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媒大学712新闻传播史论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7小时高清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575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篇 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历史与理论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导学班)[视频讲解]
第二篇 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709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709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707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707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707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707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707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316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5年中国传媒大学316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316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3年中国传媒大学316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说明:近年的科目代码和名称为712新闻传播史论,以往年份使用的科目代码为709、707、316等。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说明:近年的科目代码和名称为712新闻传播史论,以往年份使用的科目代码为709、707、316等。
第一篇 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历史与理论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导学班)[视频讲解]
第一部分 参考教材及教辅

一、参考教材
本科目近年不指定参考教材,根据已考上本专业研究生的同学所选用的教材以及通过分析本科目历年考研真题,推荐以下参考用书:
1.《新闻理论》(雷跃捷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媒介批评》(雷跃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4.《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梁一高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5.《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新闻编辑》(谭云明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王振业、李舒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8.《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袁军、哈艳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9.《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0.《广播电视辞典》(赵玉明,王福顺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1.《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王振业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二、教辅(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1.雷跃捷《新闻理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雷跃捷《新闻理论》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3.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4.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5.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6.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7.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8.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9.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0.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第二部分 历年考研真题命题规律分析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新闻学基础》分三部分内容: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
新闻理论是大学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新闻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板块:本体论部分重点阐述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认识论部分重点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阐述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性质功能以及新闻自由调控;方法论部分着重阐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闻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以及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具体新闻业务实践知识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闻报道业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具体要求,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闻史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的邸报,小报和京报: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近代国人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新闻工作:国共合作时期的新闻工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新闻事业: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传播工作等。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新闻媒体及其他新闻机构、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活动与新闻现象的历史概况,能对其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并能从历史关照现实,运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新闻工作中的问题。外国新闻史是通过对世界各国不同新闻传播事业生成与发展历史的考察,探索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道路,并进而建立一个反观、思考、研讨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建设的外在参考系统。通过对外国新闻传播史基本内容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提升专业素质,开阔专业视野,参考与借鉴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优秀经验,达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习目的。
二、考试的内容
新闻理论部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及西方新闻理论评介
1.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
2.“报刊的四种理论”
3.集权主义新闻理论
4.自由主义新闻理论
5.社会责任新闻理论
6.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8.公共新闻学
9.民生新闻
(二)新闻
1.新闻本源
2.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本源观
3.新闻和信息的关系
4.新闻的定义
(三)新闻真实性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3.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
4.失实报道
5.失实报道的产生原因及防治
(四)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2.我国新闻学界关于新闻价值概念的讨论
3.新闻价值定义
4.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5.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
(五)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2.广播电视的诞生及发展
3.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特性
4.互联网媒体给传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
5.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新闻事业
6.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
7.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六)新闻业的性质和功能
1.新闻业的性质
2.新闻业的阶级性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4.新闻业的功能
5.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6.新闻事业的舆论引导功能
(七)新闻自由
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
2.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
3.新闻自由的本质
4.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自由的实质
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6.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特点
7.新闻控制的实质、目标与途径
(八)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内涵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对新闻实践的要求
(九)新闻舆论监督
1.新闻与舆论
2.舆论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
3.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
4.正面宣传与新闻舆论监督
5.新闻批评
6.开展新闻批评应遵循的原则
(十)新闻职业道德
1.新闻职业道德的产生
2.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3.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4.《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5.有偿新闻
(十一)媒介批评
1.媒介批评定义
2.媒介批评的对象、标准与类别
3.媒介批评的内容与方法
4.国外媒介批评理论
5.法兰克福学派
6.当代文化研究学派
7.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
新闻业务部分
(一)新闻采访
1.新闻采访的内涵
2.新闻采访的性质
3.新闻采访的方法
4.新闻采访的作用
5.采访准备
6.新闻采访的类型
7.访问
8.观察
9.新闻采访的注意事项
10.记者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11.提问技巧
12.采访中心理应对
13.新闻采访的工作作风
14.新闻敏感
15.采访角度
16.采访中的核实
17.广播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18.电视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19.网络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二)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2.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3.新闻跳笔
4.新闻语言
5.消息的特点与优势
6.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
7.事件性消息
8.非事件性消息
9.描写性消息
10.通讯的基本特征
11.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
12.人物通讯写作
13.事件通讯写作
14.工作通讯写作
15.风貌通讯写作
16.社会观察通讯写作
17.专访写作
18.新闻特写
19.电视新闻与专题写作
20.广播新闻与专题写作
21.网络新闻写作
(三)新闻编辑
1.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2.新闻稿件的选择
3.新闻稿的修改
4.新闻标题
5.新闻稿的配置
6.版面编辑
7.图片编辑
8.专刊与副刊编辑
9.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
10.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
11.电视节目类型
12.广播节目类型
13.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14.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含广播电视报道策划、网络报道策划)

(四)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内涵
2.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3.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要求
5.广播评论写作
6.电视评论写作
7.网络评论写作
8.网络评论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新闻史部分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2.我国最早的报纸
3.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4.定本制度
5.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二)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
4.鸦片战争前的外文报刊
5.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办报活动
6.《字林西报》
7.《万国公报》
8.《申报》和中文商业性报刊
9.对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
(三)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
1.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
2.王韬和《循环日报》
3.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
4.梁启超和《时务报》
5.维新派的其他报刊和报人
6.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
7.维新派的办报思想
8.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四)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
1.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2.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3.《苏报》和“苏报案”
4.《民报》
5.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
6.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7.革命派国内报刊的大发展
8.清政府的报刊出版法律
9.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10.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
11.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
12.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
13.癸丑报灾
14.民初著名记者
(五)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1.《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2.《每周评论》
3.学生报刊的涌现
4.《新青年》的改组
5.《共产党》月刊
6.工人报刊的出现
7.五四时期办刊业务的改革
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六)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向导》周报
2.《先驱》等青年团机关报刊
3.党领导下的工人报刊
4.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
5.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
6.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
7.从北伐战争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的革命的报刊
8.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
9.封建军阀对新闻事业的摧残
10.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
11.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
12.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
(七)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1.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
2.共产党地下报刊的出版
3.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
4.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5.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
6.革命根据地的其他报刊
7.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
8.《申报》的改革
9.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7.斯诺与《西行漫记》
8.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八)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延安的新闻事业
2.《解放日报》
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4.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5.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6.抗战初期上海、武汉等地的新闻事业
7.重庆、桂林等“大后方”城市的新闻事业
8.《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
9.沦陷区的日伪新闻活动
10.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
(九)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拒检运动”
2.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
3.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的两条战线的斗争
4.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
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
6.解放区广播事业的发展
7.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
(十)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1.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
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闻报道和新闻业务建设
4.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
5.《人民日报》的改版
6.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经验教训
(十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事业
1.反右派斗争中的新闻事业
2.“大跃进”时期的新闻事业
3.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
4.新闻工作的新发展
(十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新闻事业
2.“文化大革命”中期的新闻事业
3.“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闻事业
1.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
2.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工作
3.九十年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闻工作
(十四)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事业
外国新闻史部分
(一)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
1.外国新闻史的分期
2.集权主义新闻传播体制
3.英法封建专制君主型新闻传播史
4.德意志贵族分封型新闻传播史
5.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新闻传播史
(二)资本自由竞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史
1.渐进改良型英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
2.起伏曲折型法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
3.狂飙突进型美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
4.二元变通型德日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
5.市场的竞争——西方廉价报刊发展史
6.市场的竞争——西方黄色新闻的泛滥
7.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泰晤士报》发展史
8.主流权威报纸的典范——美国《纽约时报》发展史
9.近代与现代的西方通讯社发展史
(三)资本垄断竞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史
1.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
2.西方的广播事业发展史
3.西方的电视事业发展史
4.现代法西斯新闻事业——二战期间的德日意各国法西斯新闻事业史
(四)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
1.国际共产主义新闻事业发展史
2.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史
3.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史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写作题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第三部分 历年考研真题命题规律分析
一、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试卷分析
1.所考科目
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
2.题型设置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
3.分值设置
传媒大学专业课考试分为两科,包括专业一文史综合考试,和专业二新闻学基础考试,其中专业一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今中外历史文学的掌握,考点集中在《文史要览》一书中,在这里我们只要讲新闻学基础。
新闻学基础每年150分从出题内容上来说: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三分天下,各占50分,其中
(1)新闻理论:
着重于对新闻学基础理论的考察,大部分都可在书本上找到答案,近年来由于出题越来越灵活,对理论的考察开始与社会热点或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技术相结合,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例:
2012年新闻理论真题(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媒介融合
2.舆论监督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优势。
2.简述媒介批评的内容和方法。
三、论述题(20分)
试分析我国新闻界目前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义。
(2)新闻史
中新史所占的分值从25-40分不等,但从历年的出题规律上来看,考官对中新史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外新史。在中新史中“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无疑是每年出题的重中之重,这从历年的考试试题中也可以看出。
外新史虽每年的分值不及中新史,但其自由竞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史几乎是每年的必考项,且多以简答、论述等分值较重、总结性较高的题型出现。此外外新史中封建集权主义新闻时代、资本垄断竞争时期的新闻事业中出现的重要的报纸、报人也是名词解释中的常考点。例:
2010年新闻史真题(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苏报案
2.范长江
3.中央通讯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托马斯?杰斐逊对美国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2.简述发达国家近代报业发展的大致轨迹。
三、论述题(15分)
简述《新华日报》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3)新闻业务
新闻业务中包括采、写、编、评四科,每年至少会涉及三科,其中尤以写和采为重,每年至少两至三题涉及。新闻写作问题的考察集中在通讯这一章,此外无论采写还是编评,从近年来的试题看都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知识点越来越细致,另一个是与实践结合越来越紧密。
新闻业务中应用题的考察方式基本分为三种:1.将材料改编为消息(2008年)2.写一篇评论(给定材料或无材料两种方式)3.评论时评(不太常考,仅在2009年试题中出现)例:
2011年新闻业务真题(5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录音采访的特点及其采访要求;
2.简述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论述题(15分)
结合实际,谈谈电视现场报道的特点和报道要求。
三、应用题(15分)
根据下述材料,写作一篇800字左右的评论。
4.试题特点
从2008年新闻学基础的考试试题来看,其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既注重基础理论的记忆,又注重重点理论的理解、分析与应用;既把基础知识的考察放在重要的位置,又注重把基础理论应用于分析各种社会复杂现象和热点问题;既要求考生全面梳理学科理论知识的考点,又要求考生能够从现实现象出发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得出自己的见解;既侧重考察考生的历史厚度,又结合时事体现命题的时代性。
二、考研真题命题规律
(一)名词解释:注重基础,重点明确,不避讳重复,且不断增加新兴词汇(150-200字)
近年来,名词解释的题目维持在6题,30分左右,对基础概念的考察,不避讳重复,例如“反客里空”、“埃德加?斯诺”、“报刊的四种理论”等经常在试题中出现的知识点重复出现。此外“法兰克福学派”、“公共新闻学”、“媒体公信力”等所谓“超纲词汇”的加入也无疑增加了名词解释的难度。
且相邻年份试题也有重复出题现象,比如2011年和2012年对“早期外国人在华办报”的考察。
(二)简答题,基础理论为主,注重理论整合(500字左右)
在简答题部分的命题,突出的特点依然是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但相对名词解释而言,对基础理论的考察则更加侧重于考生对相关理论横向与纵向整合的能力,而往往所考的问题都是本年度学界都比较关注的主流话题。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注意对基础理论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整合,尤其是11本参考书,要把理论、史和业务结合在一起复习,同时充分运用学界学术刊物把握理论热点。
(三)论述题,以理论为基础,集合实际(800字左右)
论述题是对考生理论结合实际,运用新闻学基础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考察的部分,所以也是分值比重最大、最能拉开档次、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部分。该部分的考点,既分布在考纲所列的知识条目中,也分布在学术理论刊物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中。考生要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对新闻学研究和前沿领域的理论进行综合整理和深入理解。
第四部分 复习策略与答题技巧
一、复习策略
众所周知,考研四门课英语、政治、新闻学基础、文史综合,其中英语、政治各占100分,两门专业课各占150分,因此专业课是拉档的关键,建议考生在保证英语和政治能够不导致瘸腿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专业课的复习上。
新闻学基础的复习要根据其学科特点进行,注意以下问题:
(1)考研复习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包括比较具体明晰的日程安排。把复习时间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复习任务,并努力有效执行。比如将复习分为四个阶段。
七月到十月初是基础知识积累,以参考书为主,对参考书目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至少将书本过一遍,最好整理出自己的笔记。
十月到十一月中旬是相关领域拓展,可看些学术期刊和相关书籍,但一定不要忘记,这一阶段就要开始对之前整理的笔记或者自己买到的参考资料进行记忆了。
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中旬再回到参考书,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并运用前一阶段的知识分析一些学术前沿话题。
十二月中旬到一月初是冲刺阶段,回顾浏览基础知识,研读历年试题。这样才能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做到心中有数,到考试时能确保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复习状态。
(2)在阅读参考书时要善于总结归纳,把厚书变薄。比如中国新闻史,知识点多,记忆难度大。复习的时候把某一阶段的主要报纸归纳成一个表格,包括报刊名称,创办人,创办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相关评价和历史意义几栏。这样一来,就把一本厚书变成了几张表,一目了然,便于随时携带,随时巩固。
(3)应适当拓展复习范围,阅读一些相关书籍,尤其是一些新闻类的学术期刊,如《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从这些期刊中了解目前新闻学界的前沿话题,一方面对现有观点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自己结合实际思考,得出新观点。在答题时善于把这些话题和相关观点融进去,让阅卷老师感觉自己知识面广、眼界宽。
(4)关注广播、电视、报纸即网络媒体中的重要新闻节目、新闻报道,对它们的选题、内容、形式、风格、社会影响、主要优点与不足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多练笔,就各种新闻事件、社会话题、文化现象等写一些分析、评论类短文章,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总之要从多个方面培养自己的“考研思维习惯”和“考研话语风格”。
二、答题技巧
答题不是简单的背书的结果,更是一种思路与能力的体现。
1.能力
(1)知识整合能力
主要体现在总复习阶段所进行的知识整理。一定程度上说,答题结果最终反映的是平时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的最终结果,特别是在笔记上呈现的结果。中传考研本来就呈现出明显的注重基础理论的特点,知识整合能力才是考试的最终目的。
(2)分析判断能力
要找准考点,进行答题。很多同学犯过的毛病,大家要引以为戒。特别是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找准考点。特别是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一定要掌握好明确的答题思路,全面找到分析问题的考点,做到不赘述、不遗漏、条理清晰。
(3)书写能力
主要体现在卷面上。一是时间的分配,120分钟,150分的卷子,因此在书写上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速度,又要能够掌握好时间的分配。二是书写卷面的能力,要善于分段分点进行描述,这是非常重要的。三是遣词用字的能力,传媒大学考试比较偏重自由活泼的文字,而不必回答的太过学究气,要学会探究阅卷老师的心理,让阅卷人赏心悦目。
2.技巧
(1)名词解释点到为止(百字为宜),简答适当叙述,论述尽量深入拓展(应在四百字以上)。但不管多长的答案,都不能是一团乱麻,而要善于归纳出1、2、3……让阅卷老师感觉自己思路清晰,文笔流畅。因此回答大题之前一定要用几分钟充分思考,在脑海里构建起一个框架,然后再下笔。
(2)答题要体现出“传媒大学风格”。不要过多使用理论性、学术性太强的语言,语言风格应平易朴实,贴近生活,条理性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例子来阐述理论问题。善于从正反两面或多个角度论述观点,强化说服力。比如“党性原则与新闻改革的关系”这个论题,就可以从新闻自由、记者素质、媒体制度、舆论监督这几个角度来分析。
三、最后要说的话
1.首先弄清楚要不要考研,决定了就不要动摇。
2.考研复习重在坚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才会有最后的收获。
3.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复习时要有侧重点,讲究方法。
4.找个志同道合的研友共同奋斗,相互约束。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制定扎实的计划,并保证完成。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575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7-28 12:24 , Processed in 0.09866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