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考研参考用书配套题库(含历年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5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8671.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刘英骥《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章节题库
 说明:刘英骥教授编著的《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被列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初试参考用书之一。参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我们对《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教材中的考题进行了筛选、增补(如添加了“9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对考题答案进行了适当修改、完善,以便于考生顺利备考。
 第一章 导 论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四章 资本积累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第六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第七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八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第九章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十章 资本主义的地租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十二章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第十三章 新科技革命及其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巨大影响
 第十四章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第十五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第十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第十七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张连城《经济学教程》章节题库
 说明:张连城教授编著的《经济学教程》被列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初试参考用书之一。参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我们对《经济学教程》教材中的考题进行了筛选、增补(如添加了“9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对考题答案进行了适当修改、完善,以便于考生顺利备考。
 第一章 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 消费理论
 第三章 生产理论
 第四章 成本、收益和利润最大化的均衡
 第五章 市场理论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
 第七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
 第九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章 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十二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十四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十五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十六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刘英骥《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章节题库
第一章 导 论
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答:物质资料生产,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经济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必须首先解决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问题,即取得维持和延续生命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只能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来提供。
(2)物质的生产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不仅要生存和从事经济活动,而且要逐步从事和发展文化、艺术、科学、体育、教育、卫生、政治等种种事业和活动。人类活动的多样化,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都是以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为前提的,也就是以人类能够生产越来越丰富的、超过基本生存需要的剩余产品为前提的。
2.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物质资料生产,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经济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一个劳动过程。这个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劳动者的劳动是具有一定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去支配和改造客观物质对象,使其满足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资料又称为劳动手段,是劳动者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3)劳动对象是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在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中,劳动是最基本的和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主体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称为生产资料,是劳动过程中的客观因素。现代社会的生产过程,除了这三个要素之外,还需要管理、信息、技术等许多要素。
3.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除了要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外,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密切的联系。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它是多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直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与此相适应,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方面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体系或广义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们在社会总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类型与性质的首要标志。
4.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发展和变化。近代社会以来,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科学技术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发明创造应用于社会生产过程,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和质变,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如新的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从而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以改进和更新生产工具,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优化劳动对象的性能和质量,扩展劳动对象的范围,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可以改变和变革生产工艺,改善经营管理和劳动组织,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得到更合理的组合和更科学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非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构成要素。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必须同构成生产力的两个独立要素即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结合,才能发挥出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5.生产关系包含哪些内容?
答: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它是多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人们在政治、思想、文化、宗教、家庭等方面的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生产关系有狭义生产关系和广义生产关系之分。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和关系是狭义的生产关系。然而,政治经济学不仅要考察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要考察社会生产总过程(再生产过程)。因为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不断重复进行的,它表现为社会生产总过程。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分配和交换之后,才能进入消费领域,然后社会生产过程重新开始进行。因此,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直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与此相适应,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方面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体系或者广义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6.简述生产关系的层次性。
答:社会生产关系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其本身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
(1)经济制度研究。经济制度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综合,它表明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方面关系的性质,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
(2)经济体制研究。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或表现形式,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实行的各种组织、管理、调节国民经济的具体制度、方式、方法的总称。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与结构、经济决策结构、经济调控结构、经济利益与动力结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等基本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实现并维持社会经济的运行。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同属于社会经济关系系统的范畴,其中经济制度属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层次,而经济体制属社会经济的运行层次。
(3)经济运行机制研究。经济运行机制也称经济机制,是指经济有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联系和作用。它存在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经济机制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各种经济资源在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以及各种产品生产之间的配置,以实现人们经济活动效益的最优化。经济机制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制的类型和要求,一定的经济机制只有在相应的经济体制下才能形成并发挥作用。同样,一定的经济体制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机制。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其任务就是通过对不同生产关系的考察和分析,来揭示各种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在经济规律面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8.怎样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答: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1)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性的。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及其后果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3)人们的行为如果符合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就会在社会经济实践中取得成功;相反,人们的行为如果违背了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处罚,对社会经济造成损失或破坏。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所作为,任其摆布。相反,人在经济规律面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1)认识经济规律,对经济规律及其作用作出科学的表述和概括。
(2)利用经济规律,即人们自觉地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无论认识还是利用经济规律,都是一个长期实践、反复探索的过程。
9.经济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答: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而经济规律是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运动规律,因而它总是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
(2)自然规律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并发挥作用。
(3)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一般是比较顺利的,不会引起激烈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但是,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往往会受到不同社会利益阶级之间利益矛盾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则要受到不同阶级利益矛盾的影响,并伴随着激烈的斗争和冲突。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就是从客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事实出发,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社会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从而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运动的客观规律。
(2)抽象法
抽象法的运用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辨证结合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具体到抽象,即依据唯物辩证法,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借助于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和具体的经济过程进行分析,撇开其中次要的、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揭示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第二阶段是从抽象到具体,即依据前一过程得出的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范畴开始,循着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建立理论体系。
(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方法即依照思维逻辑的进程和经济范畴的逻辑联系,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历史的方法即按照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历史发展顺序来进行研究。只有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作出科学的、客观的分析和说明。
(4)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实证分析是在不作出价值判断或评价的情况下,对客观经济现实进行描述和分析。规范分析则是分析经济行为的后果,提出它们是好还是坏,以及这些后果是否能够变得更好的价值判断。政治经济学正是通过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既客观地反映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性,又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规划现实,引导社会经济向着人们的预期目的发展。
(5)其他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除了上述主要方法之外,还有归纳和演绎法、分析和综合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等。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大量使用的客观分析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等,也应该加以借鉴和运用。此外,政治经济学还可以借鉴和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某些研究方法。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867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11:19 , Processed in 0.09139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