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3小时高清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7:0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04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 心理学的性质[视频讲解]
 第二章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视频讲解]
 第三章 感 觉[视频讲解]
 第四章 知 觉[视频讲解]
 第五章 意 识[视频讲解]
 第六章 记 忆[视频讲解]
 第七章 学 习[视频讲解]
 第八章 言 语[视频讲解]
 第九章 思 维[视频讲解]
 第十章 动 机[视频讲解]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视频讲解]
 第十二章 技能与能力[视频讲解]
 第十三章 人 格[视频讲解]
 第十四章 毕生心理的发展[视频讲解]
 第十五章 社会心理与行为[视频讲解]
 第十六章 人类心理的演化[视频讲解]
 第十七章 变态心理与心理治疗[视频讲解]
第二部分 考研真题解析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内容简介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图书,本书是一种包含高清视频课程的多媒体“图书”,是用“高清视频”和“传统电子书”两种方式结合详解孟昭兰《普通心理学》教材内容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多媒体电子书【电子书+高清视频课程(33小时)】。作为孟昭兰《普通心理学》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提供视频课程的讲义内容,同时也提供参考教材的高清视频讲解(最新视频讲解,可免费升级获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教材精讲【含33小时视频讲解】。本书参考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浓缩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同时精选该教材的重点内容,名师高清视频同步讲解,帮助考生牢记重点知识内容,轻松应对考试。
第二部分为考研真题解析。为了强化考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的考研真题,每道试题都有详尽的答案解析,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该教材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 心理学的性质[视频讲解]
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念范围

一、心理现象
什么是心理活动?哪些现象属于心理活动的概念范围?这是首先应当弄清楚的。要知道,心理现象是很复杂的,心理学同其他科学一样,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早在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指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它既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又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条件。
心理活动是通过人脑的活动实现的。人脑的功能在于它可接受外界现实的多种信息。
心理学可定义为: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进行剖析,向人们展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在从事劳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科学基础。
二、心理与脑
心理现象与苹果、桌子、机器等物质的东西不同,它是一种精神现象。唯心主义哲学断言精神是第一性的,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从而把宇宙万物归结为精神本源。
在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上,自古即存在着朴素的自然观,如认为灵魂是一种气体,有一定的存在形式,占有一定的空间等等,以后逐渐形成了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摒弃了对灵魂实体的唯心主义思辨,把心理同身体和脑视为不可分割的东西,主张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洛克是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代表,提出了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凭借外部和内部经验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知觉、思维、信仰、认识、意欲以及人的一切作用。笛卡尔是二元论者,他认为身心可以互相影响,身心交感之处在脑内的松果体。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对精神现象的理解日益建立在科学的水平之上。19世纪后半叶,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在《脑的反射》一书中把心理、意识活动均归结为脑的反射活动。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解释,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发生的反映。这一论断科学地阐释了心理现象的本质属性。人类对心理现象本质的理解,对心理与脑和神经系统的关系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科学史和哲学史的发展历程才得到的,而后又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科学解释。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自然科学的发展阐明了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和脑长期演化的产物。生物进化史表明,生物进化到一定阶段,产生了神经系统和脑。神经系统和脑在进化的不同阶段,发生了相应的、不同水平的心理现象,这就是动物的心理。
每高一级生物的神经系统和心理,是在低一级生物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的水平上发展而来的。然而前者既达到了高一级水平的具有新质的心理形式,又保留着后者低一级水平的心理形式。
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作为大脑的机能,派生了人类高度发达的认识能力和智慧,发展了人类语言和抽象思维,蕴育了无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以及复杂多样、各具特征的人格整体。
人脑的结构和机能与心理现象相联系,是逐渐为科学研究所发现的。直到19世纪中叶,脑科学的发展才从解剖上与心理现象联系起来。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布罗卡发现,大脑左半球皮层额下回受损伤的病人罹患了运动性失语症;本世纪60年代以来,斯佩里等在为治疗癫痫发作而施行割断连接两个大脑半球的胼胝体手术中,发现大脑两半球的心理功能是有差异的,经过反复的研究发现,左半球为言语思维优势,右半球为空间定向优势;在本世纪40年代,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在人的大脑手术中发现,对脑的刺激作用引起患者的某些记忆,促进了以后对记忆的神经传导和物质变化的研究。
所有这些以及许多其他研究成果,越来越精确地证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现象作为脑的机能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它以脑的神经活动为物质基础。脑的神经活动是生理的、生化的过程,而心理活动则是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对现实外界刺激作用的反映活动,是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心理的反映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心理是观念的反映。物质世界的反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唯有心理的反映形式是非物质的、观念的反映。脑的神经过程本身是物质的过程;但是人脑这一独特的、物质世界最精密发展的产物,具有一种产生观念的特性。
2.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心理反映的内容和材料来自外界现实。但是,心理的反映不同于摄影,不同于镜子式的反映。人脑不是复印机,而是加工器。由于人在生活经历中除了直观地认识现实事件之外,在头脑里储存了个人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心理的反映有多种形式。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直接反映属于感性反映的范围;对物体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感觉,如颜色、声音、气味等即为物体的个别属性;对事物的整体反映称为知觉,如由某种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相结合所构成的某物的外部整体形态,如树木即为知觉;外界物体作用于人脑所产生的映像可以消失也可以在脑中储存,在一定条件下,储存的映像可在观念中再现,这就是记忆;在记忆中储存和再现的映像,称为表象;脑中映像在人经验中的积累和丰富,在另外的条件下映像的重新组合而呈现与原来不同或全新的映像,这就是想象,想象比表象是更高一级的脑的功能;对于某些事物,那些不能直接感知的属性,可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揭示它们的内在属性和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是思维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想象和思维的活动过程统称认识过程或认知过程。认识活动之外,还有意志活动和情绪活动。它们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形式。意志活动是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情绪活动是伴随认知与意志过程而生的独特体验。认知、情绪和意志是组成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的主要形式。
人的心理活动还以不同的方式联系和组织起来,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表现在行为之中,形成人的个性心理。在这些因时间、地点而异、因人而异的人一境、人际联系中,心理活动的每一次发生都是具体的。这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前提,它给人的心理反映带来许多个体性特点。
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智慧与才能和气质与性格两方面。智慧与才能主要是由人的认识能力所组成。气质与性格所涉及的心理特性比才能更加广泛,它们不仅包括认识特性,而且包括意志和情绪特性。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着。从感觉到思维,正如计算机一样,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心理的运算活动。感觉,如对光产生的视觉映像,只在反映的过程中存在;感觉是脑的操作。思维,更明显地是在某一主题上进行的脑的操作。
心理以活动的形式存在,这个论断是以神经系统和脑的活动为基础的。不能设想活着的人的神经过程是静止的。而心理现象,虽然是脑的产物,但却不是物质的产品。心理是神经系统和脑的功能,是以脑的反映活动的形式存在着。


第二节 心理学的领域与分类

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应从它的根本性质和最大范围内概括它的研究对象,以得到它在科学分类上的位置,并依此建立它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
从心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与性质来说,可分为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从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来说,可分为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
(一)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心理学研究客观现实通过人脑而产生的反映活动的规律。由此可见,心理学既涉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又涉及人所广泛参与的社会生活与实践。
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它的研究要从心理本身方面进行,又要从脑的机制方面进行,还要从社会方面进行,由此形成了心理学基础研究的3大领域: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学科。人的社会实践范围很广,各种不同的工作领域、生活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对人的心理反映有着不同的影响。社会实践的多样性对心理活动的不同影响,粗略地可区分为两大范畴,并由此可分出心理学的多种应用学科。
1.人自身处于某种具体的、特定的状态下的心理活动规律。例如,个体从婴儿、幼儿发展到青年、老年。人自身所处的每一不同阶段,其心理的发展与变化,均有其不同的主要方面和特殊规律。
2.人处于某种具体的特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规律。例如,人处于接受教育、训练或自身学习中,依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不同,具有独特的学习与记忆、掌握与理解的不同规律。
(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从脑的这一物质本体的机能活动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以及有关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的研究,属于自然科学。而广泛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均涉及社会规律,对它们的研究属于社会科学。
近年来,从社会科学中分出一门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研究个体行为的科学,组织管理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均属于行为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地说,它属于人文科学,即属于研究人的科学。
心理学服务于了解人、揭示人的心理能量和发挥人的精神作用,表现在:
1.认识人的心理规律,提高人的心理潜能。
2.从心理上了解他人,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人之间深层次的互相了解和互相帮助。
3.按照个体心理功能各方面的差别,把人放置在最适合的位置,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效用。
4.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例如,特殊才能的早期发现,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发展中的人成为心理功能健全和心理素质完善的人。
二、心理学的分类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已形成了基本的、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体系。在应用上与社会各实践领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许多分支学科,体现了独立的在科学体系上的分类。
(一)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
在普通心理学的范围内,按照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还可分为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注意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言语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动机心理学、智能心理学、气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分支基础学科。
(二)生理心理学
从人体生理和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关于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研究的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社会心理学
研究个体在特定社会、群体条件下,心理、动机、人际关系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四)发展心理学
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个体的心理发展既包括心理的各个过程及各个特征,又分别有着主要的发展方面和主要的矛盾。
(五)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涉及掌握各科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研究智能的发展与智力测查方法,影响教学过程的心理因素、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以及家庭、学校、团体、社会意识形态等对学生的影响。
(六)劳动心理学
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所需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研究操作程序、操作条件与操作者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等问题。劳动心理学可包括工程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
(七)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在各种艺术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对于绘画艺术,着重研究光感觉、视色觉、视知觉的规律,如光觉与色觉的感受性,视知觉的参照、透视规律。
(八)体育运动心理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所涉及的心理特点。在一般的体育运动中,研究各种体育运动所涉及的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特点和器官活动的灵敏度与感受性以及受意识支配的能力,研究运动技能和技巧形成的一般规律。
(九)航空航天心理学
航空航天心理学研究在空中和宇宙飞行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特点。
(十)组织管理心理学
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某一群体的组织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方面。它涉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协调问题。
(十一)临床或医学心理学
心理异常可由遗传和社会适应不良而产生。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症状与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学科。
(十二)司法与犯罪心理学
司法心理学是研究违法行为以及处理违法行为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它涉及犯罪、侦察、审讯以及改造罪犯等过程中,对犯罪原因、侦讯技术、改造手段的研究。



第三节 心理学的探讨途径与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探讨途径
一百年来,心理学家们探索着研究心理现象的各种途径,试图从各自主张的理论观点和关注的问题去揭示心理活动规律。
从心理学百年来的发展历程看,主要的探讨途径如下述几个方面:
(一)构造主义与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被看作一门科学,是以把心理现象的解释建立在可数量化的分析之上,而力图避免主观臆测为前提的。
至19世纪末,德国哲学、生理学家冯特提出心理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还确立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从此,1879年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即作为独立的、科学心理学起始的标志。
冯特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否认把灵魂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一门科学;冯特认为研究人的直接经验要用内省方法,他改造了传统思辨式的内省,主张为把握心理现象,要靠精确的观察。
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冯特实验室的建立影响了其后心理学沿着实验心理学的道路发展,直至今日,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仍被心理学沿用为重要的方法。
(二)格式塔心理学
20世纪初在德国出现了一个反对冯特构造主义的学派,即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意指形态、整体,中文译完形。
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魏特墨、考夫卡和柯勒。他们主张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不决定于局部因素,因此反对冯特构造派只强调分析的观点;魏特墨在观察物体运动所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了似动现象,他把两条直线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呈现可被知觉为一条线的运动现象作了格式塔的说明;柯勒把格式塔概念扩大到学习问题上,从事物的联系和整体观点研究动物的智慧,他从黑猩猩叠木箱取食物的现象中提出顿悟说。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在知觉研究方面。他们所提出的知觉的组织原则,至今仍为心理学教科书中阐述知觉现象的经典资料。
(三)机能主义心理学
另一个与构造主义持对立观点的学派称为机能主义。机能主义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是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是心理学机能主义的先驱,他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为适应美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需要,以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的原理为基础,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认为人是在适应社会生活中成长。
詹姆士于1890年发表《心理学原理》这一部名著,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机能主义概念。詹姆士的后继者,在20世纪初,由芝加哥大学的杜威、安吉尔等人建立起机能主义心理学,即芝加哥学派。这一学派主张应对注意、学习、智能等有用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这一学派认为研究意识有必要运用内省法,但更注重客观的观察和实验。
机能主义心理学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已不复存在,但它的观点已融合在后来心理学发展的主流之中。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
自本世纪初期以来,有些心理学家不满意于对心理的主观推测,又不能把心理现象完满地诉诸于生理解释,他们试图使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把心理学的研究放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对象上,于是他们集中研究行为。这一学派后来得到发展,在心理学研究中居统治地位达50年之久,称为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断言,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摒弃一切主观内省,确立心理学的客观研究对象。以华生为代表的早期行为主义是对传统心理学和主观内省法的否定,把心理现象过度地简单化为S-R模式,否定了脑和神经中枢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走向了荒谬。
本世纪30年代后,逐渐为新行为主义所取代。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们修正了华生的S-R公式,在S-R之间增加了一个中介变量,这个中介变量代表着反应的内部心理过程。例如把中介变量分为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包括了需要、动机、知觉、再认、技能等基本心理活动。
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行为学派已经衰落。但它的理论体系仍然在一些学科中被采用,如动物心理研究、教育心理学等。
(五)精神分析学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研究方向是在本世纪初期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建立的。1895年,他与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病研究》一书问世,是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建立的标志。
弗洛伊德经过多年的医疗实践,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导源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
(六)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是在行为主义衰落,于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奈瑟于60年代末所写《认知心理学》一书,被看为是认知心理学建立的开端。司马贺和纽维尔在计算机与心理学的结合上作出了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于,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主张心理学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人发展自身的潜能。它反对贬低人性,反对人性与社会文化对立起来的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在实验室里用心理变量来预测行为和控制行为的行为主义,从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主要有罗杰斯、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心理学应当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
(八)脑的机制研究
对于心理的生理基础和脑机制研究构成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途径,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阐述了近代心理学几个主要的学派,他们代表着不同的研究方向。在科学心理学发展的一百多年中,构造主义、机能主义与格式塔学派出现得最早,它们对后来的研究有很大影响,但已不作为独立的学派在现代心理学中起作用。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多数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但是实验法也可以在实验室以外进行,称为自然实验法。心理学的许多问题均可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尤其对认知过程和生理机制的研究。
此外,实验法也有其缺陷或不足。有些问题可能由于涉及伦理或难于直接控制,无法使用实验法。由于实验法中严格控制了变量和条件,与现实生活总不免有一定的差距,在推广应用实验结论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观察法
观察法通常是在自然条件下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常常是在所研究的题目不适合于在实验室内,以人为方式控制条件下进行时使用的。
观察法的优点在于保持了心理表现的自然性而不附加人为的影响,观察过程的进行一般不让被观察者知晓。现代化仪器设备在观察中也很重要。
但观察法的运用不只在于记录事实,而是在于客观地解释这些事实以及它们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对观察过程的解释要避免观察者的主观推测或偏见,而必须依赖科学研究的客观化原则来进行。
(三)测验法
测验法也是被广泛使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它与实验法与观察法均不相同。如果说实验法是用来通过控制条件以求得确切的心理事实材料,使用于更多地属于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测验可用于一般智力、特殊能力、人格特性、职业人员选拔等方面的测量。
测验的优点在于,一个测验的量表一旦确立,就可在它所规定的问题上和所规定的人群范围内的大量人群中使用,成为了解这一人群在这个量表所规定的范围内的测量工具。
(四)模拟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心理学中使用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就是模拟法。模拟法是采用技术模拟或数学模拟,以求得对所研究心理现象的某些方面的认识。模拟法并不直接研究心理现象,而是通过与所要认识的心理现象有某些类似的模型来研究。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04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05:01 , Processed in 0.09417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