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4版)考试大纲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2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468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部分
 导 论
 第1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2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3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
 第4章 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第5章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第6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
 第7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8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第9章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第10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
西方经济学部分
 第1章 需求与供给
 第2章 效用论
 第3章 生产和成本论
 第4章 市场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
 第6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7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8章 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
 第9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10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般均衡
 第11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12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第13章 经济增长
 第14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15章 宏观经济学的意见分歧
国际经济学部分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第3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第5章 国际收支分析
 第6章 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第7章 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8章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第9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分析
 第10章 结束语:经济全球化趋势
财政学部分
 第1章 财政职能
 第2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第3章 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第4章 税收原理
 第5章 税收制度
 第6章 国债理论与管理
 第7章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第8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货币银行学部分
 第1章 货币供求理论
 第2章 利率理论
 第3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4章 金融中介体系
 第5章 金融市场
 第6章 金融监管体系
 第7章 货币政策
 第8章 汇率理论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第10章 内外均衡理论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部分
导 论
一、简述题
1.请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答:(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人;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人的自利本性;研究对象是社会如何配置稀缺资源;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西方经济学遵循的分析方法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吸收对方合理的成分,拒绝两者的极端,走一条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方法论相结合的“中国道路”。
2.简述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答:直面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即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让理论服从现实,而不是让现实适合理论。如果现有的理论不足以回答所隐含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我们反思理论本身,直至根据现实修正理论。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点要求:
(1)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含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的国情,在解答我国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的分析方法。
(2)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首先是学术思想来源的开放性;其次是学术队伍的开放性;再次是学术观点的开放性。
(3)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摆脱传统政治经济学重规范轻实证、重定性轻定量、重演绎轻归纳、重结论轻证明的旧轨迹,实现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视实证分析方法;其次,重视计量分析方法;最后,更加重视经济观点的证明。
二、论述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答:(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原因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0多年来发生了重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时代的变迁。
①市场化。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通行的是等级规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市场取向的改革,资源配置的等级规则逐步让位于产权规则。
②工业化。伴随着市场化进程,我国开始大规模地推进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演进的工业化进程,并通过大量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加快这个过程。
③国际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本上走了一条闭关锁国、自我发展的道路。直到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的国策。特别是我国加入WT0之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伴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不同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流发展倾向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①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②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计划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③第三阶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果的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①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十分关注资源配置。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包括生产关系。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除了继续关注生产方式以及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外,更加关注一个社会如何配置稀缺资源,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
②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经济学界除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之外,还开始引进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流派,以改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范式。
③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学界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直面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④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在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经济学界开始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468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7-18 07:33 , Processed in 0.08716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