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易纲《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2:2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149.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二章 货 币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 利率的计算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 风险与收益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 金融体系概述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 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八章 金融市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九章 中央银行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章 货币供给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一章 货币需求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二章 利率的决定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三章 货币与国民收入:IS-LM模型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四章 货币与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总供求模型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五章 通货膨胀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六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七章 中国金融体制的演变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八章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九章 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陷阱
 19.1 复习笔记
 19.2 课后习题详解
 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十章 中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金融制度
 20.1 复习笔记
 20.2 课后习题详解
 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十一章 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操作
 21.1 复习笔记
 21.2 课后习题详解
 2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十二章 转轨中的中国货币政策
 22.1 复习笔记
 22.2 课后习题详解
 2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十三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评析及建议
 23.1 复习笔记
 23.2 课后习题详解
 2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金融类》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金融类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并对与本书相关的历年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易纲主编的《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货币银行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金融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易纲主编的《货币银行学》的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以易纲主编的《货币银行学》为基本依据,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货币银行学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名校真题,囊括所有考点。本书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来自指定易纲主编的《货币银行学》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并对每道题(包括概念题)都尽可能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
  4.补充难点习题,强化相关知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每章参考了名校题库、众多教材及相关资料,精选了部分难题,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可以说本书的试题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博选众书,取长补短。
  本书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23章,第一章为导论,其他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圣才学习网│金融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金融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金融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易纲主编的《货币银行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货币银行学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1149(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研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答案遮挡——先看题后看答案,学习效果好【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管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jr.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金融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章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指资金,“融”指融通,“金融”是社会资金融通的总称。资金主要以货币形式存在,而银行则是资金融通的主渠道。如果把金融体系比作人体的循环系统,那么,货币就是血液,银行就是主动脉。货币和银行是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
第二章
第二章给出了货币的定义和职能,详细地讨论了货币这一一般等价物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性。这一章的特点是除了讨论西方经济学中货币的规范定义和职能外,还结合中国过去计划经济的实际,讨论了货币与票证共存的情况。
第三章
第三章讨论利率这一货币银行学的核心概念,给出了计算各种金融工具利率的方法。利息是资金的回报,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资金的费用。人们把钱存在银行,意味着在一段时间里把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银行,所以银行要付利息。
第四章
第四章讨论人们如何进行资产选择。在给定的财富水平上,人们对各种资产的选择取决于各种资产的相对收益、相对流动性和相对风险,收益高的资产风险也越高。
第五章
在第五章中,将讨论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直接金融指用款者在资本市场上直接发行股票和债券,从提供资金者手中得到资金;间接金融是指用款者通过金融中介组织融入资金。
第六章
第六章重点介绍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存贷款业务。金融市场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既是最古老、又是最现代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管理有三个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的贷款要能安全收回,按时还本付息: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要能随时作好准备兑付客户的提款,一个商业银行可以有高质量的贷款,但是贷款期限未到,而存款客户急需提款,就会产生问题,这种问题就是流动性问题;
盈利性则指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应该使其利润最大化。
第七章
第七章全面介绍了政府对银行的监管。银行业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除了银行业以外,金融市场还包括证券、保险、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衍生物市场。金融市场像一个复杂的建筑,其各部分互相支撑,一个市场出现问题,可以很快地影响其他的市场。
在金融市场上,信息的传导速度以秒计算,价格调整是瞬时完成的,好消息或坏消息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金融市场的各个环节,影响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
第八章
第八章将队作为直接金融渠道的证券市场以及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作一个介绍。
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证监会和保险监督委员会完成的,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中起着货币当局的作用。在一个稳定的经济体系中.决定各种金融资产价格的最重要的变量非利率莫属,而利率的走向由中央银行控制,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在现代社会里,政府授权中央银行发行法币,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发行的速度。第十章讨论社会货币供给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讨论货币需求。所谓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其财富的愿望。这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选择行为。货币是价值尺度,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这种方式持有财富的好处是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缺点是它的收益率非常低。
第十二章
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不同的是,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并不是单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的可贷资金供求决定的。在可贷资金的供给中,最主要的是储蓄;在可贷资金的需求中,最主要的是投资。
和货币需求理论一样,利率理论也是百家争鸣,这些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同的。第十二章对这些理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第四篇讨论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可以把经济分为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两个层次来分析。在原始社会里,没有货币,人们之间只有少量以物易物的交换,那时分析经济很简单,无论是刀耕火种,还是狩猎捕鱼,都是简单的投入产出关系。
现代的市场经济要复杂得多了,实体经济依然依照着投入产出的某些规律运行。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在微观层面,还是在宏观层面,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总是交织在一起。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是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讲解货币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在这种简化条件下,IS-LM模型是一个最常见、也是最方便的分析工具。该模型将经济分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两个部分,然后再分析在产品市场上要达到均衡,需要哪些条件.货币市场要达到均衡,需要哪些条件,最后得出了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在放松价格水平不变假定的条件下研究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一旦放弃价格水平不变的假定,立即就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即货币扩张引起的需求扩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扬,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实际国民收入的上升。
第十五章
在讨论货币与经济关系时,通货膨胀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第十五章专门研究通货膨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学派的代表弗里德曼教授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意思是说尽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有许多,比如有需求拉动,有成本推进,有结构失调,还有外部输入等等,但是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货币的超发行。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主要研究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麦金农和肖两位教授对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作了开拓性的研究。金融抑制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在没有金融市场的情况下,发展经济所遇到的金融问题。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大多数以第一产业为主,而现代金融业的飞速发展是工业化以后的事情。
政府却垄断银行业,用行政命令把利率压低,造成以下后果:
第一,在低利率情况下,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减少,使得资金的供给减少;
第二,由于利率低,拿到资金的企业对资金的利用效率低;
第三,政府官员在支配资金的过程中寻租,政府官员手中有资金,把资金给谁,谁就得益,从而产生政府官员的腐败。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介绍中国金融体制演变的过程,这是一个金融深化的绝好案例。在改革升放以前的计划体制下,中国存在着典型的金融压抑,由于利率没有市场化,政府只能靠对贷款额度的控制来分配资源。在计划经济下,资金总是短缺的,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存在着投资冲动,他们千方百计地向银行申请贷款。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分析了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以及今后金融改革的前景。这一章的分析是根据1995年的数据作出的,它指出了中国渐进式改革取得的伟大成果:金融市场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老百姓成为中国储蓄的主体。
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介绍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金融体制的演变过程。在研究金融深化的文献中,香港和台湾的金融创新过程也是人们常常引用的案例。香港在短短几十年当中成为远东的金融中心,其中必然有许多经验和教训是值得研究的。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一个体系,它可以分为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三大部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中央银行必须在这些矛盾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持币值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增长,这里讲的维持币值的稳定就是货币政策的最终日标,在维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讨论转轨中的中国货币政策。
1994年,央行开始再贴现业务。在第二十二章中.将按照货币政策的工具逐一讨论在转轨经济中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如何逐渐消失,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如何产生、发展和完善的。
第二十三章
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章,第二十三章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综合案例,讨论1998年中国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中国经济在1996年实现了以高增长低通胀为特征的软着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第二章  货  币
2.1  复习笔记
一、货币的定义和度量
在经济学家看来,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广泛接受的任何物品,都叫做货币。
1.流通中的现金
现金的概念比钞票略为广一些,因为它不仅包括纸做的钞票,而且包括金属做的硬币。在中国,目前支票本还没有进入到普通的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换主要是以现金为媒介来完成的。
在人们头脑中钱的概念,通常就是现金。把在非银行公众于中流通的现金称作流通中的现金,并把它作为最窄意义上的货币,用M0来表示。
2.支票存款
如果把货币的定义仅限于流通中的现金,那就会漏掉很大一部分货币,因为企业与企业、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大宗购买是通过支票来完成的。
我国有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一般企业、单位只有在发工资等几项规定的经济活动中可以川现金的方式支付,大多数经济活动是通过银行支票转账来完成的。货币是指在商品交换中被广泛接受的媒介,而企业、单位之间转账用的支票显然也符合这个定义,而且在经济生活中被大量地运用。
3.现金与支票的优缺点
现金和支票在商品交换中各有各的优点,即使在最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各种信用手段俱全,并且花样不断翻新,现金和支票仍是两种最基本的支付手段。
(1)现金的优缺点
①现金的优点显而易见,用现金灵活、方便,人人接受。这种优点使现金在小额的日常商品交换中成为最理想的支付手段。现金作为支付手段也有缺点,比如丢钱是件很麻烦的事。
②现金也不宜作大额交易,因为当钱很多时,数钱也是一件相当费时而且容易出错的事。鉴于此,一般大笔交易都不用现金。
(2)支票的优缺点
①支票作为支付手段,它的优缺点正好和现金互补。用支票的前提是开支票的人、企业或单位必须有一定的信誉。
②用支票作为支付手段的缺点是要对每个开支票的个人、企业、单位的信誉作一番调查,企业、单位的信誉比较容易调查,而个人的信誉调查就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
4.信用卡
传统意义上的信用卡是指信用卡公司向用户提供的一种信用服务,而信用卡持有者一般说来是不需要在信用卡账户上有存款的。
信用卡公司用户向收款人做了按期付款的保证,用户在一定期限内将钱还给信用卡公司。从这个意义上说,信用卡公司向用户提供了一种信用服务。信用卡公司向用户收手续费,并向用户收取贷款利息,信用卡公司主要靠向接受信用卡的商号收取手续费来赢利。
与此相似的一种支付工具叫转账卡。转账卡的持有者需要在发卡公司开一个账户,并存人一笔钱款。用户用转账卡支付商品和劳务,发卡公司在收到账单后向提供商品和劳务的单位付款,并将款子直接从用户的存款额中减去。
现在普遍使用的信用卡,实际上是具有透支功能的转账卡。也就是持卡人要在发卡单位开一个账户,并存人一定的金额,持卡人在进行支付时,其金额将从账户上扣除,当持卡人的支付额超过了其账户上的余额时,差额自动转化为发卡单位对持卡人的贷款。
5.货币1
如果把流通中的现金,企业、单位在银行可以用来转账的支票存款,及人们在转账信用卡上的存款加起来,就可得到一个比较广义的货币的概念。把这个货币的概念简称为货币1,用M1来表示。
6.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的种类很多,有活期储蓄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又分零存整取、整存整取。定期的时间也不同,有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8年等。说储蓄存款与货币1不同,是因为储蓄存款不能作为支付手段。
分析货币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看人们手中的货币对商品市场的压力,而对商品市场的直接压力是人们手中的货币。你从银行取钱的时候,将你的储蓄转换成现金,如果别人的储蓄不变的话,总储蓄额就减少了,而流通中的现金增加了.因而对商品市场的压力就增加了。
7.货币2(M2)
银行储蓄和货币1不同,在储蓄还是活、定期储蓄存款时,不构成对商品市场的直接压力,活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增长,是减少当年实现购买力的因素。储蓄量反映着潜在的购买力。由于储蓄既有货币属性又有不同于货币1的特性,需要一个更广泛的货币定义,来表示现金、支票存款、转账信用卡存款及所有活期、定期储蓄存款的总和,这就是货币2,用M2来表示。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
随着货币与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客观上要求政府对现金的发行以及信用的扩张加以控制,使货币的供给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避免产生经济的波动和危机。因而货币供应量的概念以及对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也就应运而生。
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由政府和存款机构之外的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货币总量。在货币供应量的构成方面,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应包括那些在商品交易以及债务支付中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把货币定义为流通中的现金和支票存款,这就是狭义货币M1。
由于各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法规的差异,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指标也不尽相同。综合各国的情况,货币供应量指标大致划分如下:
Ml=流通中现金+支票存款
M2=M1+储蓄存款
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三、货币的职能
1.交易媒介
货币是商品交易的媒介,是一般等价物。知道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产品,而不是自给自足。商品经济的对立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自然经济中,人们自给自足,商品交换在经济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
2.价值尺度
货币的第二个职能是价值尺度。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货币作为比较价值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用秤来度量重量,用公里来度量距离;各同都用自己的货币来计算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货币是大家都接受的交换媒介.所以所有商品用货币计价十分方便。
3.财富贮藏手段
货币的第三种职能是充当财富贮藏手段,或者说一种财富持有形式。货币代表着一定量的财富,一定量的购买力,其贮藏职能非常显著。一般人拿到工资后不会一下子全部花完,从拿到钱到买东西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货币就起到了储藏财富、贮藏购买力的作用。
四、货币形式的演变
从货币发展史看,牲畜、贝壳等一般等价物就是萌芽状态的货币,在中国的殷商到西周时期就用贝壳作为货币。中国古代的铸币曾铸成刀、铲、斧、环等形状。我国古代货币的名称,如“货”、“钱”、“布”等也说明在古代的商品交换中有农具等充当过货币。
作为货币的理想材料应具有如下特性:
(1)容易标准化。
(2)做货币的材料必须是可分的。
(3)做货币的材料应携带方便。
(4)做货币的材料必须稳定,不容易变质。
现代社会中用的纸币一般是法币。法币是由政府用行政命令发行,在商品交换中必须接受,并且不能换成贵金属的纸币。我国现在大陆用的人民币是法币。
五、货币与经济
在的经济生活中,天天要用钱,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国民经济的起落都和货币有关。由于货币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不可不对货币的作用作全面的讨论。
1.货币与千家万户
虽然收入是用货币来表示的,但是收入和货币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收入是一个流量,而货币则是一个存量。流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量。
2.货币与通货膨胀
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经济学家们作过不少讨论,其实不必咬文嚼字,可以把通货膨胀理解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1)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而不是单项商品价格的上涨;
(2)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而不是一次性的上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的最大的危害是其不确定性,如果通货膨胀是可以预测的,它对经济的影响就不会太严重。
(1)消费者的抢购,需求大大增长,(2)商品供给的缩小,导致供求矛盾加剧,经济秩序混乱。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意思是说通货膨胀是由货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可以找到许多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但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总是和货币发行过多有关。
3.货币和经济起伏循环
在计划经济下,货币是被动的,国家对生产、流通的计划安排以实物为主,货币只是作为实物量的价值计算单位。国家有关部门先计划实物量的生产和分配,然后再按照需求决定发行多少货币,发给谁。货币的发行是为了保证实物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而进行的。
经济的起落周期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工人的奖金多少,乡镇企业的定货,农产品是否能卖出个好价钱,都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4.货币与财政赤字
在1994年以前,中国的官方统计数字中,政府向国内外借款是算作财政收入的,因而官方统计中的政府赤字实际上是政府向银行系统透支的数字,也就是靠印钞票来弥补的那部分赤字。
当政府的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时,政府的第一个办法是向国内或国外借款。如果靠借款还不够,政府只好向银行透支,也就是说用印钞票的办法来弥补缺口。改革以来,政府每年都要用印钞票的办法弥补赤字,造成了通货膨胀。
六、计划经济中的票证
1.计划经济与票证
票证不是计划经济的发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甚至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形态里都有不少使用票证的先例。但市场经济中使用票证的范围小,时间短,多半足由于战争或济贫的需要。
真正使票证普遍化、固定化的是计划经济。原因有二:
(1)计划经济的设计者、理论家认为货币是和旧社会、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要建立一种全新的、不带市场经济弊病的体制。
(2)短缺所致。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把计划经济称为“短缺经济”,认为短缺是计划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
2.票证的缺点
90年代初,中国政府宣布在许多城市取消粮票,老百姓非常欢迎。表明老百姓对票证并无好感。广大居民不喜欢票证的原因如下:
(1)票证配给制通常不能满足人们需要;
(2)票证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3)票证限制人们的选择;
(4)票证配给制压抑供给,恶化短缺状况;
(5)票证是城乡差别中最具实质的内容之一。
3.票证的货币价值
在一个完全没有货币的供给制度下,分配给居民的消费品是事先确定的,消费者的选择自由几乎没有。如果你想用你已有的东西和别人交换,只好以物易物十分不方便。
在有货币的市场上一分钟就能解决的事,在以物易物的市场上可能要几经周折才能实现。在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中,货币和票证并存,票证限制了人们的自由选择,而货币则给居民提供在票证限度内的自由选择机会。
改尊开放的过程,是逐步取消票证的过程,也是对货币功能限制的解除过程。首先是价格双轨制使得票证的价值明显化。
从上而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两点:
(1)人们有一种内在的交换倾向,所以用行政命令很难杜绝人们自愿的交换行为。
(2)用货币作为媒介的交换是最有效的,能使社会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的配置,用票证、配额的方法分配有限的资源则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极大地损害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并且是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的根源。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14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4 22:47 , Processed in 1.07436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