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行政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6:4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7373.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
                                                                                                                                                                                                    内容简介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而拥有一份权威、正确的参考答案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历年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要考点,能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为了帮助参加华南理工大学“818行政学原理”考试科目的考生复习备考,圣才考研网精心编著了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行政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答案)
  2.[3D电子书]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3.[3D电子书]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4.[3D电子书]夏书章《行政管理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0小时高清视频】
  5.[3D电子书]夏书章《行政管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行政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答案),收录了华南理工大学2009、2011年考研真题。历年考研真题是考研复习备考最好的资料,通过研习考研真题,可以了解学校的出题风格、难度及命题点。本e书2011年的真题含有答案,该答案由圣才考研网组织人员严格按照华南理工大学考研指定参考教材和华南理工大学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有助于帮助考生在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同时,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以提高应试能力,从而增强信心,提高考试分数。考研真题如有更新,我们会第一时间上传,学员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另外强烈推荐考生下载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行政学原理考研全套资料,该全套资料包括真题、参考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题库等海量3D电子书、题库。深刻理解了该全套资料的内容,考研专业课取得高分不是梦。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班】、考研3D电子书、考研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做题)、全套资料(免费下载,送手机版)、公共管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华南理工大学“818行政学原理”科目考试的考生。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卷科目名称:行政学原理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
本卷满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行政组织
答: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就动态讲,行政组织指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就静态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具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行政立法
答: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简言之为行政机关立法。狭义的行政立法行为是行政权作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就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与相对人所形成的关系结构来说的。与其对应的有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它有别于立法机关(即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行为和其他行政行为。它的基本原则有:
(1)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2)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3)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4)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5)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3.360度考核法
答:360度考核法由直接上级、下级、同事和服务对象对个体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可以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得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4.行政处置
答:行政处置,又称即时强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社会公共利益受到危害的紧急状态出现或将要发生的情况下,而临时采取特别行政命令、特殊强制措施的行为。
5.行政协调
答:行政协调是指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调整行政系统内部各组织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各阶段之间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管理对象之间关系,以便和谐合作地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行政协调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行政领导者以及行政工作人员;客体主要是政府内部的各种管理要素;其目的是提高行政管理的整体功效,是为了和谐、有序、高质量地达成行政目标,使行政机关是应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满足社会需要。
行政协调的方法有对人际关系的协调方法、对组织系统的协调方法、对经济、社会和思想的协调方法。其特点包括:广泛性、目的性、层次性、权威性、灵活性和相对性。
二、解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行政人员伦理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行政伦理指行政人员的职业伦理,也是公共行政活动的道德规范。一个国家的行政伦理水平和价值取向从根本上决定着该国公共管理的性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政府廉洁状况。行政人员的伦理就是公务员的行为规范伦理,它是行政伦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美德与公德、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公务员行为规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指:一方面,公务员行为规范是社会的经济、政治、伦理关系的反映,是社会政治制度以及行政体制、行政机构对公务员提出的伦理要求的反映,因而它是客观的,不以公务员个人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公务员行为规范作为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形式,又必然包含公务员作为伦理主体的抽象主观思维活动,并需要以主观形式(伦理概念、伦理判断等)固定下来。
(2)美德与公德的统一
公务员遵守的行政伦理规范是美德与公德的统一是指:其一,行政伦理首先是公权公用的保障性规范。因此,不论行政人员内心是不是谨守这样的规范,他都必须在公共道德的制约范畴内,将个人的行为规范约束在公德要求的水平上;其二,公务员的公共道德不是绝对外在于公务员内在道德诉求的外部性德性规范。只有内化于公务员的道德规范,才足以保证个人美德与公共道德的积极呼应状态,也才足以保障公务员既受威慑性的外部道德制约,也受内心的德性观念的引导。公务员遵守行政伦理,也就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3)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公务员行为规范的他律性,主要指公务员赖以行动的标准或动机,首先要受到来自社会、政府、行政机构、行政职责等外在要求的支配和制约;公务员行为规范的自律性是其伦理性的最显著特征。因为,停留在他律阶段的行为规范,无论公务员怎样尽职地去遵守,但它仍是外在于公务员的“异己”力量;只要公务员尚未将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品格,那么公务员行为规范的伦理性就是不完善的。公务员行为规范的他律性向自律性转变,主要表现为公务员行政行为的动因由最初的外在约束和导向转变成内在的自我意志。具体地说,就是表现为公务员对行为规范的认同,表现为公务员自己给自己的行为立法,表现为公务员的自我意念对自身行政行为的把握。因此必须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2.简述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
答: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包括:
(1)政治素质,这是社会主义行政领导干部特别要强调的素质。具体内容包括:
①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集中的体现,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在社会主义社会,各级领导者都是人民的公仆,要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方针政策,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尽心尽力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③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行政领导者握有权力,由于旧思想的影响和社会主义体制不够完善,领导者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自身的修养,弘扬正气,抵制各种诱惑。
(2)知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环节。现代行政领导者既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懂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也要有从事本职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和现代领导与管理知识,成为掌握业务知识与领导知识的“双内行”,从而适应整个知识系统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及其客观要求,做到博与专的统一。
(3)能力素质,能力是知识的发挥和运用。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
①创新能力具体要求领导者多从事非常规性的、面向未来的工作,创新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的素质要求。其具体内容有:
洞察力。这是敏锐、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要害的直觉能力。勤于实践和思考,有助于锻炼这种能力。
预见力。这是超前地把握事态发展的预见力,它以对事物发展的正确认识和对现实性与可能性关系的辩证分析为基础。
决断力。这是迅速做出选择,形成方案的意志力。缺乏果断的意志就不可能有任何创新。
推动力。这是激励下级实现创新意图的能力。通常表现为领导者的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以及个人魅力。
应变力。这是在事物发展的偶然性面前善于随机处置的快速反应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
②综合能力是行政领导者的另一基本能力要素。因为领导工作是“统领各方”的工作,既包括各组织、机构、系统,各种利益和力量,也包括各种知识、信息、情况等。综合能力有以下内容:
信息获取能力。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占有量多少成为领导行为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领导者必须充分掌握有关信息,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知识综合能力。从科学发展来看,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领导者不仅应掌握多学科知识,而且要对各门学科的相互联系有所认识,才能管理好高度专业化的各种组织机构及其活动。
利益整合能力。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利益多元化是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领导要把分散的甚至有冲突的利益要求整合为利益共识,并据此制定政策。
组织协调能力。领导的重要工作是要保证系统内的各要素处于良好配合状态,以获得高一层次的整体合力。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它在本质上是将各种分散的积极性综合在一起的能力。
综上,行政领导能力素质是行政领导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领导者只有在提高行政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者的决策和指挥作用,才能为组织的良好运行打下基础。
3.简述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答: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效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分三大类,即政策决定、资源和执行环境。三方面因素的性质、构成及相互间的关系,决定政策执行的效果,即是否能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或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1)政策决定因素
所谓政策决定是指经由完整的法定程序,由法定的公共权力主体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并昭示公众的、关于某一特定政策问题的具有社会公共权威性的规定。这种规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①政策的合法性:一方面指符合法律或法规的条款性规定,通过合法程序获得合法性;另一方面是指符合法律或法规的原则和精神,坚持正义的法律原则。不言而喻,合法的政策起着执行难度较小、具有权威性等特征。
②政策的合理性: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一项合理的政策要建立在明晰理论基础之上;其次,要有理性的分析判断。一般来说,制定政策要以社会收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这也是最容易操作的分析方法。但有些时候也要考虑非理性的因素,比如在民族宗教政策上。
③政策的可行性:政策的可行性是指制定的政策具备执行所需要的基本的客观条件,且能够应付客观条件的约束。
(2)政策资源因素
政策资源可等同于执行条件,是指政策执行中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政策资源的运用贯穿于政策过程,从制定到执行,都面临着如何配给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问题。因此,政府在特定政策执行项目上提供的公共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即构成有效执行政策的条件,又构成检验政策执行的政策效果的价值评判标准之一。政策执行所形成投入—产出比例是政策执行乃至政策制定的效率的体现。大体可把政策资源因素分为:执行经费、执行人员、执行机构、执行保障。
(3)政策环境因素
政策执行环境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外的社会和自然因素的总和,是公共政策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其中社会因素主要在公众关系和对政策执行的整合程度,以及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自然因素主要在自然条件的突发性变化,如关于环境保护问题会改变环境政策的执行力度。
公众态度、执行机构的态度、政府的整合程度、公共管理部门的威信,都是影响政策执行效力的主要因素。
还有一些利益集团的多少和国际势力干预的因素,不仅使得政策制定,也会使政策执行发生调整和变化来应对。它们共同构成政策环境,可能它们中单独的任意一项不是决定性的,但是它们的合力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总之,政策执行应该改变单方面的强制管理态度,尽管管理属性是必然存在的,但是执行政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发问题,因此,通过执行政策接受公众和政策对象的意见,政策主体应该有完善政策的使命,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高高在上的权力持有者的心理必须改变。
4.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深化行政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包括:
(1)加强政府立法。
建设法治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目标。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法治政府建设的7大目标,并提出经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完成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当前,特别要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立法,重点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农民权益、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立法,逐步形成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同时,努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使之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按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的要求,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公正执法、奉公守法。
(2)加强行政执法及检查。
首先,必须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原则,在执法过程中既要通过程序保证行政机关迅速有力地打击行政违法现象,又要在此过程中不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再次,在加强行政执法的同时,有必要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地制约行政执法权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检查监督机制。要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检查监督制约机制,也要开展其他形式的外部监督,如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新闻监督等。
5.公共危机管理应对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伴随着现代社会危机四伏与危机事件频发的状态,公共危机管理已成为社会与学界的热门话题。这也为我国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目标。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要着重建立健全应对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要求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主要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息,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
(2)公共危机的决策机制
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遇到某种紧急事件或处于某种紧急态势时.为限制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在有限的时间、信息、人力资源等约束条件下,打破常规.以尽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公共危机决策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权力集中原则、结果优先原则、短期目标优先原则、强制原则、勇于承担风险原则。
(3)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
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理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部分。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危机应对的关键是要迅速反应,尽最大努力控制局势,迅速查明原因,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和事态升级。有些突发事件在发生初期经及时处理就可控制和避免,而更多情况下,突发事件在引起政府关注时已经大面积爆发,必须采取系统的应对措施。政府实施公共危机应对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化解危急状态,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4)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机制
信息交流是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应对各方协调行动的基础,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要及时、有效地与各有关部门交流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布信息,为全面协调和有效应对奠定基础,防止危机因信息不对称而激化升级。这正是建立、完善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重要意义。
(5)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
公共危机的爆发期结束,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过程已完结,其善后管理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公共危机的善后管理,指公共危机的紧急情况被控制后,作为危机应对者,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致力于危机后的恢复工作,尽快消弭危机带来的损害,将社会财产、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恢复正常状态。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恢复与重建;调查与评估;学习与改进。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2分,共44分)
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中国行政改革的难点何在。
答:行政改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有其必然性,行政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强政府自身管理的需要;行政改革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1954年以来我国经过了历次的行政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和改革的经验,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进行改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及我国传统的行政精华;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但是中国的行政改革历程呈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在膨胀”的恶性循环现象,联系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行政改革存在以下一些难点:
(1)观念和利益问题。转变行政观念难,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一切行政改革的最大的难点莫过于行政观念的转变。因为行政观念的转变是一切行政改革的前提。我国行政系统中存在着传统的“官本位”思想,这种传统的思想使得行政人员养成了安于现状、不愿变革的心态和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阻碍了我国的行政改革。另外,从实质上说,行政改革意味着政府内权力、利益和资源的调整或再分配,因此必然触动人的切身利益,进而形成不满和阻力,比如,在因机构变动而引起的权力再分配活动中,丧失权力的人将产生不满,并可能形成阻力。我国的行政改革会触动一些原有的宗派团体等非正式组织的利益,从而引起这些团体的不满,将形成改革的阻力。来自于利益方面的阻力是最顽强的和最富有破坏力的,利益损失的人将会极力的阻碍行政变革,成为变革中的难点。
(2)职能转变、政企分开的问题。这是政府角色的根本转变和市场主体结构的位移,是利益的调整或某种权力的失落。因而,职能转变和政企分开是我国行政改革的难点。中国政府具有典型的全能政府的特征,从市场到社会到公民,政府职能无所不包。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政府职能需要转变到有限的方面上来,政府和企业要分开,改变以前政府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明晰政府的职能,理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这是权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企分开的过程中,怎样明晰政府职能,哪些该由政府管,哪些该由市场调节,政府应该怎么管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形成了我国行政改革过程中的难点。
(3)改革的配套、平衡问题。行政改革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本身包含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机构的精简以及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外部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必须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行政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不能孤立的进行,单单进行行政改革,其他配套的职能没有相应的进行转变,只能导致行政改革的失败,怎样保持行政改革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相适应,并使得行政改革内部相关职能的调整与外部的环境相平衡,这是我国行政改革的又一个难点。
(4)人员分流问题。精兵简政、人员分流是历次改革的难点,也是以往改革成效不大、成果难以巩固的重要原因。机构的调整和变革意味着人员的调整和变动,在每一次的大的行政变革中都会伴随着人员的分流问题,这些人员怎么安排,有没有合适的岗位能够安置这些人员,都成为了行政改革的难点。每一次行政改革都要精简机构,可是这些人员的分流问题解决不了很难实现机构的精简,再加上人员的分流问题本质上还是利益的变动问题,利益损失的人不愿意进行变动,组织人员本身存在的惯性特征,都形成了行政改革的阻力和难点。
(5)行政法制建设问题。建设法治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目标。目前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不完善,法制是行政合法、透明、科学的保障,没有完善的法制在无形中形成了行政改革的阻力。而且,我国存在行政执法不严、行政监督不力的问题。行政法制应该怎么建设,怎样保证执法的力度和监督的效能,这都是我国行政改革的难点。
中国当前正处于行政改革的关键时期。尽管在改革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有数十年来行政改革积累的经验,只要继续努力,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稳妥的推进改革,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一定会在我国建立起来。
2.联系实际,论述我国政府如何实现绩效管理的优化
答:政府绩效指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取得的成绩和效益。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的系统过程,强调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目标,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目标。由于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仍处于过渡时期,政府绩效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还很不成熟,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指标的设定、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中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实际,必须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才能实现政府绩效的优化,具体举措如下:
(1)建立完整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
政府部门在制定明确的长远战略规划后,实施过程中的绩效目标应有阶段性,在一个发展阶段内相对稳定几年,然后再根据前几年的实际业绩平均值确定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才能对下级部门和员工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在重视最终结果的同时也注重绩效过程的实施。
①建立政府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内外沟通协调机制。在对政府部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相当重要,只有很好地平衡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才能真正进行绩效管理。可通过草案的协商、公示等途径保证绩效管理的内外沟通协调机制。
②绩效考核的主体多元化,尤其重视公众满意度的测量。政府部门提交的绩效计划应通过人大、上级政府的审批,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建议。考核主体应多元化,不但要由政府部门自己提供绩效计划和结果报告,还要由上级主管部门、同级人大以及公众来参与评价。要重视公众满意度的测评,赋予公众参与评价的权利,保证公众参与评价的途径畅通。
③通过奖惩机制督促部门领导重视本部门绩效。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对绩效评价的实施非常重要,如绩效考核结果与部门、领导利益不相关,领导很难提高对部门绩效的重视程度。可通过公布绩效排名,将部门绩效与下年度预算和与领导政绩考核相挂钩,并规定部门领导对本部门绩效负有直接责任。
(2)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
从立法上确立绩效管理的地位和权威性,保证绩效管理成为管理政府的基本方法,促使政府开展绩效考核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①绩效管理机构在政府中应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享有调查、考核评估有关政府活动的权利,不受其他行政组织或个人的干扰;评估结果能得到有效传递和反馈,切实用于提高行政效率;评估活动能引起公众的关注,有充分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②颁布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规范,对公共行政过程哪些项目应进行评估、开展什么形式的评估、评估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把绩效管理纳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③制度化是各国绩效考核的趋势,立法保障是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应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政府绩效管理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绩效管理立法过程可由中央和地方分工负责,中央立法主要解决特定部门共性问题,地方立法侧重特定区域绩效实践的有关问题。
(3)完善公民参与机制
重新定位公民的作用。公民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投票人、纳税人、服务的接受者,而是政府的问题架构者。充当问题架构者的公民能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帮助政府机构界定重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判断目的是否达成。
由公民选择、界定绩效考核对象。在公共服务设计中引入“顾客介入”机制,通过公民的参与将事实(资料数据)与价值取向(公民偏好)结合,增加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社会相关性,选择那些最需要监控又最能体现对公民负责的重要项目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符合公民的偏好。
公民参与意味着公民可以社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的角色对政府绩效提出要求,协助和监督政府机构对他们的开支和行为负责。这样的绩效管理不但能帮助政府以民众的需求为导向,还能使政府的运作随时受到公众的监督。
(4)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估体制
建立健全合理的绩效评估体制是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发展的关键。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各级政府内部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公共项目的管理,通过对公共项目实施的检查、回顾和总结,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改进未来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
政府外部的评估机构,如立法、司法机关的相应部门主要负责进行公共项目实施的审计和监察,向立法机关、政府以及公众公布绩效评估的结果。全国各级人大可建立必要的评估机构,评价和监督政府公共政策、规划、方案、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把评估作为监督政府公共行政的有效手段,促进公共行政的民主化。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思想库发展的经验,鼓励发展民间中介评估组织。政府部门、立法机关的评估工作可委托民间中介评估组织来完成,以节省大量公共资源。
(5)完善绩效数据收集系统和建设信息公开的电子政府
绩效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是绩效管理必要条件。政府绩效管理所需要的信息量大,涉及的部门多,信息来源渠道广泛,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把政府各项公共管理项目的实施结果、实施过程的监测数据、已开展的绩效考核资料、有关各地方和各部门乃至全国的统计指标和数据等,汇集形成全国性的绩效管理数据库,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网络。
在收集、整理信息的同时,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尽快反馈和扩散给有关各方,以便于及时发现和修正正在实施的公共管理项目的缺陷,增强公共管理项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电子政府建设,可作为改善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载体。电子政府的开放性大大加强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和民主化程度,为政府绩效管理朝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电子政府的信息网络使行政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及时,反馈渠道更为畅通。
对政府内部而言,电子政府打破传统的政府金字塔式的管理层级结构,使政府组织结构出现扁平化趋势,加强操作执行层与高层决策层的直接沟通,有利于绩效管理的开展;对社会公众而言,电子政府为公民广泛、深入、普遍的行政参与创造条件,为每个公众提供直接表达意愿、传递信息、咨询、监督、建议和表决的机会,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客观。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26分)
[案例正文]城管,究竟是个怎样的角色?
城市管理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据悉,城市管理的所有职能,都是从其他部门移交过来的。这个移交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利益的博弈——是块肥肉能轻易给你吃吗?——往往都是不容易管理的、问题最复杂的移交过来,也就是把很多矛盾交了过来。这是一位长期工作在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讲述:“我们经常接到投诉,油烟噪音影响居民的生活休息,但是我们现在的体制是各管一级的,能不能批准小商贩在楼下营业,不是城管管理的范围,是工商其他职能部门管理。在后期,产生了这些问题,这些部门也可以明确表示:不是我的责任,我只是审查他是否符合开业,至于营业过程中对周围居民造成的危害,其他部门的问题,是其他部门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不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如果要达到真正的一条龙管理,要减少这些矛盾,应当是从源头的开办、申请、审批到后期的查处结合到一起,这样也可以减少行政成本”。部门博弈,确实是中国的特色,尤其管理部门又交叉的部门,往往是有利的都往自己身上揽,麻烦都往他处推。
城管,究竟是个怎样的角色?
有媒体评论说,:“全国的城市管理机构不是依法设立的。虽然城管部门存在了10年,但是,至今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律和法规承认城管的法定地位。最初的城管人员,是在各部门抽调的人员或者是临时人员。他们的工资也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是自收自支性质,来源主要是收费和罚款,秩序混乱时可以依靠罚款生存;秩序好转了,有时就只好“制造自由”获得罚款了。”
一般来说,只有中央部门多于地方部门,没有地方部门多于中央部门的。但是,城管部门是个例外。中央政府并没有设置城管部门,除了直辖市外,各省和自治区政府也没有设置城管部门,设置城管部门的多是地级以下城市。所以,城管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城管部门同政府原有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造成有时“缺位”,有时“越位”。规划、建设、卫生、环保、工商和公安等部门,都有法律规定的职权,做事都有法可依。  这就是城管遭遇的体制尴尬。甚至有人提出:取消城管。对此,多数人并不赞同:“现在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好,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管理就面临着瘫痪。”
-----改编自2008年1月16日《新三江周刊》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应如何理顺政府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答:职能关系指不同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和管理主体间职责权限的划分。我国政府职能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政企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关系。
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需要做到:
(1)进行科学的职能分解和分析,严格按权责一致、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在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时,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职能分解和分析,把职能性质和职能部门进行匹配,不同的职能由不同的部门来行使,严格按照权责一致、分工明确的原则,避免职能的交叉和重复。掌握权力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避免有职无责和有责无职的情况出现,只有权责明确才能让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理顺部门间的关系。案例中城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职能和职责均不清楚,造成利益的博弈,争功诿过并出现“踢皮球”的现象,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行政成本的提高。
(2)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在进行科学的职能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职能的行使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否则会出现管理的混乱和工作效率的低下。只有明确了责任制度,才能保障职能的科学行使,有职无责会出现权力的滥用,在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中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3)从法律和制度上解决职能不清、人浮于事、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等弊端。职能分工和责任划分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制度和法律的建立使得职能划分和责任归属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案例中城管的行使城市管理的职能,却没有法律承认的地位,没有上级部门的管辖,只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做事没有法律可依、没有法律的保障和规范。出现“越位”和“缺位”的现象,亟须用法律和制度来明确城管的地位和职责。
2.“城管”的存在是否合法?应怎样规范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
答:“城管”的存在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法律规定的职权,“城管”也并非由中央部门进行设置,多是地级以下城市为了进行城市管理设置的部门。从目前来看,“城管”的存在无法可依,在某种意义上说,城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我们需要从法律上规范这一部门的存在和职能的行使。
规范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我们需要建设法治政府:
(1)加强政府立法。建设法治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目标。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法治政府建设的7大目标,并提出经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完成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当前,特别要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立法,重点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农民权益、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立法,逐步形成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同时,努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使之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按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的要求,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公正执法、奉公守法。
(2)加强行政执法及检查。
首先,必须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原则,在执法过程中既要通过程序保证行政机关迅速有力地打击行政违法现象,又要在此过程中不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再次,在加强行政执法的同时,有必要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地制约行政执法权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检查监督机制。要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检查监督制约机制,也要开展其他形式的外部监督,如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新闻监督等。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737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6 01:53 , Processed in 0.12028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