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上一篇分析的是单选和多选,下面勤思考研网为大家分享材料分析题
完整真题请下载:http://pan.baidu.com/s/1boG0HaR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设计出了第一个专家系统:1982年,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提出了新的神经网络模型;1997年,IBM“深蓝”电脑线路国际教程世界观军卡斯帕罗夫;2011年,IBM超级计算机“沃森”在美国电视答题节目中战胜两种人类冠军;2013年,机器在人脸识别上超过人类;仅一年后,机器人在物体识别上也战胜……未来人工智能继续超越人类的可能性很高。
  在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充满无限可能的情况下,其潜在风险也引发了广泛讨论。2016年2月,在美国加州发生了一起死人驾驶汽车因躲避路上障碍物而撞上公交车的交通事故。这凸显出人中智能设备在应对人类社会各种场景时面临的挑战,人们还担心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后的问题,比如将机器人用于战争是否会带来像核武器一样的后果。
  有学者表示,人机对弈是人类思考自身作用契机。人工智能的目的是帮助人类,创造出比李世石更优秀的棋手应该是人类的胜利,也有学者认为,在面对复杂的伦理问题时,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陷入不可预知的选择困境,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也发出警告;“我不认为人工智能的进步一定会是良性的。”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所柏林分析所长汉斯·乌斯克莱特强调说,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在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看来,每个发明都不可避免带来新问题,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解决方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不是减少技术的使用,而是通过改进技术来提供解决方案,他认为,即使新的技术发展带来的49%是问题,但它首先带来了51%的好处,这正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阿尔法围棋”和李世石无论谁胜谁败,人类都是最后的赢家,总之,用好人工智能,关键还在人类自身。
  (1)从真理和价值辩证关系的视角看,为什么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自法和评价?(4分)
  (2)如何理解“用好人工智能,关键还在人类自身”?(6分)
  勤思考研提供34.(1)参考答案: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再者,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材料中,人工智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这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遵循真理尺度,另一方面,关于人工智能的风险讨论也很广泛,人工智能的运用甚至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说明在遵循真理尺度的同时,也还要符合价值尺度。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是有意识的,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问题,所以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错误,关键在人类自己。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人工智能作为新发明不可避免的带来新问题,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解决办法,但无论如何,用好人工智能,关键还在使用人工智能的人类自身。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在宁德地委强力推动下,赤溪村打响了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的“横血”破坚战——“挪穷窝”:用移民搬迁的方式把分散的14个自然村集中起来:通路、通电。搬迁成功了,生活环境改善了,新问题又来了:搬了穷富。靠着人均不足1亩的土地,如何维持穷根,走一条自我致富之路?赤溪村两委干部再次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培育旅游特色优势产业。今天,生态旅游已成为赤溪人致富的主导产业,2015年全村人均统统入达1.3万多元,其中45%以上来自旅游业。
  三十多年来,赤溪村干部群众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在社会各方的大力帮助下,从“输血”帮扶到“换血”搬迁再到“造血”开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扶富乱贫之路,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问赤溪村干部群众进行在线支流时指出:“‘中国扶贫第一村’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的实践印证了现在的扶贫方针,就是要精准扶贫。”
  赤溪村矢志不渝推进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正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探索之路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齐”,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战的充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坚战。”
  摘编自   人民网(2016年2月1日、11月9日)、新华网(2016年7月25日)、央视网(2016年8月6日)等
  (1)如何理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5分)
  (2)赤溪村脱贫致富之路对当前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何启示?(5分)
  35.(1)参考答案: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是我们党确立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温饱问题彻底解决,这是历史性的伟大成就。
  ③但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城乡差距,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发展活力、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都要落后于城市,小康说到底还是“人”的小康,七千多万的农村贫苦人口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最突出短板,可以说农民、农村小康,则中国小康。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就是“全面”,“全面”是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因此,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特别重视“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不断推进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①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②脱贫攻坚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移民搬迁”对于自然条件较差,基础实施落后地区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水电站的建成赤溪村结束了无电的历史,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
  ③加强村两委班子领导、巩固党建基础,实施“第一书记”制度,安排省直部门干部向党建薄弱村下派挂职“第一书记”帮扶。
  ④政策扶植,第一个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扶贫。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培育旅游特色优势产业。
  3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不断打开战局的最重要的保证。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的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的落脚点,打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从长征的终点出发,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发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晴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贫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摘自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为什么说长征的胜利既是“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6分)
  (2)如何理解“长征永远在路上”?(4分)
  勤.思教育36.(1)参考答案:
  第一,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共产党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第二,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三,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从长征的终点出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长征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2)第一,长征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都是一场伟大的长征。第二,在革命年代,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第三,在革命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征,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第四,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正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3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他说:“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这也代表了大国工匠们的心声。
  “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在工匠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高凤林在36年的工作中,攻克了200多项技术难关,经他的手创造了140多发火箭的发动机,焊接的焊缝总长达送到12万多米,没有出现过一次质量问题。他先后获得过部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纽伦堡国际发展展览全会奖等30多得奖励,而这没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的工作或许会逐渐被机器所取代,但是“工匠精神”却不可能被代替。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具有历史悠久而技艺高超的手工业,薪火相传的能工巧匠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传世佳作。我们今天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工的技艺的留恋,而且是对一切职业的道德呼唤。“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制造业的需要,也不仅仅是企业家的需要,它代表一个时代的气质,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业追求与人生态度。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5年5月11日)、央视网(2016年4月22日、10月9日)等
  (1)“工匠精神”的实质是什么?(5分)
  (2)为什么说弘扬“工匠精神”是“一对职业的道德呼唤”?(5分)
  37. 参考答案:
  (1)“工匠精神”的实质是对职业道德的遵守。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工匠精神崇尚劳动和贡献社会的人生价值,主张通过积极的劳动创造奉献人生、改变世界,这有助于在公众中引导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工匠精神具有特殊意义,它契合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助于诠释和展现中国精神的力量。工匠精神是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尤其体现了职业道德中的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
  (2)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工匠精神尊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助于规范行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我们正处在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代,需要所有职业的从业者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弘扬工匠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做贡献。所以弘扬“工匠精神”是对一切职业的道德呼唤。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领导人峰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除了G20成员,还有8个嘉宾国领导人以及7个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人们希望中国智慧能为长期疲软的世界经济准确把脉,找到病根,开出标本兼活、综合决策的良方。
  中国一直是G20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今年肩负起G20峰会,主席国的重任。跃变为全方位的协调者和强有力的主导者。本届峰会尚未开幕。习近平主席就和奥巴马总统先后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了中国和美国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不仅提前向峰会递上一份大礼,也为会议定下了以建设性伙伴关系处理各项议题的基调。
  在中国的精心组织和与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杭州峰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许多重要共识、聚焦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制定并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二十国集团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2016年二十国集团创新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二十国新集团落实2013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等28份成果文件,明确了世界经济的前进方向和具体行动计划,以期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疆界。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13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集体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在二十国集团历史上具有重要开创性意义;强调二十国集团成员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经济增长的愿望相同,应对危机挑战的利益相同,各方应该“彼此包容、守望相助”,“坚定前行,共抵彼岸”。习近平主席特地用“桥”来比喻二十国集团,称其为“友谊之桥、合作之桥”,和“未来之桥”。
  中国在本次峰会上发挥的巨大作用,得到与会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高度认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赞赏杭州峰会,称中国作为G20轮值主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推动峰会在“说易行难”的可持续发展议题上制定行动计划,更是历史性的贡献,向世界展现出卓越领导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9月5日、9月6日)
  (1)结合当前国际环境,分析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主题的现实意义。(6分)
  (2)习近平主席用“桥”比喻二十国集团,体现出中国怎样的外交理念与世界情怀?(4分)
  38. 参考答案:
  (1)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针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进入换挡期,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背景,确立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具有 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大会提出了应对世界经济面临挑战的诸多主张:
  第一,我们应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
  第二,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调整政策思路,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
  第三,我们应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不断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优化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
  第四,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加强投资政策协调合作,采取切 实行动促进贸易增长;
  第五,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上述主张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 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2)习主席的比喻反映了中国在外交中坚持和平发展背景下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主张。中国始终奉行“互利共赢”战略,贯彻落实“命运共同体意识”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中国是大国姿态体现了世界的情怀。
  二十国集团集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于一体的全球经济治理的框架平台,把发展置于二十国集团议程的突出位置,共同承诺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制定了行动计划,体现了中国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以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发展,着眼世界和平、发展的情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2 14:34 , Processed in 0.07766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