是我09年又考了一次GRE之后,那时候,我的verbal 在国内考的接近满分760,AW 考了5,可是,可是,我一看到网上有帖子这样说:“GRE算个屁,你要知道,有很多人,考了1500 也出不去,一些人,1100 也能出去”,我的眼泪就在流,我觉得那是在说我。

有人说,失败很容易产生变态的心理。我想,那时候我多半是神经病加变态吧。



你也许会说,你是南开毕业,也不算差学校,你有很高的GRE 和很好的GPA,别人能出去,你为什么不能呢?是的,如果没有奖学金,我是去不了美国的。因为我之前欺骗过家人,我只能申请到全奖的PhD,才能瞒天过 海。我很想很想告诉我的爸爸,对不起,你的女儿骗了你,我毕业后根本没有找正式工作和读研究生。我该死。可是话到嘴边,我没说。我的爸爸,因为年轻时候不 分昼夜地打三份工,改革开放后又投身下海,早就烙下一身的病,最要紧的,还要高血压,严重的时候,200多度,我过不了自己那一关,只好一直瞒下去。



可是我想,在今天我拿到哥大和联合国的offer的时候,那个放在我心里多年的包袱,那个沉重地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的谎言,终于可以告诉我的父母了。

题记:昨晚我写完(1),(2)后已经是美国深夜三点多了,所以很快就昏沉沉睡过去了。今早起来,发 现信箱里多了很多信。很感谢看我博客的人们,谢谢把你们自己的故事分享给我,我看了以后,心情真的很沉重。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你们,因为我知道,一句表面的 加油,你一定能坚持下去这样的话,看起来很美,但是,在现实的铜墙铁壁下轻轻一碰,就碎了。如果真要我说些什么的话,我只想告诉你们,人生的很多痛苦,需 要你自己一个人去忍受。漫漫长夜后才是一点点的曙光,可是在这个曙光来临之前,那些狰狞满目的疼痛,那些自我折磨的挣扎,都需要你,自己,一个人去品尝。 马云有句话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现实不残酷,就不会有那么 多人等不到胜利的微弱光芒来临前就死掉了。



我并非想成为什么人的楷模,因为,我真的无法给你们加油。能救自己的,只有你。姐姐告诉我说,“所以,你感动了,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相信我能做到的,你也可以,甚至做得更好。”同样的话,送给你们。





我的本科是南开英语专业的,这个可以说是一个很尴尬的专业。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很flexible的专 业,因为你什么都可以申请,MBA,金融,会计,管理,比较文学,英美文学,语言学,TESOL,对外汉语,中文教育,新闻,传媒,教育,心理,社会学, 艺术史,social work。。。还有很多种可能。但是拿奖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仅因为你是英语专业,所以在出国的时候等于没有专业,为什么呢?英语专业最主干的课程英美文 学,语言学在国内都是大三到大四上学期开设,三个学期你能学的什么东西呢?再有,国内各大高校的英美文学,其实是英美文学史,理论很少,多是抽丝剥茧,迷 离破碎的的文学选读和笼统的各流派历史。比起美国本科生从大一开始每周几本书的看,四年下来人家戏剧,小说,历史,哲学各看几百本,说实话,你拿什么和别 人拼呢?仅因为你是英语专业,所以即便你GRE 1500+, IBT 110+, 别人看来也是稀松平常的。这个念头,去美国英国并非难事。拿个AD 很容易,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GPA 70大几,GT 都双低的人都拿到AD了。但是,这些门槛低并非美国英国教育的诟病,因为他们是宽进严出的。换一句话之,你即使很低的门槛进去,也未必能毕业,真正的牛校 是不会让水项目录取的人轻松毕业去砸他们的牌子的。声誉,在英美国家很重要。



08年的时候,因为看了一篇帖子

http://www.taisha.org/bbs/thread-1105694-1-1.html



(在我帖子的二楼,一开始,我看一次哭一次,再后来,已经能背下来了)



当时我萌生了去普林斯顿读比较文学PhD的决心,并且在09年为了它专门考了一次GRE。第一次我考 了660,可是普林比较文学GRE verbal 平均分是720,多么令人惊悚的分数啊。而且读比较文学,需要你除了英语之外还需要掌握几门欧洲的语种,比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之类之类的,这个掌握, 不是你会几句话,而是真正用在考试当中的,是你能毕业的生命线。为此,我也专门再捡起了法语。我本来就很喜欢法语,觉得法语说出来很美,可是,如果要掌握 到能用法语分析文学作品的程度,我想,我的三脚猫工夫,是根本不够的。



帖子里的那个姐姐,也是历经磨难最后才去到那里的,她先是在一个普通高校读本科,然后去了北大读研究 生,接着申请Dartmouth College (就是曾子墨的母校)读英美文学的研究生,然后最后才申请到普林的全奖PhD。你想想,大学4年,北大三年,Dartmouth 三年,普林大概要7-8年,甚至10年,才能走完一个比较文学的路。你可以说,一个女人的青春都逝去了之类的话,没错,一个女人搭进去了最少14年的青 春。但是读比较文学就是她的梦想,我们干什么事情,不管你是进华尔街,进律师所,公务员,出国读master,读PhD,考研,青春不是在逝去呢?青春逝 去没有什么可悲可叹的,在有生之年因为自己的懦弱没有拼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才是可怜之人。



那个时候,只有北大那个姐姐的帖子,和两部电影,一直在激励着我,一部是Homeless to Harvard, 一部是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在我最失落的时候一直鼓励着我。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普林吗?当我进入他们家的主页,看到赫然的这样一句话(我直译),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进入普林的人因为 经济的窘迫失去上学的权利。在普林斯顿,不存在自费的情况,所有的人都是奖学金学费全免。老公和我说,如果你真要能力,就去申请普林,像普林哈佛这样的学 校,专门收容那些在生活边缘挣扎的精英。



姐姐说:“走路的时候,坐车的时候,挂耳机听春秋笔法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经常就笑起来。收的那么 多法语意大利语资料,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对照书,听《神曲》的朗诵,对理解和记忆是莫大的帮助。在修《约婚夫妇》的课,对照听过几 次,曼佐尼可比雨果,好久不读这种伟大的欧洲小说了,惊喜。走在漫天大雪里,耳边回响着意大利文的朗诵,保罗的书信,劝善劝信,优美有力,真给人一种不可 阻挡的信心。” 我一下子就沉醉了,多么美的意境啊。我是多么想在普林的树林下看书,感受那份古朴与世隔绝的美好,没有尘世的熙熙攘攘,有的,只是不含任何杂质的自己。



可惜,当我拿到自己的GRE成绩时候,却再也鼓不起勇气申请普林。因为,她在我眼里,还太高太远,我还够不到。



也许是老天开始可怜我了,在09年7月6号给了我一个巨大的礼物,这个礼物,从天降临,从此彻底改变 了我人生的轨迹。我时常在想,如果没有遇到他,我不会有今天。09年2月份的某一天,未名湖BBS砸开了锅,原因是一个北大化学系的男生,手握普林斯顿, 加州理工,哈佛,芝加哥的牛校全奖offer,却挥挥手放弃了,去了一个叫做洛克菲勒的大学。这所大学,在生物圈里赫赫有名,在太傻上传闻从来不招中国学 生。但是,他却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这一谣言,成为洛克菲勒近好多年内屈指可数的中国大陆来的PhD。后来,好事的人把他在未名BBS的帖子发到太傻,很多 人对他进行人肉搜索。再后来,也是贝壳的邀请,他把自己的申请帖子发到太傻

http://www.taisha.org/bbs/thread-1189199-1-2.html



很多人对他膜拜得不行,再后来,这个人,成为了我现在的男朋友。
7#
 楼主| longtianjiao 发表于 12-1-12 15:12:3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男朋友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他是一个非常push 非常有毅力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哪怕只有1% 的希望,也要用100%的努力去争取。他的本科是北大化学系的,毕业后没有直接出国,跑到清华生物做了一年technician,从化学到生物,从北大到清华实验室的转化,很多东西需要从头开始。但是他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from scratch的过程,实现了飞跃。



如果一个人在很顺利的时候,周围人蜂拥而上追捧她,喜欢她,这不算什么。可是,在我最落魄的时候,那 么牛的他却不因为我们俩背景上的差距嫌弃我,反而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把我一点点从自暴自弃的边缘拉回来。感动,因为心里的温暖不在那么血肉模糊。一个 女人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事情更幸福的了。



09年8月底,他出国了,那时候,我们刚刚开始不到两个月。我们就要开始传说中分手率极高变数极大的 异国恋了。等待,在时间的指缝中掩面扑来,空气里都是怨气的蒸腾。一个人走到大街上,看着满街的情侣双手紧扣,而你,只能紧握着手机,告诉自己,幸福就在 当手机铃声响起时那个不显示电话号码的电话。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坚强,当思念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只能通过博客的边边角角写下自己的心情。时差 13个小时,为了能在skype上视频,我们两个,一个改为美国作息时间,晚上8点开始睡觉,深夜1点多爬起来,读书,挂skype,一个熬夜到凌晨6 点,才昏昏沉沉睡去,这样能基本保证差不多20个小时能够随时联系上的。



这样的日子,我们持续了一年零5个月,以10年12月11号我来到纽约的时候,痛苦才宣告结束。



当年我申请联合国实习的时候,因为正好掐在了截止的时间,是他,连续两天陪我申请联合国,填写那些繁 琐的表格,给我的PS 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改了又改,几经定稿。从PS 到工作的description,每项工作各写1000-3000字,到两天内看完一本书并根据书里的要点加进自己的PS,到四处找教授写推荐信,校园里 四处乱逛上串下跳开在读证明,这一切,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在我按时上课的情况下。两天两夜不休不眠终于完成了申请,于是,有了据传说3万个申请者里挑出 200个的offer。



申请哥大的时候,老公逼着我在11月21号提交(我是申请的心理学方向的一个分支),老公帮我去哥大 陶瓷,联系教授,没有专业背景的我被迫在两个多月内抱着大头部的书看,到处找institute做实习,collect data,每周要commute 来回4个多小时跑去很远的地方实习,再昏沉沉的回去写PS,后来,我实习的institute 主管,也是哥大毕业的PhD 亲自给我写了推荐信。 再后来,在我签证前的4天,哥大教授给我发来了本土face-to-face invitation letter,再后来,有了长达1个半小时的面试,再后来,我开始跟着在读学生去实习去旁听,然后,在11年1月24号的时候,终于等来了那句 congratulation。我成了program里那么多年来第二个从中国大陆来的学生。整个11月,是我觉得10年里最长的一个月,每天不到4小时 的睡眠,加上长途的实习commute,我养成了随时都能睡着的习惯。在bus上,在subway上,甚至在校园饭堂里等餐的时候,我都能睡着。



当我去香港的时候,一共有5个人说要和我一起申请美国,当我11月提交完申请后,发现其他的人选择了 放弃。就这样,从8月29日到12月11日,没有在香港读完学位的我实现了巨大的跳跃。也许,这个跳跃并不全是四个月的努力,更多的,是来自过去的积累, 过去那些不被承认的卑微的积累,在某个时刻,它就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当我和教授说,我在大三的时候,就可以去教在职的MBA,承担着让很多当时是博士的 人吓得脚软的全天不间断课堂翻译加课后辅导,当我和教授说,在我大二的时候,我就作为最小的学生去给亚欧的财政做翻译,在有两个学位的情况下还能英语专业 功课都是90多分,当我和教授说,我为了我当年的普林的文学梦,曾一个人在有翻译艰巨的工作下天天只睡三个小时考了一个很高的GRE分数,当我和教授说, 我每周都要commute很远的路跑去实习,我能把你教课的教材内容告诉你,虽然我没有学过,我就呆在纽约了,开学前我可以一直旁听,我学东西很快,我看 到的,是教授眼里激动的神情。You are quite competitive! 这是一个多小时面试后他亲口告诉我的,12月13号那天,其实我就知道,我一定能被哥大录取了。Resilience 这个词,在弹跳起来的瞬间,是多么的沉重。



因为老公在纽约,所以我只能申请纽约的学校,当时的选择有三所 NYU,CU 和CUNY。

第一所,是Gossip Girl 里拍摄的学校,连美国本土的学生都非常喜欢申请。但是,一次次询问,得到的是几乎不可能给International Student 半毛钱的消息。于是,我放弃了。



第三所,是一所排名在200名后所谓的烂校。但是它是纽约的地头蛇,传说是纽约中穷人的哈佛,从里面毕业的人就业率很高。但是,当我看到它家不仅排名低,而且对国际学生吝啬且区分对待时,我也放弃了。



整个申请,别人都是申请了10多所学校,我只申请了哥大这一所,我的心里只有哥大。老公说如果哥大不 要我,那我就和他一起去普林住,然后来年再申请。我抓住每个机会在祈祷,当我睫毛掉的时候,我抓住它,心里默念,让我去哥大吧(据说从掉下来的睫毛如果你 对它许愿它会帮你实现)。当我去基督教做礼拜的时候,我对主说,求你保佑我去哥大吧。每个旭日刚从海边升起的早上,我对太阳说,你保佑我去哥大吧(因为狮 子座的守护神是太阳),也许,主听到了我的呼唤,于是,他让我来到了哥大。





2月7号就要去实习了,也许,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一段时间来沉淀自己的那些小情绪了。雨天,总希望阴 云密布是大雨来临前的终结,可是,雨滴无法控制自己下落的速度,铺天盖地的都是雨。你的手掌那么小,那么小,无从抵抗,无力回击,只是知道,天晴之后,我 们还是要摸爬滚打继续上路的。



写下(1)(2)(3)(4)后,我突然发现,我把自己描写的太过于英雄主义了,你知道的,语言总是 带有很多粉饰性。文字,情调,感官,触觉被压抑在短短1000多字里,扎在肉里,略过了很多想放弃的犹豫不决,I will never give up,天晓得这句话说出来时候,带有多少要give up 的怯懦和挣扎。略过了多少蔑视的眼神,嘲笑的言语,这几天,一遍又一遍听信乐团的《海阔天空》,五味陈杂。期间无数次涌起一个邪恶的念头,冲动地想联系一 些人,大声对他们说,“谢谢你当初看轻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如此讽刺我,可是今天我要告诉你,我已经站起来了,把你甩得远远的了,未来的我会一直很好,请 你看好了!!!”可是,他们又去了哪里了呢?我发现,过往的很多怒气,委屈,不舍,犹豫,随着我一再的更换博客,早就从我头脑里消失殆尽了,我和某人,某 某人,某人的某人也不再有关了。只是,不经意想起来,还是会很疼,就像刀,一刀,一刀又一刀划到你的心里,一下,两下,三下。。。但是,我相信自己总有一 天会全部忘记的,揪着不放和你不再相干的人,干什么呢?多少你觉得刻骨铭心的,早就刻着别人的骨铭着别人的心了;多少你觉得永远不会淡忘的,也在生活的打 磨下渐行渐远了。当时间,不再是残忍的利器,我想,我也就真正释然了,而现在握着我的手的人,才是需要我专心对待,生活一辈子的人。



既是总结,还是不要那么煽情。我把我能想到的一些因素一点点回忆起来,作为这次总结的完结篇吧。(虽然我还想写下去)



1.       永远要知道自己下一个时刻在干什么,能干什么。

从前在香港的时候,每次和男朋友撕心裂肺地吵架,我总是会绝望地说:“我真的不知道一年后我会在哪 里,变数那么大,人心说变就变。”其他的话我记不清了,只是记得他对我吼过的一句话,你今天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一年后会在哪里。我 觉得我毕业后之所以荒废了那些年,就是因为我对未来没有全局的把握。生活,早就不在是小时候,只要按部就班的写作业,做卷子,就能考好,就能升学,就能买 新书包和新文具。老天是如此苛刻,你只不过稍微打了一个盹,几年就这样荒废过去了。



我记得以前kizenliang 在太傻说过一句话,记忆很深,他说:“大一的时候,我觉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现在我觉得,只有有方向的努力,才会成功。”如果,我从大二就知道,自己并 不喜欢金融,就不会为了虚荣修了双学位(那个时候,修到国贸的双学位必须需要本学位学分绩至少88分以上才可以争取到名额),大学四年,花在微积分,线性 代数,宏观微观上时间不少,而不管我如何做陈文灯的数学,高数仅仅是70分。修了个双学位,除了给我带来外人看来很耀眼的资格,剩下的,就是考前鸡飞狗跳 的熬夜复习,平时四处奔波上很多课,学着自己并不擅长而且很痛苦的学科,成绩单上,只有将将能过的成绩而已。What if,我没有为了虚荣去修双学位,而把那些时间用来看大量的英美小说,诗歌,戏剧,西方文艺理论,每年几百本的看,我也许今天早就在普林的树林下看书了。 为了一个虚名荒废了大量的时间,放弃了本来可以实现的理想,拿着那张薄薄的成绩单,它们无不讽刺的对我说:“ 无用功,无用功,无用功。。。



所以,我想我最大的一个失败是,不知道长期(未来的2-3年)自己在哪里,能干什么。如果缺乏方向 性,我们就像刘瑜笔下的那块浮木,奴隶一般,随波逐流,毫无意志。我觉得只有把所有的力量用在一个点上,才能集中突破,alternatives太多,反 而不是什么好事。我申请美国的时候,老公切断了我所有的后路,我12月就离开了香港,很可能香港的硕士学位就拿不到了,我也没有去找工作,只是申请了哥 大。每次我想找后路,老公就吼我:“你已经没有任何时间可以耽误了!”于是,我只能重新振作起来,逼着自己去奋斗。一个女人,对她来说,最宝贵的永远是时 间,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如果青春这段时间你耽误了自己,往后要用多少年的奋斗才能原谅自己呢?



我申请联合国的实习,是因为它在下半个学期,要占用整个学期的时间用来在美国实习。中秋节申请那天, 我对我一个南开的校友说,如果联合国要了我,香港的学位我不要了。他非常吃惊,觉得我太过于冒险。他并不知道,我的心全在美国,香港只是我另一个无方向性 的无用功(事实证明,申请哥大时候我根本没有用到香港的经历)。有个朋友知道我的经历后,问我,真是后怕啊,What if,哥大和联合国同时据了我呢?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我的硬件虽然不错,但是绝对不是top0。2%,如果哥大把我拒了,那我就F2 来美国,在美国旁听哥大或者普林的课,跟着他们做无偿的volunteer,读大量的专业书,面对面死缠教授陶瓷,讲专业心得,把我的托福考地接近满分, 我把我能做的都做了,我想总有一天,教授会被我感动的,最后学校肯定还是会录取我的。我记得这样一句话,if you have nothing,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那个时候的我,除了爱我的家人,朋友和我老公,就自身条件来说,就是have nothing。对我而言,去美国,就是我唯一的退路。生活,不就是个赌博吗?在我的青春散场之前,即便我输得精光,我还有时间可以去积累。怕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要对自己未来至少2年要有一个全局的计划,别告诉我计划赶不上变化。什么时候工作,考 GRE,出国,心里都要有一个清清楚楚的schedule,一个个deadline。缺少这个核心,planner 上的日常完成事项不过是花花绿绿的遮掩而已。问问自己,我做的整个长远的计划,是我真正想要的吗?是我真正喜欢的吗?我试着了解过它吗?这个2-3 年的计划,越早越好,最好从大一开始,就逼着自己逐渐在头脑里形成自己2-3后会在哪里的前景。我老公对我说,他在高一的时候,就清楚地知道自己高中要参 加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要靠竞赛保送北大,刚去北大的时候,他就知道他一毕业就要出国,在美国完成他的research,可是,这些对未来的把握,我是直到 10年下半年刚刚开始模糊形成,浪费了多少年!?来到美国后,我发现这个学术圈里的精英,都是对自己人生每一步该怎么走有一个很清楚的 calculation,他们在2年前,就能很清楚的预计到自己以后要去哪个学校,申请哪些实习,发几篇paper,如果,人生,也如数学一般要精准计 算,能避免多少无用功?

8#
 楼主| longtianjiao 发表于 12-1-12 15:13:09 | 只看该作者
天啊,什么时候才能写完。。。我本来以为肯定能写完 FT!



待不待续完暂定吧,寒死我了,我太能捣鼓了。。。很多时候觉得我自己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啊。。。



PS,刚才一个PhD学姐对我说,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 Spend lots of time with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because you won't have much time for anything other than work and study next year.

我顿时感到一阵眼黑。。。

2月5日更新1:我之所以只在香港读了不到4个月的原因,除了因为我不喜欢不习惯香港的 master教育外,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我想尽快结束异国恋,结束那段每天撕心裂肺和老公吵架的日子。因为我呆的时间很短,除了在图书馆准备申请,其他的我 真的不清楚。所以,以后有关申请香港master的问题,我将不再回信。谢谢理解。另外,我没有说香港的授课型教育很差,只是它不适合走学术这条路。更多 的消息,我觉得最后问那些曾在香港呆过,读过书的人,不要轻信寄托港版上说的,我很负责的告诉你,很多信息都是片面的。



2月5日 更新2:关于一定要去美国的原因:

我转诉一个北大学长的话,也是我想说的,给同样想进学术圈的你(仅供参考):"有 个高中学长北大中文毕业,去了UC-Berkeley读博,搞东晋文学文化;当年我很幼稚地问他研究中文为什么要去美国,他笑得很惨淡。中国啊,出去混的 都大把大把的赚钱了,留下读博的都赤贫了,一个月给300块钱也好意思叫奖学金的。所以去美国啊,只要你优秀,奖学金大把大把的拿,就算不发财也饿不着 你,也不用出去打小工卖苦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啊……
其实我们比那些学金融、法律、医学的人要其低多了,不要你给我很多钱,有个安稳的生活就可以了。毕业几年同学聚会,不求像别人那样炫富,但也不能穷得像个 叫花子啊!这点要求国内都做不到,谁还留下?除非疯了。。。上外小语种的研究生几年硕博读下来没有几天待在学校的,全部出去做翻译赚钱了,真不知道研究怎 么搞的,论文怎么写的。。。哎~上中学的时候读安徒生《光荣的荆棘路》,就在想今天的这些人是不是还在走荆棘路。。。看起来至少很多国家还是布满荆棘 的。。。出来吧出来吧,别留着了,布拉赫不是说么?“处处都有天,我要什么别的东西呢?”——只要一个负责任的学校,一个负责任的导师,一个好的学术环 境,一座图书馆和一笔恰当的奖学金。足矣。'

------------------------------------------------------------------------------------------------

我突然意识到,马上要过年了。在今后的很多年里,春节于我来说,只能是大洋彼岸无穷无尽对家人的思念,耳际萦绕的,“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行” 背井离乡,就是留学的代价。



答应了朋友的很多要写的博文,却一直没有动笔。比如,那篇搁置的关于二三四外学习心得,因为我自己没 有做好,所以谈不上什么心得可言。心得,是一定要在真实的环境下有感而发,学习西班牙语的任务在二月份一定要全部完成,这是我给自己的承诺。又比如,发了 幸福学笔记1就再没有其他下文了,其实我之后又看了很多公开课,做了很多笔记,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事情开了一个头就不想有结尾。还比如,2011年我 的书架我的书,最近看了不少好书,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民主的细节》,统计学的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各种心理学的大众书籍。。。但是也没有整理。更要命的,还有我的申请总结,从25号到现在,拖了整整一个星期。



我不想为给谁谁或谁看而写,我只想说出我想说的话,也许不是那么成熟的观点。只是希望,这个博客最后 不会落得如同之前的博客,不高兴了就删文,换域名,关闭,发觉人的逃避其实就是一种丢弃。当那些和过去有关的神经元被幸福的糖分溶解,你知道,即便你努力 去回想,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个博客从10年6月到现在,已经8个月,希望,我能一直坚持下去,记录自己曾经走过的每一段路。



今天要谈的,是我香港的4个月不到的学习生涯。之前考虑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写,会不会又无意中伤害到谁或者谁弱小的心灵(鉴于我之前有些偏激的话,已经有人发信给我说了),但是想来,还是写。写之前,我想说,1. 我不是留学专家或者中介,我一个人的意见只是我的直观感受,还没有能力上升到点评的阶段,所以也不用太过在意 2. 我在香港不过4个月,而且由于自己的原因,不能很好地融入香港,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3. 请勿将这篇转载到太傻或者寄托港版,谢谢,同时,我能说的我会说,我不能公开说的请也别再刨根问底了。



我觉得我来香港,是个美丽的错误。香港是那么美,人们是那么善良,可是我去没有好好地去看她。



记得我当时加了一个香港的群(授课型硕士,自费那种),群里唧唧咋咋,A 学**管理的,说:“我刚交了材料没多久,就拿了offer 了(他们管自费的AD叫offer),六级还没有送呢”B 说:“我只有四级啊,六级还没有过呢,咋办?”然后过了几天,B在群里说她也有了offer。C 说群里有没有考GRE啊,D 说考那个天书玩意儿干嘛?那都不是人考的。于是,我退群了。



开学了,English News Writing,满怀希望,听到的只是非常terrible 的Asian English,真的很terrible。老师的港味口音很重,我一直都不习惯。期间,课堂上老师说了一句话,We will invite a veteran journalist to our class in the mid-term. 然后,周围就传开我们期中要来一个越南记者,于是,我沉默了。



课是在晚上上,part time 和full time 的学生一起上课。学生生源人大有两个,南开有三个,复旦有一个,北广有两个,其他的都是我没有听说过的学校(我很孤陋寡闻),整个班有80个人(full time 加 part time),每个专业背景的都有。新闻系需要6.5 的雅思就可以了(或者是6分,我忘记了),更多的系,是可以用四六级直接申请(理工科)。我发现,我和一些人交流起来不是那么开心。



再后来,发现英文的课也能用中文presentation,再后来,我发现我彻底想走了,我根本不能融入这里的环境。那个时候,是9月末,刚到申请联合国的时候。



有一天在饭堂里,问一个同样来自南开的学**管理的校友,你甘心吗?他抿着嘴,说,‘不甘心,真的不 甘心。要是有GRE,我干嘛来香港了。你知道吗,我发现我们学校在这里居然成了最好的学校。’我说,那你和我一起申请美国吧,我们不能再等了,岁月不饶人 啊。他说,好。后来他说他要好好背GRE单词了,10月份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打算只复习IBT 申请加拿大,因为GRE没有时间准备了。11月份后,他和我说,要不我直接申请学校的Mhpil (两年制的研究型硕士,有research的),等到12月11号我从香港离开到纽约,他和我说,都来不及准备了,要不找工作吧。工作两三年再看看吧。



就这样,当时说要和我一起申请的一共有5个人,最后,只有我申请了。



如果我多留几个月,会不会改观,毕竟了解一个地方,就像了解一个人的秉性,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来到香港后,对美国的思念反而愈演愈烈。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我非要去美国,非要读top 10 的学校,非要拿到奖学金不可,可是在那之后,我觉得,我有且唯一有这一条路。其他的路,对我而言,就是死路一条。





下面一些是我对读以香港为跳板申请美国的一些思考,仅供参考吧。我个人认为,如果是想以香港为跳板去 美国,她看上去很美,其实不然。香港的授课型硕士是一年(其实上课的时间是从9月到12月,1月到5月,一共7个月,学费8-10万港币一年,一共8-9 门课,每门课1万多港币,每周一次课)。

1.       首先,不得不承认,语言问题是最大的障碍。如果想毕业之后直接去到美国,必须在读硕士的第一个学期完成申请,而如果之前你没有GRE,IBT 成绩,你必须在圣诞节前考完GT,弄完PS,陶瓷,而且你申请的时候,香港这边的成绩单还没有出来,根本不具备说服力。如果不是在第一个学期申请,那就要 等毕业后在弄这些,可是毕业后你又要工作(除非蹲在家里接着不工作专心申请),工作后的环境很难比你在学校期间更能弄好申请。所以,想以香港为背景毕业后 直接走人的,时间会紧得让人想尖叫。当然,如果你毕业后工作几年再申请,也是很好的选择。我说的那些是一定要尽快去美国的申请者而言的。



2.       第二,面试的时候,我和教授说,我不打算继续在香港读master了。教授说,他根本不看重一年制的master,更看重的是本科或者相关的工作或者research 经验(当然,只是面试我的教授,sample过小,仅供参考)。所以,从我面试的经验来看,本科的积累很重要,GPA,GT,research,相关实习,都是决定性的因素。专业GPA 的rank 很高的话(前三吧),是非常有优势的,所以专业的GPA 一定要单独拿出来,整理成excel 文档做成explanation。



3.       就申请美国来说,本土face-to-face的面试对申请有很大的作用。Face-to-face的面试,一般情况下,有参与直接录取你的教授,还有马 上要毕业的phd学生一起,3-4个人,时间1个半小时,各种问题,专业非专业。考察的是绝对是你的英语实力和你能不能用英语来表达面临的问题。非常 challenge,当时我边装镇定其实一直紧张得要上厕所。



4.       关于申请,你也许听说的是,1200的GRE 就够了,1100的不也照样走了吗,90多分的IBT就行了,过线就好了,3.3 的GPA 就凑合了。。。可是申请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申请者,和你申请同样一个学校的申请者,他们的GRE是1400+ IBT是105+,GPA 3.8+  这个时候,你就会非常没有底了。我只是想说,把握好申请的每一个环节,看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才是一个不留遗憾的申请。世界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本来你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因为自己的懈怠而失去了机会。



到此,我的申请总结就全部写完了。我不想再说什么煽情的话,只是我的家人们,朋友们,一路陪我走过来的人,这的对你们说声谢谢。你们懂的。



有几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想推荐大家看一下

1.       The road less travelled (少有人走的路),我在爱问知识人的共享区下的电子书

2.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这是她留学多年的感想,很有质感的文字。



有一个演讲,看了不下30次,Steve Jobs 谈死前人生,是他在2005年Stanford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永远记得他说过的话,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这是链接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5nVXmPVgZg/



有个关于申请的技术类型的帖子,我觉得写的很好,很有价值,原作者说了很多我想整理的关于申请要注意的事项,我就不再重复了。



这是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6683f0100ivjf.html





最后我想说对我老公说,很遗憾,在我最美的那些年,没有遇到你。只是希望,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能一起面对无数生活未知的因素。谢谢你,在我最难的时候,一直坚定地鼓励我,肯定我一定能走出来。



读书,录取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有面临能否毕业,能否找到faculty的教职,加上生儿育女的生活种种,只是,有了前些年的泪水堆积,当更大的失败来临,还是会哭,但是擦干眼泪再次上路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勇气,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firstsha 写于2011年1月31日,纽约深夜2点。
9#
 楼主| longtianjiao 发表于 12-1-12 15:15:57 | 只看该作者
【转】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
——哈佛,看一眼就会明白中国缺什么
日前,两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多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
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的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是什么让哈佛的学生能以苦为乐呢?我的体会是,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这里被激发了出来。
    谢娟说,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跟我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的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那个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贡献您的个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当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
谢娟说,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我们采访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时,他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谢娟说,我也有同感,我们也对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采访,但却很难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谢娟非常感慨地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说到中美大学生的比较,谢娟说,我有两点感触,一是,我们的学生缺少吃苦的精神。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我们讲的寒窗苦读,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带着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过浓厚的兴趣。不少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舒舒服服地等着毕业:上课想逃就逃;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有些家长也是从小灌输给孩子这种思想,让孩子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于是,高考结束,学习变得不再重要。而在美国大学,尤其是精英云集的大学所要付出的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为此哈佛的课程安排多而且紧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另外,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当美国大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聚能量的时候,步入社会工作做准备的时候。身为中国的大学生却长长地舒了口气,觉得我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旅美教师吕老师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比较中国,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而中国大学生认为,终于摆脱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把大多时间用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我们在最该学习的时候断档了。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大学生被甩得越来越远。
很多学者用金字塔来形容中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在于,中国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正金字塔,年纪越大学习的空间越小。而美国学生的学习是倒金字塔,他们学会的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中国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大学的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都让他们觉得上大学是无比轻松的一件事情。从自身到外在都没有敦促他们学习的力量,于是,放松成为一种普遍的状态,都在讨回他们前12年被克扣的休闲时间,尽情地休闲。中国学生是刻苦学习12年,到大学休闲。美国学生是“休闲”12年,大学开始刻苦学习,玩命的学。这是走向社会前,最有价值的黄金学习阶段,这4年,他们在本领与情商的提高上会有质的飞跃。
在哈佛,教授们会时常提醒学生们要做好时间管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另一个结局。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遭罪。哈佛告诉它的学生:“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而我们的大学生,正在品尝这种痛苦,我们民族也在为此付出代价。
哈佛的毕业生有一个传统:捐助哈佛。哈佛的资金三分之一来自捐助。很多学生的家长,也都是哈佛校友哈佛人。一代一代的哈佛人,进入社会上层又把财富反馈给母校哈佛。每年的捐款,是哈佛收入的重要部分。给予往往是相互的。是先有哈佛的给予还是先有给予哈佛,这个问题或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那样说不清。或者只有让哈佛告诉你。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决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有人称史华慈是哈佛的一位类似东方的大儒,在他动过癌症手术的82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时去办公室工作,即使有时要倒下。而他办公室里挂大衣的两个衣架,竟是用铁丝胡乱缠绕而成的。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学生想,那么,我学四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发挥潜力?哈佛告诉你。哈佛是一种象征,最高智慧的象征,最高学府的象征。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告诉你。



看一眼哈佛中国你就知道缺什么?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7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究竟是什么使哈佛成为精英的摇篮?哈佛学子接受了什么样的精神和理念?这些问题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去探知其中的答案。
    哈佛图书馆墙上的20条训言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短短数语,引发深思,给人启迪。
  
10#
 楼主| longtianjiao 发表于 12-1-12 15:17:40 | 只看该作者
  哈佛图书馆的二十条训言: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12.时间在流逝。13.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利用时间抓紧学习,而不是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打瞌睡。有的人会这样说:“我只是在业余时间打盹而已,业余时间干吗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爱因斯坦就曾提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我的一位在哈佛任教的朋友也告诉我说,只要知道一个青年怎样度过他的业余时间,就能预言出这个青年的前程怎样。20世纪初,在数学界有这样一道难题,那就是2的76次方减去1的结果是不是人们所猜想的质数。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地攻克这一数学难关,但结果并不如愿。1903年,在纽约的数学学会上,一位叫做科尔的科学家通过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地证明了这道难题。人们在惊诧和赞许之余,向科尔问道:“您论证这个课题一共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同样,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也是利用业余时间作出成就的典范。奥斯勒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他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规定自己在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都坚持这一习惯不改变。这个习惯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共读了1000多本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闻名于世的约翰霍普金斯学院的创始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讲座教授、被英国国王册封为爵士的威廉。奥斯勒在年轻时,也曾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一次,他在读书时看到了一句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这句话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是做手边清楚的事。”对此,哈佛提醒学生说“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明天再美好,也不如抓住眼下的今天多做点实事。获得哈佛大学荣誉学位的发明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有一次接到一个年轻人的求教电话,并与他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当年轻人如约而至时,本杰明的房门大敞着,而眼前的房子里却乱七八糟、一片狼藉,年轻人很是意外。没等他开口,本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然后本杰明就轻轻地关上了房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本杰明就又打开了房门,热情地把年轻人让进客厅。这时,年轻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倒好的红酒,在淡淡的香气里漾着微波。年轻人在诧异中,还没有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本杰明讲出来,本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道:“干杯!你可以走了。”手持酒杯的年轻人一下子愣住了,带着一丝尴尬和遗憾说:“我还没向您请教呢……”“这些……难道还不够吗?”本杰明一边微笑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一分钟……”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您让我明白用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也就珍惜了所拥有的今天。哈佛的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一种人生哲学,那就是人生要以珍惜的态度把握时间,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安曼曾经是纽约港务局的工程师,工作多年后按规定退休。开始的时候,他很是失落。但他很快就高兴起来,因为他有了一个伟大的想法。他想创办一家自己的工程公司,要把办公楼开到全球各个角落。安曼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设计的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在退休后的三十多年里,他实践着自己在工作中没有机会尝试的大胆和新奇的设计,不停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经典: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机场,华盛顿杜勒斯机场,伊朗高速公路系统,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中心建筑群……这些作品被当作大学建筑系和工程系教科书上常用的范例,也是安曼伟大梦想的见证。86岁的时候,他完成最后一个作品―――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悬体公路桥―――纽约韦拉扎诺海峡桥。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如果你愿意开始,认清目标,打定主意去做一件事,永远不会嫌晚。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在哈佛,教授们会时常提醒学生们要做好时间管理,并列举如下事例: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蜂鸟,并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为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出作品。休格。布莱克在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他从百忙中每天挤出一小时到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包括政治、历史、哲学、诗歌等方面的书,数年如一日,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过。后来他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一位名叫尼古拉的希腊籍电梯维修工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他每天下班后到晚饭前,总要花一小时时间来攻读核物理学方面的书籍。随着知识的积累,一个念头跃入他的脑海。1948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计划。这种加速器比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器造价便宜而且更强有力。他把计划递交给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做试验,又再经改进,这台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7000万美元。尼古拉得到了1万美元的奖励,还被聘请到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工作。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现在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我们说要珍惜时间,努力为实现理想而打拼,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要一味地拼命,也要有适度的休息和放松。对此,哈佛有个很贴切的说法,叫做“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话虽略显粗俗,但揭示的道理却很深刻。在哈佛,虽然学习强度很大,学生们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但他们也不提倡学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他们认为,学要尽力,玩也不能忽视。哈佛的学生也说,哈佛的课余生活要胜过正规学习。而哈佛也意识到适度的课外活动不但不会背离教育使命,而且还会给教育使命以支持。因此,他们提出要像“绅士一样地玩”。在哈佛,学生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多种艺术活动,比如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及各种艺术展览等,此外,哈佛每年还会举办艺术节,以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这些充满着浓厚艺术氛围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接受了艺术教育和熏陶,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哈佛的理念就是要求你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后,能够暂时地完全忘记它们,像投入工作那样投入玩耍,尽情地放松。的确,在你尽心休闲的时候,所得到的体力和精力的恢复会为你下一阶段的奋斗增添无穷的动力。所以,在前进的路上,你不仅要勤奋努力,更要学会放松。
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了另一结局。正像哈佛所提醒的那样: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遭罪。我的邻居查尔斯曾经在哈佛度过4年的大学时光,他现在就职于纽约的一家软件公司,做他最擅长的行政管理工作,九九读书人。不久前,他的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在兼并合同签订的当天,公司的新总裁宣布:“我们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你的法语太差,导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不管是多高职位的人,我们都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我们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只有考试及格的人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散会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拥向了图书馆,他们这时才意识到要赶快补习法语了。只有查尔斯像平常一样直接回家了,同事们都认为他已经准备放弃这份工作了,毕竟,哈佛的学习背景和公司管理层的工作经验会帮助他轻而易举地找到另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考试结果出来后,这个在大家眼中没有希望的人却考了最高分。原来,查尔斯在毕业后来到这家公司后,他在工作中发现与法国人打交道的机会特别多,不会法语会使自己的工作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他很早就开始自学法语了。他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时间,每天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获。在哈佛,你从来看不到学生在偷懒,在消磨时间。当若干年后回想起曾经的梦想时,希望带给你的是无尽的欣慰笑容,而不是因蹉跎而流下的悔恨泪水。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作为世界知名的学府,哈佛十分强调要有长远眼光,为未来投资。要投资未来,就要定好未来的投资方向,也就是要及早地设定人生目标。没有目标,就谈不到发展,更谈不上成功。哈佛大学曾进行过这样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在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着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其余3%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以后的岁月,他们行进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在25年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当然,也抱怨自己。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已经知道自己最想要做的是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这个调查生动地说明了明确生活目标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1 05:07 , Processed in 0.12323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