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考研473天-上(作者为复旦大学04级新闻学硕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bbs 发表于 05-7-22 22:1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2002年11月10日决定考复旦到2004年2月26日成绩公布,中间经过了473天,这四百多个日子里我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大的考验,在一番挣扎与忍耐之后,我迎来了生命中最大的惊喜和收获,一切的付出都变得值得。与很多我现在的同学们相比,我的经历很平淡,甚至平乏,相比他们我是很幸运的,但无论如何,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愿与大家分享。(应张老师的要求再完整地发上来一次,让以前看过的同学见笑了,呵呵。) <br><br>(一)我的大三 <br><br>很久没有发言了,怕大家已经忘记了“洁”,所以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湘潭大学新闻系的,这次考的是新闻学,总分372。 <br><br>02年11月我决定要考专业最强的复旦,当时就买了和找到了大部分书。当时编辑课正在上,所以顺便看了一下张子让老师的书,传播学原理也看了几章,因为是借的书,所以也没做什么标记,浏览了几章而已。寒假时,我看了一下采访书(看完了3/5的样子)。看书时我发现一个好方法:在书的页边空白写上段落大意,或者精要的总结。文中用分割符把分析不同问题、层次的部分划开,关键词圈出来(如可出名词解释的)。因为我发现如果看专业书像看小说一样,草草翻过一遍会没有一点层次感,记忆很模糊。我这样做会清楚地了解每章每节讲了什么(虽然第一遍肯定记不住具体内容),在别的书里看到会联想到,结合起来思考 ,对第二遍看书很有帮助。 <br><br>放假的时候看书断断续续,状态不太好,甚至到假期末还很动摇,想改考一个难度稍低的学校,就在决定前的一晚,打了个电话给素未谋面的,02年考上复旦传播的师姐,她很温和、耐心的话语让我又坚定了考复旦的信念。很快,三年二期开学了,课很多,每天六到八节,我只能看看英语单词(星火),新闻评论课上跟老师进度看评论书。在这期间我把网上所有能找到的历年试题都打出来了(不是每年每科都有),这个很重要,它们成为后来我正式开始复习的指南。 <br><br>因为过六级时感觉真题很有帮助,所以我打算考研也先从真题入手。三月中旬我买了恩波的英语历年试题解析(很好的一本书哦) ,开始做阅读。虽然六级也有近80分,但因为有很久没有集中地看英语,而且考研英语的句型复杂程度又高于六级,所以刚开始时读懂文章都有些吃力。阅读一般是两三天做一次,一次一两篇(多了就开始搞不清方向,呵呵),做完后很仔细地查出生词、分析难句,把文章读透(我很赞同老大的精读法),这样子做速度很慢,到四月底结束课才做完不到五年的题(其他题型也做了一下)。同时我还买了一本考试虫的长难句,利用零碎的时间看,看了1/3以后做题就慢慢的有些感觉了。(推荐!)四月份还买了石的220篇,感觉和真题出题方法不太一样,所以只偶尔做一下。(直到十月底也只做了13个单元,后来就没做了) <br><br>四月底考试结束了,五月到八月是我们的实习期,没有课了。五月我在寝室开始看概论和原理,按上面讲的那种方法速度真的很慢。一般一个多小时只能看2页,但是看完心里还是挺踏实的,边看边想相关的历年试题该怎么答。结果,到25号,两本书才看完70%,还看了一点英语单词和真题。星火的记忆方法不错,但有些东西讲得太细,太琐碎,所以我边看边把重要的语言点写下来,想第二遍就只看笔记,不过这样速度慢到想吐血。听力我用的索玉柱的书,一向自信的听力刚开始竟只能得十一二分,我有点难过,不过相信经过练习还是肯定能提上来的,坚持三天一套,做完题再精听,一个月下来我已经能拿到十五六分了。 <br><br>五月底非典禁令解除了,我带院队打了几场辩论赛,成天讨论,写辩词,满脑子的比赛,书完全停了,心里特别着急,但又无可奈何,直到六月中旬,我们夺了亚军,是七年以来的最好成绩,总算是没有白忙。紧接着我又去长沙晚报实习了一个月,实习期间,我抽空看了一下采访和英语,但因为时间太分散,所以进度很慢,只搞了一个月就决定回家了(当时认为实习对考试直接帮助并不很大,可以有一点点写作的感觉而已)。 <br><br>七月下旬回家,同学们放暑假又一批批回来了,聚会不断,一直到八月底,中间我速读了<媒介与社会>(简称媒介),该书内容与概论、原理重复的东西很多,所以第一遍我只简略看一下.八月还上了博闻的政治班,看了中新史前四五章.英语也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看了一点点。 <br><br><br>(二)大四开始了,加油吧! <br><br>九月份开学了,我决定要开始奋战四个月,其实也没怎么样,因为我特别容易犯困,所以每天都是七点多或八点才起,中午睡一个多小时,晚上决不能晚于12点睡觉,否则白天一天睁不开眼.所以当时看到那些能每天看十个小时以上书的同学我真的好羡慕(现在觉得那样太辛苦,可能效率会受影响吧). <br><br>开学时,买到了马列(十月底才开始看),广电我一直到最后也没看(不过后来为了找一道题的答案看了一下“前言”,很幸运的是与今年第一道简答有关:技术对传媒发展的影响,大家可以看看,我觉得书上总结得很好).除了这两本书,其他的书我基本有70%看完了第一遍,于是我决定开始记笔记和总结.(对了,现代大众传播学也很好,是张国良老师写的,我把它列入了复习书目) <br>笔记和总结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我大学以来重要的考试我都用了这种复习方法,效果很不错的.笔记不是抄书,我注意了三点:一是化繁为简,把书本的框架列出来,大段文字用简要句子总结好,.(跟第一遍的页边笔记有些类似);二是合并同类项,第一遍看完就会发现很多书讲的内容是相通的,按知识点或专题把几本书的内容归到一起,就会对这个知识有全面了解,也省去了日后很多低效的重复劳动(记忆需要重复,但每一轮都有不同侧重点,否则就低效)比如受众专题\媒介功能与效果研究\媒介技术等等,(其实这也是受真题启发,这往往就是大题的答案来源).三是总结答案,做笔记时我基本是将内容列成某一题的答案,可能是历年考题,也可能是自己给出的思考题,这样边想边写,笔记做完,所有真题我也就做完了. <br><br>笔记主要分三块,新闻史\理论\业务,理论以概论、原理为主框架,辅以”媒介”和”现代”,补充和理解;新闻史就是丁老师那本,不清楚时看看方汉奇老师的人大版;业务就按采写编评来.先总结理论,同时看看业务(稍易懂些,可做调剂)这两步弄完85%大概是十月中旬,结果后来我动了保送的心,东搞西搞耽误了半个月,最后放弃了保送本校,前后把心态弄得特别糟糕,花了一两周才调整过来. <br><br>记笔记是一个费心、费力而且特费时的事情,中途我几次坚持不下去,可是如果光看不记,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分神,而且过一两天就没印象了,只好又拿起笔记本.三大块大概有三四百页笔记,虽然当时觉得很难,但这成了我后阶段复习的加速器,深感事半功倍. <br><br>英语单词到九月十几号终于看完了第一遍,可是前面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我决定用较快的速度过第二遍,同时尽快把真题做完。到月底我开始了翻译和完形的专项联系。买了毕金献的英语辅导讲义,经过大半个月这两类题我基本能得到70%的分数了。毕的书对阅读的分析也不错,会让你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br><br>政治九、十月把岳华亭的书看了一遍,可真是感觉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原来我还自恃高考得了131分想政治至少要上70,到11月时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前两个月看的东西已经全忘了!! <br><br>虽然专业课各科笔记都差不多做完了,但11月中我有点担心了,因为什么都没背,怕全挤到12月头会背炸掉,所以试着开始背,结果几天后更慌了,因为我发现自己可以做到过目即忘!!准确记忆保持不到两天.于是打电话给一个去年上复旦行管的师兄,他建议我不用背,书多看几遍自然熟了,而且还可以从老师写书的风格看出应有的答题思路.我当时半懂半不懂的,不过想一下屡忘屡背,屡背屡忘真是太浪费时间,还不如再把书好好读一遍.于是我开始第三遍看书. <br><br>(三)备考的最后两个月 <br><br>事实证明,十一月下旬开始,第三遍看书我又有了新的收获,这一次是给已有的知识框架加深理解,给记忆添以骨肉,对很多内容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认识。这一遍看书速度比较快了,一个月把所有的书又过了一遍,在笔记上也补充了一些内容,我决定下一次背书基本以笔记为主,只在不明白时偶尔翻翻书了。 <br><br>虽然我原来考中外新闻史时都有90多,很多重要内容还有点印象,但还是觉得看新闻史是最郁闷的,总是从第一章看起,看不下去又从第六章开始(因为那是党的新闻史的开始)11月第一周在看,12月初又在看,总觉得东西太多,记不完,年代、刊物、大论述,有种脑子已完全饱和的感觉,心里急得像猫抓一样,只好暂时放放,新闻史看到了第十章,解放后的我看不下去了,根据往年题发现也没怎么考(除了56年改革)我决定略过一遍. <br><br>12月7、8号开始将理论那几本和业务书看第四遍,20号左右看完了。到了下旬我觉得实在不行了,还是得背新闻史啊,结果速度是一下午一章(慢得可怕吧),没办法,我又研究了一下历年试题,发现重复考的点很多,我决定冒险:以历年考题为重点,每章自己再估计着背几个同重要级别或同类型的知识点,(每章列一个清单以备最后复习之用)其他一概不看了,只要有个时间脉络就行,结果内容马上缩减了很多,大概每章(一到十章)五到八个题就可以解决。就这样,一到六,六到十章几个月来反复了几遍,总算有个底了。1月6号以后再背了两天就弄完了,10号晚上我按清单先背论述(10道),再简答(10多道)再名解,早上五点半醒来又背了半个小时,大概不到三个小时把十章内容全背熟了,这种速度让我自己都吓了一跳。(背完后看了一下理论,6:30又睡了,到7:30起来的,因为考场到我寝室只要七分钟) <br><br>马列我在十月底把介绍马恩列毛邓江的内容看了一遍后,后来再没有看过,12月21号的时候不放心决定还是要背一下,可是真正开始才发现那本书真的要背就无从下手,当时同时复习的是新闻史,两门最枯燥的课程放在一起,两天我就受不了了,我记得那天我抱着老爸号啕大哭,说自己实在记不下去了,太痛苦了,我发誓考研只考一次,谁也别想逼我再来一次!爸爸说:“好,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只要你考完就行。”两个小时后,我又坐到了书桌前……第二天,我打了电话给原来教我们马列新闻的老师,他说肯定不会考类似谁谁有什么新闻观点这样的题目,可能考马列新闻观与现今新闻理论实践相关或可借鉴的东西,我想想也是,决定放弃背那些死条文,用了两三天记了一些著名论断/著如:人民报刊、政治家办报、党和党的出版物(因为学过也还比较熟悉,而且与概论中有些重合)等等,再按照热点总结了“三贴近”,舆论监督与新闻批评等两三个专题内容。最后10号晚上花一个半小时再过了一遍。 <br><br>12月7日以后理论和业务看第四遍用的是笔记,用白纸写出了更精要的知识树型图,知识更清晰,背的速度比原来更快了,平均一两天(共4~7小时)一本书,(当时看政治的时间增至每天3小时),而且开始删掉一些特别零碎或次要的内容,在下一遍速记时没再看了,到20号基本看完了。1月1号回家吃了舅舅的生日饭,2号到5号速记第5遍发现很多东西已经记得了,对理论课我就比较有信心了,估计上110应该没什么问题。 <br><br>最后两个月公共课有点乱了阵脚,英语把真题再看了一遍,背了一些作文,也试着写过几次,自己模拟考试了一回很受打击,后来就没有再试了。毕的模拟题一开始做觉得很有味道,有挑战,做到第三套发现阅读实在是太重技巧了,所以最后只背了一下他的作文,练了他的听力(偏易)。政治完全是失去方向,冲刺点题都上了,心里还是特别没底,不过感觉恩波的核心考案还是比较好的,12月中我才买来看,对最后冲刺还是有帮助的。政治到后来时间由每天一两小时增至三小时,但总感觉做题状态特别差,模拟题我总共做了不到十套。 <br><br>新闻业务我得了103分,算是在预料之内,因为虽然几个月来我也找各校的消息题练过一些笔,并找老师评点过,有些进步,但能让自己满意的很少。评论写起来更觉得有点难,写过完整的两篇,第二篇受到了老师的赞赏(但是花了四个小时才写好、改好,呵呵),在人民网的观点栏看了蛮多评论,但知道那是自己写不出来的,也试图去模仿和学习,但大概收效不大吧。最后一个月就完全停笔了,只偶尔看看范文。而且今年不是考的时事评论,所以考试时只能用老底子去写,当时想只要写完就算不错了。努力和成绩还是成正比的,业务花的时间少些,自然分数也低些:) <br><br>—————————————————————————— <br>注:本文作者04年考试名列专业前三。<br>[[s: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2 22:12:11编辑过]
沙发
 楼主| bbs 发表于 05-7-22 22:11:10 | 只看该作者

【故事】考研473天-下(作者为复旦大学04级新闻学硕士)

(四)走上考场 <br><br>政治题让我大跌眼镜(虽然我视力较佳,呵呵),映证了我前一晚的预感——我背的都不会考!考的我都没背!考场上我只能苦笑,用看似规范的答题方法胡乱写些内容,选择题更是疑云密布,出来就觉得政治肯定过不了,甚至没有再往下考的勇气。在寝室陪我的妈妈一再鼓励,我才惶惶忽忽地又走进了考场。 <br><br>英语感觉良好,虽然时间比较紧,但认为做了的题还是比较有把握的,我这个人特别情绪化,回来时妈妈马上从我的脸上看出了我的得意。 <br><br>理论把卷子打开,我先是为今年题型、风格的变化吃了一惊,冷静下来再看,绝大部分的知识点我还是作了准备的,于是就从容地写下来,时间刚刚好。 <br><br>业务我本来要求不高,所以看到题型大变也没有紧张沮丧,前面三题做得很快,因为怕后面作文写不完,结果后面文章匆匆写过还有十多分钟,感觉写的很不好,但也没时间再改了,心想听天由命吧!交卷时特别高兴,因为总算一切结束了,我没有发生大的失误,尽心尽力地考下了这十二个小时,剩下的就不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了。 <br><br>最后的成绩除了英语(72分)有点比预想的低以外,其他的都比估分高了十来分。政治大概是选择题做得好,问答多少跟老底子有关,得了74分。专业课我原来听说复旦一向看得紧,所以不敢高估自己。但是从最后得分上我感觉老师还是没有可以压分的,理论课123,业务103,比较公平吧。得知分数的狂喜让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好值得! <br><br><br>(五)拾零 <br>1.关于课外读物和试题 <br>我订了《新闻大学》和《现代传播》,在网上看了近一年《新闻记者》,有空会看看《南方周末》,解放日报集团的网站浏览过几次。听起来好象看得不少,实际只是用零碎时间看看,我想书本是最重要的,有些太前沿,未定论的问题是不会做考题的吧。主要是把复旦老师的论文看了一下,其它热点事件的文章也看了一些,最集中的是非典、伊战、新闻频道、三贴近等等,看的这些在考题中直接用作答案的很少,但我复习理论课时给自己出了一些思考题,尝试着将最新的学术观点和时事研究做例子去充实答案,可能对理解有些帮助。 <br><br>其它学校的试题我也看过,有一本《新闻传播专业试题集》,03年人大出的,不过我发现各校出题风格、侧重不同,对考试参考价值不是很大。而复旦的历年真题真的是很重要,温习它贯穿于我复习全过程。说实话,今年理论150分题,我考前至少猜到80%,与我对真题的熟悉不无关系。比如《每周评论》,从新闻史出题看,我猜老师为了保持试题风格的一贯性,很可能就在与老题目相关的年代和类似的知识点上出题,《新青年》一直是重点,考了三次,再考不太可能吧,相关最可能的就是《每周评论》啊! <br><br>再比如技术对传播的影响实际上是99年题的变体:“简述人类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阐明现代新闻事业产生的重要意义”,为了这一题我把原理和“现代”中五六章内容总结了一遍,还是觉得不够精辟,最后意外的在广电书的前言中找到了最佳答案,考试时基本是那样答的。 <br><br>再比如四大奠基人,因为我发现历年理论大题基本不重复,按我总结的专题,历年论述题基本已考过,只有这点是空白,因此我把五大家的每个人都按个人简况(国籍,头衔等)研究角度、贡献、代表作几个方面写在笔记中,答题时也是如此,应该是比较清楚的。另外,空白点已考完,那么最重要的知识就会被重复考,效果研究自然不可小视,果然是一道30分大题。 <br>新闻史的论述特别难背,但最后那天我根据价值和可考性背了10道(以前都背过的),按我认为的重要次序来,第一道就考了,因为延安新闻理论本来就是重点,它是我们党的新闻理论的重要来源和基础。而且,12月到的《新闻大学》封面页内有一个图片新闻:“复旦新闻学院十月中旬举办了纪念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的学术讨论会”,表示它同时又是老师关注的学术重点,所以很可能考啊!我从改革原因,四性的改革还有理论收获几方面分别答了一下,最后写了一下意义。 <br><br>最好玩的是《论新闻》的那个“金元宝事件”我都猜到会考,只是当时我猜是作为业务课中写评论的材料。因为92年来历年评论题,很多是关于记者职业道德、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容,比如有偿新闻、战地记者、开明书记给报纸发展自由等等,我想老师可能也觉得这样既考了写作也考了基础理论,一举两得,所以这类事件我会稍加关注,“金元宝事件”影响如此之大,又符合上述条件嘛!不过这也只是让我看到材料时不会很陌生,心理安慰而已,写的怎样就不清楚了。 <br><br>我觉得自己运气是不错,但猜中决不是偶然,02年底我开始关注复旦和学术热点,03年题目我也曾猜到几个呢!我上面说的决不是鼓励大家搜罗各类资料,揣测老师心理去押题,那样是十分有害的,只是复习中还是有些规律可寻的,大家不妨想一下。我的书复习五遍从没有丢弃哪一部分知识,而是根据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分了一下主次,是因为对知识和试题熟悉以及对热点关注,才能把握好方向。今年很多人说题目与往年感觉很不同,像“报纸条例”、“新闻法规”等题我还是答到了一点,还是那句话:知识框架要搭好!再考我可能不会有这么好运,猜到题固然高兴,但把知识掌握牢了才是我最欣慰的。也祝大家好运!:) <br><br><br>2.关于心态 <br><br>02年底我选学校时想的是要读中国最好的新闻系,选了以后因为怕目标太高考不上,也不知道动摇了多少次,但始终没有下决心变过。10月我放弃保送,心理压力就更大了,我当时跟妈妈说,我如果考不上,就等于输了两次,真不知要怎么面对。看书碰到困难时,后悔了不知多少次,信心基本上没了,大家都说我没问题,我却逢人就说我一定考不上,不是谦虚,是真的特别悲观。 <br><br>我是个很感性的人,但不太会用诗的语句表达自己的心情,也不知道我几个月来的伤感要怎么说出来。上面谈的感受可能显得我每一阶段都目标明确,心态较好,其实大家都是过来人,就会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只是我现在冷静下来,去回顾,去提炼才能得出这些,是一些个人体会而已。我身边有很多人,用了与我很不同的方法,更短的时间,也考得非常好,我在这说出来只是希望与大家共勉,也记录这一段我人生中最苦也最有收获的岁月。 <br><br>3.专业课的几点想法 <br><br>复试时我第一次去复旦,以前也从来没跟老师联系过,我觉得专业题是不可能有什么内部信息的,我很相信学校的公正公开。 <br><br>理论课我得分比较高(123分),应该是得益于比较清晰的答题层次和规范的答题语言,而且每道题的内容都答得比较全吧.这也是平时我在学校复习与考试中的一些积累,再加上考研时做笔记是针对可能出的题来总结的,上了考场就不用临时梳理了.(理论课三个小时还是比较紧的) <br><br>另外,湘大的老师也跟我说过,研究生阅卷和本科生有些不一样,不是严格的踩点记分,有时候看中的不是你答了什么,而是你怎么答的,从中老师可以看出你是否思路清晰,想问题是否全面,理解深透与否(当然这是在你基本点都答到的基础之上),所以论坛上很多人说,自己感觉很好,认为都答到了,结果分却出奇的低,我想是在这方面做的不好的缘故吧. <br><br>答题时我都用的书上整理总结出来的语言(经过重组,决非原文照搬),我猜如果只根据自己的理解信手写来,会不太合乎复旦严谨的要求.理论题今年考的都是基础的,已有定论的东西,我没发表什么个人观点.历年有些题目是需要联系实际的,也许明年在这方面也会考到,只要是对基本理论比较合理的引申,或者比较正统的思考,应该就行吧,这就需要平时稍微注意一下热点(学术\\时事),自己看书时也思考一下.张国良老师那本<现代大众传播学>,对很多理论都有生活化的阐述,相比<传播学原理>也可以看到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啊J <br>不过看分紧对大家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对某一个人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最大的坏处就是影响调剂,其实据我所知新闻传播这类专业,很少有招不满的,而且很多学校根本不接受调剂,也就是说不论考哪个学校没被录取,调剂成功的可能性是极低的.既然如此,还不如放下包袱,奋力一搏,毕竟只要坚持\\努力\\方法得当,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反正是一考嘛.(今天就听说我一同学考武大传播370多在复试中被踢了,按理说那里招得多,分又打得松,可那么高分还是进不了啊)可见难与易都是相对的。 <br>4.专业辅导班 <br>我只报了轩林的秋季班,用密码上网后可以看到春季班的讲义,没什么价值,就是一个研究生在网上把专业知识打出来,稍做梳理给你看一遍(我还是坚持认为知识框架必须自己理). <br>秋季班则根本不系统讲课,就是给你答疑,你问他说(就是个聊天室)关于出题老师\\命题方向等问题老师根本无法告诉你(这是机密)暑期面授去年是廖圣清和周胜林老师,没参加也不好评价。 <br>对了,最后我还和五个同学合伙买了轩林的最后六套模拟题(280元),基本上没押到题!!幸亏我一看就觉得不对劲,所以没把它当回事,还是自己老老实实地看书. <br><br>5.对正在努力的同学们的一点心里话 <br><br>我当时也是感觉越到后来越没信心,越混乱的。可能因为该看的书都已经看过一遍,虽然没看好,但也感觉不知怎么下手了。千万别慌,把时间安排计划好,计划要有伸缩性,每天能完成80%就很好了,然后每个月留几天时间扫尾,把未完成的任务做一下,然后规划下个月或下一周,有了计划就可以在每个时间段安心地做一件事情了。另外看书虽然常觉得记不住什么,但认识论不是说吗,认识是不断累加和发展的,现在的量变难以见到明显效果,但只要耐心坚持,总是能有收获的,相信我吧!可以绝望但千万不要放弃努力!鲁迅的文章中提到过一种“绝望的抗争”,就是明知结果是失败,还是不断去争取,因为是抗争本身而非结果才是他认为最重要的。想想看连“考不上”你都不怕,你还会怕什么呢?!可能这样反而会让你更轻松,每天做每天的事就好,别想太远:)加油! <br><br>我已经正式上课了,新的生活我会很认真地去面对,要多对自己和生活微笑,希望你们也一样!:)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要坚持,并且方法得当,一定可以实现梦想!Everything you do ,do with you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right!愿以此共勉:) <br><br>zj <br><br>(注:这篇文章的作者考分很高,备考过程也介绍地非常细致。我替所有考生谢谢她的热心,能够花这么长时间来回顾自己的考研经历,对后来者是大有启发和帮助的。张志安) <br>[[s: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2 22:13:0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3 02:16 , Processed in 0.08804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