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师兄的考研经历,刚发现分享给大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90人在征途 发表于 14-2-11 14:4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注意事项
        1、选学校不要怕好,但是也不要报那些只招几个人的专业。有些同学在选学校的时候,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标准一降再降,或者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选了名牌大学,正式报名的时候又动摇了,报了一所二流学校,结果到最后连那个较次的学校都没上,为什么?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一旦你在学校选择上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复习的时间和质量绝对会随之而下,其实你选什么档次的学校都差不多,如果选了好学校,复习时间不自觉的就会上去了,所以大家选学校的时候尽量往好了选,尤其是在研究生如此泛滥的今天,我认为一个烂学校的研究生是绝对不值得读的。
        2、既然准备考研了,就要学会放弃。能不上的课尽量不要上,能不参加的活动尽量不要参加,放弃一切影响考研的东西(自我放松的时间除外)。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逃几次课怎么了?就算挂了科又怎么了?奖学金没了又怎么了?开班会、年级大会我不去怎么了?被通报又怎么了?班上聚餐不去怎么了?既然决定考研了,一切皆是浮云,认真复习才是王道。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就是有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了考研主动挂了3科,扔掉了大一大二连拿2年的一等奖学金和一堆的荣誉证书,我敢说以一般人的智商,如果不大量逃课想考名牌学校是肯定没戏的!
        3、不要贪得无厌,买一堆参考书。一本好书读5遍胜过5本好书读一遍!我在数学上花的功夫最多,暑假2个月的时间里,我所有的时间(从上午到深夜)都花在了数学上,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临考试前一个月很多人的复习全书还没看完,而我的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的)完完整整看了3遍,《真题解析》完完整整看了3遍(部分章节4遍),《400题》2遍,《超越135分》2遍(部分章节3遍)。推荐李永乐系列,确实很经典,尤其是里面总结的解题思路与考生误区要反复研读。
        4、复习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地理解。个人感觉千万不要上辅导班,尤其是那些英语数学全程班,最多最多上个政治的冲刺班!对数学跟英语来说,听老师在台上讲,根本不如自己静下心来慢慢理解。相信我,自己理解的绝对比老师硬灌给你的深的多。而且报了班之后会有惰性,老想着老师会帮你复习的,结果反而自己没复习。不要太迷信前人,也不要太在意周围的人怎么着怎么着。很重要的一点是问问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的人,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书,千万不可以盲目跟从别人的经验和进度,那样不但扰乱了自己正常的学习计划,也会影响了别人的情绪。
        二、 考研路上12大拦路虎:
        1、那本又大又厚的数学复习全书(一定要注意)
        解决办法:最好9月份之前要把它啃掉,最晚千万别超过10月份,不然后面很被动很被动,切记切记。
        2、背了又忘的英语单词
        解决办法:最好是每天抽出一点零碎时间背单词,本人推荐睡前记单词,然后早晨起来之后马上复习一遍,很灵的。
        3、老是有意外情况出现,经常完不成制订的计划(一定要注意)
        解决办法:先具体看是些什么情况,是计划订多了还是自己的闲事散事太多了——终极办法:校外租房关掉手机大隐隐于市。
        4、喜欢给自己找不去自习的借口(这点很危险)
        解决办法:在心里狠狠的骂自己一顿——怎么这么多借口啊!还想不想考研了?多上一次自习,到时候又可以多考几分,成功又多了一份把握啊!
        5、早晨7点钟还起不来
        解决办法:把闹钟放到桌子上,远离自己手臂所能控制的范围。
        6、不通情达理专门挂考研学生的老师-
        解决办法:先跟老师打个招呼说你要考研,要是他不鸟你的话,你也别鸟他。大不了挂了就是,没什么好怕的。
        7、自习室里静不下心来,缺乏效率(这点很危险)
        解决办法:这个主要还是一个要钻进去的问题,“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必须的。
        8、盲目跟风缺乏主见(一定要注意)
        解决办法:制订一个好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再不行的话,放弃研伴,找一个没人的教室一个人自习。
        9、对考研期间将会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心态调整好)
        解决办法:有句话说:考研的人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虽然我不那么认为,甚至还有点怀念那段很单纯的生活,但是这句话至少说明了作为一个考研的人,压力是很大的,困难是很多的,生活是很单调的,总的来说是很吃力的。
        10、不舍得放弃一些看似有用其实没用的东西(这点很危险)
        解决办法:想一下你为什么要考研,考研需要哪些东西?其实考研只需要2样东西:(1)认认真真的复习。(2)大学毕业证(据说学位证都可以没有)。怎么样?很简单吧。
        11、不注重劳逸结合(一定要注意)
        解决办法:硬性规定每周的休息时间(以半天为宜,这半天你想干啥就干啥,千万别去复习,千万别想复习)。
        12、缺乏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每一次自习
        解决办法:要学会自我安慰:我又一次战胜了自己,来自习了!多上一次自习,到时候又可以多考几分,成功又多了一份把握啊!
         三、公共课复习
       (一)数学
        1、先说一下复习过程(我只用了李永乐的全系列,4本)
         我用了暑假的全部时间看了1.5遍课本+复习全书(效率真低),9月份开学之后每天上午所有的时间均用来复习数学,看复习全书的时候我把我认为很可能会考到但是又不会做的题都整理到了一个本子上,后面再看的时候就快了。
        大概是10月中旬的时候看完了3遍复习全书,然后就开始看《真题解析》,我想说的是李永乐系列最经典的一本书就是这本《真题分类解析》,每道真题后面的点评真的是很经典。记得看多元函数积分学的高斯公式部分的时候,老李在点评中来了这么一句:这种类型的题目前为止还从未考过。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认真的思考了一下怎么解这种题目,结果今年高数的压轴题正好就是这个类型的题目。
        再说下《经典400题》,其实就是10套模拟题,我大概用了一个月时间做了2遍,认真做完会有高屋建瓴的感觉,不过没时间的同学不看也可以,数学关键还是要狠抓基础题,不怕难的题不会,就怕会的题做不对。
        最后是《超越135分》,大家不要被它的名字吓到了,其实里面还是一些较基础的题目,分了七八十个专题题型。难度接近真题,强烈推荐里面的某些专题,尤其是每年的热门题型的专题(比如说曲线曲面积分)。
        2、再说一下我复习心得
        数学一定要打牢基础(靠什么打基础,至少认真看2遍以上的复习全书!把书上的核心章节真正做懂,吃透!对于每一章的内容都要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即:这一章都有那些内容、会出哪种题型)数学一定要善于总结(如何总结,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有哪些,什么条件下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总结出来并烂熟于心。比如说:什么情况下用柱坐标变换,什么情况下用极坐标变换,什么情况下用球坐标变换)
        数学一定要把似曾相识但做不对的题反复研究(因为这些题是你提分的关键,而且如果你真的经历过考研考场那紧张气氛的话,你就会充分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强调这一点。)
        (二)英语
        PS:英语才61分,不敢过多的误导大家,少写一点吧,以下英语部分仅做参考。-
        1、先说一下复习过程(我用的是张剑的《真题解析》+《如鱼得水记单词》+考试虫的《考前作文30篇》)
         英语复习开始的比较晚,9月份开始背的真题里的单词,把那些记不住的整理到了小本子上,每天都拿出来温习一下,最好每天都能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记单词。10月份才开始做真题阅读,阅读前后做了2遍,掌握了命题人的出题思路与常见陷阱的设置,顺便也练习了长难句的翻译。11月中旬开始练了一些新题型、翻译(都是真题里的),同时开始试着写英语作文,这段时间我每天的复习模式基本上是今天做阅读,第二天就写作文+新题型+单词。
         2、再说一下我复习心得:
         英语单词一定要及时温习,不仅要背新单词,复习以前的更为重要(据说星火的那本较厚的单词书不错,按记忆曲线背单词,而且那本书上有个日程表,按他的计划按部就班背完一遍的话,效果是很不错的)。
        英语过线主要是靠阅读+作文的70分,但别的题型也要了解并练习(阅读40分,作文30分,已经占了总分的70%了,而且相对来说翻译的10分是最难拿的,完形跟7选5考前用真题练练手熟悉熟悉就OK)。
        英语最好的资料就是《历年真题解析》!要一做再做!仔细领悟其中命题角度、陷阱设置、语境等的奥妙!(做考研英语的阅读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个人认为有很多题目都有2个答案是可以选的,一个语气稍微重点,一个稍微轻点,靠什么选到正确答案?就靠反复练习把命题者的陷阱设置方法完全吃透。
        英语复习时间可以灵活掌握,但一定每天都要看(学习英语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必然半途而废,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不可动摇的毅力,一定会前功尽弃!)
        英语做题顺序:考场上一定把作文跟阅读这两大块先做了,翻译一定是最后做(我个人是先写的大小作文,然后做的阅读,然后是7选5,然后是完形,最后是翻译,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刚上考场脑子比较清醒,时间也比较充足,先把最容易拿分的作文写好(前提是你按我的方法准备了只需要填几个空的模板),然后做阅读跟7选5,这两项归根结底都是阅读,在一起做比较有感觉,而且万一你阅读花的时间多,后面的完形填空可以全蒙同一个选项,分数上也不会吃太多亏(注意:全蒙可以得2.5分,你花10分钟认真做一遍有时候不会超过4分)。翻译(尤其是09年的翻译)完全是给75分以上的牛人准备的,一般人稍微浏览浏览,拣会写的写一点就行了。但是要注意某些年份的翻译也有很简单的,不要白白丢分。
      (三)政治
        1、先说一下复习过程
        我先后用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序列二》、《序列三》、,启航的《20天20题》,博闻的考前押题,海成的考前押题。我是从10月份开始看的政治,先买了一本《序列一》,花了5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第一遍。然后做陈先奎的《2000题》,发现前面的又忘光了,于是只好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一边看书一边做题。
到了12月中旬,开始看《序列三》上的知识框架和时事政治,1月份开始看的各大辅导班的考前押题(最后10天给政治的时间要充分多,这个时候只有背政治提分最快)
        2、再说一下复习心得
        政治不要以为越早复习越好。因为政治的高分比的是对那些知识点的新鲜感,但是太迟开始又不能复习得很充分。9月份正式复习是比较好的。
        政治的客观题是得高分的关键所在(大家一定要大量的练习客观题,主观题一般是拉不开太大的差距的,但主观题肯定还是要适当的练习,拿真题练练手就行了)
        政治大纲下来后一定要关注今年的“热点”。即:(1)今年新增点!(2)今年修改点!(那些仅限于文字方面的修改就不必追究了!)(3)前几年新增、修改的但至今未考的知识点。
        答题卷面一定要整洁,推荐用蓝色中性笔作答(因为蓝色有镇静作用,尤其是在改卷老师长期面对一堆黑色字迹试卷进行重复劳动的时候,心情是很烦躁的,这时候突然杀出一张整洁的蓝色字迹的试卷,而且原理正确、条理清晰、列出了①②③④,老师绝对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考政治的时候,有个女监考老师老是在我身边看我答题,我做一道题她要来看2次,我心里就很奇怪,后来考完政治收卷子的时候那老师过来笑着跟我说:考得不错啊。我说:没有吧,我觉得考得不好,字也写得差。老师说:你不知道别人的试卷都涂成什么样子了,你关键是笔颜色选得好,字也写的整洁,还有条理。后来分数出来了之后,我觉得监考老师的评价绝对是入木三分,我客观题38分,主观题35分)。
        四、 专业课复习
        1、专业课复习进度大约和政治一致便可。跨专业考的同学复习进度跟数学一样便可。不需要太早复习,因为数学跟英语的复习任务是很重的。
        2、真题是绝对应该重视的!!(要知道专业课出题老师也是很懒的,懒是人的天性啊,哈哈!每年的试卷十有八九会包含有几道前几年的原题,最起码考点是几乎每年都不变的,除非是换了出题老师)
        3、要学会从真题中把握老师的命题思路(他喜欢从哪个角度命题,喜欢考哪些知识点,喜欢如何给考生设置陷阱,这些是专业课复习最基本的要求,一定要把真题深入研究,不仅仅是做一遍真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0 收起 理由
wzb_seu007 + 30 感谢您分享不错的话题与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wzb_seu007 发表于 14-2-11 19:57:1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本文的作者也是个牛人啊
板凳
 楼主| 90人在征途 发表于 14-2-12 19:15:08 | 只看该作者
对大家有用就好!
地板
学习好就当官 发表于 14-2-15 14:55:5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很强大,多谢分享
5#
当猴子遇到sun 发表于 14-2-18 14:40: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了
6#
赵子龙2013 发表于 14-2-18 17:29: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7#
付芳2015 发表于 14-3-2 21:09: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
8#
面朝南 发表于 14-3-3 19:10:53 | 只看该作者
复习各有不同,关键是坚持
9#
你好旧时光0320 发表于 14-3-13 13:24: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10#
liuce0307 发表于 14-6-27 13:12:03 | 只看该作者
[r:1][r: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7 01:41 , Processed in 0.08860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