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5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8586.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总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国民经济动态统计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国际经济关系统计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邱东主编的《国民经济统计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中国税制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税务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邱东主编的《国民经济统计学》的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以邱东主编的《国民经济统计学》(第2版)为基本依据,参考了该教材的配套资料和其他中国税制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名校真题,囊括所有考点。本书所选考研真题来自指定邱东主编的《国民经济统计学》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并对每道题(包括概念题)都尽可能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
本书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8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2版的绝大多数习题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总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
1.信息社会中的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数量描述和分析的学问,是一门有特定对象的方法论学科。
2.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经济统计信息及其方法论研究的需求
经济社会的现代发展,刺激了对国民经济统计信息的需求。需求者主要包括政府机构、企业、研究机构和学者、普通居民、媒体和非营利机构。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式
(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搜集、整理相关数据,以描述和分析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统计方法论。
(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发展方式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发展方式通常有外生发展和内生发展两种基本方式。
①外生发展
外生发展是指由本学科外的相关学者在学科领域外进行某项工作时,提出了需要改进或创新的方法论问题,并结合其工作完成了所谓跨学科的发展。
从外生角度所进行的国民经济统计学发展,其主要内容至少应该包括:
a.为经济问题的科学实证而评判现有统计方法,对其缺陷的质疑、发现和改进;
b.对某统计方法采用所需条件的分析,如对数据的要求、对方法所含假设前提的分析或假设条件放宽后对数据分析结论的影响;
c.科学分析所得数据以期得出正确结论的研究;
d.信息社会中统计数据的选择使用以及数据的再开发;
e.对统计方法应用场合和范围的研究;
f.不同统计方法应用于同一事物分析时的比较研究;
g.不同学科间数量方法交叉应用可能性的探讨。
②内生发展
内生发展是指由本学科的相关学者在学科领域内进行的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改进与创新。
从内生角度所进行的国民经济统计学研究,其内容非常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统计学各个研究领域。
③外生发展和内生发展的关系
a.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外生发展和内生发展相辅相成,互动发展;
b.往往是当外生发展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时,才会有学科内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
国民经济统计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范围。国民经济是由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各部门和各生产要素组成的总体系统。
3.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体内容。
4.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是关于社会再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统计,包括劳动力资源统计、自然资源统计和资产负债核算等内容。
(2)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是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总成果的统计,其中心内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
(3)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在完整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包含若干经济运行子过程,从宏观角度看主要有财政收支过程、价格运动过程和资金运动过程等。国民经济过程统计是对总过程的这些组成部分的数量分析。
(4)国民经济动态统计
国民经济动态统计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数量趋势的分析,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②现代宏观经济监测和预警统计。
(5)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侧重于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地区结构。投入产出核算的重心在于产业结构的数量分析,所以在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中,阐述其核算结构和分析应用指标是较为适宜的。
(6)国际经济关系统计
国际经济关系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从宏观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条件、效益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②阐述国际投资和外债及其汇率统计的有关指标;③论述国际收支统计;④阐述现代国际经济比较的统计方法论;⑤论述国际竞争力比较的统计问题。
(7)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从综合平衡角度对国民经济统计的系统化,所以,国民经济统计需要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加以说明。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1.指标法和指标体系方法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特定国民经济现象总体某种特征的数量概念。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所组成的多层次、多系统的指标群。
2.分类法
国民经济分类是对客观存在着的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描述。对国民经济分类的理解,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国民经济分类是统计分组法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运用;
(2)可以对国民经济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志进行分类考察,不能要求某种分类无所不包地再现国民经济的结构;
(3)国民经济基本分类应该形成一个体系,各种独特的分类在国民经济分类体系中要互相补充和结合,但不能互相取代,即要体现分类的系统性原则;
(4)在制定我国的国民经济分类时,要同时体现从实际出发和国际对比两个分类原则;
(5)国民经济分类要根据国民经济统计工作的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即体现动态化的分类原则。
3.记录方法
记录方法是指对国民经济活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记账方式”在“什么时候”来进行记录。国民经济核算要求以复式记账原则为基础,按照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记录。
(1)复式记账与四式记账
①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也叫复式簿记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复式记账按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试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其中,借贷记账法是当今国际通用的复式记账法,它的基本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我国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记账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②四式记账
大部分交易是涉及两个交易者的,对同一个交易是由双方同时记账的,而每一方又都要进行复式记账,所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每一个交易实际上是被记录了四次,因此称为“四式记账”,四式记账有助于保证账户的平衡与一致。
(2)记录时间
国民经济核算要求对各种交易的记录规定一个统一的时点,记录时间通常有两种:
①权责发生制原则
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的时间,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的时间进行统计;
②收付实现制原则
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的时间进行统计。
注意:国民经济核算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3)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会计
尽管国民经济学跟工商会计一样采用复式记账法,但是国民经济核算不是微观工商会计的简单加总,二者的主要差别是:
①为了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分析和宏观政策制定,国民经济核算必须以经济理论为记账基础,不能照搬工商核算惯例;
②工商会计中可能会受到一些非核算因素的影响,如避税行为、为鼓励技术进步所进行的加速折旧等,而国民经济核算则要排除这些影响;
③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大于工商会计核算,它包括了政府、企业、住户等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超出了工商会计的核算范围,因此,国民经济核算的记账难度更大一些。
4.估价方法
(1)估价原则
估价的原则如下:
①按市场价格估价
市场价格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
②如果没有现成的市场价格,则要以相近的市场价格为参照进行估价;
③如果不存在可供参照的市场价格,则要模拟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对其估价;
④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用,则以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来记录;
⑤与外汇有关的流量和存量在统计时,应用本币计量其价值;
进行货币单位转化时所使用的汇率应是外汇买入价和卖出价的中间值,即中间价。
(2)市场价格
①市场价格的价格形式
在国民经济统计中,通常有三种市场价格常见的价格形式,即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a.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得到的价格,其中不包括该货物或服务的销售或使用所应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产品补贴,同时,它也不包括生产者单独开发票的货物运输费用。
b.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得到的价格,其中包括该货物或服务的销售或使用所应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产品补贴,但不包括发票单列的增值税和单独开发票的货物运输费用。
c.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支付的价格,其中包括购买者按其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交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但不包括任何可扣除的增值税和类似可扣除税。
②市场价格的价格形式间的区别
购买者价格与生产者价格区别包括以下两部分:
a.购买者支付的任何不可扣除的增值税。
b.生产者价格中不包括的货物运输费用。
注意:购买者价格与基本价格的区别除了上述两项外,还包括除增值税外所应支付的产品税和应得到的产品补贴。
5.信息处理的专用方法
(1)汇总
国民经济核算记录的一些内部流量,不能被合并掉,只能加总起来,以便于着重反映流量及其总规模。
(2)合并
合并是指当多个交易单位合成一个单位时,从使用方和资源方剔除发生在这些单位之间的交易,以及剔除相互之间的金融资产和负债。
(3)取净额
取净额主要是针对项目而言,而合并则主要是针对机构单位而言。对经常交易,取净额是指对具有双重性质(既登录于资源方,又登录于使用方)的交易项目,按其资源与使用抵消后的余额进行记录。
(4)交易在账户中的特殊记录方式
交易在账户中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的特殊记录方式:
①改变交易流程
改变交易流程是指按不同于实际的途径记录所发生的交易。
②分解交易
分解交易是把交易各方视为单一的交易记录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不同分类的交易。
③认定交易的主要当事方
认定交易的主要当事方是指当一个单位代表另一个单位进行交易时,有必要认定交易的主要当事方。
四、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
1.经济活动分类
(1)交易
交易是按机构单位间的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分成以下八种主要类型:
①有偿货币交易;②货币经常转移;③货币资本转移;④易货交易;⑤实物报酬;⑥实物报酬以外的实物支付;⑦实物转移;⑧内部交易。
(2)其他经济流量
其他经济流量主要有两类:①非交易因素造成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物量变化;②价格因素引起的价值变化,即持有收益。
注意:由于核算期内价格的变化(包括市场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化)而引起的资产(负债)的全部价值收益,也被称为名义持有收益。名义持有收益可以分解成中性持有收益和实际持有收益两部分。
中性持有收益是指资产价格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相同而形成的持有资产收益,它是一种均衡的、平均的持有收益,即价格影响后的资产换取其他货物和服务的能力不发生变化。
实际持有收益就是名义持有收益减去中性持有收益。它是指资产相对价格变化所形成的持有收益,可以反映资产持有人实际的购买力变化,即资产持有人由于价格变化得到的超过平均水平的利益(或不足平均水平的损失)。
2.机构部门分类
(1)机构部门的相关概念
机构部门是由从事相同或相近经济活动的机构单位集合所组成的部门。
机构单位是指独立拥有资产和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经济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通常能够编制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经济账户。
国民经济分成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一般政府、居民和为居民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五大部门。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分成前四个部门。
(2)机构部门划分对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①它包括的范围广,可以用来全面描述经济活动,特别是有助于表明生产与最终消费之间的联系;
②它有助于准确地反映某一经济体的市场化发育程度,包括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③它有助于反映收入和资金流动状况和财产结构。
3.产业部门分类
(1)产业部门的相关概念
产业部门是由从事相同或相近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集合所组成的部门。
基层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生产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是进行生产决策而非财务决策的单位。
(2)产业部门分类标准
联合国专门制定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该标准采用四级分类法,即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其2005年修订后形成的第四版将生产活动分为21个门类,包括:A农业、林业和渔业;B采矿和采石业;C制造业;D电力、煤气、蒸气和空调供应业;E供水、污水处理、废物管理和补救活动;F建筑业;G批发和零售业、汽车和摩托车的修理;H运输和仓储业;I住宿和餐饮服务业;J信息和通信业;K金融和保险业;L房地产业;M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N行政和援助活动;O公共管理和国防、强制性社会保障:P教育;Q人类健康和社会工作活动;R艺术、文娱和休闲服务;S其他服务活动;T家庭作为雇主的活动,家庭自用、未加区分的生产货物及服务的活动;U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活动。
4.国民经济的其他分类
(1)三次产业划分
国民经济可以按照产业发生的时序及其劳动对象的特点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第一次产业是农业;第二次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次产业是除了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以服务业为主。
三次产业划分的特点:①与人类历史发展顺序相一致;②划分顺序与人类消费需求的紧迫程度有关;③有利于揭示经济发展的某些规律;④只是从一般意义上勾画出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轮廓,各国在应用时具体的划分并不完全相同。
(2)经济类型划分
经济类型划分是从经济成分或所有制结构角度来分析国民经济时所采用的一种分类,国际上新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开始借鉴并引入了这种划分法,意在区分出本国公营经济、国内私营经济和外国控制的经济三大类,以便深入研究一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五、国民经济平衡关系
1.统计平衡关系与统计平衡分析方法
(1)统计平衡关系
常见的统计平衡关系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流量平衡、存量平衡、综合平衡。
①流量平衡
流量是时期指标,经济流量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各种经济流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平衡关系,通常表现为总体与部分、来源与运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平衡关系。
②存量平衡
存量是时点指标,经济存量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时点指标间的平衡关系,主要是指总体与部分、资产与负债(净值)之间的平衡关系。
③综合平衡
流量是影响存量变化的来源。国民经济统计通常是通过记录流量以及流量变化来计算存量变化的。其平衡关系如下:期初存量+期内流量变化=期末存量。
(2)统计平衡分析方法
统计平衡分析方法是用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对等或互动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统计平衡分析方法是专门从数量的对等与互动关系上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这也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思想;
②统计平衡分析方法要以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要应用其他学科,如经济学、数学的基本理论;
③统计平衡分析方法要求对平衡双方进行同时记载和衡量,因此,复式记账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2.平衡关系的表述方式
(1)图示法
图示法是最直观的平衡关系表述方式。图示法的基本原理是用图表的方式反映平衡各方的互动关系。
(2)等式法
等式法即通过建立模型时使用的一系列等式来表现平衡关系。等式法的优点是数量关系明确,比较简洁;缺点是难以直观反映多重互动平衡关系。
(3)单式平衡表
单式平衡表只要求在同一张平衡表内保持适当的平衡关系。单式平衡表的优点是表式较为简洁,编制起来比较方便;缺点是它只能解释表内的平衡关系,难以刻画各平衡项目之间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对单式平衡表稍加改进,即可得到复式平衡表,复式平衡表即为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的账户式平衡表。
(4)账户式平衡表
账户式平衡表是按复式记账原则编制的。账户式平衡表除了能体现本平衡表内的平衡关系,还能体现本账户体系间的平衡关系以及不同部门间账户的平衡关系。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账户式平衡表也被称为国民经济账户。
(5)矩阵式平衡表。
矩阵式平衡表设置了一个行数与列数相等,且行列对应、相互平衡的棋盘式表格。矩阵式平衡表中的每一个数字都可以从横行和纵列两个方面去理解,通常,以横行方向代表流出或使用,以纵列方向表示流入或来源。这样,矩阵中的数据都具有双重的含义,因此,矩阵式平衡表用记录一次的方式达到了双重记账的效果。与账户式平衡表比较起来,矩阵式平衡表便于使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矩阵式平衡表还可以把许多账户式平衡表综合为一个整体,这样,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就可以有一个统一的反映。
六、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学科地位
1.国民经济统计学与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为国民经济统计学提供理论基础;国民经济统计学为理论经济学提供实证方法论支撑。
2.国民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包括以数理统计学在经济领域应用为主的经济统计学和以国民经济核算为主体的经济统计学。
3.国民经济统计学在社会科学统计学体系中的地位
社会科学的统计学主要有经济统计学和社会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既包括国民经济统计学,也包括工业统计学和农业统计学等部门统计学,包括阐述统计指数、时间序列分析、抽样调查、经济预测、综合评价等专门方法的学科,还包括货币与金融统计学、劳动统计学和能源统计学等分支统计学科。
社会统计学包括狭义的社会统计学,即以阐述社会与人口核算体系为主的社会统计学,还包括人口统计学、教育统计学等分支学科。
七、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1.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
现代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统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产生前的国民收入统计可以分成以民间统计为主和以官方统计为主的两大阶段。
(1)民间国民收入统计阶段(1665~1918年)
民间国民收入统计阶段共经历了253年,在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民间自发的,研究者们只是为了更好地分析现实经济,才在估算方法上有所创新。因此,这一时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国民收入统计的概念和方法,估算时间也不连续,影响范围也只包括英、法、德等8个国家。
(2)官方国民收入统计阶段(1918~1939年)。
这一阶段成为国民收入统计的超常发展时期,为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充足的理论准备。同时,由于客观需要的强化和工作条件的改善,本阶段各国国民收入进行了连续估算,而参与的国家也迅速增加到40个。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即孕育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1)SNA的孕育期(1939~1952年)
(2)SNA的初创期(1953~1967年)
(3)SNA的成长期(1968~1992年)
(4)SNA的成熟期(1993年以后)
3.社会经济统计学和MPS体系
MPS在以下两个方面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从核算内容方面看,MPS核算范围过窄,侧重于反映物质生产、实物流量、生产环节的核算和国内经济活动的核算,对第三产业状况、资金运动状况、分配和使用状况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不力,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中宏观经济管理对核算的要求;
(2)从核算方法方面看,SNA以账户平衡表为主要核算形式,采用复式记账方式,可以系统地科学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而MPS以单式平衡表为主要核算形式,采用单式记账方式,核算时往往注重平衡表内的平衡关系,而不太注意平衡表间的平衡关系,在方法上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这就难以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各经济活动间的联系。
4.中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发展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由5套基本核算表、1套国民经济账户和2张附属表组成。5套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1套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2张附属表即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858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10:54 , Processed in 0.08958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